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评阅对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和能力养成至关重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作文评阅方式,由单一的“教师评阅”转为“师生互动”评阅,由固定的“同桌对评”转为“生生互动”评阅,由“校内活动”转为“家校合作”评阅,才能让作文评阅方式“新”起来,评阅途径“活”起来,评阅范围“宽”起来。
【关键词】 个性化评阅 书面表达 能力提升
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随着作文分值在中高考试题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但很多一线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困惑: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费尽心思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还不高,写作水平提升还很慢。经过长期调研实践,我们发现僵化单一的作文评阅方式是影响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和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而多渠道个性化的作文评阅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变单一的“教师评阅”为“师生互动”评阅,让作文評阅方式“新”起来。《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革评价方式”“要尊重学生理解多元化,以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很多中小学要求作文必须由教师亲自批阅,明确规定每学期达到8次以上,且全收全评,这种做法忽视了新课标的要求,不但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而且教师的“评”与学生的“写”过程分离,不能产生感情交融、思维互换、写法交流的作用。要勇于创新,倡导师生互动评阅。首先要更新评阅作文的观念。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忠实读者,而不是手执红笔的“判官”,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从最佳视角理解学生笔下的内容。其次,评阅要坚持鼓励性、灵活性、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作文评阅的基本站位。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来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看学生的作文,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不要吝啬自己激励的语言。第三,改变评阅的方式。教师在用笔做好细致评阅后,要发到学生手中,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对比老师改了哪些地方,思考修改的原因,在反复琢磨中理解作文的技巧。还要倡导“面评”,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学生为什么这样写,弄清楚原因后才能更准确地修改,这样不仅有助于作文能力提升,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变固定的“同桌对评”为“生生互动”,让作文评阅途径“活”起来。“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桌间互评互学有一定的优势,但还不能更好地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不利于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新课改理念改变了课堂学习结构,自学、对学、群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互学的基本能力。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易于互动,充足的空间为不同阅历、个性特点、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在作文评阅中,教师一定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不断优化互评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阅中来。首先,采用“一对一互动式”,每生只评一本,负担轻,时间足,能评得全面合理。学生可以根据作文水平的不同随机互评,每次用抽签方式确定评阅者,抽到哪本就评哪本,这样做人人有新鲜感,兴趣盎然,有利于培养学生评阅作文的兴趣。随机互评也可以在小组内交错进行,即A生评B生的,B生评C生的,C生评A生的,依此类推。其次,用“一对多交流式”,可以挑选学习组长等作文水平较强的学生定向评改五、六名同学的,这种形式的批改相对准确、质量高,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要谨慎应用。第三,采取“多对一解剖式”,教师主导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利用PPT课件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体评改,共同欣赏或评价,让学生掌握共性规律;或把优秀作文张贴在学习园地、阅读橱窗、读书长廊中,让更多的学生共同阅读、评议、揣摩,提出评改意见,这样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整体作文兴趣。
三、变“校内活动”为“家校合作”,让作文评阅范围“宽”起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家庭教育环境逐步优化,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关注越来越密切,对孩子成长的细节比老师更清楚,而中小学生的习作内容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家长比较了解,所以组织家长参与到作文评阅中有诸多学校教育难以达到的优点。首先,让家长参与作文评阅,家长能一眼看清作文内容是否真实,杜绝学生作文胡编乱写的坏习气,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安好第一板”“系好第一粒扣子”,能杜绝学生习作“假”“大”“空”的问题。其次,能增加亲子交流,在家庭环境中说作文,说评改,家长和孩子易于产生真切和谐的交谈气氛,学生能自然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疑问及时提出来,开展真诚的对话。而家长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引导孩子,交流的话题可能就超出写作文的范围,更加宽泛、更加自主、更有智慧,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还能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第三,家长参加孩子的习作评阅,不仅仅是动笔修改的过程,还有更多的口语交流的时间,有效弥补了老师评阅作文受时间限制的缺点。在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的互动中,既能提高书面语言应用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文章不厌百回改,评阅更要得方法。在新课改理念下,要勇于打破僵死的作文评阅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方式。只有打破了作文评阅“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才能激活一江春水,才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此文为甘肃省平凉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个性化评阅提升小规模学校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号[2018]PLZ044)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王红莲,甘肃省泾川县飞云镇教育办教师;杨红林,甘肃省泾川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关键词】 个性化评阅 书面表达 能力提升
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随着作文分值在中高考试题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但很多一线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困惑: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费尽心思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还不高,写作水平提升还很慢。经过长期调研实践,我们发现僵化单一的作文评阅方式是影响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和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而多渠道个性化的作文评阅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变单一的“教师评阅”为“师生互动”评阅,让作文評阅方式“新”起来。《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革评价方式”“要尊重学生理解多元化,以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很多中小学要求作文必须由教师亲自批阅,明确规定每学期达到8次以上,且全收全评,这种做法忽视了新课标的要求,不但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而且教师的“评”与学生的“写”过程分离,不能产生感情交融、思维互换、写法交流的作用。要勇于创新,倡导师生互动评阅。首先要更新评阅作文的观念。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忠实读者,而不是手执红笔的“判官”,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从最佳视角理解学生笔下的内容。其次,评阅要坚持鼓励性、灵活性、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作文评阅的基本站位。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来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看学生的作文,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不要吝啬自己激励的语言。第三,改变评阅的方式。教师在用笔做好细致评阅后,要发到学生手中,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对比老师改了哪些地方,思考修改的原因,在反复琢磨中理解作文的技巧。还要倡导“面评”,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学生为什么这样写,弄清楚原因后才能更准确地修改,这样不仅有助于作文能力提升,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变固定的“同桌对评”为“生生互动”,让作文评阅途径“活”起来。“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桌间互评互学有一定的优势,但还不能更好地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不利于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新课改理念改变了课堂学习结构,自学、对学、群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互学的基本能力。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易于互动,充足的空间为不同阅历、个性特点、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在作文评阅中,教师一定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不断优化互评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阅中来。首先,采用“一对一互动式”,每生只评一本,负担轻,时间足,能评得全面合理。学生可以根据作文水平的不同随机互评,每次用抽签方式确定评阅者,抽到哪本就评哪本,这样做人人有新鲜感,兴趣盎然,有利于培养学生评阅作文的兴趣。随机互评也可以在小组内交错进行,即A生评B生的,B生评C生的,C生评A生的,依此类推。其次,用“一对多交流式”,可以挑选学习组长等作文水平较强的学生定向评改五、六名同学的,这种形式的批改相对准确、质量高,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要谨慎应用。第三,采取“多对一解剖式”,教师主导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利用PPT课件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体评改,共同欣赏或评价,让学生掌握共性规律;或把优秀作文张贴在学习园地、阅读橱窗、读书长廊中,让更多的学生共同阅读、评议、揣摩,提出评改意见,这样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整体作文兴趣。
三、变“校内活动”为“家校合作”,让作文评阅范围“宽”起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家庭教育环境逐步优化,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关注越来越密切,对孩子成长的细节比老师更清楚,而中小学生的习作内容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家长比较了解,所以组织家长参与到作文评阅中有诸多学校教育难以达到的优点。首先,让家长参与作文评阅,家长能一眼看清作文内容是否真实,杜绝学生作文胡编乱写的坏习气,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安好第一板”“系好第一粒扣子”,能杜绝学生习作“假”“大”“空”的问题。其次,能增加亲子交流,在家庭环境中说作文,说评改,家长和孩子易于产生真切和谐的交谈气氛,学生能自然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疑问及时提出来,开展真诚的对话。而家长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引导孩子,交流的话题可能就超出写作文的范围,更加宽泛、更加自主、更有智慧,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还能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第三,家长参加孩子的习作评阅,不仅仅是动笔修改的过程,还有更多的口语交流的时间,有效弥补了老师评阅作文受时间限制的缺点。在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的互动中,既能提高书面语言应用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文章不厌百回改,评阅更要得方法。在新课改理念下,要勇于打破僵死的作文评阅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方式。只有打破了作文评阅“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才能激活一江春水,才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此文为甘肃省平凉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个性化评阅提升小规模学校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号[2018]PLZ044)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王红莲,甘肃省泾川县飞云镇教育办教师;杨红林,甘肃省泾川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