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是小学生面对作文题觉得没有材料写,不知从何下手而发出的心声。怎样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试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一、充实学生生活,寻找写作源泉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口头说说是没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泉,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学习负担重,整日在语文、数学课文中跑循环路,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欣赏自然风光,没有时间参加有益的活动,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他们的生活那么单调空虚,又怎能写出好文章,怎能不感到作文难呢?所以要让学生能写出一篇习作首先必须充实孩子们的生活,迎合他们爱玩的天性,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和各种文艺、科技等活动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变单调的课堂学习为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专长,培养创造才能,使他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这样学生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二、教会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有时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尽管老师组织了活动,可是有些学生写出的文章仍是内容平淡乏味,这是由于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的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1. 由点到面,突出特点。观察应细心的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具体事物上,发现某特征,辨别其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仔细的把每个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神态都看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得细致逼真。
2. 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具体事物,不能“囫囵”地看,要“拆散”来看,从各个侧面看。有的学生在榕树下看了半天,但写“榕树”新姿却既无“新姿”又无“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大树”均可适用。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籽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后经教师具体指点,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就具体多了,特征就鲜明得多。
3. 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得联想,才能丰富形象,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如:写人要能通过察言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通过语音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
4. 由表及里,深入思索。小学生由于年龄与经历的限制,对事物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写出的文章不能从现象到本质把握事物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多问些为什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如:一位学生写《学滑冰》,他详细记叙了自己学滑旱冰的经过就此结束。这位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后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讲究方法,不怕失败,就一定会成功。”要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这话是千真万确的。
5. 随时采撷,及时记录。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思考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边看边些,久而久之,观察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加强课外阅读,多方引路开导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时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既可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的写作模式,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可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好句好段,发挥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班报等作用,为学生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还可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便于学生模仿学习和借鉴。如学生写“一件事“常选题材是帮助一位迷路的小孩回家等。为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教师可结合报刊上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表现特点。
四、化难为易,紧抓小练笔
鲁迅曾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多看和练习——这就是写作的诀窍。学生的作文能力要靠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去不断地努力、发现、总结和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通过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段练习,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地训练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技能。如写“班主任”可先写“班主任的语言”、“班主任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等片段小练笔,在此基础上写”我们的班主任“就能分解作文的难度。这样系统的小练笔不仅贯穿于总体训练之中,而且贯穿 局部训练之中。如人物的外貌描写,一般可先对人物的身材来一番描写,再对人物的面部进行描述,人物面部又可以从上到下,从主要特征到次要特征地逐步训练。
综上所述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周围事物,在大自然中汲取自然知识的营养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的素材,丰富充实自己的学问,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充实学生生活,寻找写作源泉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口头说说是没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泉,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学习负担重,整日在语文、数学课文中跑循环路,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欣赏自然风光,没有时间参加有益的活动,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他们的生活那么单调空虚,又怎能写出好文章,怎能不感到作文难呢?所以要让学生能写出一篇习作首先必须充实孩子们的生活,迎合他们爱玩的天性,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和各种文艺、科技等活动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变单调的课堂学习为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专长,培养创造才能,使他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这样学生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二、教会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有时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尽管老师组织了活动,可是有些学生写出的文章仍是内容平淡乏味,这是由于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的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1. 由点到面,突出特点。观察应细心的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具体事物上,发现某特征,辨别其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仔细的把每个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神态都看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得细致逼真。
2. 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具体事物,不能“囫囵”地看,要“拆散”来看,从各个侧面看。有的学生在榕树下看了半天,但写“榕树”新姿却既无“新姿”又无“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大树”均可适用。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籽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后经教师具体指点,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就具体多了,特征就鲜明得多。
3. 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得联想,才能丰富形象,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如:写人要能通过察言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通过语音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
4. 由表及里,深入思索。小学生由于年龄与经历的限制,对事物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写出的文章不能从现象到本质把握事物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多问些为什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如:一位学生写《学滑冰》,他详细记叙了自己学滑旱冰的经过就此结束。这位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后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讲究方法,不怕失败,就一定会成功。”要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这话是千真万确的。
5. 随时采撷,及时记录。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思考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边看边些,久而久之,观察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加强课外阅读,多方引路开导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时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既可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的写作模式,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可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好句好段,发挥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班报等作用,为学生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还可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便于学生模仿学习和借鉴。如学生写“一件事“常选题材是帮助一位迷路的小孩回家等。为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教师可结合报刊上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表现特点。
四、化难为易,紧抓小练笔
鲁迅曾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多看和练习——这就是写作的诀窍。学生的作文能力要靠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去不断地努力、发现、总结和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通过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段练习,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地训练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技能。如写“班主任”可先写“班主任的语言”、“班主任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等片段小练笔,在此基础上写”我们的班主任“就能分解作文的难度。这样系统的小练笔不仅贯穿于总体训练之中,而且贯穿 局部训练之中。如人物的外貌描写,一般可先对人物的身材来一番描写,再对人物的面部进行描述,人物面部又可以从上到下,从主要特征到次要特征地逐步训练。
综上所述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周围事物,在大自然中汲取自然知识的营养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的素材,丰富充实自己的学问,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