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风”已经刮了一年,从《美人心计》、《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到正在各卫视热播的《美人天下》、《后宫甄嬛传》,大量的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很多学者对其肆意纂改历史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其影响了年轻人对历史本来面目的正确认识。诚然,胡编乱造历史情节实在不可取,但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在符合史实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定的体验与想象空间,则可为实施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最近我在上《新航路开辟》一课的公开课时,惊喜地看到了角色扮演的魅力。在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些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精彩表现。
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假设你是一位航海探险家,即将出海远行,你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装备?片刻的思考之后,便有学生站了起来:我需要一艘结实的大船,指南针,地图,淡水,一群有经验的水手,最好再带上一台笔记本,远航旅程是寂寞的。他的最后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很明显,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他完整、准确而又不失幽默地给出了答案。
接下来,我给学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达·伽马、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资料,并展示了一幅世界地图,再次给了学生一个角色扮演的机会。
达·伽马(约1460—1524.12.24),葡萄牙航海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生于葡萄牙锡尼什,卒于印度科钦。青年时代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后到葡宫廷任职。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迪亚士(约1450年—1500年5月24日),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哥伦布是西班牙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出生在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崇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麦哲伦(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人,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至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了欧洲。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航海家,请结合这幅世界地图讲述你带领船队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包括国籍、支持的王室、航行的时间、航线等)。
短暂的准备之后,竟然同时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要求角色的扮演。其中一位女同学的精彩表演更是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一片:大家好,我是麦哲伦,来自葡萄牙,今天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这间教室,给大家讲讲我的航行经历。
1519年应葡萄牙国王之邀,我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我穿越了大西洋,到达南美洲东海岸,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海峡,这就是后人为了纪念我而命名的麦哲伦海峡。穿过海峡,我的船队继续航行,因为海面一直风平浪静,我们就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太平洋。穿过太平洋,我来到了菲律宾,虽然在菲律宾我被杀掉了,但我的同伴继续西航,又穿过了印度洋、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再次穿过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这次世界航行。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平时较为内向的学生,以她广泛的知识面和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掌声。
最后在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情境:
假如我是1543年的安特卫普的商人,去一个地主朋友家做客,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我:1.礼品有非洲的象牙、美洲的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瓷器等。
2.现在生活既舒适又充实,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长途奔波了。
3.黄金像流水一样进入了我们的口袋里,现在腰杆直了,心情好了。
地主朋友:一直沉默,听着朋友的讲话,看着自己不再光鲜的衣着、瘪瘪的钱袋,想着钱越来越不值钱、物价飞涨,忧心忡忡,心情低落。
通过阅读课本和这段材料结合,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贸易范围扩大、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商业中心的转移、价格革命、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较为抽象的内容。
整节课下来,教师里充满的是不断的掌声与欢笑,这不禁让我感叹,找准正确的教学手段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身来说有多重要,它让教者和学者共同享受着思考与探讨的魅力,这才是素质教育应有的教育理念。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而创设历史假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假设你是一位航海探险家,即将出海远行,你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装备?片刻的思考之后,便有学生站了起来:我需要一艘结实的大船,指南针,地图,淡水,一群有经验的水手,最好再带上一台笔记本,远航旅程是寂寞的。他的最后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很明显,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他完整、准确而又不失幽默地给出了答案。
接下来,我给学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达·伽马、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资料,并展示了一幅世界地图,再次给了学生一个角色扮演的机会。
达·伽马(约1460—1524.12.24),葡萄牙航海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生于葡萄牙锡尼什,卒于印度科钦。青年时代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后到葡宫廷任职。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迪亚士(约1450年—1500年5月24日),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哥伦布是西班牙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出生在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崇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麦哲伦(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人,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至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了欧洲。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航海家,请结合这幅世界地图讲述你带领船队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包括国籍、支持的王室、航行的时间、航线等)。
短暂的准备之后,竟然同时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要求角色的扮演。其中一位女同学的精彩表演更是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一片:大家好,我是麦哲伦,来自葡萄牙,今天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这间教室,给大家讲讲我的航行经历。
1519年应葡萄牙国王之邀,我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我穿越了大西洋,到达南美洲东海岸,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海峡,这就是后人为了纪念我而命名的麦哲伦海峡。穿过海峡,我的船队继续航行,因为海面一直风平浪静,我们就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太平洋。穿过太平洋,我来到了菲律宾,虽然在菲律宾我被杀掉了,但我的同伴继续西航,又穿过了印度洋、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再次穿过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这次世界航行。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平时较为内向的学生,以她广泛的知识面和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掌声。
最后在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情境:
假如我是1543年的安特卫普的商人,去一个地主朋友家做客,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我:1.礼品有非洲的象牙、美洲的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瓷器等。
2.现在生活既舒适又充实,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长途奔波了。
3.黄金像流水一样进入了我们的口袋里,现在腰杆直了,心情好了。
地主朋友:一直沉默,听着朋友的讲话,看着自己不再光鲜的衣着、瘪瘪的钱袋,想着钱越来越不值钱、物价飞涨,忧心忡忡,心情低落。
通过阅读课本和这段材料结合,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贸易范围扩大、贸易数量和品种增加、商业中心的转移、价格革命、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较为抽象的内容。
整节课下来,教师里充满的是不断的掌声与欢笑,这不禁让我感叹,找准正确的教学手段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身来说有多重要,它让教者和学者共同享受着思考与探讨的魅力,这才是素质教育应有的教育理念。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而创设历史假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