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梁启超曾经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更牵动了我们的心。近几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务工,他们带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但是也让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就成了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我们把“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作为课题研究对策方法,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快乐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沟通,帮助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行为规范上都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在家庭情感上表现为比较冷漠。大部分留守儿童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是在外住宿。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淡薄。大部分孩子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不记得与父母在一起时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他们与父母的共同回忆太少,一年也就在过年时才会呆上几天,还没有亲近就又是离别。父母为了生活选择无奈的离开,留给孩子的是远去的背影,是缺失的父爱母爱。这就造成了他们亲子关系的冷漠。这样的关系会影响他们对家庭关系的认知,最亲的人,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二、留守儿童大都性格孤癖,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不大合群。不会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课堂上不愿主动回答问题,小组活动中大都很被动,课后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一些留守儿童从小在外住宿,总缺少安全感。会出现焦虑的状况,担心别人伤害自己,心里压力大,缺乏安全感。所以体现在行为上的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缺少少年儿童本该有的天真活泼。这样的心理不利于孩子成长,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需求。
三、一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不好。具体表现为上学迟到早退,随处扔垃圾,说活不文明,衣着打扮不得体,不把校规校纪当回事。还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扰乱校园安全。成为学校教育中最有疼的一部分。究其原因是缺少家教,缺少家庭的管教,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及时沟通交流,使孩子的行为缺少应有的约束,道德品质与行为举止都不符合中小学生的道德规范。
四、留守儿童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確,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所以学习没有劲头儿,很茫然。
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从以下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建立家长微信群,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我们会随时与家长分享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点滴生活,例如课堂上举手发言了,主动参与活动了,热心帮助同学了······每一次小的进步都让家长知道。这样不仅缓解了家长们因不在孩子身边无法参与孩子成长的缺憾,也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生活,给他们营造了一些共同交流的话题。孩子们也会感受到原来父母也很关心自己,愿意与父母分享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同时,也会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亲子关系的改善,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班级成立互助小组。根据班级留守儿童具体情况,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都会有留守儿童。平时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互帮互助。这样留守儿童也渐渐融入集体中,在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也学会了帮助别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一部分孩子已有所变化。他们性格不再孤僻,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再畏手畏脚,不再焦虑紧张,感受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留守儿童的感到心理上的放松,心情的愉悦。
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指导那些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留守儿童。指导教师定期的找帮扶对象谈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的做出相应判断,采取相应的方法规范他们的品行。在帮扶时,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最难,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出现反复时不急躁,讲方法,讲策略,才会行之有效的帮助他们。
学校定期组织演讲、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学习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准则,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品行。学期末表彰有进步的留守儿童,树典型,立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行为指导。
在“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这个课题探究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家长的不理解,部分家长觉得小孩子哪里有那么多心理问题,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挣钱更重要。也有一部分家长迫于生活的压力,实在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这也是生存问题,我们无法生改变。还有就是社会上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还是处于口头上的关注,真正能够落实到行动的太少了。
但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些许成绩,孩子们的进步更让我们坚定了课题探究的决心。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让留守儿童们的成长不再成为教育之痛,为留守儿童擎起一片响晴的蓝天!
参考文献:
戴丽君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长沙理工大学》
周宗奎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孙娟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学理论》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沟通,帮助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行为规范上都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在家庭情感上表现为比较冷漠。大部分留守儿童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是在外住宿。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淡薄。大部分孩子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不记得与父母在一起时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他们与父母的共同回忆太少,一年也就在过年时才会呆上几天,还没有亲近就又是离别。父母为了生活选择无奈的离开,留给孩子的是远去的背影,是缺失的父爱母爱。这就造成了他们亲子关系的冷漠。这样的关系会影响他们对家庭关系的认知,最亲的人,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二、留守儿童大都性格孤癖,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不大合群。不会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课堂上不愿主动回答问题,小组活动中大都很被动,课后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一些留守儿童从小在外住宿,总缺少安全感。会出现焦虑的状况,担心别人伤害自己,心里压力大,缺乏安全感。所以体现在行为上的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缺少少年儿童本该有的天真活泼。这样的心理不利于孩子成长,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需求。
三、一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不好。具体表现为上学迟到早退,随处扔垃圾,说活不文明,衣着打扮不得体,不把校规校纪当回事。还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扰乱校园安全。成为学校教育中最有疼的一部分。究其原因是缺少家教,缺少家庭的管教,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及时沟通交流,使孩子的行为缺少应有的约束,道德品质与行为举止都不符合中小学生的道德规范。
四、留守儿童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確,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所以学习没有劲头儿,很茫然。
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从以下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建立家长微信群,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我们会随时与家长分享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点滴生活,例如课堂上举手发言了,主动参与活动了,热心帮助同学了······每一次小的进步都让家长知道。这样不仅缓解了家长们因不在孩子身边无法参与孩子成长的缺憾,也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生活,给他们营造了一些共同交流的话题。孩子们也会感受到原来父母也很关心自己,愿意与父母分享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同时,也会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亲子关系的改善,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班级成立互助小组。根据班级留守儿童具体情况,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都会有留守儿童。平时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互帮互助。这样留守儿童也渐渐融入集体中,在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也学会了帮助别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一部分孩子已有所变化。他们性格不再孤僻,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再畏手畏脚,不再焦虑紧张,感受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留守儿童的感到心理上的放松,心情的愉悦。
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指导那些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留守儿童。指导教师定期的找帮扶对象谈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的做出相应判断,采取相应的方法规范他们的品行。在帮扶时,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最难,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出现反复时不急躁,讲方法,讲策略,才会行之有效的帮助他们。
学校定期组织演讲、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学习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准则,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品行。学期末表彰有进步的留守儿童,树典型,立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行为指导。
在“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这个课题探究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家长的不理解,部分家长觉得小孩子哪里有那么多心理问题,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挣钱更重要。也有一部分家长迫于生活的压力,实在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这也是生存问题,我们无法生改变。还有就是社会上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还是处于口头上的关注,真正能够落实到行动的太少了。
但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些许成绩,孩子们的进步更让我们坚定了课题探究的决心。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让留守儿童们的成长不再成为教育之痛,为留守儿童擎起一片响晴的蓝天!
参考文献:
戴丽君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长沙理工大学》
周宗奎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孙娟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