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浸透着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非常喜欢黄惇先生作品的传统形式,一点一画都可以让人看得很清楚。同时,我更倾向于欣赏他的艺术精神。这个展厅,整体印象是传统的意味非常浓。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黄惇先生是很严谨的,而写字也经常是一丝不苟的。他的行草书,用笔非常紧密,毫无率意、轻浮之处,这体现了一种书法的风格和人格的境界。黄庭坚说过,书法姿媚是小疵,轻佻是大病。书写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败笔,但是如果写的轻佻,则从根本上就不行,因为古代讲究字如其人。如果字轻佻,那么人也轻佻。而轻佻不是读书人的本色,这样的字就不足取。所以黄惇先生对一种风格往往是几十年的坚守,这是很可贵的。虽然和时尚比起来,没有惊人之处,但他坚守的风格,其艺术内涵却是非常丰富,非常耐人寻味的。我还特别喜欢黄惇先生的小幅作品,越小越精致,他的小楷写得也很雅致,其内心世界有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内涵刚好透过小楷作品,流露出一些,可惜小楷写得比较少。黄惇先生的作品浸透着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的书坛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们常说书法要写出时代特色,但是也总要有人接续传统,传给后人。我想在这一点上,黄惇先生是非常优秀的。任何一种艺术都是要新陈代谢的,但伟大的书家和聪明的书家,都不会一刀切,另立山头,而是会多做一些承前启后的工作。如果都指望自己创立宗派,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如果在大的方向、思想观念、承前启后的历史认知上对黄惇先生取得认同,就能够欣赏这个展览的美和了解这个展览的意义。这次展览主题叫『静观风来』,『静』很难得,很有禅意。一个人能入静,就会有很多时间去思考更深邃、更哲理化的东西。
其他文献
一册篆刻集,一册刻瓦作品,真实反映了何效义近年来对以玺印形式为主体的古代文字表现形式的思考与探索。正如效义所说,在学习创作过程中『总有一种想法而不能直接表达在自己作品上的欲望。』这种『欲望』与表达方式方法之间的冲突与对抗,一方面促使他更广泛、更深入地潜心于对古代玺印形式、文字形式的探索与学习,一方面使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多元的、不甚确定的艺术取向,并由此构成了这两本册子的基调。  客观地看,艺术思想
期刊
沈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儿童时代,他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坚持勤学苦练。十二岁时,沈浩的书法天赋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的垂爱,遂收他为人室弟子,开始接受严格的书法训练,并得到大家风范的熏陶,这在同龄人中是非常幸运的。一九九一年,沈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班,这更让他的爱好成为他终身的事业追求。一九九五年,沈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其间得到了刘江、
期刊
组委会  艺术顾问:沈 鹏 欧阳中石 李 铎  主任:李 屹 张 海 钱建民  执行主任:陈洪武 刘尚军 俞志宏  副主任:李培隽 张陆一 姚 远  委员:王家新 申万胜 苏士澍 吴东民  吴善璋 何应辉 何奇耶徒 言恭达 张业法  张改琴 陈振濂 赵长青 胡抗美 聂成文  曹建明 潘文海 高克明 鲍贤伦 赵雁君 沈安龙  秘书长:张陆一(兼) 刘 恒 赵雁君 沈安龙  副秘书长:罗江华 王 彦
期刊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组委会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发布『征稿启事』,标志着这项备受全国书法界瞩目的大展正式拉开帷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华影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作品征集自『征稿启事』公布之日起,至二〇一五年四月三十日截稿。展览定于二〇一五年八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届时将展出入展作品约七百件(含优秀作品)。同期还将举办名家学术邀请展、国展
期刊
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在浙江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为提升本届兰亭奖活动的学术含量,本届兰亭奖活动特别增设了『兰亭论坛』,主题是『王羲之的真相』,杉村邦彦、王连起、王玉池、萩信雄、祁小春五位来自国内外『王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应邀在论坛发表了学术演讲。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潘文海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在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王羲之的真相』上致辞时
期刊
首先,黄惇先生是个学者。他学识功底很深厚,作为老师,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同时又指出哪些地方有疏漏之处。郑板桥有副名联:『隔靴瘙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黄惇先生就是一个反对隔靴搔痒,善于入木三分的人。他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次,黄惇先生是一个智者。他不仅擅长书法篆刻,而且通哲学。他是站在哲学思维的高度,自觉扬弃了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辩证地看待书法的问题
期刊
这个展览的亮点是什么呢?我说两点:一是帖学,一是汉印。  帖学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黄惇先生首先提出了帖学的振兴,又身体力行,进行帖学创作,同时对清代的整个书法理论、碑学观念进行清理,重新审视传统,回归古法,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们今天再来看这种开创性,发现今天的书坛帖学已经是蔚为大观了。在帖学发展中,黄惇先生是不是被更年轻的一代超越了?答案是不仅没有,而且显示出他的特立独行!黄惇先
期刊
黄惇先生是这个时代优秀书家的代表人物,是最符合或最能体现书法艺术传统、本质精神的这一类书家的一个代表。这次展览的主要是书法、篆刻作品,但也有一部分他的学术成果、著作的展示。其实应该把黄惇先生的著作读一读,再和他的书法、篆刻的实践结合来看,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黄惇先生写字的时间可能不一定比看书、写文章的时间长,他的主要精力,我看还是在学术研究上。他做学术研究很沉得住气,他从最基础、最传统的治学方式开始
期刊
这个展览的主题『静观风来』非常好。『静观』是黄惇先生的一种心态,是他常年坚守的一个思想,也是他现在的一个艺术状态。『风来』是他的堂号,叫『风来堂』。这名字起的很妙—风,来了,看了黄惇先生的展览以后,我觉得有几股风吹来:  一是纯正、严谨的家风。黄惇先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对他学术研究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二是深厚的学风。黄惇先生具有学者的风范,整个展览的氛围有非常浓厚的学术色彩,不是单纯的
期刊
我带着好奇,从杭州来看这个展览。我来的时候想: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书家,怎么才第一次举办个人书展呢?一走进展厅,看到这么多精美的书法、篆刻作品,这么多的学术专著以及黄惇先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以至于我的思路时不时就从作品中跑开,觉得黄惇先生的人生和艺术生涯太令人羡慕了。想到前年兰亭『艺术奖』评奖的时候,评审中有一个计分规则,当时黄惇先生的得分遥遥领先。这些镜头不断闪现以后,我就觉得黄惇先生有着很好的书法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