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
1.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通过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合乎逻辑,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3.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
阅读向来被认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引导学生养成仔细阅读分析的好习惯,但更为主要的还是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分析。学法得法,才能理解知识的内涵、正确采用解题策略或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内外有意识进行数学阅读理解题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一大途径。
1.阅读—理解—判断。
计算325-25×7= 300×7①=2100②。⑴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⑵错误的原因是什么;⑶本题正确的结论是什么。本题选取作业错例作为阅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检测功能。同时本题突出体现了如下递进层次:错处—错因—结论。渗透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走出“误区”的一般方法。
2.阅读—理解—抽象。
以大圆直径的一半为直径画2个等圆,大圆的周长记为L,一个小圆的周长记为L1,则 L=( ) L1;如果以大圆直径的1/3为直径画3个等圆,一个小圆的周长记为L2,则L=( ) L2;
以此类推,当以大圆的直径的1/n为直径画个等圆,一个小圆的周长记为Ln-1,则L=( )Ln-1
如图所示:L,L1,L2,L3代表各圆的周长,猜想:L,L1,L2,L3之间的关系为( )。
小学期间法则、性质、公式的得出大都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本题通过把大圆直径2等份3等份时,大圆周长等于各个小圆周长的和,抽象、概括、猜想出一般情况下大圆周长是各个小圆周长的和,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发现规律的能力。
3.阅读—理解—概括。
下面一段话是一种药丸包装中的部分说明:浙江医药股份公司新昌制药厂;浙卫药准字(2006)第162901号;诺氟沙星胶囊(氟派酸)0.1克;口服一次0.1克~0.2克,一日3次~4次。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类似于:生产厂家、( )、( )、( )、( )等信息。⑵每次最多吃( )颗,一天最多吃( )颗。⑶以一日4次为准,安排吃药的时间表。
此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作阅读材料,文字长,数据多,信息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4.阅读—理解—迁移。
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再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1+2++3+…+100=?我们仔细分析这100个连续自然数的规律和特点,发现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因为1+100=2+99=…=50+51=101.所以:将算式中的各数经过变换、结合以后,可以很快求出结果。利用运算定律计算:⑴3+5+7+…+101=( );⑵2+4+6+…+102=( )。
要求学生在读懂例题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新问题。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新知获取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等。
5.阅读—理解—探索。
大家都知道在糖水中加糖,糖水就更甜。你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不考虑饱和溶液)?“糖水加糖变甜了”,连托儿所的小孩都知道,但没有一个孩子能由此提炼出“真分数不等式”。这道题无疑给学生带来一种惊喜: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原来蕴涵着深刻的数学知识。这就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的具体化。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建模的过程,就是经历“从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推出结论”的创造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阅读思考,实现真正的阅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后,就可以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渐改变为自学能力。因此,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信有了师生两方面的努力,能获得可喜的发展。
1.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通过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合乎逻辑,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3.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
阅读向来被认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引导学生养成仔细阅读分析的好习惯,但更为主要的还是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分析。学法得法,才能理解知识的内涵、正确采用解题策略或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内外有意识进行数学阅读理解题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一大途径。
1.阅读—理解—判断。
计算325-25×7= 300×7①=2100②。⑴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⑵错误的原因是什么;⑶本题正确的结论是什么。本题选取作业错例作为阅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检测功能。同时本题突出体现了如下递进层次:错处—错因—结论。渗透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走出“误区”的一般方法。
2.阅读—理解—抽象。
以大圆直径的一半为直径画2个等圆,大圆的周长记为L,一个小圆的周长记为L1,则 L=( ) L1;如果以大圆直径的1/3为直径画3个等圆,一个小圆的周长记为L2,则L=( ) L2;
以此类推,当以大圆的直径的1/n为直径画个等圆,一个小圆的周长记为Ln-1,则L=( )Ln-1
如图所示:L,L1,L2,L3代表各圆的周长,猜想:L,L1,L2,L3之间的关系为( )。
小学期间法则、性质、公式的得出大都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本题通过把大圆直径2等份3等份时,大圆周长等于各个小圆周长的和,抽象、概括、猜想出一般情况下大圆周长是各个小圆周长的和,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发现规律的能力。
3.阅读—理解—概括。
下面一段话是一种药丸包装中的部分说明:浙江医药股份公司新昌制药厂;浙卫药准字(2006)第162901号;诺氟沙星胶囊(氟派酸)0.1克;口服一次0.1克~0.2克,一日3次~4次。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类似于:生产厂家、( )、( )、( )、( )等信息。⑵每次最多吃( )颗,一天最多吃( )颗。⑶以一日4次为准,安排吃药的时间表。
此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作阅读材料,文字长,数据多,信息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4.阅读—理解—迁移。
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再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1+2++3+…+100=?我们仔细分析这100个连续自然数的规律和特点,发现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因为1+100=2+99=…=50+51=101.所以:将算式中的各数经过变换、结合以后,可以很快求出结果。利用运算定律计算:⑴3+5+7+…+101=( );⑵2+4+6+…+102=( )。
要求学生在读懂例题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新问题。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新知获取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等。
5.阅读—理解—探索。
大家都知道在糖水中加糖,糖水就更甜。你能用数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不考虑饱和溶液)?“糖水加糖变甜了”,连托儿所的小孩都知道,但没有一个孩子能由此提炼出“真分数不等式”。这道题无疑给学生带来一种惊喜: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原来蕴涵着深刻的数学知识。这就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的具体化。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建模的过程,就是经历“从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推出结论”的创造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阅读思考,实现真正的阅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后,就可以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渐改变为自学能力。因此,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信有了师生两方面的努力,能获得可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