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点成线,授人以渔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总是给学生“碎片化”的印象,似乎没有什么知识体系,也没有什么整体框架和设计。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学传统上以篇章为基本单位,每篇文章都有其强烈的独立个性和文化价值,让整体感很难形成,即使是一个专题内的作品也是如此。今天讲《赤壁赋》,重人生思辨;明天讲《阿房宫赋》,重历史感悟;后天讲《滕王阁序》,重个人际遇……学生怎么会有整体感?二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取舍。工具容易构建体系,而人文则偏碎片化。因为过去对人文性突出不够,所以现在又过于突出人文性。就像前文涉及的篇目,均为“赋”,但谁会把“赋”的文体特征作为研习的重点呢?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学习价值和现实意义,哪怕这几篇是因为“赋”这一文体而组编到一个专题的。
  但有些专题,还是可以构建起学习系统的,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专题。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专题有相对封闭的文体特征、文化价值和鉴赏路径。也就是说,工具性相对丰富,人文性也足够突出。而且,因为诗歌语言的精微和模糊,给学生自主感受、思考、鉴赏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所以中国古典诗歌专题也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笔者以中国古典诗歌专题为样本,尝试了“选点成线,授人以渔”的阅读教学策略,力图避免碎片化的弊端,使学生的诗词鉴赏有系统指导,助力鉴赏能力的提升。
  北京版教材中国古典诗歌专题目录如下:1.先秦诗三首:《魏风·伐檀》《卫风·氓》《国殇》。2.汉魏六朝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白马篇》。3.唐诗八首:《鹿柴》《辛夷坞》《出塞》(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春夜喜雨》《登高》(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4.宋词五首:《苏幕遮》(范仲淹)《念奴娇·赤壁怀古》《钗头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声声慢》。专题教学时间有限,但篇目多达19篇,且多为经典,该怎么处理呢?首先当然要做取舍:哪几篇精读,哪几篇略读,甚至哪几篇不讲。那么,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呢?还是应该从教学目标入手。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读懂诗词的原则和工具,进而提升审美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中国诗歌传统,创作是以“情”“志”为目标的。那怎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诗人的“情”“志”呢?最重要最扎实的手段是研究诗歌的意象。所谓意象,即包含诗人主观情感情绪的客观物象。要读懂诗,就要去研究这些意象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的“情”“志”。而把握意象特征需要感受力,感受力提升,审美能力才有可能提升。
  在研究整个专题的所有作品后,我确定涉及意象各种表现方式的诗歌,最合适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雁、黄花、梧桐”这三个是传统意象。意象本身历来就用于抒发哀愁之情。酒是淡酒,风是急风,雨是点点滴滴的细雨,这是用对意象加以修饰来表达情感;淡酒和急风的组合,梧桐和黄昏、细雨的组合,都极大增加了李清照愁情的浓度。这是古代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情感最常运用的三种手段:依靠意象本身的特点,对意象进行修饰,对意象进行组合。
  于是我从三个角度对诗歌进行了选择。
  一是通过意象本身特点直接展现的。《归园田居(其一)》中,南野、园田、草屋、榆柳、桃李、村、烟、鸡鸣、狗吠,多数是没有修饰的,表意靠的就是这些意象本身带给我们的田园闲适之感。比如,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南边的田地,再去比较把方位词换成东、西、北,想象人的感受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就能明白对北半球的人类来说,南面朝阳更温暖,于是就能感受到诗歌中南亩、南野带来的舒适感。反过来再引导一下,学生也就能理解北林、北窗中包含的凉意了。
  二是通过对意象进行修饰来展现的。《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猗”,这句的情感与传统对本诗主题的解读方向不太一致,是个值得研究的点;《迢迢牵牛星》中的河汉女是“皎皎”,手是“素手”,河汉是“清且浅”;《辛夷坞》中的花开在“木末”而不是“树末”,开出的花色彩是“红”的而不是“白”的,开落都是“纷纷”;《出塞》中的月是“秦时”的,是“明”月,关是“汉时”的……以上修饰语都值得玩味、研究。《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中更是比比皆是。
  三是通过对意象进行组合来展现的。最典型的是《归园田居(其一)》,各种乡村生活特征的意象组合到一起,语言质朴自然,特别能反映陶渊明对田园生活恬淡静谧的想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除了对意象进行修饰外,如画江山与风流人物的组合,小乔与周郎的组合,周郎与“我”的组合,都有可挖掘的点。
  整个专题只有《琵琶行》另有安排,没有圈定在上面这个大框架内。以上诗歌就是我选定的精读篇目,加上最后的《声声慢》一共是十篇。其他九篇学生在完成前期学习后自读,用作业的方式完成学习。
  整体安排如下:先讲有特点的诗歌,坚持“一课一得”,重点突出,这是专题教学中的“点”。最后用《声声慢》做整个专题的收束,让前面的“点”在这篇经典作品中连缀成“线”。
  在进入《声声慢》的学习之前,我让学生在两项任务中二选一,作为预习作业。一是选取词中一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二是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
  有三位学生主动鉴赏了开篇的那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语音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甚至有一名学生写“冷冷清清”正好可以作为从外在的寻觅到内在凄凉的过渡,因为冷清既可以是外在环境,也可以是内心感受。而叠词,在《伐檀》和《迢迢牵牛星》中都有运用。问得最多的是这样一个点:“为什么是淡酒而不是浓酒?浓酒消愁不是更有用吗?”学生们关注到了修饰语在表意上的价值,但理解不了这里的逻辑。这里其实是因为“晚来风急”,导致酒显得“淡”。无论酒是浓是淡,在傍晚吹来的急风面前,都是“淡”的。
  其他例子不在此赘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有一个发现,或每有一个提问,我都刻意用本专题已经学过的作品中的点引导他们,让学生意识到意象运用的规律,掌握研究意象特征的方法,也就是那个“渔”。而《声声慢》的学习过程,就是给学生展现自己感受和鉴赏能力的机会。学生展现完,教师再对诗词鉴赏进行路径总结,学生就能有明确的收获,并且有明确的体系感。
  這节课的作业,我也留了两个,学生二选一:1.展开联想想象,描写《声声慢》中主角在这个黄昏时(或这一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思。2.对古诗词中的东风、南风、西风、北风进行收集、梳理,分析其代表的常见情感。一项是对本课的总结,一项是对本课的拓展。到这里,整个专题的“线”就可以收住了。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极具情感价值、审美价值的珍奇。让学生具备真正走进诗歌的能力,进而能因为与诗词有共情而爱上古典诗歌,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对阅读的理解,对诗歌的理解,做好整体和局部的安排与设计,力争做到“不辱使命”。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质量予以了更多的关注,而教育质量的提高,核心要素在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什么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将素养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动中,进而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都是十分急迫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调查、分析城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四点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担当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法治专册的教学,更是直接指向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和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回归法治课堂本真,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一、一份调查问卷,摸清 “爱有几分”  在《加强宪法监督》的教学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身心健康,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为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对教师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做了专门指导。教师作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落实主体,需要在疫情防治这一特殊时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着实面临着能力、心理和环境适应等多方挑战。教育部普通高校人
一、家庭环境与教育经历(1945—1968年)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我有姊妹四个,全家住半间房子,靠几分地的菜园为生。我们这位于淮河蓄洪区,地势低洼,一旦上游雨量太大这里就会发洪水,把庄稼全淹了。  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是唯一一个念过书的。那个时候家里比较穷,所以我上学晚,十岁才开始上学,就读于方庄小学,就是曾沃中学的前身。我们的老师有本村的,也有从外村调过来的。这些老师大都是地主
北欧是一个模范世界、未来世界,也是一个童话世界。十月,是收获希望并播撒希望的季节,在这一充满希望的时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一行人来到这个童话般的地区,走进这梦幻般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探寻它的教育真谛,收获教育的粒粒种子,并期望着将这粒种子撒播开来,以回馈这一季节。  自主发展统领课程形式  北欧的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自主发展,尤其是芬兰,让孩子通过主动、细小的操作实践、亲身经历等获得自主发展,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已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类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初步具备了获取、筛选、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初识状物类记叙文,积累并整理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片段,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课文都是状物类的记叙文,所写对象较为常见,但课文作
清水濠小学打造“清水教育”办学特色的思路是:在“起于至实,止于至善”的“清水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围绕“人人像清水样至实至善”的培养目标,以“办一所有内涵、有特色、有成就的清泉般学校”为发展愿景,秉承“开渠引泉,润泽生命,通达社会”的教育信仰,致力于通过创造“清水文化”,高扬“清水形象”,通过创设“清水研修”,培养“清水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教无类,循循善诱”,通过打造“清水课程”,成就“清
【摘 要】教师教育学科作为新兴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共性,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属性,即教师教育学科的国家事业属性、学术领域属性和实践属性。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的主要路径包括强化平台建构、优化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推进智库建设、承担社会服务、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六个方面。  【关键词】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学科 学科体系建设  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是发展教师教育
本刊讯 2016年12月18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澳门同济慈善会、远播教育集团等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公益颁奖盛典暨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黄百炼,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研室原主任卢干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储朝
【摘要】进行“数的认识”教学,一以贯之的核心概念是位值、十进位值制,培养的关键能力是数感、符号意识。“千的认识”一课,围绕“1000究竟什么样”展开了对“千”的数学化的认识。从1000丰富的现实原型再现,到去掉具体的量抽象出数,认识千的单位、位值,千以内数的复合表示和关系,再返回生活中发現、确认数学化的1000。学生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从认识数量、数量之间的关系,到理解抽象出的数、数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