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工能力、记忆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探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实阅读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到学生的心智活动。而这样的心理和智力行为,包括了多个层面,即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提取信息。阅读对语文学习而言必不可少,而实际上在所有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唯有阅读才能获取资料、分析资料、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高中生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技能。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以学生理解能力为核心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理解。阅读是对文本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是为了在阅读中获得新的知识。所以,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理解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阅读,是为理解打下基础;理解,是为阅读的深入提供动力。在完成理解之前的阅读活动,其实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经验之上的,学生是否能够完成阅读行为,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文本,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感知的材料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实现对文本的透彻分析。如学生在阅读《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这个文本时,其认识的前提在于学生是否能够把握作者的思维,但是更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中将自身原本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资源的认识联系起来。如果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同异有足够认识,则在阅读的过程中,其理解效果则更为突出。如学生对中西文化毫无了解,则只能将知识的获取建立在作者和教师的引导下,自身并不能真正地从自我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则阅读的效果必然不如前者。
二、提升学生文本加工能力
阅读的过程如果只是接受,那阅读基本上是失败的,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并不局限于学生对他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在于自身对文本的创造力,也就是对文本的再创作能力。从文艺理论的角度上看,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读者也是“作者”。因此,在这方面,学生的加工能力就决定了其对文本的创造能力,决定了其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那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加工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想象力的调动效果,对文本进行再加工,达到由表及里、提高升华的目的。想象力是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再加工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文本的生成意义创造的基石。学生对文本的加工,不是要改变文本的核心内涵,而是要在理解其核心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内涵的创造。这样的方式文学创作自身也是十分常见的。鲁迅的历史改编小说,如《女娲补天》等其实是进行再创造,使其生成了新意义。而阅读的再创造,也需要形成新的意义。如在学习《阿Q正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文本的认识,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再构造。而事实上《阿Q正传》的内涵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在当前,其核心内涵是否又有了新的变化了呢?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不断的分析和阅读,结合当前社会状况,寻求新的生成意义。
三、提高学生知识记忆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个储存和记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阅读的功能。这需要学生在鉴赏能力上有所提升。一般来说,阅读中的鉴赏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只有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效地选择知识点,进而进行记忆储存,为将来知识的运用奠定基础。在具备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把经过阅读、理解、鉴赏的各种知识贮存在大脑中,能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需要的时候再现,同时能够将文章里的主要内容转换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在于吸收知识,而吸收知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运用。也就是说,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运用知识,才是阅读活动的终极目标。但是,运用还是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之上。要让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寻求知识,并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储备和转换。如学习《阿Q正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掌握鲁迅的人物刻画方式,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总之,阅读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获取知识,升华知识,最终运用知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惯出发,制定各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丁金国.语言运用的功能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丁金国.言语行为与语用类型[J].语文研究.2004(4).
3.顾忠民.在“写”中进行体验性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7(1).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探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实阅读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到学生的心智活动。而这样的心理和智力行为,包括了多个层面,即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提取信息。阅读对语文学习而言必不可少,而实际上在所有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唯有阅读才能获取资料、分析资料、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高中生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技能。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以学生理解能力为核心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理解。阅读是对文本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是为了在阅读中获得新的知识。所以,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理解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阅读,是为理解打下基础;理解,是为阅读的深入提供动力。在完成理解之前的阅读活动,其实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经验之上的,学生是否能够完成阅读行为,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文本,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感知的材料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实现对文本的透彻分析。如学生在阅读《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这个文本时,其认识的前提在于学生是否能够把握作者的思维,但是更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中将自身原本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资源的认识联系起来。如果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同异有足够认识,则在阅读的过程中,其理解效果则更为突出。如学生对中西文化毫无了解,则只能将知识的获取建立在作者和教师的引导下,自身并不能真正地从自我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则阅读的效果必然不如前者。
二、提升学生文本加工能力
阅读的过程如果只是接受,那阅读基本上是失败的,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并不局限于学生对他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在于自身对文本的创造力,也就是对文本的再创作能力。从文艺理论的角度上看,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读者也是“作者”。因此,在这方面,学生的加工能力就决定了其对文本的创造能力,决定了其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那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加工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想象力的调动效果,对文本进行再加工,达到由表及里、提高升华的目的。想象力是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再加工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文本的生成意义创造的基石。学生对文本的加工,不是要改变文本的核心内涵,而是要在理解其核心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内涵的创造。这样的方式文学创作自身也是十分常见的。鲁迅的历史改编小说,如《女娲补天》等其实是进行再创造,使其生成了新意义。而阅读的再创造,也需要形成新的意义。如在学习《阿Q正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文本的认识,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再构造。而事实上《阿Q正传》的内涵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在当前,其核心内涵是否又有了新的变化了呢?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不断的分析和阅读,结合当前社会状况,寻求新的生成意义。
三、提高学生知识记忆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个储存和记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阅读的功能。这需要学生在鉴赏能力上有所提升。一般来说,阅读中的鉴赏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只有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效地选择知识点,进而进行记忆储存,为将来知识的运用奠定基础。在具备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把经过阅读、理解、鉴赏的各种知识贮存在大脑中,能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需要的时候再现,同时能够将文章里的主要内容转换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在于吸收知识,而吸收知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运用。也就是说,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运用知识,才是阅读活动的终极目标。但是,运用还是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之上。要让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寻求知识,并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储备和转换。如学习《阿Q正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掌握鲁迅的人物刻画方式,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总之,阅读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获取知识,升华知识,最终运用知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惯出发,制定各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丁金国.语言运用的功能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丁金国.言语行为与语用类型[J].语文研究.2004(4).
3.顾忠民.在“写”中进行体验性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