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大语文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la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1,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2,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对生活的想象。3,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表达能力。4,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二打破固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化僵化的作文教学为灵活多变的生活作文。事事是作文。时时可作文。处处有作文。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作文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大语文观
  
  “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语文”这种大语文的观念已经日渐内化到教师的教学意识中并表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应当是语文教学中最切近生活实际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由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贯彻大语文观念,亦是当前语文教师应当思索的一个问题。
  陆继椿先生指出:大语文这个观念是指语言环境的总体而言的。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接触,都是语言训练的内容,体现在教法上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教学指导课外语言活动,课外语言活动也反映到课内教学实际中来。总之,大语文观念有如许的特点,那么,反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求教师注重课内外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做法如下:
  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更多地源于他所读到的文学作品。故而,接触文学作品,实际上是间接的接触形形色色的生活。而作文能力的养成,同样需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独创的过程。只有广泛的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才能弥补生活空间狭窄的局限,从而形成自己的生活理念;也只有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才能发现作品的魅力,产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同样,只有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才能发现作文写作的规律,从而写出更为吸引读者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实际上是写作的开始。
  1,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
  绝大多数的作品,是在细致的观察周密的思考之上产生出来的。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文章之美,并进而感受到生活之美,于潜移默化间便可以培养其对生活敏锐地感受力,对于事件的是非辨析力。
  2,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对生活的想象
  想象力、联想力,是作文训练中不容忽视的两项思维训练。想象、联想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于平时家长老师训练,另一方面,在于文学作品的熏陶。一部《西游记》,天上底下信手拈来,神仙鬼怪尽现笔端,原因在于作者植根生活的超常想象,学生只有多加阅读,方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方可增强自己的创造想象力。
  3,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表达能力
  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以意取胜,而且在形式表达方面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学生只有广泛阅读,形成一定的语感,自己写作时驾驭文字才能游刃有余,不至于使得自己的作品枯燥无味生涩难懂。
  4,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鲁迅先生注重文学作品的美育功能,认为其可以“涵养人的神思”“移人性情”,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感受能力,对于假、恶、丑的辨析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文学作品,而写文章,同样需要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故而学生的美感培养在作文教学中亦非常重要。
  所以说,从大的意义上,阅读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写作与阅读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不妨打破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界限,让阅读更好的服务于写作,写作更好的服务于阅读。
  二打破固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化僵化的作文教学为灵活多变的生活作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封闭性”“功利性”的倾向,作文教学也难以免除语文教学固有的限制,因而,训练时间、空间、方式单一,学生思维趋同,学生作文模式化,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做了以下工作,看是否能对学生大语文观的培养有所帮助。
  打破单一的时空限制,训练方式灵活多变,淡化作文意识,使生活即是作文的观念植根学生的心中。传统的作文,一般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训练的方式也大都是教师出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作文,评价也大都体现在教师的评语当中,而且作文的定义局限在了书面作文的范畴。我在教学中则有意识的打破这种惯例,让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即事事是作文,时时可作文,处处有作文。
  事事是作文。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可以入题,小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局势都可以成为作文表现的对象。所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随笔记录自己身边小事的习惯,且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记的小事发表自己的评论,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得到了训练,判断是非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时时可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有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一方面,学生可集中书写,另一方面,教师亦可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批改,这当然是传统作文的优势。但往往是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所以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也拼凑不出大约六百字的作文,所以这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改善这种现状。我更倾向于要求学生有感而发,当学生心中有写作的欲望,有发表自己的需求,即可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忠实地记录,而且可随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不必仅限于课堂,教师亦可以根据学生的日记、日常的作业对学生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化整为零,渗透在整个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早读时间的口头作文训练、学完每篇文章之后的读后感,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处处有作文。“文学作品是审美化了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如果仅仅把学生限制在课堂之内,学生所见的视野仅仅是自己的四角天空,学生很难开阔自己的知识面。社会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走进社区,投入自然,感受生活,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发现生活之美,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启发,进而写出更加贴近生活的文章。
  “作文无定格”决定了作文方式也无定格,可教师出题,学生训练,亦可以学生自己命题自己训练,也可以师生共同组织活动进行训练。比如在教授《死海不死》这篇文章时,我让
   学生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正方的观点是“死海不死”,反方的观点是“死海将要死了”同学们经过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查找资料,成功地组织了辩论,一方面弥补了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缺陷,另一方面则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方式。因而,我有意识的利用课堂内外,改善学生的语言环境,化日记、周记、辩论、时评、实践总结为作文,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日常口语训练,应当说效果还不错。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作文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自古以来,文史哲不分家。语文与历史、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一部优秀的史学作品,往往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因而历史意识、哲学素养是写好文章必不可少的前提。因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史学、哲学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授《陈涉世家》之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陈胜作为一介普通的百姓为什么却被司马迁列为世家的行列,并且要写成作文。结果虽然学生得出的结论不进相同,但很显然他们史学眼光很睿智。再如在讲解《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口头训练题目:斑羚们能在困难面前互相合作,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启示?学生纷纷发言,甚至举出了先就妻子还是先救母亲的这样一个旷古两难,学生的合作能力进一步锻炼,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
  新大纲明确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语文实践,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更应该立足生活实际,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经验,将大语文观念贯彻始终。
其他文献
深刻的作文是高考给予高分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试说明规定: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叫做“深刻”。这样的表述很有学术性,但我们理解与把握起来还是比较困难,操作性不够强。我的理解是,我们在作文时要超越平庸,摆脱童稚,写出有一定见地、个性独特和精神高雅的文章。有深度的作文必定是有个性、有新意、有风格的作品。此外,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因此,我们
期刊
[摘 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训,因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式与实际需要脱节和学校营造学习环境不到位等问题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效果,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基础教学;计算机技术  [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重要的表现。要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老师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的指导作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在一生中都在不断运用着的。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月亮走我也走”,跟随教师走入语文的殿堂,通过多年的看、听、实践,我觉得应该在“情”字上下功夫:  一、课始幽默风趣,师生一笑入情境  打过上课铃,当走进教室,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或沉浸在课间的快乐中,或活动累了趴在桌上休息,或前后左右彼此交头接耳,此时如果教师直接批评,无疑
期刊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负载纳米TiO2薄膜,通过XRD、SEM和UV-Vis等检测方法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双室光电化学池中制氢反应的光催化活性。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本文对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 兴趣     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方法、策略不合适(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怎
期刊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以精练的语言阐述了“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会积极思维,主动地向新知做新的探究。而探究的过程,往往都伴随着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产生。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今天,老师们也越来越注重“质疑”这一个教学方法在教学在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也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但
期刊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或是评分,或是评级,或是评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学生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文批改方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
期刊
【摘 要】本文揭示了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内涵,以及中学语文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路径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内涵;路径分析    中学语文应注重对语文审美、探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均衡的发展,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及感受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而现在的新课改也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关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