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货币圈上跳舞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1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无日无之的央行以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大手购汇,构成近年中国货币之水的源泉,那么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则高能放大了注入金融体系的货币流量
  
  流通中的每一张人民币钞票,都是央行出品。这也正是法定货币制度的含义。在这套货币制度下,除了央行作为法定的发行货币的机构,任何其他中央的和地方的政府机构,都无权印钞。于是,当通货膨胀压力增加、货币供给偏多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多看央行几眼,并且多议论几句关于货币政策的问题。
  
  小戏法
  问题是,钞票固然是货币,但货币却并非全部由钞票组成。举一个例,商品房刚刚出来的时候,居民购房都是现金交易,大家提着钞票去,数啊数的,好在那时房价还未上天,还数得过来。后来可以拿存折或信用卡“划款”,不用点算钞票了。再后来,购房人可以拿老屋抵押,向银行借贷完成购房,操办过程是银行评估购房人老屋的价值,然后打个折把贷款记到购房人名下,先把全额购房款“划”给卖方,然后由购房人慢慢还本付息。到了这一步,物业买卖基本不见钞票,大家以商业银行为中介,把款子划来划去,就完成了交易。
  也就是款子划来划去之际,商业银行创造了货币。这么想吧:购房人用于抵押的老屋,并没有卖给银行,还在自己手里,只不过被评估出一个市值,抵押给银行罢了。这里抵押的含义,是万一购房人不能按照与银行的协议按期还本付息,银行有权收走他的老屋,卖掉以抵借款。反过来,借款购房人只要照约还本付息,他就是没有向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也可以通过借贷拥有货币购买力。是的,借到手的钱一样可以花,划到卖方那里的购房款,对方既可以付工人薪水,也可以付供应商的材料费,当然还可以花天酒地过瘾一番。
  戏法就在这个地方。购房人的老屋还没有卖到市场上,凭借把老屋抵押给银行而得以在市场上购入新房。如果还是以物易物的时代,任何人要买入商品都必须卖出商品,否则何来货币购买力?但是有了抵押借贷这一套,买家例如我们的这位购房人,即便还没有向市场供应商品,也可以凭信用——就是以老屋为凭据承诺未来还本付息——先获得货币购买力。这样,没有商品供应的货币,就经由商业银行被创造了出来。这在以物易物的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这还只是小戏法而已。因为购房人抵押老屋借到的银行贷款,很可能是别人存在银行的款项。如果那位存款人向市场提供了相应的商品或劳务,有了收入却没有花完,为未来的某种需要而储蓄在银行里,那么银行把这部分钱借给抵押老屋的购房人,顶多是把原本已退出流通的那部分货币重新“激活”,整个市场里商品与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平衡还不会有大问题。问题是银行可以继续做大,譬如抵押老屋的购房人把贷款付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存入银行,银行再贷放给其他抵押贷款人。这样贷了存、存了贷,最后不受商品供给约束的“纯货币”,就可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横竖商业银行有了存款就可以“划”出贷款来。要现金吗?也不难,凭存款资产向惟一有权发行钞票的央行换就是了。加总起来,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可能畅旺到以下地步,以致于流通中的货币购买力总量超过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这时候,物价总水平(不仅仅是CPI)的上涨就势不可挡。
  
  共性与特色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本事,也是举世皆然,本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不过2009年中国应对危机放出天量银行贷款的时候,电视里有金融专家“阐释”我国的信贷来自高储蓄,所以没有未来通胀高企的危险,倒着实让人大跌一回眼镜。
  但是从探查中国货币运动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关注特具中国特色的那个部分。也就是银币与“土币”共存、银根与“土根”并举的货币供求机制。这里最为特别之处,是政府——容我再强调一次,不仅是地方政府,也包括中央政府部门和中央政府——动用征地权取得土地,经由评估抵押给商业银行借贷,最后在市场上完成开发,不断生成政府、企业与居民家庭的资产与债务。特色之中有共性,因为大范畴还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但共性当中确有个性,因为除了普通的企业、居民家庭和个人在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参与了货币创造,中国的显著特色,是央行以外的、俗称条条块块的政府机构,在货币创造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主导作用。
  
  “水”与“面”
  在货币超发已经发生的情况下,要避免严重的通胀,或避免某些市场、某些商品(叫消费品、投资品还是资产,悉听尊便)的价格冲天而起,除了紧缩货币,还有别的出路吗?根据中国的经验,我的回答是:有的。这出路不是别的,就是将原本不在市场里、不受价格机制支配的资源,拉到市场里来,任由人们买来买去,资源转化而成的商品就需要消费货币来流通了。
  从这个论点看,政府增加供地就是在多水(货币)的市场里“加面”,本来就可以收到平衡商品货币、抑制通胀之效。但前提是加了面以后,就不能随便再加水,否则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永无止境,宏观调控怎么也忙不赢的。很不幸,“供地融资”创造货币的机制,恰恰是加面之后又放大加水。这样看,要抑制通胀,政府除了熟门熟路但长远效果不佳的物价管制,有必要对独具中国特色的供地融资机制,下更多的功夫。
  概括起来,中国的货币运动有两个圈。第一个圈,是央行直接掌控的基础货币运动。举世皆然之中的我国特色,是受出口主导逻辑的支配,央行用基础货币为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服务,从而被动超发货币而后又不断对冲调控;第二个圈,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强有力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两圈的交汇之处,在央行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往来之中。如果说,无休无止的央行以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大手购汇,构成近年中国货币之水的源泉,那么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则高能放大了注入金融体系的货币流量。这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通胀压力不时相伴的货币基础。
  宏观调控吗?在两个货币圈上跳舞吧。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欢迎讨论)
其他文献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博士师从我国权威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专著,主编、与人合著多部,主笔、参与过五十余项国内外重大科研课题。    之所以研究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因为在去年春
期刊
间很乱,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她的脸上扬起笑意,打开了办公室那扇厚重的木门。一摞摞书刊和文件堆满了书桌、茶几、沙发并散落于地上。寒暄过后,她便开始滔滔不绝,谈论起对财经大势的独到理解。  实际上,担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之前,左小蕾在国外已经待了18年,先后留学法国、美国,又在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知名大学执教。类似的履历和身份,在国内往往被称为“海归派”,也往往容易被认为“不谙国情”。  然
期刊
国务院重拳稳定消费价格  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6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
期刊
很多的问题,都纠结在法律层面和机制层面。    在国内“智慧地球”风潮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李广乾博士是较早开始进行反思的人,相关质疑的论据也更为深入和具体。前段时间,李广乾博士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智慧地球”是个什么“球”7》,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不过,对“智慧地球”提出质疑似乎并不是李广乾博士的本意,他内心真正关心的,是中国在推进信息化道路上的成败得失,以及面对新一轮物联网战略机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投入、研究开发(R&D)经费和科技活动人员快速向企业集聚,创新模式开始转型。2008年,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约占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70%,企业执行的R&D支出占全社会的7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社会总数的比重为62%。本报告在近些年来有关方面开展的企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国企业创新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完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效率、促进
期刊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供需矛盾趋于缓和,那么,随着2011年宏伟画卷的徐徐展开,如何破解产能过剩、铁矿石困局等,已成为钢铁业待解的难题。    过剩压力仍然存在  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已达6.85亿吨,出口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在供应方面,由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强力推行,全年粗钢生产总体保持低速增长。  在需求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速加快,拉动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保
期刊
目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指出,家电业“十二五”规划将会立足节能减排、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节能环保是主流  在“大消费”概念中,家电产业是一个竞争极为充分、且利润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降低成本而来的传统制造业,而正在修订的《中国家电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是在谋求产业升级之路。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的发展环
期刊
众所周知,制造业种类繁多,从船舶、矿山、电气、纺织、化工到军工等等,但其中的装备制造业——为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即“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的制造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制造业的水平。  制造业的核心是装备制造业,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在国家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装备制造业是其他九类产业振兴的基础,也是促进工业两化通道,同样,“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
期刊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汽车行业如何迈好这新的一步,是汽车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关注的大事。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8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6%。继2009年以1364万辆销量、超过46%的同比增幅超越美国跃居第一,并赶超了全球汽车史上的最好纪录。  但是,销量上的世界第一只是一个量,并非质的飞跃。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路还很长,未来还是要把质量
期刊
20世纪初,乙醇开始作为车用燃料应用,后因石油的大规模、低成本开采而中断。随着一些先进农业国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70年代中期以来的石油危机,燃料乙醇在一些国家重新获得发展。美国、巴西于70年代中期率先推行燃料乙醇计划,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瑞典等等国随之效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产和应用市场。目前,一些具有农业资源优势的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奥地利、泰国、南非等国政府也已制定规划,积极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