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学辅导员这个特殊的教师职业,职业精神在科学发展观角度下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教育与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成才,为社会贡献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辅导员 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主要指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态度和价值的取向,其外在表现形式即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对待职业的恒常性理解。职业精神贯穿于各种职业,它并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而是可以从实际效果或业绩中得到检验。教师的职业精神来自于“为人师表”的内在推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习惯、世界观、价值观、接人待物的方式、性格等等因素都要受到教师职业精神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这部分特殊身份的教师,他们肩负着有师长、家人、领导、教练、监护人、咨询师、分配人、调解人、调查人、看护人、朋友等的各种责任,较多地、直接地接触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职业精神,其意义变得更为重要。
一、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以一种对于教育者内涵的理解
教育者,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使之成才的人。教育者要明白其主旨要让受教育者有所收获,让他们成才。当今社会,知识和技能就代表着前途和财富。现代社会的特点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轻视了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只一味的追求现实价值,悖逆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大学里,学生虽广泛具有学习课本知识的技能,而其他方面知之甚少,如人生、职业、社会等。辅导员虽不参与技能教学的过程,但事实上,辅导员进行着另一种“教学”。他们的教学方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影响着众多大学生。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将负担起教育学生的各种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们真正的教育者,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人。
作为教育者,尤其作为高校辅导员这样的教育者,我们更需要理解的是“为人师表”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意义重大,理解教育者的含义,理解“为人师表”的精神内涵,这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最基本要求。
二、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与大学生平等
大学生的心智已经趋于成熟,虽然在做事做人的方法方式上有所欠缺,但从内心中很希望自己得到平等式的尊重。发自内心尊重大学生的辅导员,他和其他辅导员是不同的。如:我们与同事是处于平等地方式接触的,我们与自己年幼的孩子,则是以一种家长式,监护人式的方式接触的。大学生所处在的这个时期,正是迫切需要走出“监护”“庇护”的时候,其直接表现就是想要平等的对待。能够平等对待大学生的辅导员,才更能让大学生们接受,走到他们内心去。
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教师做多了,会产生更多的不良职业习惯,甚至成为职业病。有的辅导员对于学生们阐述要求的时候,用“呼来唤去”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禁止学生的时候,用非常生硬的方式,让人没有办法接受。其实大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他们完全可以理解一些要求的内在原因。采用耐心解释,以情动人的方式是可以做通大学生工作的。而这种解释的实质上,是一个辅导员内心中真正与大学生平等的体现。大学生只有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他才有可能去真正地尊重他的老师。
有些辅导员可能性格习惯上有一些不足,如爱教训人,说话比较严厉,不善于交流等。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其实性格并不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如果内心中是一种真的尊重大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即使说话总是让学生们觉得不舒服,但随着时间地推移,等着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时候,一样会获得学生们尊重的。因为,他们明白你的心理尊重他们。
三、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一种随时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
管理学对于管理者的概括都由具体的才能上升到某些性格、态度类的无法具体衡量的东西。如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学认为他将“自信”“正直”“诚实”“乐观”等等,全是描述性的词语。辅导员的职业精神,也体现在这样的些方面。“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让辅导员成功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带出一批拥有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的学生。而这种精神如果升华,学生们就拥有了无限冲破自己潜能的可能性。
怨天尤人,对工作、生活充满了抱怨,整日委屈缠身,觉得社会不公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辅导员的。消极的态度,即使没有引起连锁反应,也会给学生们留下不好印象,甚至受到学生们的鄙弃。辅导员是普通人,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如果将这些情绪带到辅导员工作中来,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影响力小的辅导员,会被学生们拿来当作笑谈,不受尊重;影响力大的辅导员,可能让学生们产生反社会的性格,这对于任何人都是个极坏的结果。
至于“坚定”“向上”这两个描述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拥有这两项生活态度的辅导员老师,自身会散发一种人格魅力,使得学生们愿意追随他们,并且向他们学习。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时刻保持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体现着他们的职业精神。
四、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了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材施教
大学生中经常出现郁闷、迷茫、孤独、没人理解、失落等心理状况。其实这样现象的产生,辅导员们应该自我反思:我们做的是学生工作,而学生们产生这样的感觉,所以我们难辞其咎。这样结果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工作的不到位,更多是我们缺乏对于学生的了解,使得交流变得困难,最后索性停止交流了。对于学生的了解,很多时候会受到心理学上“晕轮效应”“光圈效应”“刻板印象”等心理活动方式的影响,对于学生存在心理认识偏差,甚至有些辅导员,会受到媒体、假权威、网络的影响,自己给现代大学生一个总体性消极的定义,这些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辅导员是最有对大学生问题发言权的,这首先要有对大学生客观的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就是教育引导学生的,所以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们,其实无非几个方面:1.了解他们的发展心理学特点:青春期,躁动,对异性充满好奇,不喜欢被约束,反叛,情绪不稳定,心理状态不稳定。2.了解他们的状态:少部分人能踏实学习,生活,多数人却浮躁,不稳定;对于前途充满了憧憬,更充满了迷茫;想要尝试爱情却充满各种猜测、忧虑;对于权威既会盲目地跟从,也会毫无来由地反对,愤世嫉俗,言辞猛烈;对于交友充满了渴望,却又抵触;担心考研,担心工作等。3.了解他们的行为:如网络上的言行,想做干部的心理,有些人意志力薄弱整天睡觉等等。4.了解他们流行什么,关注什么,偶像的特点。5.了解他们“集体意识”下的目标,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爱好、喜恶。6.了解他们的深层动机,进行分析。我们必须学着了解学生,这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又一体现。
五、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更是这份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国家现有的分配制度下,辅导员的待遇在大学中并不合理,这并不是我们慢待这份职业的理由。辅导员这份职业,非常神圣,非常有意义,并且完全与我们的付出成正比。尤其是当我们送出毕业后,看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努力,屡创佳绩,他们欢快地回来报喜的时候,我们以他们为自己的荣耀,高兴之情难以言表。这是每个辅导员最为高兴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荣誉感是超过一切的。在日常的工作中,爱学生,帮助学生,总会得到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回报,很多时候非常让人感动,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充满了色彩。对学生的培养有一个体系,我们应注重软硬件建设,并吸收广大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真正落实。目前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管理空间、理解和支持,高校辅导员不是一个无限责任主体,宽松的发展环境才能使高校辅导员产生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集成,最终让高校辅导员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的文化建设相统一,形成大学精神,完成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辅导员 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主要指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态度和价值的取向,其外在表现形式即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对待职业的恒常性理解。职业精神贯穿于各种职业,它并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而是可以从实际效果或业绩中得到检验。教师的职业精神来自于“为人师表”的内在推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习惯、世界观、价值观、接人待物的方式、性格等等因素都要受到教师职业精神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这部分特殊身份的教师,他们肩负着有师长、家人、领导、教练、监护人、咨询师、分配人、调解人、调查人、看护人、朋友等的各种责任,较多地、直接地接触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职业精神,其意义变得更为重要。
一、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以一种对于教育者内涵的理解
教育者,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使之成才的人。教育者要明白其主旨要让受教育者有所收获,让他们成才。当今社会,知识和技能就代表着前途和财富。现代社会的特点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轻视了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只一味的追求现实价值,悖逆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大学里,学生虽广泛具有学习课本知识的技能,而其他方面知之甚少,如人生、职业、社会等。辅导员虽不参与技能教学的过程,但事实上,辅导员进行着另一种“教学”。他们的教学方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影响着众多大学生。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将负担起教育学生的各种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们真正的教育者,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人。
作为教育者,尤其作为高校辅导员这样的教育者,我们更需要理解的是“为人师表”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意义重大,理解教育者的含义,理解“为人师表”的精神内涵,这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最基本要求。
二、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与大学生平等
大学生的心智已经趋于成熟,虽然在做事做人的方法方式上有所欠缺,但从内心中很希望自己得到平等式的尊重。发自内心尊重大学生的辅导员,他和其他辅导员是不同的。如:我们与同事是处于平等地方式接触的,我们与自己年幼的孩子,则是以一种家长式,监护人式的方式接触的。大学生所处在的这个时期,正是迫切需要走出“监护”“庇护”的时候,其直接表现就是想要平等的对待。能够平等对待大学生的辅导员,才更能让大学生们接受,走到他们内心去。
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教师做多了,会产生更多的不良职业习惯,甚至成为职业病。有的辅导员对于学生们阐述要求的时候,用“呼来唤去”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禁止学生的时候,用非常生硬的方式,让人没有办法接受。其实大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他们完全可以理解一些要求的内在原因。采用耐心解释,以情动人的方式是可以做通大学生工作的。而这种解释的实质上,是一个辅导员内心中真正与大学生平等的体现。大学生只有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他才有可能去真正地尊重他的老师。
有些辅导员可能性格习惯上有一些不足,如爱教训人,说话比较严厉,不善于交流等。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其实性格并不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如果内心中是一种真的尊重大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即使说话总是让学生们觉得不舒服,但随着时间地推移,等着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时候,一样会获得学生们尊重的。因为,他们明白你的心理尊重他们。
三、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一种随时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
管理学对于管理者的概括都由具体的才能上升到某些性格、态度类的无法具体衡量的东西。如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学认为他将“自信”“正直”“诚实”“乐观”等等,全是描述性的词语。辅导员的职业精神,也体现在这样的些方面。“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让辅导员成功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带出一批拥有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的学生。而这种精神如果升华,学生们就拥有了无限冲破自己潜能的可能性。
怨天尤人,对工作、生活充满了抱怨,整日委屈缠身,觉得社会不公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辅导员的。消极的态度,即使没有引起连锁反应,也会给学生们留下不好印象,甚至受到学生们的鄙弃。辅导员是普通人,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如果将这些情绪带到辅导员工作中来,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影响力小的辅导员,会被学生们拿来当作笑谈,不受尊重;影响力大的辅导员,可能让学生们产生反社会的性格,这对于任何人都是个极坏的结果。
至于“坚定”“向上”这两个描述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拥有这两项生活态度的辅导员老师,自身会散发一种人格魅力,使得学生们愿意追随他们,并且向他们学习。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时刻保持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体现着他们的职业精神。
四、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了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材施教
大学生中经常出现郁闷、迷茫、孤独、没人理解、失落等心理状况。其实这样现象的产生,辅导员们应该自我反思:我们做的是学生工作,而学生们产生这样的感觉,所以我们难辞其咎。这样结果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工作的不到位,更多是我们缺乏对于学生的了解,使得交流变得困难,最后索性停止交流了。对于学生的了解,很多时候会受到心理学上“晕轮效应”“光圈效应”“刻板印象”等心理活动方式的影响,对于学生存在心理认识偏差,甚至有些辅导员,会受到媒体、假权威、网络的影响,自己给现代大学生一个总体性消极的定义,这些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辅导员是最有对大学生问题发言权的,这首先要有对大学生客观的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就是教育引导学生的,所以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们,其实无非几个方面:1.了解他们的发展心理学特点:青春期,躁动,对异性充满好奇,不喜欢被约束,反叛,情绪不稳定,心理状态不稳定。2.了解他们的状态:少部分人能踏实学习,生活,多数人却浮躁,不稳定;对于前途充满了憧憬,更充满了迷茫;想要尝试爱情却充满各种猜测、忧虑;对于权威既会盲目地跟从,也会毫无来由地反对,愤世嫉俗,言辞猛烈;对于交友充满了渴望,却又抵触;担心考研,担心工作等。3.了解他们的行为:如网络上的言行,想做干部的心理,有些人意志力薄弱整天睡觉等等。4.了解他们流行什么,关注什么,偶像的特点。5.了解他们“集体意识”下的目标,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爱好、喜恶。6.了解他们的深层动机,进行分析。我们必须学着了解学生,这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又一体现。
五、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更是这份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国家现有的分配制度下,辅导员的待遇在大学中并不合理,这并不是我们慢待这份职业的理由。辅导员这份职业,非常神圣,非常有意义,并且完全与我们的付出成正比。尤其是当我们送出毕业后,看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努力,屡创佳绩,他们欢快地回来报喜的时候,我们以他们为自己的荣耀,高兴之情难以言表。这是每个辅导员最为高兴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荣誉感是超过一切的。在日常的工作中,爱学生,帮助学生,总会得到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回报,很多时候非常让人感动,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充满了色彩。对学生的培养有一个体系,我们应注重软硬件建设,并吸收广大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真正落实。目前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管理空间、理解和支持,高校辅导员不是一个无限责任主体,宽松的发展环境才能使高校辅导员产生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集成,最终让高校辅导员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的文化建设相统一,形成大学精神,完成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