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象、视象与表演形象的三象合一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山西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全力推出新创晋剧《傅山进京》。该剧的整个演出形式,几乎让全剧场的观众随着演出过程,情不自禁地进入综合审美信息,引发得心神激扬。整台戏的演出,实现文学剧本、导演、表演、音乐到全部舞台造型艺术各门类互动相生、通台合一的综合艺术形式和谐。《傅》剧的整个演出,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向观众不断展示出一幅声、色壮丽的“乐象”、舞台空间视象动态与演员表演同构的现代舞台音画。
  新编晋剧《傅山进京》好,好就好在它的整个演出以情、理互动的艺术生机信息,实现晶莹通透、恢宏大度、动人魂魄的艺术形式风格,向现代信息时代看惯电视屏幕的观众豁然展现戏曲舞台演出对人心灵直觉情感本真的渗透性影响力。
  《傅》剧的演出,不但把观众的审美知觉带进三晋大地深厚宏伟的地域文脉,让人的心灵深刻感应山西梆子激越高亢的原型情感声腔音韵。同时演、创艺术家们又根据剧本主题,强化剧情、人情、人性、人格,把心灵感应的生机形式信息内联外显。该剧将古老的晋剧剧种特色随时代信息外衍的现代演出形式需要,突破空间及时间局限,大胆吸纳文学、音乐和造型艺术的时新元素,充分发挥戏曲意象表演动作、演员声腔情韵与动态空间意象造型差异化一的优势,倾心创造出戏曲演出主题原型信息与演员艺术灵气一气贯通的现代舞台艺术形式光采。
  《傅》剧演出现场,让现代人领略到全身心与戏曲舞台演出艺术信息形式直接面对。全面引发本真的情感——精神震撼效应。晋剧青年表演艺术家谢涛,不仅声情并茂地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傅山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鲜明的人物品格为现代人拂去历史烟云,打开心灵的眼界,直见挥洒自如的朴真人性、人格。傅山原型本真形象的艺术化表现,启示着中华民族传统人格本真生机的传统与现代弘扬。同时也显现中华民族戏曲舞台艺术在世界文化长河中“和而不同”、融而不泯、艺术元素异质相生、内聚外衍的生机信息。
  新编晋剧《傅山进京》的创作,从选材到剧本、导表演、音乐、美术通体以意象生机为一凝结成现代性的戏曲舞台演出样式。
  
  一、才气横溢、高风亮节的艺术创作原型题材
  
  《傅》剧为纪念明末清初一位出生于山西阳曲(太原)的伟大思想家傅山(明万历35年—清康熙23年)诞辰400周年而创作的。傅山字青主,号真山、朱衣道人、石道人,一生光明磊落,自甘生活清贫朴真,他精通中华百家文化,诗文、书法、绘画、金石、医学皆有传世真创。他不事张扬、坦真“游艺”于社会人生风浪之上,是一位敢于正视人类社会文化病态,对人生彻悟达观自有多种创造的奇才。
  傅山生活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大转折中,他不追随世风,而用心灵本真的感悟而行为“反常”。他在封建皇权社会持平民人性,将社会人格以多艺感悟,升华至“真山”之巅的一座神性奇峰。他站在奇峰之巅,通览时代风潮。他由多艺的直觉特性及锐利的思想感悟,领时代情感精神之先,学术眼界宽广深邃,诗、书、画得自然生机和信息之化蹊径独辟,医术体现生命信息之道至精妙绝伦的境界。他尚于高风亮节,从坚守平民清淡,又将人性升华至全面至真的通透人格,倡导“做人、养性”,用心灵直觉感悟“自得惶人,别生机轴”,以为“安身立命之所”(《文训》)。他一针见血地提出“人为本”的社会品性,不为他人“事之”、敢说真话的人性品格,从人格觉悟直言帝王与平民“平等”(《蛊上解》)。在认识论上,他发现理由气生,“气在理先”(《杂记一》),认为民间市井贱夫的人性朴真合于人生大理。而“今所行五经、四书”因为功利性的死读已经“沦为一代王制,非千古道统”。如宋明“理学家法,一味版拗”(《杂记三》)反不如市井贱夫之言行更显得朴真有理。
  傅山深谙老庄,关注佛学。明亡之后,他坚守民族人格节操,在顺治十一年,曾涉反清案被捕入狱,获救后隐居阳曲附近的山林,字号石道人。他从明王朝对人性的压抑而至国家灭亡,真悟“明亡于奴,非亡于满”,“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市井贱夫皆可拥天下”的铮铮直言,荡涤满清王朝统治者的心灵,纯化人间人格情性。
  康熙十七年为构建大清盛世,顺天道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精英,广开博学鸿词科。傅山以死相拒不愿应征,有司强迫,令抬其床以行,至京20里誓死不屈节。康熙以宽宏的胸怀容纳傅山的叛逆性格,经过人格差异碰擦,终为旷世奇才网开一面,特免试受中书舍人。傅山仍依节坚辞不受,托老得返故乡,以静默恬淡的人生态度游艺、著述迹照于世。傅山的原型人格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代经济社会更具生命启示意义。
  《傅》剧创作原型的人格品质奠定整个作品的艺术品格。发人深省的生命朴真人格光采决定剧本反照主体本质阐释的深度。
  
  二、人性、人格的现代弘扬
  
  《傅》剧编剧着力通过傅山进京的历史事件,展开浩浩皇权与市井平民人格相异相生的戏剧冲突。全剧围绕人性与奴性的矛盾主旨构成有机的戏剧情感结构,全剧情节迭荡起伏,戏文意趣生动,唱词与对白寓意深长。如踏雪论书一节,说到书法与人格的关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帝王祈求臣民俯首帖耳,又何知俯首帖耳成奴人……。活生生的展现率性人格的刚直与一代明君玄烨的心灵异质对撞。实现人性情理冲突一气贯通的戏文基础。凸显生命本真的人格弘扬,揭示“奴性”政治对国家民族命运及人格的危害,奴性压抑对文化、艺术及人性气节的摧残。
  整个剧本,多采用俗语与警句并置,表达时出新意的傅山与玄烨宽宏的生命人格光采,意象文笔生机形式意味深长。在剧本主题所阐发的平民人格之外,编剧通过剧中两个典型情节,表现了被社会杂乱信息所掩盖的人类生命本能的心灵感应活动。其一是傅山以庄妃的一根头发所传达的生命信息,来判断病情,显示出古人静心感应物性与人性信息通观所发生的灵感奇迹。
  其二是午门谢恩之前,剧本用较长的篇幅打破时空秩序,安排作为性情中人的傅青主与中年过世的爱人静君的潜意识交流。大段戏文通过心灵潜意识境象转化,把40年前的爱情与当下情景交织在一起,形成正在进行或将要发生的舞台艺术梦境。
  
  三、戏曲音象、视象与表现动作的意象生机统调
  
  傅剧的导演作为演出形式的组织者,从传统戏曲程式化框架中脱颖而出。导演紧扣剧本主题,把传统戏曲艺术元素有机统调,又不露斧凿之迹,以整个演出样式及信息手段三象合一有机转化,使晋剧舞台艺术焕发时代光采。
  为新编晋剧《傅山进京》情通理畅的文本找到相应的演出样式,在于该剧导演充分调动戏曲艺术各创作门类的创造活力,围绕剧本主题,形成的意象情感形式表现为核心的戏曲艺术原创性。
  舞台导演根据人物原型,重新在生活依据之上作出非程式化的意象形态提炼。如进行中的兵士、朝臣,午门前的御林军动静相得益彰的集体动作等,形成舞台艺术形式节律。尤其是傅山在午门前老泪涔涔表现心情激奋的跪步,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不同的空间、方位,形成原创性特色的舞台艺术演出形式编排。
  傅剧的人物造型,包括服装、化妆实现历史真实形象的典型化。如化妆造型,打破传统戏曲男性带髯口,女性包大头,及戏曲服装蟒、靠、披等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在角色演唱动作合一状态,以傅山的朱衣、素衣、白道袍、白发与玄烨的黄色龙袍、朱色皇冠,官员服饰的兰紫色设计构成一体,实现既有时代风貌,又具有主要角色色彩象征及色彩形式关系带动的舞台色彩造型视觉丰富性,有利于演员表演与角色形神相生的内外亲和力。
  导演对傅剧舞台演出样式的统一控制,体现于全剧用画有傅山写意形象的纱幕首尾照应。画纱幕投光变化的图像隐显与光区变化改变演出时间与空间转换,实现全剧情节结构一气贯通。舞台灯光作为意象戏剧演出形式空间节奏剧情进行的有机转换因素,形成声色感觉与动态表演形象水乳交融的舞台演出意象审美意味。
  
  四、演员形神相生的本真表演与酣畅的声腔韵味
  
  传统戏曲舞台演出动人的视听效果,主要由于演员的声腔、表演为核心,凝聚舞台造型其它造型艺术而光彩外衍的。晋剧青年表演艺术家谢涛塑造的傅山舞台形象,唱、念、做轻松合度、声情并茂、形神相生,达到三晋文脉与个性灵气合一,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创造能力甚至不是那些二度梅、数次“第一”的荣誉所真正涵盖的。像傅青主的朴真高格对三晋文化品格及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机产生的深远影响力那样,谢涛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挥洒自如,以人的灵性独化,显得艺道同机,不巧媚,不刻意雕琢,甚至使有些粗心的观众进入角色本真创造境界,忽略是一位晋剧女老生体现了傅青主朴真的光辉人格。
  谢涛的表演,扣紧角色的浩然朴真的人格气度,突破传统戏曲舞台老生动作程式。从贴近傅山本质特征道化的动作,呈现情感生机信息自然转化成的戏曲表演形式。
  谢涛的声腔,韵用情变,声随情化,气息深沉稳定,行腔坚实明亮,风格潇洒飘逸,委婉时声韵转折多变,高潮时声韵气势如虹。从宽润的中声区到飘然直上的高音,根据角色情感,纵通横联,灵气贯通,收放自如。唱腔音韵舒展、清晰明丽,让观众的心灵感觉到古老的晋剧原型声腔抒情传神又充满时代生机气息调性韵味。同时又让人的心灵感应到古人“音之起,由人心生”、“动己而天地应”。“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乐记》)的声腔真情象化。
  古人把音乐视为乐象形式,如颂尧帝的《大章》,扬舜帝的《大韶》等,都用乐象显现心灵感应生发的音乐形式。傅剧的演唱,以傅山与玄烨的声腔对唱构成风格对比。与傅山声腔顺畅高昂的气势相比,玄烨的小生唱腔偏重高调梆子传统,以男生的本色与徒然上扬顿挫明晰的假嗓并用,落音下降,巧妙的构成晋剧生角声腔演唱韵味的多样性。其它如冯溥、静君的唱腔声调也比较准确地表现了角色应有的演唱风格。
  
  五、音乐配器洋为中用化为“乐象”
  
  新编晋剧《傅山进京》的整个音乐,变伴奏与音乐情感形式为一,合情合理地纳西洋乐作为配器为中用,用中西乐结合的乐音交响构成象征着傅山精神的主题乐句,由主题的乐音形成傅剧主题的乐象特色。音乐情感化为具有乐象的音调形式,令人感觉终生难忘。西洋乐器的音色拓宽晋剧主奏乐器晋胡带动的音乐旋律,结合剧中演员情感、声腔与打击乐一起形成节奏明快、音色丰富、韵律多变的现代戏曲音乐形式特色。
  《傅》剧的声腔设计,融叙事与抒情为一体,让观众听觉随着角色情感声韵同构“乐象”生机之和,时坦然舒缓,时激奋高昂。如汾水绕三晋山川自然之风与剧中主要角色情神相生,乐声合情,激励整个演出风格全面和谐。作曲配器发扬华夏传统古乐“至乐以治心”(《乐记》),发心灵之情原型感应力,达“惟天之和,正风乃行”,(《吕氏春秋·古乐》)的心灵乐感形式感染力。演员演唱声韵,被晋胡等民族乐器帮衬提协,同时得到西洋乐配器烘托,达到晋剧现代戏曲音乐“乐象”独化的境界。
  新编晋剧《傅山进京》的新意,由心灵听觉的乐象、视觉审美直观的形象、演员动态的表现,三象异质共生。它给人的心灵知觉留下舞台综合意象形式的深层印记。
  《傅》剧的创作与演出,给现代观众的心灵揭示出中华传统艺术意象表现的本质与现代信息生机。不论该剧的创作者们各以何种意向程度发挥了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的意象生机感应能力,根据演出中呈现鲜明的现代戏曲意象整一形式,可见其现代晋剧意象形式创造进入一个独步古今的空前丰富状态。
  从乐象形式看,戏曲音乐、唱腔延续了古人“乐由中出”的灵感生机信息心灵反应。《礼记·乐记》载:“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 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
  音乐的生机形式即乐象。反映心灵生机信息的乐象乐其象,动其本,动己而与人的心灵直觉相应、相生、相变。这证明传统梆子戏曲声腔,在人的原型声音情感韵味之上,以地域方言发音声韵,形成乐象情感生机信息表现形式的心灵象化。现代晋剧《傅山进京》的音乐声腔,结合剧本主体,实现现代戏曲乐象生机形式的鲜明性。即使不熟悉晋剧的听众,也能随着音乐声腔的生机乐象进入舞台审美境界。如傅山第一次出场,在唢呐吹奏有乐象意味的曲调中,唱出悠扬抒情的“导板”转散板,声腔韵味引人入胜。
  古人从音乐原型信息(即生命本能直觉感应到得本色)感觉,到音乐信息与音乐意象形式共振的乐象,含着人的音乐天性(如古人听风产唇音,击石为乐及辨别不同的人声音色等)向意象音乐乐象的自觉转化。而这种音乐心灵形式的意象转化关系到音乐的情感信息生机,其中要义,正是被许多当代音乐作曲家所忽视的。
  与“乐象”生机的现代缺失相比,当代艺术家对视觉意象相应较为重视。《傅》剧的整个演出风格便显现意象舞台美术造型形式的现代生机。意象之象决定《傅》剧的整个演出样式。其中康熙踏雪论书的意象形式准确运用意象造型元素,实现情景交融,以情感引领心灵空间的动态转化。傅山在佛寺殿内,望着室外青松间闪亮的飘雪,佛寺殿内一盆暖洋洋的炭火,一列卫兵的影子分两边隐去。傅山望着野外飞雪银装,情不自禁走进室外雪中。此时舞台中部两篇雕花殿门自动控开,在观众不知不觉中扩展角色心灵意象表演空间。舞台灯光的冷暖色调及光照范围的情感控制,都强化了舞台美术意象空间形式的有机转化。
  新编晋剧《傅山进京》在意象知觉生机贯通下,实现意象知觉异质共生的音乐“乐象”、舞台美术视象与演员演唱动态之象的全面和谐。编、导、演员及舞台造型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完成多元意象一气贯通的现代形式创造。
  艺术创造,生成人的灵感本质的生机活力。艺海无涯,《傅》剧声腔乐象还存在情景交融让世人千载传唱的精炼唱段,同时舞美设计的意象形式尤其是外景形式仍存在根据意象典型进一步精化的空间……我们希望新编晋剧《傅山进京》的创造形式,随着演出时间,走向现代舞台艺术的顶峰,像傅山的人格那样闪耀着光照千年的艺术品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其他文献
在传统诗词中,有一种意象,可望而不可及,若即若离伤感、哀婉、怅惘、迷茫、朦胧、忧伤,缠绵不已。它,不是奔腾的大川,而是吹皱一池春水;它,不是巍峨的高山,而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它,不是霜寒中的松柏,而是梧桐更兼细雨……  然而如果你深读下去,一幕幕惊涛骇浪般震撼人心的悲剧正在上演,一首首黄钟大吕般气势恢宏的旋律正在奏响……  它,是伊人意象。伊人并非女人,而是恋人、情人、爱人、知己,甚至超越,是有一刻
期刊
会稽举义  人物:  项羽——楚国贵族子弟,流亡在会稽郡  范增——项羽门客,被项羽尊为“亚父”  虞姬——民女,后为项羽爱妾  群雄豪杰、贩夫走卒、秦军甲士  时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地点:会稽郡会稽山  [会稽山庙会市场。秋,日。  [一片萧条的景象。贩夫走卒  无精打采地或摆摊叫卖,或  挑担推车吆喝着。  [衙役用皮鞭驱赶着被绳索  拴着的民夫过场。  [幕后唱:苛政酷刑似虎
期刊
人物表:蒲松龄:男,18-70岁,字留仙,秀才。痴狂拙迂。  孙蕙:男,28-68岁,江苏宝应县令,后官至中央给  事中。蒲松龄之同窗好友,亦正亦邪。  青竹:女,13-65岁,孙蕙之小妾,蒲松龄之知己。重  情才女。  刘孺人:女,16-68岁,蒲松龄之娘子。外表泼辣但心  地善良。  疯子:男,25-80岁,秀才。醉心科举,《聊斋志异》中  书生贾奉雉的原型。  老毕:男,35-78岁,官居知
期刊
初冬的巴黎,景色依然美丽迷人。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山东省吕剧院的艺术家们来到塞纳河畔,显得格外兴奋,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的演出,要让法国观众欣赏到高水平、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吕剧。  11月19日晚,他们精心排练的传统戏《墙头记》与法国观众见面了。这是一出轻喜剧,讲的是张木匠年老之后,遭受两个儿子、儿媳的虐待。他们的举动引起老朋友王银匠的气愤,于是他心生一计,谎称张木匠年轻时攒了很多
期刊
柳琴戏是徐州本土唯一的剧种,柳琴戏流行于苏北、鲁南等地区,与安徽的泗州戏、山东的柳腔、茂腔等同属“拉魂腔”声腔体系。1953年,由徐州市文化主管部门,依据所用伴奏乐器柳叶琴定名,从此“拉魂腔”更名为“柳琴戏”。上世纪50年代,由于马可在中国歌剧的民族化以及戏曲音乐的革新道路问题上,有着明确的革新阐述,肯定戏曲音乐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创作民族化的歌剧,还是戏曲音乐革新,都必须继承这一传统,革
期刊
自上世纪初叶以来,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西方戏剧也以各种形式登上中国的舞台。如辛亥时期各种搬演西方故事的“文明戏”;戏曲现代戏的雏形——时装新戏搬演的《新茶花》、《黑籍冤魂》、《波兰亡国惨》、《拿破仑》等作品。在此后的中国戏剧舞台上,西方戏剧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的独特风景。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曲舞台上涌现出不少中西结合的戏剧作品。如七十年代末北京京剧院演出的《奥赛罗》,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由莎翁
期刊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指导演员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体验艺术”为创作目标的演员创作。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必然会涉及到一个与此直接相关联的复杂的问题,即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戏剧艺术中的表演流派问题。只有正确地理顺了“体验派”和“表现派”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不同的创作风格倾向,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各流派理论的总结,才会深入地理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导和追求的“体验艺术”的创作实质。  戏剧演出
期刊
知青题材,在知青大返城30年后的今天,已确然可以称为历史题材了。艺术创作之于历史题材,常常是一种回忆和反思,因而创作思维也常常呈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体验式的,深深沉浸于往日生活的感性记忆中,以浓郁的情感特征或抒情诗一般的艺术语汇感动读者或观众;而另一种方式则往往是思想性的,对往日生活进行理性梳理和反思,深入探究生活的本质、生存的真谛,而这样的创作思维方式的作品,往往具有史诗的品格。  戏剧,作为兼
期刊
司源,男,山东省话剧院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无论是他简短却不简单的简历,还是与他的交谈,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谦逊而沉稳的形象。他让我想起许巍的《风行》里“过去没有开始,未来没有终点,这是希望的旅程,是谁在风中奔跑,自由穿行梦想,向着幸福的远方”的句子。在演艺生涯中,司源像风一般自由奔跑在希望的旅程上。  谈到做演员这一重大人生选择,他说:“其实热爱戏剧、热爱演员这个职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
期刊
谭霈生先生195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之后一直在中戏戏文系执教,曾任中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其人在戏剧界享有极高的威信和声望,被誉为“中国戏剧界的一面旗帜”。   与谭先生见面,是在青岛市艺术研究所举办的一次小型戏剧创作研讨会上。先生话语不多,一团和气,是位温和面善的长者。闲暇时酷爱钓鱼,有耐心,爱琢磨,已近个中高手。  谭霈生先生与当今一众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