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现教育个性,彰显教师的艺术与智慧,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如何通过当前教育不可或缺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多媒体的个性化设计,寻找属于教师自己的教育个性,值得深思。作者从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论证与研究。
关键词: 多媒体 个性化教学设计 教育个性乌申斯基对教育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个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从教育者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中流露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认为,失去了教师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将很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良好的教育个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现在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态度中;体现在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中。要实现这一切,教育者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作为新时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个性化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学良好教育个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进行多媒体个性化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
学生只有在支持性的环境下,看到某个任务的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的时候,才会呈现出一种激励性的学习动机。所以教育者虽然习惯给学生组织一些任务型或者问题型的课堂活动,但很多时候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直接地感受到这个任务或者问题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某个任务和问题过于枯燥、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想要挑战完成的积极心理和动机。多媒体的介入,能够为学生展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之中通过生动的、真实的场景还原,自然而主动地产生参与欲望和探究心理。就好像在生物课“传染病”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对病原体与免疫系统二者之间的“斗争”有一个直观而鲜明的认识?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动画情境,免疫系统充当“保卫者”,而病原体则是“侵略者”,学生被这样的画面牢牢吸引住,“狭路相逢谁能胜”的疑问浮现于脑海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一边思考一边分析。观看后,他们主动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保卫者”是怎样战胜“侵略者”的?这自然地就成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中。
二、借助多媒体,提升学生的潜在价值
教师教育个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让学生个性得到最大空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挖掘自身潜能,创造出超乎他们自己想象的价值,并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更鲜明。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关于景色的内容,让学生先面对画面进行“心中解说”,然后点名让某个人解说,其他人给予评价。而记叙性的内容让学生看过后,给画面添加对话与神态,进行现场表演。这样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质疑,还是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评价,皆可以借助多媒体落于实处。多媒体在课堂中可以充当公正的“第三者”的角色,它不会做出对与错的评价,这样学生可以保持持续热情进行体验与观察,放心地遣词造句,抒发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在可以进行自由支配的时间中,才可以顺利地进行学习。多媒体能够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并给予他们“无声宽容”,这种生动灵活且极具艺术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可以“玩味”和“体悟”学习内容的机会,这无疑是让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一个最佳途径。
三、借助多媒体,传递个性化信息源
教学必不可少要的辅助性工具,教师最重要的是将多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以多媒体为载体使这些资源的价值得以最大的延伸,为学生展现一个与传统有别的全新的学习天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早就不是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信息源,而是应该合理调动、科学组织多种资源,以多媒体为“媒介”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通过教学成本的降低,使学生的“時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就如教师可以用手机将日常人们的神态表情记录,和人平时说话的动作语气收录下来,作为一种最为“原生态”的素材用于教学之中,尤其是在学习英语时,某个形容词应怎样去理解与应用;某个动词怎样做到简练准确;某个修辞方法运用的是否恰当,都可以通过一些传神的多媒体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展现。而在平时,教师可以通过微博、QQ空间等网络平台对社区发生的“小事”,以及国家发生的“大事”进行链接分享,这些教师要做,且要组织学生一起做,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用多媒体搜集很多热点问题,一起进行讨论分析,由此实现知识的学用结合,学会如何将表达与体验结合一起,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完美整合”。
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签”,但同样值得新时期教育值得深思的课题,是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设计凸显教师良好的教育个性。实践证明,借助多媒体来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关键在于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应把握有度,应清醒且理智地让其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通过师、生、多媒体三者的互相作用,形成一股合力,为教育插上个性化翅膀。
关键词: 多媒体 个性化教学设计 教育个性乌申斯基对教育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个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从教育者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中流露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认为,失去了教师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将很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良好的教育个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现在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态度中;体现在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中。要实现这一切,教育者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作为新时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个性化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学良好教育个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进行多媒体个性化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
学生只有在支持性的环境下,看到某个任务的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的时候,才会呈现出一种激励性的学习动机。所以教育者虽然习惯给学生组织一些任务型或者问题型的课堂活动,但很多时候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直接地感受到这个任务或者问题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某个任务和问题过于枯燥、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想要挑战完成的积极心理和动机。多媒体的介入,能够为学生展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之中通过生动的、真实的场景还原,自然而主动地产生参与欲望和探究心理。就好像在生物课“传染病”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对病原体与免疫系统二者之间的“斗争”有一个直观而鲜明的认识?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动画情境,免疫系统充当“保卫者”,而病原体则是“侵略者”,学生被这样的画面牢牢吸引住,“狭路相逢谁能胜”的疑问浮现于脑海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一边思考一边分析。观看后,他们主动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保卫者”是怎样战胜“侵略者”的?这自然地就成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中。
二、借助多媒体,提升学生的潜在价值
教师教育个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让学生个性得到最大空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挖掘自身潜能,创造出超乎他们自己想象的价值,并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更鲜明。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关于景色的内容,让学生先面对画面进行“心中解说”,然后点名让某个人解说,其他人给予评价。而记叙性的内容让学生看过后,给画面添加对话与神态,进行现场表演。这样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质疑,还是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评价,皆可以借助多媒体落于实处。多媒体在课堂中可以充当公正的“第三者”的角色,它不会做出对与错的评价,这样学生可以保持持续热情进行体验与观察,放心地遣词造句,抒发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在可以进行自由支配的时间中,才可以顺利地进行学习。多媒体能够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并给予他们“无声宽容”,这种生动灵活且极具艺术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可以“玩味”和“体悟”学习内容的机会,这无疑是让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一个最佳途径。
三、借助多媒体,传递个性化信息源
教学必不可少要的辅助性工具,教师最重要的是将多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以多媒体为载体使这些资源的价值得以最大的延伸,为学生展现一个与传统有别的全新的学习天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早就不是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信息源,而是应该合理调动、科学组织多种资源,以多媒体为“媒介”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通过教学成本的降低,使学生的“時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就如教师可以用手机将日常人们的神态表情记录,和人平时说话的动作语气收录下来,作为一种最为“原生态”的素材用于教学之中,尤其是在学习英语时,某个形容词应怎样去理解与应用;某个动词怎样做到简练准确;某个修辞方法运用的是否恰当,都可以通过一些传神的多媒体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展现。而在平时,教师可以通过微博、QQ空间等网络平台对社区发生的“小事”,以及国家发生的“大事”进行链接分享,这些教师要做,且要组织学生一起做,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用多媒体搜集很多热点问题,一起进行讨论分析,由此实现知识的学用结合,学会如何将表达与体验结合一起,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完美整合”。
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签”,但同样值得新时期教育值得深思的课题,是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设计凸显教师良好的教育个性。实践证明,借助多媒体来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关键在于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应把握有度,应清醒且理智地让其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通过师、生、多媒体三者的互相作用,形成一股合力,为教育插上个性化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