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雅致柔淡隽秀的光绪粉彩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彩瓷是清代创烧的一种瓷器新品种,是彩器在数百年发展中,由珐琅彩衍生而来的。其独特之处是在材料中掺入名为玻璃白的白色材料和铅粉,产生乳浊效果,以渲染等技法在高温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进行彩绘,经第二次入窑低温烧制而成。其色彩温润柔和淡雅,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特别是有很多中间色调,艺术效果更强。
  粉彩瓷初创于康熙晚期,由于是在初创期,制作工艺相对较粗,色彩浓艳凝厚,纹饰绘工不精,常被人们称为“粗粉彩”。雍正时期,粉彩瓷迅速发展并取代传统五彩而成为釉上彩瓷主流,此时的彩料更加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乾隆时期,粉彩的装饰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创造出许多格调清新的粉彩瓷器,粉彩瓷逐步由清新疏朗转向繁缛华丽的风格,制瓷工艺也更加炉火纯青,今人为之赞叹。乾隆至同治时期,虽然胎釉及彩料品质不及以前,但是仍秉承乾隆粉彩的风格,此时的瓷器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
  光绪时期的粉彩瓷器烧造量非常大,传世品也极为丰富,品种特别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用瓷,也有陈设瓷及文房用瓷,多承袭传统形制,其胎体较薄,成型工艺较好,釉质细腻均匀,有近代瓷的特征,纹饰的绘工虽不甚精细,但色彩的过渡较为自然;而此时民窑烧制的粉彩瓷器,质量不是特别高,胎质有点粗松,胎体也较为厚重,器物纹饰多是类同官窑器物。本文就河北博物院育才街院区收藏的一些光绪时期精美的粉彩瓷做简单的介绍,供大家欣赏:
  清光绪 粉彩云蝠纹赏瓶
  口径10厘米,腹径24厘米,高39厘米。撇口,长颈,圆腹,圈足。足内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红彩楷书款。口部、肩部、胫部分别绘如意云纹、宝相花及寿字、莲瓣纹,器身满绘彩云和红色的蝙蝠,因蝙蝠的“蝠”和“福”谐音,故画面寓意为“洪福齐天”。赏瓶是清代雍正朝新创造型,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朝,多用于皇帝赏赐臣下,故有“赏瓶”之称,为清官窑传统器形。
  清光绪 黄地粉彩花卉纹瓶
  口径8厘米,腹径12厘米,高24厘米。撇口,长束颈,斜肩分两层,腹渐敛,圈足外撇。颈部两侧附变形夔耳,口部饰回纹,器身以黄色为地,绘粉彩牡丹花卉。造型精巧,色彩典雅。
  牡丹艳丽妩媚、雍容华贵,有“百花之王”之称,牡丹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象征着繁荣昌盛、美好幸福。
  清光绪 黄地粉彩大雅斋花盆
  长20厘米,宽13厘米,高13厘米。长方形,斜直腹,底渐收,平底四足。内壁及底为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绘紫色葡萄、小鸟和紫藤萝、牡丹花。藤萝由一面延伸到另一面。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外壁有红彩款“大雅斋”,足内红彩楷书“永庆长春”四字款。“大雅斋”是清景德镇官窑瓷器堂名款,是光绪朝慈禧御用瓷。
  清光绪 粉彩荷花形吸杯
  长19厘米,高7厘米。此杯通体作荷花瓣形,杯体釉色以粉色为主,勾勒有脉线。花梗翘起,为淡绿色,中空,做杯柄及吸管用,杯柄上竖写墨字楷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十九字,故又称“秋操杯”。构思巧妙,造型、色彩运用恰到好处。
  传说苏东坡守杭州时,常和宾客到湖边树林中避暑,命人取来大莲叶,盛酒三升,用簪剌穿,使叶与茎相通,又将茎弯曲成象鼻状,依次传给每个人喝,名为“碧筒杯”。后来人们根据“碧筒杯”的原理,制成了瓷质吸杯。
  这种吸杯,最早见于康熙时期。这里的太湖是安徽省的一个县,与江西、湖北相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共有两次秋季军事操练。9月21日,清廷的江南湖北陆军在安徽太湖秋操,陆军部右侍郎萌昌、两江总督端方为检阅大臣。11月14日至18日在太湖举行由湖北、江苏、安徽新军参加的秋操,“秋操杯”是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就在这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所以,它是研究清史不可多得的一件实物资料。
  清光绪 粉彩花鸟纹枕
  长23.5厘米,宽15.5厘米,高19厘米。长方形,枕面前低后高,左右两侧镂空双钱纹孔,周围绘粉彩折枝花卉。枕两侧露胎并以黄地梅竹纹为边饰,正前面粉彩绘荷花、蜻蜓、翠鸟,枕面绘花鸟、蝴蝶。造型规整,画面清新。
  清光绪 粉彩百鹿尊
  口径19厘米,腹径32厘米,高40厘米。直口,垂腹,圈足,肩部饰鹿头耳,胎体厚重,造型端庄。底足书“大清乾隆年制”红彩篆书款。通体以粉彩绘百鹿图,百鹿神态各异,或奔跑,或嬉戏,或觅食,或休息,神态生动传神,自然逼真,以远山、近树、花草树木、瀑布溪流作衬托,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又“鹿”与“禄”谐音,百鹿内含受天百禄的吉祥含义,一直受到官宦的欣赏。此器为陈设器中的精品。
  清光绪 粉彩九桃纹天球瓶
  高54厘米,口径12厘米,腹径41厘米。造型硕大挺拔,直口,圆唇,长颈,圆球腹,平底。底心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红彩篆书款。器身绘桃枝,挺拔的枝干,翠绿的桃叶,含苞待放的花蕾,怒放的花朵及累累果实,腹部和颈部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九个艳丽丰满的大桃子,将画面渲染得喜庆祥和。传说桃木可以驱鬼,桃为长寿之果,“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至尊之数,“九桃”寓意万寿无疆,体现了人们祈盼长寿幸福的美好愿望。
  清光绪 粉彩莲荷纹鼓钉绣墩
  口径28厘米,腹径35厘米,高47厘米。鼓形,平顶,折肩,弧腹中空,外壁上下各饰一周鼓钉,将墩分为三层。器足无釉并向内呈滚圆状。鼓面平微内凹,以清代流行的抽象镂空的钱纹作装饰,上部绘变形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缠枝纹,以“万”字锦地纹与中部分开。器身中部满绘荷塘景色,荷花盛开,荷叶碧绿。中间有相对的镂空双钱纹,下部饰莲纹。
  墩是一种坐具,它的出现可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多为木腔鼓造型。坐墩属于高座具椅凳类,明清时多作鼓形,平顶微凸,折肩,弧腹中空,外壁上下边沿各饰一周鼓钉,故又称鼓墩。由于它上面多覆盖—方丝绣织物,又名绣墩。
  此墩造型大气稳重、流畅简洁,体现了中国古代质朴、自然、规整的审美情趣。
  清光绪 粉彩寿字纹鼓钉绣墩
  口径29厘米,腹径36厘米,高46厘米。鼓形,平顶,折肩,弧腹中空,外壁上下各饰一周鼓钉,将墩分为三层。器足无釉并向内呈滚圆状。鼓面平微内凹,以镂空的钱纹装饰,并绘福字和寿桃。上部分别绘蓝地乳钉纹、黄地如意云纹、席纹开光花卉纹。中部为黄地绘五蝠捧寿、寿桃,中间有相对的镂空双钱纹。下部绘莲纹。通体画面呈现出一种吉祥美好的气氛。
  清光绪 粉彩轧道开光花卉纹盘、碗
  盘为敞口,浅腹,圈足。碗为侈口,深腹,小圈足。盘内施黄釉,四个圆形开光内绘桃枝、兰花等折枝花卉,富贵典雅。开光外采用轧道工艺,绘有不同的折枝花卉。盘外壁绘红色蝙蝠。碗内壁施白釉,外壁图案与盘心图案相同。底足内均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红彩篆书款。
  开光是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线条勾画出圆形、方形、菱形、花瓣形等多种形式的栏框,称为“开光”,是借鉴古建筑的开窗形式。在开光内描绘主题纹饰,可加强装饰效果。
  瓷器上的轧道工艺为乾隆首创,是先在未烧的坯体上用一种像针一样的工具刻划出非常精细的凤尾纹、花卉纹。然后施釉烧成素胎,再在瓷胎上彩绘粉彩纹饰,构成一种十分华丽的锦地花卉纹饰。在锦地开光内绘山水、花鸟、人物,或题乾隆御制诗篇,故有锦上添花的美称。
  (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张大千先生在中国书画史上是位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他的后半生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不解之缘也极富传奇色彩。去年笔者因公务出差台北历史博物馆,不仅瞻仰了这位近现代书画大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楼台后廊,面对植物园、荷塘的大画室,还有幸观赏了该馆收藏之张大千为数可观的书画精品。  在这些精品中,有一套张大千绘画的水墨写意画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称该册为《观物之生》。此册绘于1962年,
期刊
宜春市博物馆藏两件石湾窑素胎瓷猴,两猴大小相同,高16.5厘米,形态相似。一件屈膝交脚而坐,头左斜,双眼注视左上方,两唇微张,露齿,似有垂涎欲出;右手置于两膝之间自然而垂,左手手指微弯,放在右侧太阳穴处。另一件屈膝并脚而坐,头略前探,双眼微向前上方注视,左手置于左股外侧,右手微弯,用指盖轻搔右腮。二者通体露胎,呈赭褐色,唯眼白、牙齿施白釉,眼球、指、趾甲施黑釉。露胎处刻划细腻纹理,将猴毛表现得十分
期刊
江西省景德镇是闻名遐迩的制瓷重镇、瓷艺之都,其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地域特色鲜明,艺术成就辉煌。早在汉代景德镇已出现了冶陶业,宋代创烧的青白瓷便已闻名全国。而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当时就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烧制的宫廷用瓷及皇帝的赏赐用瓷,代表着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成就。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月圆会”。他们致力于新粉彩
期刊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高16.5厘米 宽12厘米  盾牌形,面微凸起,正面以长方形绿松石石片规整地镶嵌成兽面纹。铜牌两侧上下有相互对应的四个半圆形孔,可系绳。该铜牌制作考究,在背面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由几百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历经3000多年未松动一块,显见其镶嵌工艺技术之高超,是极其罕见的艺术珍品,更是我国已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它的发现标志着在夏代,
期刊
牙雕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因象牙质地光滑细腻,色泽柔润如玉,硬度适中,牙纹细洁,辽、金、元、明、清各朝代都把象牙作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制作牙雕制品的专门作坊。  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山东
期刊
2016年9月13日,每年一度的苏富比、佳士得秋季大拍如期在纽约举行,笔者跟随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赴美访问团有幸目睹了拍品的预展及现场拍卖会。  原以为在伦敦由两大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现场一定是人气旺盛、竞价声此起彼伏,高潮连连,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拍卖现场异常冷清,场内的坐凳有三分之一是空的,与前几年在香港看到的该两大拍卖公司火爆的拍卖场面相去甚远。纵观两大拍卖公司上拍的拍品,鲜
期刊
四条屏是一种书画传统流行幅式,与中堂、扇面、横披、斗方、手卷、镜心等其他幅式共同构成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欣赏形式。长沙博物馆藏有不少名家书画四条屏作品,这些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颇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选取其中三组馆藏近代名家书画四条屏作品介绍予读者赏析。  清 何维朴《山水图》四条屏 纸本水墨  何维朴(1842-1922年),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
期刊
清代中期的兴化(今江苏属县)人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出身微贱,靠父亲教徒度日。刚三岁,生母去世,由叔父与乳母养大。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二十四岁中秀才,依设塾收徒糊口。父亲去世后,至扬州,寄居其族叔当和尚的古寺,卖画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及第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起任山东范县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有“小苏州”之誉的山东潍县县令。因天灾
期刊
人类描绘人兽形象的历史起源甚早,全世界不约而同的在史前时期山洞绘画之中即可见到。原始人类描绘的猛兽、人物形象都是通过观察自然之后,对物象的忠实描写,这些绘画在原则上已属于“写真画”的范畴。  人物的“真实写照”中国古代称为“写真”,亦即现代语所谓“肖像”。“写真”一词,最晚在六朝(220-589)时期即已出现,南朝梁元帝长子、武列太子萧方等(528549),即以擅长“写真”有名于时,“写真”这个名
期刊
本刊讯:2016年4月24上午10∶30,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换届揭牌仪式在北京天雅古玩城十层会议厅举行。  新一届玉器收藏委员会由李江涛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玉委会成员由冯华、向宏艾、刘志伟、何少峰、林峰、林磊、黄刚、洪梅、陈旭等一批实战派收藏家和文物工作者组成。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参加了仪式并致辞。仪式开始时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杨晋英宣读了调整玉器收藏委员会领导班子的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