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简·奥斯丁和福克纳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思想在社会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位作家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其中绝大部分均为悲情女性形象,这与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状况及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从关注女性角度,对不同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更好地解读经典文学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威廉·福克纳 悲情女性形象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八九世纪之交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等作品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灰姑娘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同时她还是2000年BBC组织“千年作家评选”中排名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前十名唯一的女性作家。奥斯丁一生共创作六部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乡村三四户人家”的日常生活,并以婚姻为媒介描绘了大量女性。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实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文学“迷茫一代作家”之一,十分关注黑人解放和妇女权益保障等社会现实问题,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等,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奥斯丁和福克纳都是近当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虽然他们属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作品都十分关注女性,并塑造了大量的悲情女性形象。下面笔者对两位作家关注女性、塑造悲情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一、塑造悲情女性形象——研讨两位作家作品的重要视角
奥斯丁和福克纳对女性相当关注,奥斯丁在她的六部作品中以婚姻为链条,给读者描绘了金钱社会的本质,并寄托着对女性不平等社会地位的思考。福克纳通过塑造形象各异、耐人寻味的妇女形象,描绘了当时南方社会传统的男权意识及清教思想对女性的迫害。
奥斯丁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绝大部分来自于“小巧舒适的,古老的英国式世外桃源”①的乡间富裕人家。这些女性将婚姻的目标定为结婚,结婚则是为获取财产,并盲目追求虚伪的金钱婚姻。关于奥斯丁笔下的女性,赫士列特曾这样评述:“表现给你看的是一种因袭而虚伪的目的,而不是真实的人性。”②这在《傲慢与偏见》中也有反映:“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把他看做是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③这种财产第一、婚姻第二的黄金模式在作品其他很多地方也有描述,如《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在舞会上露面的时候,立刻成为全场淑女竞相争宠的对象,这是因为“大家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镑的收入”④,包括曾经对达西有误解和偏见拒绝达西求婚的伊丽莎白,在参观豪华大宅后表示做一位达西夫人倒也不错。奥斯丁通过描述当时社会父权社会,女性缺乏安全感,毫无独立性,对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罗红卫曾就《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进行评述:“书中更具有女性意识的应是贝内特太太,借她的嘴奥斯丁谴责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不平等,发泄了心中的愤怒。”⑤傅俊认为奥斯丁观察女性所独具的视角,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洞察力,能对某些社会弊端进行入木三分的无情揭露和尖锐批评”⑥。
福克纳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较多,他通过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的塑造揭露南方传统父权意识和清教意识对女性的迫害,控诉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待遇。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所描述的凯蒂就是他所塑造的女性典型代表。由于《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使人物的塑造一度不为人所关注,并且对凯蒂这一形象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甚至有人认为凯蒂是个淫妇⑦。关于凯蒂的形象,福克纳曾说:“对我来说,她是美的,深为我心所爱。这就是我这部书……要塑造的凯蒂形象。”⑧笔者认为,福克纳所塑造的凯蒂不仅是美的,还是追求自由、崇尚自主精神的,但这种追求自由、反叛旧传统的勇气并不是一贯如初的,当她怀孕的时候,还是向旧传统——南方的父权意识、清教思想所妥协,“我非得嫁人不可”。正是这种藕断丝连式的反叛意识才使其走向悲剧,正如福克纳所指出的:“《喧哗与骚动》是关于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和她的女儿的悲剧。”⑨福克纳在其他作品中也塑造了一系列的悲情女性形象,比如《我在弥留之际》中的艾迪,《夕阳》中的南希,《八月之光》中的裘安娜,《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洛莎小姐,《干旱的九月》中的米妮小姐,以及《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小姐……
二、塑造悲情女性形象——“所处时代社会现实 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
奥斯丁和福克纳之所以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情女性形象,是因为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及经历,其中所处的社会现实是根本。
奥斯丁的作品可以直接理解为是社会真实情况的写照。奥斯丁处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当时女性在教育、经济、就业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女性失去独立性,而中产阶级的女性又必须结婚,这就导致当时的女性为财产而结婚、为结婚而结婚。奥斯丁的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有学者曾评论:“奥斯丁显然不是一个叛逆者,但是作为一个天生的现实主义者,她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描绘了她所选择的那部分世界。与此同时,她像其他讽刺作家一样,目光过于敏锐,处世过于机智,因此不满足于现成世界,而且对于她那等级分明的社会中流行的许多态度见解加以嘲讽或道德上的谴责。不过也始终有一些读者,像D·H·劳伦斯河哈罗德·尼克森这样截然不同的读者,到底没能理解她那戏剧性和嘲讽式的表现手法,以至称她为势利眼。”⑩在当时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应该将家庭作为自己的全部,人生的唯一归宿就是结婚,同时认为女性的大脑与男性的大脑构造不同,女性智力一向偏低,因此当时对女性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如何做好家庭主妇。由于女性的教育受到限制,其职业就更困难,并且当时的英国女性的继承权等经济权益也被社会所限制。女性将结婚作为唯一的生活出路,但“18世纪的女性若没有嫁妆找丈夫比独立生活养活自己更为困难”{11}。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自主生活或者谋求结婚都是很不容易的。作家奥斯丁一生未婚,在受到有限教育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从书写日记和信件到创作小说的跨越。由于英国的社会背景,她“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被剥夺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她们的作品反映了女性为了达到男人的教育水准而付出的巨大努力”{12}。当时,作为女作家的奥斯丁的收入远远低于男作家,她每年稿酬一般在100镑左右,而家庭开支每年则要400镑左右,“简·奥斯丁在遗嘱中留下的大约400镑遗产基本上是她写作的全部所得”{13}。要准确了解奥斯丁的生活拮据情况,则可通过她对司各特《威弗利》出版的态度见端倪:“(他)没有理由写小说,特别是好小说。这不公平——他作为诗人已经名利双收,不该来抢别人的饭碗。”{14}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导致女作家奥斯丁经济状况极为艰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给英国女性造成的灾难。奥斯丁自己独立生活的坎坷经历应该是她在作品中塑造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的原因之一。 与奥斯丁不同,福克纳作为男权主义的“受益者”,他只是以旁观者谈及美国女性的悲惨生活。福克纳所处的美国,当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而南方的男权意识和清教思想并未消失,仍在毒害着南部广大妇女。同时,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一些青年作家开始强调社会的黑暗面,其中弗兰克·诺里斯的《章鱼》、德莱赛的《嘉莉妹妹》等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之后美国文学经历了向自然主义的转变,然后又是现代主义倾向的萌发,即美国文学界出现了“迷茫的一代”,如海明威、多斯·帕索斯及福克纳等。福克纳等文学家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独立精神的人物,“(福克纳)通过家乡‘约克纳帕塔法体系’小说来反映美国工业现代化对南方人的精神冲击,揭示了美国南方精神与文化的没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感危机和失落感以及30年代的旧传统的衰败等”{15}。
福克纳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独立精神的人物,但是他所塑造的这些人物均以悲剧而告终,这与福克纳本人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我们以《喧哗与骚动》一文中主人公凯蒂为例进行分析,在故事中凯蒂具有惊人的反抗精神,在故事中她敢于当一帮孩子的领导,敢于自主地交男朋友,甚至自由地拥有很多情人……这些都远远超出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预期,作者福克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凯蒂。但是在故事的后面,凯蒂怀孕后马上屈服于传统,对社会没有任何反抗,这种反差让人难以置信,对此笔者认为后面屈服于传统价值观的凯蒂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凯蒂,而是输入了福克纳价值观的凯蒂。福克纳本身就是男权思想和清教意识的受益者,他同情南方女性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而不是参与者,这就导致凯蒂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再具有自主意识,而变成福克纳本人在讲话,是在用他思想中的男权主义在讲话……这流露出福克纳强烈的男权意识……
三、结语
爱斯丁和福克纳虽属于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他们都对女性积极关注,都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但在塑造悲情女性形象具体细节上又有所不同。相同点:积极关注女性,塑造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不同点:塑造的悲情女性具体细节不同,这与两位作家所处社会现实环境不同及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是积极相关的,其中社会现实状况是根本因素,作者的个人经历只是起辅助作用,作家只需要借助故事中的主人公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
注释:
①[英]伊安·瓦特.评《理智与感伤》[C].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59.
②[英]赫士列特.英国小说学[C].古典文学理论译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4):200.
③[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
④[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
⑤罗红卫,聂涟涛.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J].广东广播大学学报,2000(4):62.
⑥傅俊.试论简·奥斯丁的现实主义和女性视角[J].镇江高专学报,2002(4):3.
⑦Caddy Compson.Nek York·Philadelphia[M].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90:32.作家Jeffrey J.Folks等也持这一观点,具体论述见Jeffrey J.Folks.Women at the “Crossing of the Ways”:Faulkner’s Portrayal of Temple Drake,Her and Prototype,ed.[M].Don Ford,Conway,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 Press,1988:64.
⑧Wlilam Faulker.Faulker in the University:Class Conferen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1957-1958,ed.[M].Fredenck L.Gwynn and Joseph L.Blotner(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59:6.)
⑨Jean Stein.”Wlilam Faulker”,Writers at work: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ed.[M].Malcolm Cowley(New York,1958:130.)
⑩[美]道格拉斯·布什.简·奥斯丁笔下的英国[C].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368.
{11}Margaret Walters Feminism[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0.
{12}Elaine Showalter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39.
{13}R·W·Chapmaned.Jane Austen:Selected Letters1796—1817[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xxvi.
{14}申丹等.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0.
{15}梁亚平.美国文学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6.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威廉·福克纳 悲情女性形象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八九世纪之交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等作品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灰姑娘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同时她还是2000年BBC组织“千年作家评选”中排名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前十名唯一的女性作家。奥斯丁一生共创作六部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乡村三四户人家”的日常生活,并以婚姻为媒介描绘了大量女性。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实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文学“迷茫一代作家”之一,十分关注黑人解放和妇女权益保障等社会现实问题,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等,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奥斯丁和福克纳都是近当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虽然他们属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作品都十分关注女性,并塑造了大量的悲情女性形象。下面笔者对两位作家关注女性、塑造悲情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一、塑造悲情女性形象——研讨两位作家作品的重要视角
奥斯丁和福克纳对女性相当关注,奥斯丁在她的六部作品中以婚姻为链条,给读者描绘了金钱社会的本质,并寄托着对女性不平等社会地位的思考。福克纳通过塑造形象各异、耐人寻味的妇女形象,描绘了当时南方社会传统的男权意识及清教思想对女性的迫害。
奥斯丁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绝大部分来自于“小巧舒适的,古老的英国式世外桃源”①的乡间富裕人家。这些女性将婚姻的目标定为结婚,结婚则是为获取财产,并盲目追求虚伪的金钱婚姻。关于奥斯丁笔下的女性,赫士列特曾这样评述:“表现给你看的是一种因袭而虚伪的目的,而不是真实的人性。”②这在《傲慢与偏见》中也有反映:“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把他看做是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③这种财产第一、婚姻第二的黄金模式在作品其他很多地方也有描述,如《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在舞会上露面的时候,立刻成为全场淑女竞相争宠的对象,这是因为“大家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镑的收入”④,包括曾经对达西有误解和偏见拒绝达西求婚的伊丽莎白,在参观豪华大宅后表示做一位达西夫人倒也不错。奥斯丁通过描述当时社会父权社会,女性缺乏安全感,毫无独立性,对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罗红卫曾就《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进行评述:“书中更具有女性意识的应是贝内特太太,借她的嘴奥斯丁谴责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不平等,发泄了心中的愤怒。”⑤傅俊认为奥斯丁观察女性所独具的视角,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洞察力,能对某些社会弊端进行入木三分的无情揭露和尖锐批评”⑥。
福克纳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较多,他通过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的塑造揭露南方传统父权意识和清教意识对女性的迫害,控诉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待遇。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所描述的凯蒂就是他所塑造的女性典型代表。由于《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使人物的塑造一度不为人所关注,并且对凯蒂这一形象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甚至有人认为凯蒂是个淫妇⑦。关于凯蒂的形象,福克纳曾说:“对我来说,她是美的,深为我心所爱。这就是我这部书……要塑造的凯蒂形象。”⑧笔者认为,福克纳所塑造的凯蒂不仅是美的,还是追求自由、崇尚自主精神的,但这种追求自由、反叛旧传统的勇气并不是一贯如初的,当她怀孕的时候,还是向旧传统——南方的父权意识、清教思想所妥协,“我非得嫁人不可”。正是这种藕断丝连式的反叛意识才使其走向悲剧,正如福克纳所指出的:“《喧哗与骚动》是关于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和她的女儿的悲剧。”⑨福克纳在其他作品中也塑造了一系列的悲情女性形象,比如《我在弥留之际》中的艾迪,《夕阳》中的南希,《八月之光》中的裘安娜,《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洛莎小姐,《干旱的九月》中的米妮小姐,以及《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小姐……
二、塑造悲情女性形象——“所处时代社会现实 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
奥斯丁和福克纳之所以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情女性形象,是因为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及经历,其中所处的社会现实是根本。
奥斯丁的作品可以直接理解为是社会真实情况的写照。奥斯丁处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当时女性在教育、经济、就业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女性失去独立性,而中产阶级的女性又必须结婚,这就导致当时的女性为财产而结婚、为结婚而结婚。奥斯丁的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有学者曾评论:“奥斯丁显然不是一个叛逆者,但是作为一个天生的现实主义者,她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描绘了她所选择的那部分世界。与此同时,她像其他讽刺作家一样,目光过于敏锐,处世过于机智,因此不满足于现成世界,而且对于她那等级分明的社会中流行的许多态度见解加以嘲讽或道德上的谴责。不过也始终有一些读者,像D·H·劳伦斯河哈罗德·尼克森这样截然不同的读者,到底没能理解她那戏剧性和嘲讽式的表现手法,以至称她为势利眼。”⑩在当时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应该将家庭作为自己的全部,人生的唯一归宿就是结婚,同时认为女性的大脑与男性的大脑构造不同,女性智力一向偏低,因此当时对女性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如何做好家庭主妇。由于女性的教育受到限制,其职业就更困难,并且当时的英国女性的继承权等经济权益也被社会所限制。女性将结婚作为唯一的生活出路,但“18世纪的女性若没有嫁妆找丈夫比独立生活养活自己更为困难”{11}。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自主生活或者谋求结婚都是很不容易的。作家奥斯丁一生未婚,在受到有限教育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从书写日记和信件到创作小说的跨越。由于英国的社会背景,她“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被剥夺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她们的作品反映了女性为了达到男人的教育水准而付出的巨大努力”{12}。当时,作为女作家的奥斯丁的收入远远低于男作家,她每年稿酬一般在100镑左右,而家庭开支每年则要400镑左右,“简·奥斯丁在遗嘱中留下的大约400镑遗产基本上是她写作的全部所得”{13}。要准确了解奥斯丁的生活拮据情况,则可通过她对司各特《威弗利》出版的态度见端倪:“(他)没有理由写小说,特别是好小说。这不公平——他作为诗人已经名利双收,不该来抢别人的饭碗。”{14}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导致女作家奥斯丁经济状况极为艰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给英国女性造成的灾难。奥斯丁自己独立生活的坎坷经历应该是她在作品中塑造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的原因之一。 与奥斯丁不同,福克纳作为男权主义的“受益者”,他只是以旁观者谈及美国女性的悲惨生活。福克纳所处的美国,当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而南方的男权意识和清教思想并未消失,仍在毒害着南部广大妇女。同时,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一些青年作家开始强调社会的黑暗面,其中弗兰克·诺里斯的《章鱼》、德莱赛的《嘉莉妹妹》等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之后美国文学经历了向自然主义的转变,然后又是现代主义倾向的萌发,即美国文学界出现了“迷茫的一代”,如海明威、多斯·帕索斯及福克纳等。福克纳等文学家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独立精神的人物,“(福克纳)通过家乡‘约克纳帕塔法体系’小说来反映美国工业现代化对南方人的精神冲击,揭示了美国南方精神与文化的没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感危机和失落感以及30年代的旧传统的衰败等”{15}。
福克纳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独立精神的人物,但是他所塑造的这些人物均以悲剧而告终,这与福克纳本人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我们以《喧哗与骚动》一文中主人公凯蒂为例进行分析,在故事中凯蒂具有惊人的反抗精神,在故事中她敢于当一帮孩子的领导,敢于自主地交男朋友,甚至自由地拥有很多情人……这些都远远超出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预期,作者福克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凯蒂。但是在故事的后面,凯蒂怀孕后马上屈服于传统,对社会没有任何反抗,这种反差让人难以置信,对此笔者认为后面屈服于传统价值观的凯蒂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凯蒂,而是输入了福克纳价值观的凯蒂。福克纳本身就是男权思想和清教意识的受益者,他同情南方女性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而不是参与者,这就导致凯蒂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再具有自主意识,而变成福克纳本人在讲话,是在用他思想中的男权主义在讲话……这流露出福克纳强烈的男权意识……
三、结语
爱斯丁和福克纳虽属于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他们都对女性积极关注,都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但在塑造悲情女性形象具体细节上又有所不同。相同点:积极关注女性,塑造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不同点:塑造的悲情女性具体细节不同,这与两位作家所处社会现实环境不同及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是积极相关的,其中社会现实状况是根本因素,作者的个人经历只是起辅助作用,作家只需要借助故事中的主人公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
注释:
①[英]伊安·瓦特.评《理智与感伤》[C].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59.
②[英]赫士列特.英国小说学[C].古典文学理论译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4):200.
③[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
④[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
⑤罗红卫,聂涟涛.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J].广东广播大学学报,2000(4):62.
⑥傅俊.试论简·奥斯丁的现实主义和女性视角[J].镇江高专学报,2002(4):3.
⑦Caddy Compson.Nek York·Philadelphia[M].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90:32.作家Jeffrey J.Folks等也持这一观点,具体论述见Jeffrey J.Folks.Women at the “Crossing of the Ways”:Faulkner’s Portrayal of Temple Drake,Her and Prototype,ed.[M].Don Ford,Conway,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 Press,1988:64.
⑧Wlilam Faulker.Faulker in the University:Class Conferen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1957-1958,ed.[M].Fredenck L.Gwynn and Joseph L.Blotner(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59:6.)
⑨Jean Stein.”Wlilam Faulker”,Writers at work: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ed.[M].Malcolm Cowley(New York,1958:130.)
⑩[美]道格拉斯·布什.简·奥斯丁笔下的英国[C].奥斯丁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368.
{11}Margaret Walters Feminism[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0.
{12}Elaine Showalter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39.
{13}R·W·Chapmaned.Jane Austen:Selected Letters1796—1817[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xxvi.
{14}申丹等.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0.
{15}梁亚平.美国文学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