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景德镇是闻名遐迩的制瓷重镇、瓷艺之都,其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地域特色鲜明,艺术成就辉煌。早在汉代景德镇已出现了冶陶业,宋代创烧的青白瓷便已闻名全国。而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当时就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烧制的宫廷用瓷及皇帝的赏赐用瓷,代表着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成就。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月圆会”。他们致力于新粉彩瓷的研究与探索,挖掘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追求诗情画意的高尚品位,不仅开创了中国陶瓷艺术表现的新天地,而且使得景德镇窑民国瓷器在华夏陶瓷艺术发展史上,亦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笔者曾经有幸参观了《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对其中展出的部分景德镇窑民国瓷器印象颇深,叹为观止。这些展品器型多、品种繁、釉色丰、工艺精,代表了民国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似向人们诉说其灿烂辉煌的历史,展现她们华美绚丽的风采。为了让大家领略江西人民所创瓷器文化的无穷魅力,感悟中华民族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笔者精选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景德镇窑民国瓷若干介绍,以飨读者。
景德镇瓷民国传奇
清咸丰至光绪年(1851-1908年),以画瓷名家程门、文人派画瓷先驱金品卿、著名陶瓷艺术家王少维为代表的皖南新安派画家,创造了类似于浅绛山水画的瓷上浅绛彩,将文人画的表现技法和审美旨趣引进瓷器彩绘。此种文人画家自觉参与陶瓷艺术创作行为之举,不仅提高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品味,而且对当时景德镇瓷艺界亦产生了极度的震撼与巨大的冲击,在中国陶瓷史上可谓首开先河。但“瓷上浅绛彩”仅仅是一种画瓷工艺中浅尝辄止的尝试,终究为文人画家求便就简的行为,艺术上的创新并未与工艺革新相配合,故到了民国初年便日渐衰微、偃旗息鼓。不过浅绛彩瓷画家们在瓷艺创作上的表现形式、品位、格调和艺术追求,却被后来的“珠山八友”及其同仁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民国十一年(1922年),景德镇成立了以吴霭生任社长,王琦、汪晓棠任副社长的“瓷业美术研究社”。该社以改良和振兴瓷业为宗旨,兴办陶业教育,吸引了大批艺人与画瓷高手。其中的汪晓棠、潘匋宇还创立了“新粉彩”,改革了风行半个世纪的“浅绛彩”。而“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和刘雨岑等人,还都是两人门下的得意高徒。虽然该社仅存在了短短数年,但其艺术活动和创新精神,为日后“珠山八友”创立“月圆会”树立了楷模,同时对当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改良和陶瓷美术的创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木纹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瓶(图1)
高33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
敞口,束颈,圆腹下收,圈足外撇。胎体轻薄,口沿描金。器表施仿木纹釉,上绘折枝花卉纹,腹部三个圆形开光,内绘花鸟。器内口颈部和器底施绿釉,底“居仁堂制”红料方框篆款。木纹釉为清代创制,先以红赭、褐色在器表上绘出木材的年轮纹理,再施以透明釉烧制形成,足以乱真。底款中的居仁堂原名“海晏堂”,为袁世凯攫取民国政权后居住办公之地。
胭脂红地轧道开光粉彩山水纹双耳瓶(图2)
高40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11.3厘米。
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部堆塑两夔龙耳。除腹部两个圆形开光内为白地粉彩山水纹外,器表均为胭脂红地上轧道粉彩花蝶纹。胭脂红釉为金红釉的一种,是以金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清康熙末年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而轧道是瓷器制作的雕地工艺,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则称为“耙花”。
古铜彩地开光粉彩松鹿纹双耳尊(图3)
高18.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5厘米。
敞口,溜肩,圆垂腹,矮圈足。颈腹部的耳饰丰富多彩,先是堆塑两“S”形如意耳,其下是以绳索串起的万字形、双鱼、如意云头、蝉四种贴塑装饰,均为寓意“如意万代”的吉祥物。腹部正面开光内绘松鹿,有一“潘”朱文方印,背面开光内绘牧童骑牛吹笛图,旁题“庸秉”,下钤“秉印”,底部为“乾隆年制”蓝色堆料双方框款。
粉彩花鸟纹薄胎碗(图4)
高9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7.5厘米。
敞口,深腹,浅圈足。胎体极薄,几为脱胎器。口沿描金,其下内外各有一周如意云头纹。碗心画衔枝香草龙,碗外壁画有红、蓝、紫各色牡丹,一对白头翁栖于枝头,另外画有桃和石榴纹,寓意富贵白头,福寿双全。题识“合影只应天际月,分香多是畹中兰”,“仁作”椭圆压首印,下有“世”“宁”朱文篆印,底有“乾隆年制”双框蓝色堆料款。此为民国仿乾隆画珐琅瓷。
珠山八友 共谱华章
尽管民国时期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但景德镇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出类拔萃的民间瓷艺家却异军突起,在困境中力揽狂澜,其影响超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且延续至今,其弟子和后代至今仍活跃在陶瓷艺坛。他们在粉彩、青花、古彩、新彩等多方面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以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不懈的追求,为后人留下了大批精美雅致的新粉彩瓷艺佳作。同时各展所长、共谱华章,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珠山八友”最早以“月圆会”形式结社,农历每月十五雅集。他们于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处,题诗作画、品评画理、切磋技艺、以会聚友,开拓了一片艺术表现的新天地。虽称“八友”,实则有王琦、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邓碧珊,以及田鹤仙、刘雨岑、徐仲南、程意亭、何许人共十人。他们用胎作纸,以瓷入画,创造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同时汲取中国画的营养,作品的笔法、墨韵和色彩,与时下的海上画派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所绘花卉走兽、山水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光彩传神。
王琦粉彩人物纹兽耳瓶(图5)
高23.5厘米,口径6.1×5.3厘米,底径8.5×7.1厘米。
唇口,短颈,丰肩,扁圆下敛,圈足先外撇后内收,肩上堆塑两兽耳。口沿以蓝彩绘回纹和如意云头纹,胫部和圈足上以蓝彩绘变形莲瓣纹和连续回纹。双兽耳也饰蓝彩,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正面绘秋林落叶纷纷。昏鸦栖于枯枝上,一派萧条苍凉之感,背面绘一罗汉正在蒲团上打坐。正反两面均有题记。底有“陶陶斋”印款。 汪野亭粉彩山水纹瓶(图6)
高59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6厘米。
喇叭口,长颈,溜肩,长圆腹,矮圈足。瓶腹部通景画有山水图。构图参差错落,疏朗有致,设色雅致。肩部题“相逢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已五年。石谷子大意于珠山草堂之西窗,翥山垂钓子汪平写”。钤有“野亭”朱文方印。构图和画风深受“清初四王”之王晕(即题记中的王石谷)的影响。
汪野亭百花地开光山水纹瓶(图7)
高35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8.6厘米。
撇口,长颈,长圆腹,底内凹。除腹部两个圆形开光外,全器均为酱紫地上绘粉彩百花纹,前面开光内饰汪野亭所绘粉彩山水纹,题“馀江归渡。传芳居士野亭汪平”。后面开光内墨书篆体“大富贵亦寿考”、“花好月圆人寿”、“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底“平山”朱文方印。
毕伯涛粉彩花鸟纹卓屏(一套四屏,图8)
各长19厘米,高12厘米。
四幅组成一套卓屏。从左至右,分别绘“飞花有意能留客,啼鸟多情解唤人”,“日高未能鸟呼梦,春晚不归花笑人”,“秋风吹的黄花放,金鸡喜唱太平歌”,“寒汀雁落,芦苇清疏。”
刘雨岑粉彩花鸟纹挂盘(图9)
、
高2.1厘米,口径21.8厘米,底径12.7厘米。1948年作。
盘内绘倦鸟双栖于纤细的树枝上,顾盼回首,含情脉脉。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将蓬松的鸟羽、茂叶繁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画面设色雅致,情趣盎然。
田鹤仙粉彩梅纹文具(一套十件,图1 0)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十件文具尺寸分别为
1.四足鼎式熏炉:通高10.8厘米,口边6.6×4.6厘米;
2.印章盒:高7.5厘米,底径6×6厘米;
3.方形笔筒:高11.6厘米,口径5.9×5.9厘米;
4.四方水盂:高6.5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2.7厘米;
5.瓜棱形香瓶:高6.5厘米,底径2.3厘米;
6.山形笔架:高2.6厘米,长9.8厘米,宽2.8厘米;
7.曲形墨床:高2.6厘米,长9.8厘米;
8.书卷形臂搁:高2.5厘米,长7.6厘米,宽9.8厘米;
9.长方形砚盒:高3.2厘米,长9.8厘米,宽7厘米;
10.方形印泥盒:高4.5厘米,口径7.2×7.2厘米,底径3.5厘米。
整套文具均绘梅纹,或红、或白、或绿。梅干遒劲,梅蕊盈闹枝头,配上优美的诗词题记,极富诗情画意之韵味,为案头之雅品。
珠山同仁 花萼同辉
虽然“珠山八友”声名显赫,但艺术成就不在八友之下的,还有不少同时代的珠山同仁,如汪大沧、石奇峰、王步、邹文侯,以及徐天梅、王锡良、张志汤和方云峰等瓷画名家。其中的汪大沧较汪野亭犹有过之,擅长粉彩山水,笔法豪放;王步的青花作品,笔触精细,用色浓淡层次分明,是众艺人中擅画青花的唯一画家
他们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诗词题跋等手法,大胆、精细、有机地与陶瓷彩绘相结合。同时吸收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瓷上作中国画的艺术形式,继承和发展传统粉彩便于瓷上作画的技艺,从而令绘画风骨和陶瓷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
汪野亭题汪大沧绘粉彩山水图瓷板(图11)
高25.3厘米,横38厘米。1928年作。
瓷板绘天高云淡,山峦延绵,树木葱荣,宽阔江面,几叶渔舟。山坳屋宇一座,桃花盛开,竹丛青青,小道上前为老翁,手持柱杖,后有书童,携琴随从,朝屋缓行。整个画面青绿彩料敷染,勾皴并用,树干淡赭,桃花洋红缀点,一派春光。右上角题有“高山流水天然韵,抱得琴来不用弹”。另有绘瓷名家余灶昌敬请汪大沧绘画、恭请汪野亭题跋的长题记述。
石奇峰粉彩山水纹瓶(一对,图12)
高33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9厘米。
撇口,长颈,溜肩,圆腹下收,底足外撇。造型挺拔秀丽。颈部、肩部和近底处以墨彩分别绘璎珞等民国时期常见的辅助纹,腹部通景绘粉彩山水纹。
王步青花开光粉彩仙佛丛菊纹双耳方瓶(图1 3)
高32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5厘米。
此瓶腹部各有长方倭角四面开光,内绘不同粉彩图画:前面半跏跌坐无量寿佛,篆籀题款,下有“王步”印;后面为一僧一士坐于竹林论道,上题“竹溪”款,钤“王步”印;左右两面绘丛菊图,各钤“竹溪”、“王步”印,底部有“长湖”印章款。开光之外,满布青花纹饰。
邹文侯粉彩山水纹瓶(图14)
高19.7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6.6厘米。
撇口,长颈,圆腹,矮圈足。器表绘粉彩山水纹,有浅绛山水的韵味。颈部题“拟石田老人笔,丙戌冬棠渔隐文侯写。”底有“文侯之印”印章款。
徐天梅粉彩竹里煎茶图瓶(图15)
高27.1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8.1厘米。1944年作。
盘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腹部绘竹里煎茶图。整个画面宁静而浪漫,表现了文人雅士悠闲雅致的生活品味。上有题记“竹里煎茶,甲申秋月天梅写于珠山客次。”下有“徐印”白文方印。
王锡良粉彩琼楼群仙双耳瓶(图16)
高40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11.3厘米。1947年作。
敛口,凸唇,长颈,圆折肩,圆腹渐收,高圈足,肩腹部贴塑两兽首衔环。口沿饰墨彩描金回纹及点纹,颈部从上到下依次为蝠纹、折枝花卉、蕉叶和如意云头纹,肩部饰有龟背锦、夔龙、如意云头纹。圈足上饰如意云头纹、变形莲瓣纹、几何点纹和回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唐明皇梦游仙境图,背面留白处有王锡良绘的诗句长题。下钤“锡良”长方印,底有“乐圆”印章款。
纵观以上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景德镇窑民国古瓷器精品,虽没有充分反映景德镇制瓷的全貌,仅展现了民国瓷器的冰山一角,但它们却为中国陶瓷增添了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线。
(责编:韩姗姗)
笔者曾经有幸参观了《千年瓷都——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对其中展出的部分景德镇窑民国瓷器印象颇深,叹为观止。这些展品器型多、品种繁、釉色丰、工艺精,代表了民国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似向人们诉说其灿烂辉煌的历史,展现她们华美绚丽的风采。为了让大家领略江西人民所创瓷器文化的无穷魅力,感悟中华民族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笔者精选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景德镇窑民国瓷若干介绍,以飨读者。
景德镇瓷民国传奇
清咸丰至光绪年(1851-1908年),以画瓷名家程门、文人派画瓷先驱金品卿、著名陶瓷艺术家王少维为代表的皖南新安派画家,创造了类似于浅绛山水画的瓷上浅绛彩,将文人画的表现技法和审美旨趣引进瓷器彩绘。此种文人画家自觉参与陶瓷艺术创作行为之举,不仅提高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品味,而且对当时景德镇瓷艺界亦产生了极度的震撼与巨大的冲击,在中国陶瓷史上可谓首开先河。但“瓷上浅绛彩”仅仅是一种画瓷工艺中浅尝辄止的尝试,终究为文人画家求便就简的行为,艺术上的创新并未与工艺革新相配合,故到了民国初年便日渐衰微、偃旗息鼓。不过浅绛彩瓷画家们在瓷艺创作上的表现形式、品位、格调和艺术追求,却被后来的“珠山八友”及其同仁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民国十一年(1922年),景德镇成立了以吴霭生任社长,王琦、汪晓棠任副社长的“瓷业美术研究社”。该社以改良和振兴瓷业为宗旨,兴办陶业教育,吸引了大批艺人与画瓷高手。其中的汪晓棠、潘匋宇还创立了“新粉彩”,改革了风行半个世纪的“浅绛彩”。而“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和刘雨岑等人,还都是两人门下的得意高徒。虽然该社仅存在了短短数年,但其艺术活动和创新精神,为日后“珠山八友”创立“月圆会”树立了楷模,同时对当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改良和陶瓷美术的创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木纹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瓶(图1)
高33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
敞口,束颈,圆腹下收,圈足外撇。胎体轻薄,口沿描金。器表施仿木纹釉,上绘折枝花卉纹,腹部三个圆形开光,内绘花鸟。器内口颈部和器底施绿釉,底“居仁堂制”红料方框篆款。木纹釉为清代创制,先以红赭、褐色在器表上绘出木材的年轮纹理,再施以透明釉烧制形成,足以乱真。底款中的居仁堂原名“海晏堂”,为袁世凯攫取民国政权后居住办公之地。
胭脂红地轧道开光粉彩山水纹双耳瓶(图2)
高40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11.3厘米。
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部堆塑两夔龙耳。除腹部两个圆形开光内为白地粉彩山水纹外,器表均为胭脂红地上轧道粉彩花蝶纹。胭脂红釉为金红釉的一种,是以金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清康熙末年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而轧道是瓷器制作的雕地工艺,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则称为“耙花”。
古铜彩地开光粉彩松鹿纹双耳尊(图3)
高18.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5厘米。
敞口,溜肩,圆垂腹,矮圈足。颈腹部的耳饰丰富多彩,先是堆塑两“S”形如意耳,其下是以绳索串起的万字形、双鱼、如意云头、蝉四种贴塑装饰,均为寓意“如意万代”的吉祥物。腹部正面开光内绘松鹿,有一“潘”朱文方印,背面开光内绘牧童骑牛吹笛图,旁题“庸秉”,下钤“秉印”,底部为“乾隆年制”蓝色堆料双方框款。
粉彩花鸟纹薄胎碗(图4)
高9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7.5厘米。
敞口,深腹,浅圈足。胎体极薄,几为脱胎器。口沿描金,其下内外各有一周如意云头纹。碗心画衔枝香草龙,碗外壁画有红、蓝、紫各色牡丹,一对白头翁栖于枝头,另外画有桃和石榴纹,寓意富贵白头,福寿双全。题识“合影只应天际月,分香多是畹中兰”,“仁作”椭圆压首印,下有“世”“宁”朱文篆印,底有“乾隆年制”双框蓝色堆料款。此为民国仿乾隆画珐琅瓷。
珠山八友 共谱华章
尽管民国时期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但景德镇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出类拔萃的民间瓷艺家却异军突起,在困境中力揽狂澜,其影响超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且延续至今,其弟子和后代至今仍活跃在陶瓷艺坛。他们在粉彩、青花、古彩、新彩等多方面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以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不懈的追求,为后人留下了大批精美雅致的新粉彩瓷艺佳作。同时各展所长、共谱华章,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珠山八友”最早以“月圆会”形式结社,农历每月十五雅集。他们于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处,题诗作画、品评画理、切磋技艺、以会聚友,开拓了一片艺术表现的新天地。虽称“八友”,实则有王琦、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邓碧珊,以及田鹤仙、刘雨岑、徐仲南、程意亭、何许人共十人。他们用胎作纸,以瓷入画,创造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同时汲取中国画的营养,作品的笔法、墨韵和色彩,与时下的海上画派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所绘花卉走兽、山水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光彩传神。
王琦粉彩人物纹兽耳瓶(图5)
高23.5厘米,口径6.1×5.3厘米,底径8.5×7.1厘米。
唇口,短颈,丰肩,扁圆下敛,圈足先外撇后内收,肩上堆塑两兽耳。口沿以蓝彩绘回纹和如意云头纹,胫部和圈足上以蓝彩绘变形莲瓣纹和连续回纹。双兽耳也饰蓝彩,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正面绘秋林落叶纷纷。昏鸦栖于枯枝上,一派萧条苍凉之感,背面绘一罗汉正在蒲团上打坐。正反两面均有题记。底有“陶陶斋”印款。 汪野亭粉彩山水纹瓶(图6)
高59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6厘米。
喇叭口,长颈,溜肩,长圆腹,矮圈足。瓶腹部通景画有山水图。构图参差错落,疏朗有致,设色雅致。肩部题“相逢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已五年。石谷子大意于珠山草堂之西窗,翥山垂钓子汪平写”。钤有“野亭”朱文方印。构图和画风深受“清初四王”之王晕(即题记中的王石谷)的影响。
汪野亭百花地开光山水纹瓶(图7)
高35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8.6厘米。
撇口,长颈,长圆腹,底内凹。除腹部两个圆形开光外,全器均为酱紫地上绘粉彩百花纹,前面开光内饰汪野亭所绘粉彩山水纹,题“馀江归渡。传芳居士野亭汪平”。后面开光内墨书篆体“大富贵亦寿考”、“花好月圆人寿”、“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底“平山”朱文方印。
毕伯涛粉彩花鸟纹卓屏(一套四屏,图8)
各长19厘米,高12厘米。
四幅组成一套卓屏。从左至右,分别绘“飞花有意能留客,啼鸟多情解唤人”,“日高未能鸟呼梦,春晚不归花笑人”,“秋风吹的黄花放,金鸡喜唱太平歌”,“寒汀雁落,芦苇清疏。”
刘雨岑粉彩花鸟纹挂盘(图9)
、
高2.1厘米,口径21.8厘米,底径12.7厘米。1948年作。
盘内绘倦鸟双栖于纤细的树枝上,顾盼回首,含情脉脉。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将蓬松的鸟羽、茂叶繁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画面设色雅致,情趣盎然。
田鹤仙粉彩梅纹文具(一套十件,图1 0)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十件文具尺寸分别为
1.四足鼎式熏炉:通高10.8厘米,口边6.6×4.6厘米;
2.印章盒:高7.5厘米,底径6×6厘米;
3.方形笔筒:高11.6厘米,口径5.9×5.9厘米;
4.四方水盂:高6.5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2.7厘米;
5.瓜棱形香瓶:高6.5厘米,底径2.3厘米;
6.山形笔架:高2.6厘米,长9.8厘米,宽2.8厘米;
7.曲形墨床:高2.6厘米,长9.8厘米;
8.书卷形臂搁:高2.5厘米,长7.6厘米,宽9.8厘米;
9.长方形砚盒:高3.2厘米,长9.8厘米,宽7厘米;
10.方形印泥盒:高4.5厘米,口径7.2×7.2厘米,底径3.5厘米。
整套文具均绘梅纹,或红、或白、或绿。梅干遒劲,梅蕊盈闹枝头,配上优美的诗词题记,极富诗情画意之韵味,为案头之雅品。
珠山同仁 花萼同辉
虽然“珠山八友”声名显赫,但艺术成就不在八友之下的,还有不少同时代的珠山同仁,如汪大沧、石奇峰、王步、邹文侯,以及徐天梅、王锡良、张志汤和方云峰等瓷画名家。其中的汪大沧较汪野亭犹有过之,擅长粉彩山水,笔法豪放;王步的青花作品,笔触精细,用色浓淡层次分明,是众艺人中擅画青花的唯一画家
他们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诗词题跋等手法,大胆、精细、有机地与陶瓷彩绘相结合。同时吸收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瓷上作中国画的艺术形式,继承和发展传统粉彩便于瓷上作画的技艺,从而令绘画风骨和陶瓷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
汪野亭题汪大沧绘粉彩山水图瓷板(图11)
高25.3厘米,横38厘米。1928年作。
瓷板绘天高云淡,山峦延绵,树木葱荣,宽阔江面,几叶渔舟。山坳屋宇一座,桃花盛开,竹丛青青,小道上前为老翁,手持柱杖,后有书童,携琴随从,朝屋缓行。整个画面青绿彩料敷染,勾皴并用,树干淡赭,桃花洋红缀点,一派春光。右上角题有“高山流水天然韵,抱得琴来不用弹”。另有绘瓷名家余灶昌敬请汪大沧绘画、恭请汪野亭题跋的长题记述。
石奇峰粉彩山水纹瓶(一对,图12)
高33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9厘米。
撇口,长颈,溜肩,圆腹下收,底足外撇。造型挺拔秀丽。颈部、肩部和近底处以墨彩分别绘璎珞等民国时期常见的辅助纹,腹部通景绘粉彩山水纹。
王步青花开光粉彩仙佛丛菊纹双耳方瓶(图1 3)
高32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5厘米。
此瓶腹部各有长方倭角四面开光,内绘不同粉彩图画:前面半跏跌坐无量寿佛,篆籀题款,下有“王步”印;后面为一僧一士坐于竹林论道,上题“竹溪”款,钤“王步”印;左右两面绘丛菊图,各钤“竹溪”、“王步”印,底部有“长湖”印章款。开光之外,满布青花纹饰。
邹文侯粉彩山水纹瓶(图14)
高19.7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6.6厘米。
撇口,长颈,圆腹,矮圈足。器表绘粉彩山水纹,有浅绛山水的韵味。颈部题“拟石田老人笔,丙戌冬棠渔隐文侯写。”底有“文侯之印”印章款。
徐天梅粉彩竹里煎茶图瓶(图15)
高27.1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8.1厘米。1944年作。
盘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腹部绘竹里煎茶图。整个画面宁静而浪漫,表现了文人雅士悠闲雅致的生活品味。上有题记“竹里煎茶,甲申秋月天梅写于珠山客次。”下有“徐印”白文方印。
王锡良粉彩琼楼群仙双耳瓶(图16)
高40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11.3厘米。1947年作。
敛口,凸唇,长颈,圆折肩,圆腹渐收,高圈足,肩腹部贴塑两兽首衔环。口沿饰墨彩描金回纹及点纹,颈部从上到下依次为蝠纹、折枝花卉、蕉叶和如意云头纹,肩部饰有龟背锦、夔龙、如意云头纹。圈足上饰如意云头纹、变形莲瓣纹、几何点纹和回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唐明皇梦游仙境图,背面留白处有王锡良绘的诗句长题。下钤“锡良”长方印,底有“乐圆”印章款。
纵观以上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景德镇窑民国古瓷器精品,虽没有充分反映景德镇制瓷的全貌,仅展现了民国瓷器的冰山一角,但它们却为中国陶瓷增添了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线。
(责编:韩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