卫鞅徙木为信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鞅是卫国的公子,姓公孙,名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领导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他有才能,还未来得及推荐他,他就得了重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公叔痤,说,你病得这样,不能主持政事,咱们国家如何是好。公叔痤说,我手下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然不大,很有才能,希望你把整个国家交给他领导。魏惠王不以为然而冷笑。公叔痤在魏惠王临走的时候,偷偷告诉惠王,王上不用公孙鞅,一定得杀了他,不让他出境。惠王答应了。公叔痤又召见了卫鞅,告诉他今天王上问谁可以替代我作宰相,我推荐了你,惠王没有答应,我的原则是先君而后臣,因而告诉惠王,如果不用你就得把你杀了,惠王同意了,你得赶快逃走。卫鞅说,惠王不能听你的话而用我,又哪能听你的话而杀我。结果仍然没有出走。
  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于是往西到了秦国,找了孝公的宠臣景监,通过景监见到了孝公。卫鞅起初以帝道游说孝公,孝公没听。第二次又以王道游说孝公,孝公没有动心。第三次以霸道游说孝公,孝公不只听进去了,交谈了好几天还兴趣盎然。卫鞅的意见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深以为然,起用卫鞅为左庶长,定了下变法的诸多条例。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为了树立变法的威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卫鞅以最小的成本取得了最大的政治效益。
  变法一年,不少人说变法不好。太子也居然违犯了法令,卫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就这样,秦国上下皆遵令而行。变法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城乡秩序大治。百姓起初说变法不好,还有人来说变法好,卫鞅说:“这些人扰乱生事,全都打发他们到边疆安家。”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议论变法。公子虔再一次违法。卫鞅下令劓之(鼻刑)。就这样,秦国开始富强起来。这时齐国在马陵打败了魏国,将军庞涓因孙膑之谋而自刎,魏国的太子申被俘。卫鞅对秦孝公提出建议,秦国与魏国,不是魏吞并了秦,就是秦吞并了魏。如今魏大破于齐,诸侯救之,可以趁机讨伐魏,魏只能离开安邑,迁都大梁。秦占有河山的坚固,往东制服诸侯,这是帝王之大业也。孝公认为卫鞅的话很对,叫卫鞅率兵伐魏。魏以公子卯为将和卫鞅对阵,卫鞅写给公子卯一封信,说是我与你原来都是朋友,如今作为秦魏两国的将领,不忍心自相攻伐,希望跟你相会结盟,喝酒罢兵。魏公子卯认为卫鞅说得对,到卫鞅处喝酒结盟。卫鞅埋伏甲兵于会盟处,俘虏了公子卯。魏军大败。魏惠王既败于齐,又败于秦,国力不支,国土一再丢失。于是打发使者割河西之地于秦。魏惠王叹息道:“寡人真后悔当初没有听取公叔痤的意见呀。”卫鞅胜利归来,秦孝公分封给他商地十五城,故卫鞅又号称为商鞅或商君。
  卫鞅为相十年,得罪了不少宗室国戚。赵望告诉卫鞅,你是因为宠臣景监而得以重用,你相秦不以百姓为重,而大筑冀阙,刑黥太子的师傅。严刑峻法损害百姓,这是积怨蓄祸也。秦孝公一旦死去你就危险了。卫鞅不听,结果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卫鞅造反,打发人抓捕卫鞅。卫鞅逃到关下,想住在旅馆里,旅馆的老板告诉他“商君之法,旅馆老板不检验证明,得连坐”,没有收留他。跑到魏国,魏国怨恨卫鞅欺骗公子卯而大破魏兵,不接纳他。卫鞅回到商邑,率领邑兵攻打郑国,秦发兵攻打卫鞅,在郑地渑池杀掉了卫鞅并车裂卫鞅。卫鞅全家也都遭了殃。
  卫鞅徙木为信实行变法,使秦富强。然而他刻薄寡恩,留恋富贵,结果危及自己。司马迁批评道:“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其他文献
人过中年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总是一刻不停地跑着,转着,身心俱疲,总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停下来,休息一下。初夏,得暇,与友人驱车前往一座寺院,想去寺院里好好地静静心。寺院的住持是一位有思想的朋友,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进入他的禅房,他正与一位湖北建筑商谈寺院工程的建设,寺院正在开工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学交流中心,尽管手续完备,但还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制造了许多的麻烦,听了住持的介绍,寻求清静之心不免忿忿不平。住
期刊
在中国文化里,“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大多数的“隐”其实是“显”,低者以“隐”为“名”,如明代的陈眉公,时人讽为“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此即鲁迅所说之“帮闲”;中者以“隐”为“退”或“伏”,如谢安之“东山”、诸葛孔明之南阳,“隐”只是一种准备或潜伏的阶段,最终还是要达到“显”;高者可算是“渔樵闲话”之“渔樵”了。但是渔樵闲话起来,仍然是历史、政
期刊
一个朋友曾跟我讲过一次颇具浪漫色彩的经历。有一次他去青海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汽车抛锚了,手机也没有了信号,目之所见,全无人烟,一片荒野。司机满头大汗地修车,他实在无聊,一个人在黄昏时分行走,漫无目的。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忽然感觉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此时他忽然看见,天与地相接的地方,落日将整个天地漂染成一个玫瑰色的梦境,他在一瞬间惊得目瞪口呆。他跟我讲述的时候我看向他的眼睛
期刊
编者按:如是,现代生活的新隐士。与传统的隐居生活不同,她并非为了躲避都市灯红酒绿的热闹繁杂而客居深山,享受山水田园的恬静淡雅。而是一种“吾心安处便是家”的情怀,城市与山林一样,不过是心灵的一个据点。对她而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无需刻意追求,而是顺其自然的释放本性,如是而已。  终南山,这个历代有着贤达名仕隐居的名山,以前是如是经常采药的地方,那时对它早已是心向往之。山林是一个能量回归之所,它总是能
期刊
如同心灵鸡汤总是要将老禅师作为男主角拿出来讲述一番一样,论道说禅在明人小品文中已成风尚。张潮继承和发扬了谈禅的传统,在《幽梦影》中道家美学追求和佛禅的意趣可谓是随处可观。张潮善于利用清风明月、空林松风来引发禅意诗情,将其创作格调和对生命的体悟都牵涉进入别样的禅地画境。正如林语堂所言:“这是一部文艺的格言集,这一类的集子在中国很多,可是没有一部可和张潮自己所写的比拟。”而《幽梦影》中所展现出来的清新
期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清政府吓破了胆,急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准备进攻武汉。  但民众似乎并不打算与统治者坐同一条板凳,就在清政府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北京老百姓纷纷奔向银行用纸币兑换银洋,市面一片狼藉。10月14日,翰林徐兆玮在日记里说:“金融恐慌已极,钞票纸票纷往取现,信成银行门口以警察守
期刊
每个人的周围肯定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特别喜欢跟你聊天,一聊天就大吐苦水。上司如何冷血讨厌,同事下级如何愚蠢懒惰,他付出很多却总有人跟他作对。  还有另一些人,在你接受领导安排的一项又一项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跑过来以前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教导你:“别那么傻!他们凭什么这样使唤人?给你多发多少薪水,值得你这样拼命啊?”  无论哪一种人,都是慢慢的负能量。为什么总有这么多人不快乐?他们为什么总用别人来折磨自己
期刊
清明过后,东风一阵暖一阵寒来得不太分明,却在一朝间染绿了树梢,任浅浅碧色于它不甚温柔的掌间上下飘忽,就像此时的一捧春茶,在水的沉浮中,慢慢打开了蝶样的诗谣。  饮一杯四月的清茗迎接拂晓,这样早早的诗情最适合品读《诗经》的味道,这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第一部诗集。诗三百,恰如三千年前,一盏好茶蔚然成香。  因为是最初,所以正如大地的头一缕春意来不及细细梳理,还裹着泥土的不拘气息,潮腥带雨地沁人心脾。
期刊
爱满天下的胸怀,人生境界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都立足于人间世界。中国人就是在这一个世界,也就是人间世界的生生死死中确立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和西方文化形成了一个重大差异。  从面对死亡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不同。面对死亡,人类感到格外惶惑,格外恐惧,因为他是有理性的存在,他意识到死亡而活着,他是走向死的生。一次,一位古罗马统帅率领着他的百万大军行进。百万大军行进,场面该是何等壮观
期刊
诗中之意非常明确,就是艺术高于一切。这个以诗言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书法大师米芾。  米芾,字元章,生于1051年,殁于1107年,一生痴于书法艺术,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字,淋漓畅快、奇变纵横。传世墨迹颇多,其中尤以长卷及小品为最重。  米芾自幼即聪慧过人,酷爱诗书,尤好古人翰墨。八岁临帖,十岁即迷上碑刻。但最初几年,米芾的长进不大。为此教他的私塾先生很不耐烦,先生的态度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