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指导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
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一般存在于寄宿制学校当中。生活指导教师本身属于教师类别,但负责的工作内容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包括对学生的宏观教育,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学习任务之外的生活细节指导和道德教育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指导教师承担了一部分家长的责任和工作。因此,作为一个生活指导教师,除了要在学习方面做好工作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责任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我国生活指导教师群体工作现状,对相关的教育素质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德教育 生活指导教师 教师素质 寄宿制学校
一、生活指导教师的职责概述
我国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对“生活指导教师”做出严谨的定义,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晚,所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广义上的生活指导教师,是指在教育系统中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从生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这一方面出发,从事该职业的教师必须消耗比正常教学任务中教师更多的时间,承担更多的责任,其言传身教的影响对学生影响非常大。
狭义上的生活指导教师,多以寄宿学校中的生活管理内容为主,例如针对宿舍的安全、清洁等内容负责,督促学生按时休息,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等等,发挥与家长类似的工作职能。
二、生活指导教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设施日渐完善,相应的在软件内容建设方面持續乏力。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内,学生年纪小,脱离家长独立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长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就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国外的寄宿制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在此类的教育配置方面十分完备,例如在心里咨询方面、健康护理方面,都有专职的教师负责。我国出现的生活指导教师,也是在此类方面发挥具体的作用,但提出了比国外教育系统中更为严格的要求。
由于国内缺乏严格的定义和概念,本文在研究中对生活指导教师的本质内涵不做深入探讨,以具备生活指导教师素质的培养作为研究重点。当前,我国在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分析。
(一)对岗位认识不充分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应试教育时期,在这期间形成了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教育弊病,教师一般很少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采用高压形式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由于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教育主导者也被迫做出了改变,在寄宿制学校中由于管理需要而设置的生活指导教师岗位,大多由班级负责人或者年级段负责人担任,但是缺乏对这一职位的认识,往往为了实现管理而采取严格的制度,而这与设置生活指导教师的本意是相左的。
身处生活指导教师的位置,往往被看做是一种额外工作,学校大多以增加薪资来实现教师劳动力的付出。这种对岗位认识不充分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学校系统中都广泛存在。但事实上,要做好一个生活指导教师并非易事,不仅要有良好的性格,还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
(二)培养体制不健全
在教师的培养体系中虽然涉及了学生心理学内容,但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工作中几乎处于无用状态。截至目前,国内师范教育中也缺乏类似的生活指导教育课程,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情商和思想水平。在缺乏人才培养体制的情况下,担任生活指导教师的人在水平上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完全无法胜任,引起学生的不配合甚至反感。
校园工作是由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组成的,大多数教师只针对学习生活负责,但从校园责任而言,必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事情进行负责。因此,学校需要设立一个长期监督岗位,这种机制是必然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可或缺。但在培养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点也存在客观难度。
(三)教育理念不科学
从中国的整体教育理念而言,更多的人信奉“严师出高徒”等理论,对学生要求严格是必要的,但要“因材施教”,端正教育理念,而不是一味地严厉。否则,很容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随着近年来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们也认识到,教育并不仅仅存在于课堂,还包括生活方面。事实上,在生活中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前应该不断扭转教育理念的偏差,提升生活指导教师的地位,承认其重要作用。
三、生活指导教师素质培养建议
(一)端正工作态度,明确管理意识
要做好一件工作就必须对工作进行充分的了解,教育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尤其是针对寄宿制教育体系中的生活指导教师而言。学生在经历了高强度的学习之后,需要一定的宽松环境,而课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途径来解决。作为一个生活指导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管理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
(二)构建在职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生活指导教师资格培训系统,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又急需此类人才,由此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从师资培训的角度来说,在职学习和培养可以不断实践、磨合,取得的效果也更好。同时,社会方面也存在一些具有生活指导教师素质的人才,通过开放校园入职渠道,积极寻求具有此类素质的人才进入,可以弥补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空缺。
(三)建立良好的校园生活气氛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城乡二元化结构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生源开始向教育资源优质的区域涌入。为了节省教育资源,寄宿制教育手段的发展越来越普遍,这种方式便于管理,同时节省大量的实践,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实践。但是,在相对人群击中的环境中共同生活,难免出现各种纠纷和摩擦,生活指导教师就必须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生活气氛,维护校园生活的和谐。
毫无疑问,生活指导教师是完成这一工作的关键,在交流中亦师亦友,提高学生的情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培养其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世强,康钊.论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5(4):51-53.
[2]杨飒飒.浅论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37-38.
[3]邵天颖,时芝平.辅导教师在远程小组协作学习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124-125.
[4]盛红梅.辅导教师的心智素质与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5):71-74.
(责编 张宇)
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一般存在于寄宿制学校当中。生活指导教师本身属于教师类别,但负责的工作内容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包括对学生的宏观教育,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学习任务之外的生活细节指导和道德教育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指导教师承担了一部分家长的责任和工作。因此,作为一个生活指导教师,除了要在学习方面做好工作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责任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我国生活指导教师群体工作现状,对相关的教育素质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德教育 生活指导教师 教师素质 寄宿制学校
一、生活指导教师的职责概述
我国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对“生活指导教师”做出严谨的定义,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晚,所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广义上的生活指导教师,是指在教育系统中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从生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这一方面出发,从事该职业的教师必须消耗比正常教学任务中教师更多的时间,承担更多的责任,其言传身教的影响对学生影响非常大。
狭义上的生活指导教师,多以寄宿学校中的生活管理内容为主,例如针对宿舍的安全、清洁等内容负责,督促学生按时休息,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等等,发挥与家长类似的工作职能。
二、生活指导教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设施日渐完善,相应的在软件内容建设方面持續乏力。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内,学生年纪小,脱离家长独立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长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就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国外的寄宿制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在此类的教育配置方面十分完备,例如在心里咨询方面、健康护理方面,都有专职的教师负责。我国出现的生活指导教师,也是在此类方面发挥具体的作用,但提出了比国外教育系统中更为严格的要求。
由于国内缺乏严格的定义和概念,本文在研究中对生活指导教师的本质内涵不做深入探讨,以具备生活指导教师素质的培养作为研究重点。当前,我国在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分析。
(一)对岗位认识不充分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应试教育时期,在这期间形成了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教育弊病,教师一般很少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采用高压形式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由于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教育主导者也被迫做出了改变,在寄宿制学校中由于管理需要而设置的生活指导教师岗位,大多由班级负责人或者年级段负责人担任,但是缺乏对这一职位的认识,往往为了实现管理而采取严格的制度,而这与设置生活指导教师的本意是相左的。
身处生活指导教师的位置,往往被看做是一种额外工作,学校大多以增加薪资来实现教师劳动力的付出。这种对岗位认识不充分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学校系统中都广泛存在。但事实上,要做好一个生活指导教师并非易事,不仅要有良好的性格,还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
(二)培养体制不健全
在教师的培养体系中虽然涉及了学生心理学内容,但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工作中几乎处于无用状态。截至目前,国内师范教育中也缺乏类似的生活指导教育课程,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情商和思想水平。在缺乏人才培养体制的情况下,担任生活指导教师的人在水平上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完全无法胜任,引起学生的不配合甚至反感。
校园工作是由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组成的,大多数教师只针对学习生活负责,但从校园责任而言,必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事情进行负责。因此,学校需要设立一个长期监督岗位,这种机制是必然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可或缺。但在培养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点也存在客观难度。
(三)教育理念不科学
从中国的整体教育理念而言,更多的人信奉“严师出高徒”等理论,对学生要求严格是必要的,但要“因材施教”,端正教育理念,而不是一味地严厉。否则,很容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随着近年来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们也认识到,教育并不仅仅存在于课堂,还包括生活方面。事实上,在生活中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前应该不断扭转教育理念的偏差,提升生活指导教师的地位,承认其重要作用。
三、生活指导教师素质培养建议
(一)端正工作态度,明确管理意识
要做好一件工作就必须对工作进行充分的了解,教育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尤其是针对寄宿制教育体系中的生活指导教师而言。学生在经历了高强度的学习之后,需要一定的宽松环境,而课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途径来解决。作为一个生活指导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管理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
(二)构建在职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生活指导教师资格培训系统,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又急需此类人才,由此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从师资培训的角度来说,在职学习和培养可以不断实践、磨合,取得的效果也更好。同时,社会方面也存在一些具有生活指导教师素质的人才,通过开放校园入职渠道,积极寻求具有此类素质的人才进入,可以弥补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空缺。
(三)建立良好的校园生活气氛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城乡二元化结构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生源开始向教育资源优质的区域涌入。为了节省教育资源,寄宿制教育手段的发展越来越普遍,这种方式便于管理,同时节省大量的实践,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实践。但是,在相对人群击中的环境中共同生活,难免出现各种纠纷和摩擦,生活指导教师就必须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生活气氛,维护校园生活的和谐。
毫无疑问,生活指导教师是完成这一工作的关键,在交流中亦师亦友,提高学生的情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培养其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世强,康钊.论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5(4):51-53.
[2]杨飒飒.浅论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37-38.
[3]邵天颖,时芝平.辅导教师在远程小组协作学习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124-125.
[4]盛红梅.辅导教师的心智素质与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5):71-74.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