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兼爱非攻的仁爱精神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极强的实用价值。小学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既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同时又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行的有效措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教学策略
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財富。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教学要求,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自觉的落实到行动上。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虽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民众的冲击力度越来越大。小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进而淡化民族意识。例如:小学生喜欢观看的动画片许多都是美国、日本等国家制作出版的,这导致一些少年儿童,对外来文化比较感兴趣,对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兴趣反而不高。一些儿童比较重视西方的节日,一些学校也在圣诞节摆放圣诞树,并举办一些节日活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像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许多学生只知道有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节日的由来,这说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导致许多学生对民族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增强传统文化气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教师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由于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加自觉的接受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种相对活泼和自由的课堂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就会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达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名人名言,像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这样一来,整个教室内都会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依托教材内容,融合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有关的学者、专家,结合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诉求、成长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类型主要有诗歌、寓言和文章几大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其中,古诗词对于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诗言志、文载道,可以说,渗透传统文化诗词教学极为重要。诗词本身语言优美,许多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抑扬顿挫的古诗词,对于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学生可以对友情有深刻的认识,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在学习《石灰吟》这首诗时,会被诗人不畏艰险、保持忠诚品格的精神所感染。语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要注意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物生平,以故事化的口吻娓娓道来,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加强课外阅读,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较多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但是篇幅毕竟有限。要想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还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为他们推荐适合的文章,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难度,以便于他们从课外书籍中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例如,可以推荐小学生阅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其中包含了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例如杞人忧天、郑人买鞋、叶公好龙等,这些寓言故事篇幅简短,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读起来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通过故事学习到很有知识。例如阅读《猩猩嗜酒》,学生可以明白有错就改,不要寻找借口;阅读《蜈蚣自大》,学生可以明白要保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等。
4、在课后作业中践行传统文化
除了课上教育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活动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后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记录一次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知道父母每天操持家务有多么的辛苦,今后就会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后作业时,没有教师的监督,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只有养成了以传统文化指导学习生活的习惯,才会主动践行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
结语:
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小学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小学语文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语文教师也要尝试采取多种途径,例如营造课堂氛围、开展课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落实到行动上,争做一名五讲四美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邹海云.中国古典文化对小学语文素养提升的多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2]韦忠停.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4.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教学策略
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財富。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教学要求,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自觉的落实到行动上。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虽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民众的冲击力度越来越大。小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进而淡化民族意识。例如:小学生喜欢观看的动画片许多都是美国、日本等国家制作出版的,这导致一些少年儿童,对外来文化比较感兴趣,对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兴趣反而不高。一些儿童比较重视西方的节日,一些学校也在圣诞节摆放圣诞树,并举办一些节日活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像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许多学生只知道有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节日的由来,这说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导致许多学生对民族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增强传统文化气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教师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由于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加自觉的接受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种相对活泼和自由的课堂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就会收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达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名人名言,像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这样一来,整个教室内都会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依托教材内容,融合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有关的学者、专家,结合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诉求、成长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类型主要有诗歌、寓言和文章几大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其中,古诗词对于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诗言志、文载道,可以说,渗透传统文化诗词教学极为重要。诗词本身语言优美,许多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抑扬顿挫的古诗词,对于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学生可以对友情有深刻的认识,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在学习《石灰吟》这首诗时,会被诗人不畏艰险、保持忠诚品格的精神所感染。语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要注意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物生平,以故事化的口吻娓娓道来,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加强课外阅读,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较多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但是篇幅毕竟有限。要想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还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为他们推荐适合的文章,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难度,以便于他们从课外书籍中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例如,可以推荐小学生阅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其中包含了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例如杞人忧天、郑人买鞋、叶公好龙等,这些寓言故事篇幅简短,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读起来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通过故事学习到很有知识。例如阅读《猩猩嗜酒》,学生可以明白有错就改,不要寻找借口;阅读《蜈蚣自大》,学生可以明白要保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等。
4、在课后作业中践行传统文化
除了课上教育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活动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后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记录一次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知道父母每天操持家务有多么的辛苦,今后就会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后作业时,没有教师的监督,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只有养成了以传统文化指导学习生活的习惯,才会主动践行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
结语:
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小学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小学语文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语文教师也要尝试采取多种途径,例如营造课堂氛围、开展课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落实到行动上,争做一名五讲四美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邹海云.中国古典文化对小学语文素养提升的多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2]韦忠停.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