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空间

来源 :里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s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抵至上海玻璃博物馆已然暮色垂降,傍晚时候的城市就褪去白昼的喧哗,让宝山区这片昔日的工业基地在被迫隐退于历史舞台之后更显得落魄荒凉,然而博物馆却在渐亮的LED灯映照之下愈发令人惊艳,某一种时代特有新鲜与轻盈的美感由心而生。
  它是上海旧建筑的缩影,那个机器轰鸣的工业时代的众多“遗迹”之一。早年“上海制造”的辉煌依旧深刻地印在头脑,儿时甚至是手造家居上都会用毛笔誊一排“上海制造”的拼音以彰显手艺高超或是品质出众,而如今这一切也只存留在70、80年代人的记忆之中。工业时代结束,第三产业与消费时代的来临,加快了老旧空間衰退的进程,甚至来不及进行周密而详尽地计划部署,它们便早早地被划分进拆建的围圈,等待与曾经备受追捧的辉煌进行最后告别。
  鸟尽弓藏的悲哀此刻用来描述这样的晚景凄凉变成情理之中,然而新产业的成长却未必不能在旧城的功能转换中得到兑现。它们所需要的往往只是重新成长的契机,通俗地说是一种刺激。如此情景更像是中医针灸对人体的作用影响,它带来的不是“药到病除”的奇效,功用反而是在并不明显的平衡机体以及疏通经脉上,从而恢复身体的自我循环和更新。之于城市也是如此,自我成长远比可以的拆建规划要更具人情味。老化也许代表沉淀而并非死亡,缓慢也非机体功能减退的直接表现。空間、建筑虽无生命但却是文化的载体,即使已成为空壳,但流动其中的历史却永不会停止。商业空間、现代文明潮水般涌入,曾经息息相关的文化历史,延续和融合生活的姿态会否随之而变,这个问题始终值得我们思考。纽约肉制品加工厂的成功更新,泰唔士河畔旧发电厂改造成泰特美术馆的备受瞩目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但究竟怎么“中国化”仍值得商榷。
  纵使是以新产业开发为背景的粗暴拆除也同样令人扼腕,历史的文脉恐将切断的担忧不时为人提及。经改造的“针灸空間”能让原本无灵魂且濒临死去的城市肌理新生,但如何让旧有文化同样新生却成为衍生问题。即使非拆除性的空間翻新也仍不会是最为推崇的旧改方式,那种推倒原来建筑功用的“半吊子”翻新也始终不能被全盘接受。弗兰克-盖里的古根汉姆博物馆赢得了全球瞩目,然而在当地反响平平,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甚至远比不上一场职业球赛,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对接偏差。同德国汉堡的旧火车站改造成交通运输博物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上海玻璃博物馆便是由玻璃制造厂为基础建筑改造而成的,这种传承而又发扬的针灸,才能真正活化建筑功用,让城市文脉更有活力和积淀地有机重生。制造厂的退隐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城市活力进发的开端。
  治疗病症的手法并非只有割除这唯一选项,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针灸空間给我们的启示也许就在这一阵下去的刺激,或者说契机。
其他文献
你的梦中可曾有过这样的温馨场面?一家人围坐在壁炉旁,或谈天说地,或共享美食,或相互依偎着读书,冬日的炉火映照着每个人的面庞。回到现实,美梦被立即打碎——空间不足、与现存家居的不和谐等因素都阻挡着我们将其实现的脚步。  而今,法国工业设计师Arthur Senant推出的life around the stove给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火炉与架子的组合可谓匠心独具。它不仅有着温暖的火炉,还将火炉
期刊
这组风格各异的台灯是德国设计师团队Stellavie的得意之作。这个团队一贯以注重品质著称,尽管使用的材料并不独特——只是纸张、浇铸亚克力和聚苯乙烯,却表现出了不同的质感。  PIXEL BAROOUE的灯罩是由漂亮的美纹纸制作而成。灯罩表面闪着金色的光芒,上面的孔洞组成了华丽的图案,正如它的名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巴洛克风格:另一款名为GLOWFLOW的台灯上,由大小不同的光点组成了螺旋形
期刊
The Interieur Foundation是一个致力于室内产品开发设计的非盈利性机构。他们的各种展会成为了现代室内家居陈列展示革新的一个平台,参展的除了专业人士,还包括更多的展销商。许多国际厂商在Interieur双年展上将其设计的最新、最好的产品,介绍给专业人士和公共参观者。The InterieurFoundation的梦想是创造一个空间,一种氛围——那里可以跳脱出固有的设计观念,不需要
期刊
由法国设计师Guillaume Delvigne所设计的?2dpi_144dpi 300dpi灯具组合首次亮相于米兰的一次主题为“In dust we trust”的家具展会上。  此组灯具由Lampe 72dpi、Lampe 144dpi、Lampe300dpi三款外观极为相似的吊灯组成,统一的尺寸以及采用陶瓷作为材料。这些统一的元素并不是为了体现远观时整齐和谐的效果,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近观时不
期刊
“半木”是由上海设计师吕永中创立的原创家居用品品牌。“半木”这两个简单的汉字,天生具有一种令人易于识别的温和气质。“半”状态教会我们如何在进退各半的维度里与自己对话,“取半舍满”——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回归到属于每个人内心的本真状态。  它的名字叫做“片舟”,灵感来源于设计者在安徽大别山天堂湖的一次度假。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将自己置于船上,任凭小船竟自飘去,静静地,一味的在湖上放任自己关于中国式的
期刊
Yothaka,泰国家居中最响亮的名字,它是第一个打入欧美市场的本土品牌,充满东方神韵和热带风情的编织家居倏地一下风靡了整个世界。这些看似朴素,肌理简单的植编家居单纯自然而又带着丝丝东南亚神秘莫测的意境,着实让人喜欢。全球设计师的关注以及不断的嘉奖令这个品牌愈发地声名远播,然而它的成长却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  成名,源于“害草”  布袋莲,这样美好的名字并没有能改变它在人们心中的面目可憎,成熟时
期刊
从闻名遐迩的瑞典家居品牌一宜家,我们便可发现瑞典人爱生活、善于思考生活的特质,瑞典的设计师并不只是简单地创造实用物品,更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瑞典人总是拥有令人折服的创意。  Mattias Rask和Tor Palm,两位来自瑞典的年轻设计师,诗意而又调皮地自称其为“瑞典设计二重奏”,立志与全世界艺术家、手工艺人们一起,在设计灵感和手工艺的相互碰撞中,创造独特、富于情感的创意作品。他们一拍即合,创
期刊
从售价0.75英镑的一张明信片或一个胸章,到500英镑的一套服装,V&A商店都在经营,这间依托在有古老历史的V&A博物馆下的商店,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1987年成立,博物馆更是在1895年便成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主要涉及的领域为装饰艺术和设计。)它主要售卖和博物馆展览相关的艺术/设计产品,内容非常广泛,品种数量也非常多。可以说,在艺术衍生品这个领域给到了我们许多参考和借鉴。就是在今
期刊
Gold bu Harlan Goldstein,周围的朋友一再推荐之下,我终于置身于此。  去年11月正式开业,座落于兰桂坊LKFTower的二楼。Goldstein于多年前效力香港深湾游艇俱乐部期間已声名大噪,其后更于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开设星级时尚食府Harlan's,以及三位一体的概念餐厅HOne、The Box及G Bar。这家G0ldbu Harlan Goldstein,他使用了金色
期刊
雷姆·库哈斯,迄今为止被最多中国人熟知的建筑大师,确实要感谢CCTV大楼为其带来的推动力。同样的中国机遇在2004年落在了一个荷兰人身上,他叫做马克,海默尔,广州塔“小蛮腰”的设计师。  荷兰经济贸易部部长曾经宣称,建筑是荷兰除了木鞋和郁金香之外重要的出口产品。或者说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让海默尔先生的成功有了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解释方式。据说目前至少有三十几个荷兰的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甘苦参半地忙碌着,而从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