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这里的课外显然指的是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关注只是课文阅读,以及带有应试训练色彩的阅读练习,课外阅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点缀。这显然是受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新课程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语文老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至少要在读书环境、读书时间、读书指导三个方面做到措施到位,以保证课外阅读取得实效。
1.营造氛围,“读书”环境的创设要到位
1.1课外阅读首要任务是激发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会对学生阅读兴趣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首先,要在班级读书环境上做文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为孩子们开设小“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可独享,更提倡共享;班级再适当订些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使孩子们和课外书零距离,想读了伸手就可以拿到书,想读什么书就能有什么书可读,这样的亲密接触,孩子们与课外阅读必然会日久生情的。我们还要布置好“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里”、“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互相交流,这样的布置安排便于学生体验读书的成就感。
1.2 要在学校读书环境上下功夫。学校阅览室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供应优质、充足的图书,经常利用宣传栏、宣传品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室要保持整洁、宁静,洋溢着书香,吸引学生前去采集知识的花蜜。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学校墙壁,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布置文化长廊、读书凉亭等环境设施,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为学生创设舒适自在的读书空间。
1.3 家庭读书环境也十分重要。学生在班级学校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家里进行课外阅读有着充裕的时间,因此,家庭读书环境的创设在课外阅读中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手段,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读书计划和课外阅读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积极争取家长参加“亲子读书”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形成很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2.转变观念,“读书”时间的安排要到位
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中形成的,读书就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只要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都值得去尝试。
2.1 要安排一定的在校课外阅读时间。在校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很好的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能取得健康、有序、实效的目的。我们可以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一至两节“阅读指导课”或“自由阅读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形式不拘一格,有时空间不求统一,可到阅览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场的树阴下。
2.2 要保证充裕的在家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上要转变观念、巧作安排,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应坚决抛弃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每天的家庭作业要少而精,甚至把读书就作为家庭作业,至少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项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3.注重兴趣,“读书”引导的策略要到位
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还成了学生课外负担。因此,进行一些适当的读书引导对于提高阅读的“质量”至关重要。
3.1 要把握好选书的策略——自选与推荐并举。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有一定的“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的需要,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然后逐步提高推荐书目占自选书目的比例,这十分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可接受性相互兼顾的。低年级同学对童话、寓言较感兴趣,可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会飞的教室》等;中、高年级同学则可以增加一些精粹散文,鼓励学生阅读适合的中外名著。在推荐图书的过程中,还注意考虑其它学科的需要和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向学生推荐如《十万个为什么》、《太空博览》等科普读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2 要把握好“读书”的策略——泛观博取与熟读精思并重。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其实,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就是泛观博取,只要有益就行;没有较大的阅读量作基础,阅读的积淀是难以形成的。
随着阅读兴趣的增长,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上和广度上,要在兴趣引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熟读精思。熟读是为了精思,为了积累,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写上读书感悟,摘抄经典语句,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某一阶段的要求,关键是熟读,读熟,不是走马看花地浏览。
3.3 要认识到在“读书”引导中最有效的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开展一些阅读专题活动,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的“课外阅读欣赏”;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的“课外阅读表演”;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而后交流展现的“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等等。
再如: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和班级、学校的读书方面的竞赛活动,每学期都要隆重举行一次“读书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体验读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把读书的环境、时间、引导都能落到到位,学生课外阅读就能落到实处,真正意义上语文积淀也就能形成,从而对学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营造氛围,“读书”环境的创设要到位
1.1课外阅读首要任务是激发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会对学生阅读兴趣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首先,要在班级读书环境上做文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为孩子们开设小“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可独享,更提倡共享;班级再适当订些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使孩子们和课外书零距离,想读了伸手就可以拿到书,想读什么书就能有什么书可读,这样的亲密接触,孩子们与课外阅读必然会日久生情的。我们还要布置好“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里”、“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互相交流,这样的布置安排便于学生体验读书的成就感。
1.2 要在学校读书环境上下功夫。学校阅览室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供应优质、充足的图书,经常利用宣传栏、宣传品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室要保持整洁、宁静,洋溢着书香,吸引学生前去采集知识的花蜜。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学校墙壁,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布置文化长廊、读书凉亭等环境设施,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为学生创设舒适自在的读书空间。
1.3 家庭读书环境也十分重要。学生在班级学校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家里进行课外阅读有着充裕的时间,因此,家庭读书环境的创设在课外阅读中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手段,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读书计划和课外阅读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积极争取家长参加“亲子读书”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形成很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2.转变观念,“读书”时间的安排要到位
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中形成的,读书就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只要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都值得去尝试。
2.1 要安排一定的在校课外阅读时间。在校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很好的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能取得健康、有序、实效的目的。我们可以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一至两节“阅读指导课”或“自由阅读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形式不拘一格,有时空间不求统一,可到阅览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场的树阴下。
2.2 要保证充裕的在家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上要转变观念、巧作安排,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应坚决抛弃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每天的家庭作业要少而精,甚至把读书就作为家庭作业,至少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项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3.注重兴趣,“读书”引导的策略要到位
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还成了学生课外负担。因此,进行一些适当的读书引导对于提高阅读的“质量”至关重要。
3.1 要把握好选书的策略——自选与推荐并举。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有一定的“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的需要,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然后逐步提高推荐书目占自选书目的比例,这十分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可接受性相互兼顾的。低年级同学对童话、寓言较感兴趣,可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会飞的教室》等;中、高年级同学则可以增加一些精粹散文,鼓励学生阅读适合的中外名著。在推荐图书的过程中,还注意考虑其它学科的需要和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向学生推荐如《十万个为什么》、《太空博览》等科普读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2 要把握好“读书”的策略——泛观博取与熟读精思并重。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其实,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就是泛观博取,只要有益就行;没有较大的阅读量作基础,阅读的积淀是难以形成的。
随着阅读兴趣的增长,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上和广度上,要在兴趣引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熟读精思。熟读是为了精思,为了积累,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写上读书感悟,摘抄经典语句,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某一阶段的要求,关键是熟读,读熟,不是走马看花地浏览。
3.3 要认识到在“读书”引导中最有效的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开展一些阅读专题活动,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的“课外阅读欣赏”;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的“课外阅读表演”;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而后交流展现的“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等等。
再如: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和班级、学校的读书方面的竞赛活动,每学期都要隆重举行一次“读书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体验读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把读书的环境、时间、引导都能落到到位,学生课外阅读就能落到实处,真正意义上语文积淀也就能形成,从而对学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