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Q016
淮安市岩盐资源十分丰富,盐化工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由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农用化工、日用化工、橡胶制品等门类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工业体系 。
一、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丰富的岩盐资源,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 实现销售收入300.4亿元,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全市已形成180万吨原油加工、15万吨烧碱、35万吨纯碱、1000万套轮胎、270万吨元明粉、300万吨精制盐、26万吨硝酸的生产能力 。
二是骨干企业不断显现。近年来,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台玻集团实联化工( 江苏)有限公司、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清江石化有限公司、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井神盐业有限公司、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中盐南风集团在淮安投资企业、江苏爱特福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金湖县)等。
三是品牌产品增多。近年来,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银 珠牌工业无水硫酸钠、双穗牌胶面胶鞋、华尔润纯碱、氯化铵、尿素等6个产品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双合”、洪泽县化工( 集团) 总公司“银珠”、江苏爱特福药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飞毛腿”、“爱特福”、“84爱特福”等5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爱特福”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四是竞争能力增强。近年来,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淮安市乙烯利装置规模世界第一、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装置规模世界第二、一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世界第一、低硫低芳烃特种溶剂油装置 规模国内第一、元明粉的生产能力华东第一。同时投资规模加大,创新能力增强。台玻集团总投资12亿美元纯碱项目成为我市工业史上投资最大的“航母级”单体项目;中国芒硝集团起步跃进;韩泰轮胎以高质量、高技术和国际网络化经营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轮胎生产企业,创造了轮胎行业世界第七位和中国轿车胎市场配套量第一的成就。
五是载体建设加快。将淮安工业园盐化工新区作为实 现化工产业销售超千亿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突出园区品牌,整体规划面积45km2 ,先期启动10km2。目前园区道路、热电、污水处理、码头等配套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十一五”末,基本达到承载180亿元项目投资的需要。“ 十二五”中期力争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5km2以上,承载300亿元项目投资,使园区企业销售收入到“十二五”末达到500—600亿元,使其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新材料为特色的新型盐化工产业园区。
二、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
盐化工发展的优势
( 1 ) 资源优势。岩盐是淮安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50多亿吨,远期资源量可达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主要产于淮安盐盆和洪泽盐盆,淮安盐盆平均品位在含盐55%左右,洪泽盐盆一般品位在含盐70—85%。芒硝也是淮安市的重要矿产之一,目前已探明资源量35亿吨,为华东地区之冠。丰富的岩盐资源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 2 ) 区位优势。淮安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全国盐化工产品需求最为旺盛的地区,盐化工新材料的市场空间很大。世界化工业发展主要有两种成功模式,一是紧靠原料产地,二是建在靠近市场的发达地区。而淮安既是原料产地, 又处在我国产业基础雄厚、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经济最发达地区,真可谓“得天独厚 ”。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资源。另外淮安市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我国的南北交通枢纽之一。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大大降低了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成为我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大优势。
( 3 ) 基础优势。随着淮安市培育三大干亿元主导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盐化工新材料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也集聚一批人才,特别是淮安工业园盐化工新区建设的加快,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园区预计今年达到承载180亿元项目投资的需要。“ 十二五”末将形成以新材料为特色的新型盐化工产业园区。
盐化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太小。2009年我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4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人500亿元,而一个娃哈哈集团2009年的销售收入就700亿元,我们一个产业还比不上人家一个企业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研发能力薄弱,从事研究、开发产品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原盐、兩碱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产品,特别是终端产品比重较小,竞争力不强。四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个别产品上,产业链分工尚不明显,产业配套还不完善,园区尚在建设中,同类企业比较分散,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在减弱 。
三、推进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抓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四类产品:一是盐。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提高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产品格局。加快发展井神盐业、洪泽银珠等企业,形成600万吨真空制盐的规模。二是纯碱。重点是扩大总量规模。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重点实施台玻集团200万吨纯碱、井神盐化60万吨纯碱、华尔润35万吨纯碱等项目,推进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盐碱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国建设,到“十二五”末,纯碱规模超过300万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纯碱生产基地。三是芒硝,以洪泽县、淮阴区为重点发展区域,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重点突破硝盐分离的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与中盐公司合作,在淮安成立中国芒硝集团,加快实施投资10亿元中盐集团盐硝联产及延伸开发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芒硝生产基地。四是以100万吨氯碱规模为支撑,加快发展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耗氯类盐化工新材料。利用光气、硝酸与氯碱产品的综合优势,寻求发展MDI、TDI等产品,提升我市盐化工新材料的规模水平 。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加大项目投入。项目是加快产业发展和优化结构的根本,持增量调整和存量优化并举,以项目优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一是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围绕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和做强,做大,加大重大盐化工业项目引进力度。主动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家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效益好的项目。要加强与台玻集团、中盐集团、江苏盐业总公司的合作,重点实施台玻集团200万吨纯碱、井神盐化60万吨纯碱、华尔润35万吨纯碱、洪泽化工30万吨嘧胺、中盐集团盐硝联产及延伸开发等项目,推进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盐碱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国建设等。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技改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收效大、集约利用土地的倍增器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通过狠抓存量调整,迅速提升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工艺。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技术创新是经济转 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核心。特别是对盐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是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设,构筑多层次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引进或柔性流动来淮工作的高层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大力引进和积极培养人才,重点支持引进院士、应用领域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营造良好的留人、用人环境 。
四是培育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带动作用,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施名牌培育工程,跟踪抓好名牌申请、名牌提升、名牌推广工作,筛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品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跨越 。
五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环境友好。盐化工基本上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是盐化工业生存之木,也是其转型升级的基础,节能减排工作必然贯穿于盐化工产业 发展的全过程。一是抓好重点企业用能,大力推广使用和消化吸收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重點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深入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二是落实好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节能降耗监测、统计、分析和企业能源计量等基础工作 。建立市级重点耗能盐化工企业动态督跟踪检查机制和用能评估报告制度。加强节能执法工作,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创建一批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促进盐化工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模式转型。四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禁止投资建设不符合同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利用节能减排与资源能源的约束机制,研究制定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大对使用明令淘汰的工艺、技术和用能设备等违法用能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各项目标 。
淮安市岩盐资源十分丰富,盐化工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由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农用化工、日用化工、橡胶制品等门类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工业体系 。
一、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丰富的岩盐资源,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 实现销售收入300.4亿元,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全市已形成180万吨原油加工、15万吨烧碱、35万吨纯碱、1000万套轮胎、270万吨元明粉、300万吨精制盐、26万吨硝酸的生产能力 。
二是骨干企业不断显现。近年来,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台玻集团实联化工( 江苏)有限公司、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清江石化有限公司、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井神盐业有限公司、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中盐南风集团在淮安投资企业、江苏爱特福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金湖县)等。
三是品牌产品增多。近年来,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银 珠牌工业无水硫酸钠、双穗牌胶面胶鞋、华尔润纯碱、氯化铵、尿素等6个产品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双合”、洪泽县化工( 集团) 总公司“银珠”、江苏爱特福药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飞毛腿”、“爱特福”、“84爱特福”等5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爱特福”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四是竞争能力增强。近年来,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淮安市乙烯利装置规模世界第一、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装置规模世界第二、一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世界第一、低硫低芳烃特种溶剂油装置 规模国内第一、元明粉的生产能力华东第一。同时投资规模加大,创新能力增强。台玻集团总投资12亿美元纯碱项目成为我市工业史上投资最大的“航母级”单体项目;中国芒硝集团起步跃进;韩泰轮胎以高质量、高技术和国际网络化经营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轮胎生产企业,创造了轮胎行业世界第七位和中国轿车胎市场配套量第一的成就。
五是载体建设加快。将淮安工业园盐化工新区作为实 现化工产业销售超千亿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突出园区品牌,整体规划面积45km2 ,先期启动10km2。目前园区道路、热电、污水处理、码头等配套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十一五”末,基本达到承载180亿元项目投资的需要。“ 十二五”中期力争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5km2以上,承载300亿元项目投资,使园区企业销售收入到“十二五”末达到500—600亿元,使其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新材料为特色的新型盐化工产业园区。
二、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
盐化工发展的优势
( 1 ) 资源优势。岩盐是淮安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50多亿吨,远期资源量可达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主要产于淮安盐盆和洪泽盐盆,淮安盐盆平均品位在含盐55%左右,洪泽盐盆一般品位在含盐70—85%。芒硝也是淮安市的重要矿产之一,目前已探明资源量35亿吨,为华东地区之冠。丰富的岩盐资源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 2 ) 区位优势。淮安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全国盐化工产品需求最为旺盛的地区,盐化工新材料的市场空间很大。世界化工业发展主要有两种成功模式,一是紧靠原料产地,二是建在靠近市场的发达地区。而淮安既是原料产地, 又处在我国产业基础雄厚、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经济最发达地区,真可谓“得天独厚 ”。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资源。另外淮安市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我国的南北交通枢纽之一。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大大降低了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成为我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大优势。
( 3 ) 基础优势。随着淮安市培育三大干亿元主导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盐化工新材料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也集聚一批人才,特别是淮安工业园盐化工新区建设的加快,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园区预计今年达到承载180亿元项目投资的需要。“ 十二五”末将形成以新材料为特色的新型盐化工产业园区。
盐化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太小。2009年我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4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人500亿元,而一个娃哈哈集团2009年的销售收入就700亿元,我们一个产业还比不上人家一个企业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研发能力薄弱,从事研究、开发产品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原盐、兩碱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产品,特别是终端产品比重较小,竞争力不强。四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个别产品上,产业链分工尚不明显,产业配套还不完善,园区尚在建设中,同类企业比较分散,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在减弱 。
三、推进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抓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四类产品:一是盐。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提高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产品格局。加快发展井神盐业、洪泽银珠等企业,形成600万吨真空制盐的规模。二是纯碱。重点是扩大总量规模。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重点实施台玻集团200万吨纯碱、井神盐化60万吨纯碱、华尔润35万吨纯碱等项目,推进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盐碱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国建设,到“十二五”末,纯碱规模超过300万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纯碱生产基地。三是芒硝,以洪泽县、淮阴区为重点发展区域,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重点突破硝盐分离的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与中盐公司合作,在淮安成立中国芒硝集团,加快实施投资10亿元中盐集团盐硝联产及延伸开发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芒硝生产基地。四是以100万吨氯碱规模为支撑,加快发展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耗氯类盐化工新材料。利用光气、硝酸与氯碱产品的综合优势,寻求发展MDI、TDI等产品,提升我市盐化工新材料的规模水平 。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加大项目投入。项目是加快产业发展和优化结构的根本,持增量调整和存量优化并举,以项目优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一是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围绕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和做强,做大,加大重大盐化工业项目引进力度。主动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家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效益好的项目。要加强与台玻集团、中盐集团、江苏盐业总公司的合作,重点实施台玻集团200万吨纯碱、井神盐化60万吨纯碱、华尔润35万吨纯碱、洪泽化工30万吨嘧胺、中盐集团盐硝联产及延伸开发等项目,推进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盐碱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国建设等。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技改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收效大、集约利用土地的倍增器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通过狠抓存量调整,迅速提升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工艺。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技术创新是经济转 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核心。特别是对盐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是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建设,构筑多层次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引进或柔性流动来淮工作的高层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大力引进和积极培养人才,重点支持引进院士、应用领域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营造良好的留人、用人环境 。
四是培育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带动作用,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施名牌培育工程,跟踪抓好名牌申请、名牌提升、名牌推广工作,筛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品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跨越 。
五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环境友好。盐化工基本上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是盐化工业生存之木,也是其转型升级的基础,节能减排工作必然贯穿于盐化工产业 发展的全过程。一是抓好重点企业用能,大力推广使用和消化吸收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重點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深入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二是落实好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节能降耗监测、统计、分析和企业能源计量等基础工作 。建立市级重点耗能盐化工企业动态督跟踪检查机制和用能评估报告制度。加强节能执法工作,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创建一批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促进盐化工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模式转型。四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禁止投资建设不符合同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利用节能减排与资源能源的约束机制,研究制定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大对使用明令淘汰的工艺、技术和用能设备等违法用能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各项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