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碰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而教研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困惑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现理念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做了几年教研活动,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使教研活动更有实效?如何让老师们更喜欢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我个人认为必须数学教研活动必须要有主题引领、理论和落地的操作指导、现场互动等方式,让数学教研活动更扎实有效。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引领
很多人认为做教研活动就是推选一位新教师上一节,上完领导做发言老师评评课,活动就过去了。至于活动有没有实效,解决了什么问题,基本不考虑。导致教研活动低效,老师们也找不到参加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教研活动首先要有主题。在活动前一定要明确这次的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开展,如果区域中一线教师遇到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则更具针对性。
例如,我们县从2016年起施行职评改革方案,县城小学教师要评高级职称就必须要有课题研究。可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起步比较晚,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听得不多做得更少。如今作为必要条件,让很多想评高级职称的老师被拒之了门外。我当时看到这个情况,马上策划了一次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助现场参与的老师拨开了云雾。
去年去多所学校听课,发现大多学校领导对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抓的特别严,对低年级却不以为然。导致很多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对数学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于是我马上在学期初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年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及时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把握了教育方向。
教研活动一旦有了主题,就有了方向性的引导,才有助于真正的解决教学问题。
二、理论和落地的操作结合
有效的教研活动既要有理念的指导又应有落地的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研活动的最好方式。我在做《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时,安排了两个讲座,一个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主要从为什么做、怎么做、做成什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让参会的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由一位市级课题研究成功结题的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全方位经验分享,让现场的老师在成功案例的背后更加明确该怎么进行课题研究的,也增强了现场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而在主题为《激发学生兴趣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一年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在明确活动的主题后,首先安排了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上了一节一年级《搭积木》课例,让现场的老师们在真正的课例中看到:教师在课堂中是如何用直观的教具、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又是怎样通过循循引导、频频提醒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课例结束后我对课堂中教师体现教研主题的每一个细节都亮出来做了分析,并结合讲座《让孩子因为你而喜欢数学》中强调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终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一年级的数学教师的教学又将决定着孩子会不会从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最后再由两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多年低年级有效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操作指导,再加一线教师的优秀经验分享,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受到现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点赞。
三、适时进行交流互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参与活动的教师真正的想法与收获,我认为还需要来个现场的交流互动,让教研活动走进每个教师的心里。
例如,我在做课题研究的那次教研活动中在做了一个现场交流互动。在讲完选题的原则后,我让现场的老师根据自己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拟定一个课题名称,现场选了几个教师的课题名在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操性做了分析,让老师们明白选题的重要性。这样的现场互动让数学教研活动更加具体化。
而在做一年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则做了两次的交流互动。一次是课例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问题是:你认为兴趣和习惯对一年级的学生重要么?你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答卷显示老师们都认为兴趣和习惯对学生很重要,但却不知道在课堂中如何落实。显然,这次的教研主题是非常切合一年级数学教师的困惑的。在课例结束后,我又讓老师们交流自己的收获。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只是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极少考虑这些看似不明显但却影响孩子学习阶段甚至是一生的事情,而课例的展示为现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实在而又可学可操作的案例,为现场老师指点了迷津。
通过适当适时的现场交流互动,既可以了解教师实际存在的困惑,又使教研活动有了深度的延伸,让现场参与教师真正受益。
总之,教研活动要想具有实效,一定得源于教师教学的需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指导,再加适时的交流互动,让老师们真正获得问题解决和专业提升的能力。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引领
很多人认为做教研活动就是推选一位新教师上一节,上完领导做发言老师评评课,活动就过去了。至于活动有没有实效,解决了什么问题,基本不考虑。导致教研活动低效,老师们也找不到参加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教研活动首先要有主题。在活动前一定要明确这次的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开展,如果区域中一线教师遇到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则更具针对性。
例如,我们县从2016年起施行职评改革方案,县城小学教师要评高级职称就必须要有课题研究。可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起步比较晚,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听得不多做得更少。如今作为必要条件,让很多想评高级职称的老师被拒之了门外。我当时看到这个情况,马上策划了一次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助现场参与的老师拨开了云雾。
去年去多所学校听课,发现大多学校领导对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抓的特别严,对低年级却不以为然。导致很多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对数学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于是我马上在学期初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年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及时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把握了教育方向。
教研活动一旦有了主题,就有了方向性的引导,才有助于真正的解决教学问题。
二、理论和落地的操作结合
有效的教研活动既要有理念的指导又应有落地的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研活动的最好方式。我在做《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时,安排了两个讲座,一个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主要从为什么做、怎么做、做成什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让参会的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由一位市级课题研究成功结题的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全方位经验分享,让现场的老师在成功案例的背后更加明确该怎么进行课题研究的,也增强了现场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而在主题为《激发学生兴趣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一年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在明确活动的主题后,首先安排了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上了一节一年级《搭积木》课例,让现场的老师们在真正的课例中看到:教师在课堂中是如何用直观的教具、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又是怎样通过循循引导、频频提醒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课例结束后我对课堂中教师体现教研主题的每一个细节都亮出来做了分析,并结合讲座《让孩子因为你而喜欢数学》中强调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终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一年级的数学教师的教学又将决定着孩子会不会从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最后再由两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多年低年级有效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操作指导,再加一线教师的优秀经验分享,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受到现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点赞。
三、适时进行交流互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参与活动的教师真正的想法与收获,我认为还需要来个现场的交流互动,让教研活动走进每个教师的心里。
例如,我在做课题研究的那次教研活动中在做了一个现场交流互动。在讲完选题的原则后,我让现场的老师根据自己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拟定一个课题名称,现场选了几个教师的课题名在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操性做了分析,让老师们明白选题的重要性。这样的现场互动让数学教研活动更加具体化。
而在做一年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则做了两次的交流互动。一次是课例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问题是:你认为兴趣和习惯对一年级的学生重要么?你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答卷显示老师们都认为兴趣和习惯对学生很重要,但却不知道在课堂中如何落实。显然,这次的教研主题是非常切合一年级数学教师的困惑的。在课例结束后,我又讓老师们交流自己的收获。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只是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极少考虑这些看似不明显但却影响孩子学习阶段甚至是一生的事情,而课例的展示为现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实在而又可学可操作的案例,为现场老师指点了迷津。
通过适当适时的现场交流互动,既可以了解教师实际存在的困惑,又使教研活动有了深度的延伸,让现场参与教师真正受益。
总之,教研活动要想具有实效,一定得源于教师教学的需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指导,再加适时的交流互动,让老师们真正获得问题解决和专业提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