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篮球规则的增订与修改,是根据篮球运动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的。任何一次规则的修改与增订都反映出篮球运动发展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并促进了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变化与创新,对篮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篮球规则 篮球运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自1891年篮球运动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以来,在其1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篮球竞赛规则也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发展,从最原始13条发展到现在50条,并且还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篮球规则变化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它的修改总是符合篮球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促使篮球运动攻守技、战术平衡,促进篮球运动向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本文对2010年篮球竞赛规则的修改内容对比赛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篮球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2010年规则修改的主要方面
(一)规则对24秒进攻时间的修改
2010年篮球规则对24秒进攻时间有重要修订:“如果裁判停止了比赛,因为不控制球的球队犯规或者违例(不是因为球出界),因为任何与不控球的球队有关的正当原因,因为任何与双方球队都无关的正当原因,球权应判给先控制球的球队。如果掷球入界在其前场执行,24秒计时钟应按照下述原则复位:当比赛被停止时,24秒计时钟显示为14秒或更多,24秒计时器不应复位,而是从被停止的时间处连续计算;当比赛被停止时,24秒计时钟显示为13秒或更少,24秒计时器应复位到14秒。”新规则的这一修改较2008年竞赛规则来说,最长缩短了10秒的进攻时间。这条规则的修改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和速度,保证了比赛的连贯性,增加了进攻的次数。使比赛在快速攻守转化的变化中紧张激烈地进行。这就要求各队必须具备多种比较先进,针对性较强的技战术配合,乃至极短时间内的战术配合能力,并能在场上娴熟恰当地运用。同时要求个人攻守技巧在快节奏,强对抗的比赛中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使比分更高,节奏更快,对抗更强,技巧更高。使比赛更具有竞争性和观赏性。
(二)规则对3分线的修改。
2010年篮球规则对以往3分线的画法进行了调整,参照NBA规则中3分线的画法,由原来的以篮圈中心为圆点、以6.25m(量到圆弧外沿)为半径画一圆弧来形成3分线,改为以篮圈中心为圆点、以6.75m(量到圆弧外沿)为半径画一圆弧,并于距边线0.90m的两条竖线相交来形成新的3分线。即原来的3分线整体向外扩延了0.5m。3分线的外延对于攻守双方来说,各有利弊。离篮筐越近,投篮命中率越高,这是球场上的真理。3分线的外延对外线球员远距离投篮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为外线球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个人的突破以及两、三人之间的传切、突分、策应等基础配合,丰富全队的进攻战术;对于防守方而言,由于三分线的扩大,原有的防守范围也将相应增加,防守时的跑动距离、位置的选择、相互之间的保护都提高了要求,这就要求双方队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以敏锐的反应,合理的运用既定战术。如果随着3分析的外延,远距离投篮命中率的下降,对于防守球员来说是一大喜讯。
(三)规则增加了无撞人半圆区
2010年,国际篮联规则里增加一个合理冲撞区:“以球篮中心正下方的场地上的点为原点,以半径(半圆内沿)为1.25米的半圆,与端线垂直的两条平行线,内沿距离球篮中心正下方的场地上的点距离是1.25米,其长度是0.375米并距离端线内沿1.2米。”限制区内的无撞人半圆区设置目的,是为了不让防守队员在本方篮圈下占住位置来造持球突破球员的进攻犯规。此规则的设立,使得篮下队员的活动更加自由,更富有侵略性,增加了篮下身体对抗,更加突显高大中锋在篮下进攻的重要性,限制了假摔和骗取进攻犯规的现象,使比赛更加精彩。无撞人半圆区的增设还将促使近防技战术产生巨大的变革。
(四)限制区由梯形变为长方形并增加了面积。
篮球比赛为什么好看?限制区的存在是原因之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8名身材高大、行动迟缓的球员挤在篮下拼命的争夺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视觉享受。限制区的存在,并不断扩大面积,将中锋与篮筐的距离拉远,高大队员在篮下的活动受到限制,增加了投篮的困难度,促进高大队员更加灵活、身体素质更为出众、掌握全面技术和整体配合。限制区的存在,并不断扩大面积,增加了内外线之间的联系,使进攻更有层次感、变化更多;再加上中锋在内线立体空间上的争夺,构成了内外衔接的层次感和高低搭配的立体感,比赛中个人的对抗和精妙的配合,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五)增加两条掷球入界的小线。
“两条0.15米长的掷球入界线应画在记录台对侧、比赛场地外的边线上,其外沿最近端线内沿是8.325米;在第四节的最后两分钟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期间,在后场拥有球权的球队暂停之后,最后的掷球入界应该在记录台对侧,该队前场的掷球入界线处执行。”也就是说,在第四节和每个决胜期的最后两分钟,球权队在暂停之后,将掷球入场的位置从中线前移到三分线弧圈顶端切线的边线外。这就为比赛最后阶段比赛落后的队创造了赢球的机会,教练员有着更大的展现智慧与才能的空间,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增加了比赛的变化和悬念,迎合了观众的心理 。
二、规则修改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一)提倡比赛的观赏性
篮球运动之所以风靡全球是与其精彩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分不开的。其精彩性和观赏性主要表现在比赛的速度、难度、激烈、精彩得分和悬念等方面。竞赛规则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它规定的技术规范和准则,无不为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增强比赛的对抗程度、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们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篮球运动,热爱篮球运动。
(二)提倡高强度的身体对抗
篮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特别强调对抗能力及在激烈对抗条件下技术的准确性。高强度的身体对抗是篮球比赛中的最佳看点,篮球规则的规定使运动员的身体对抗更为规范。限制区的修改以及在限制区内增设的无撞人半圆区,将更进一步促进队员在限制区或无撞人半圆区中的激烈对抗
(三)提倡快速的攻防转换
竞赛规则对进攻时间的限制,促使运动员更加增强快的意识,提高运用技术和转换技术的速率,强化攻守转换的整体速度,快攻将进一步发展,阵地进攻将进一步精炼而有实效,个人投篮强攻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必然形成高强度和高比分的出现。比赛也将随之进一步紧张激烈。
(四)提倡投篮的精准度
随着3分线的扩大,要求外线投篮更加精准,同时还要求运用技术时机的准确性高,转换技术、战术判断时间的准确性高。远、中、近多点、多面投篮相呼应,丰富全队的战术配合。
三、结语
篮球竞赛规则的修改和篮球运动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规则的修改刺激着篮球运动的向前发展,篮球运动反过来又要求规则的修改。在掌握修改内容、理修改精神的前提下,从事篮球教学、训练的工作者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规则的修改将对哪些技战术产生影响,积极利用规则的变化更新设计战术配合,以适应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2010)[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9-20,12,7,17.
[2] 闰育东.2000年篮球新规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3] 高东兴.篮球规则的修改对篮球比赛技战术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 黄江岩.篮球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技战术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40-445.
[6] 崔凤祥.篮球场地的演变与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
关键词 篮球规则 篮球运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自1891年篮球运动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以来,在其1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篮球竞赛规则也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发展,从最原始13条发展到现在50条,并且还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篮球规则变化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它的修改总是符合篮球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促使篮球运动攻守技、战术平衡,促进篮球运动向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本文对2010年篮球竞赛规则的修改内容对比赛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篮球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2010年规则修改的主要方面
(一)规则对24秒进攻时间的修改
2010年篮球规则对24秒进攻时间有重要修订:“如果裁判停止了比赛,因为不控制球的球队犯规或者违例(不是因为球出界),因为任何与不控球的球队有关的正当原因,因为任何与双方球队都无关的正当原因,球权应判给先控制球的球队。如果掷球入界在其前场执行,24秒计时钟应按照下述原则复位:当比赛被停止时,24秒计时钟显示为14秒或更多,24秒计时器不应复位,而是从被停止的时间处连续计算;当比赛被停止时,24秒计时钟显示为13秒或更少,24秒计时器应复位到14秒。”新规则的这一修改较2008年竞赛规则来说,最长缩短了10秒的进攻时间。这条规则的修改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和速度,保证了比赛的连贯性,增加了进攻的次数。使比赛在快速攻守转化的变化中紧张激烈地进行。这就要求各队必须具备多种比较先进,针对性较强的技战术配合,乃至极短时间内的战术配合能力,并能在场上娴熟恰当地运用。同时要求个人攻守技巧在快节奏,强对抗的比赛中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使比分更高,节奏更快,对抗更强,技巧更高。使比赛更具有竞争性和观赏性。
(二)规则对3分线的修改。
2010年篮球规则对以往3分线的画法进行了调整,参照NBA规则中3分线的画法,由原来的以篮圈中心为圆点、以6.25m(量到圆弧外沿)为半径画一圆弧来形成3分线,改为以篮圈中心为圆点、以6.75m(量到圆弧外沿)为半径画一圆弧,并于距边线0.90m的两条竖线相交来形成新的3分线。即原来的3分线整体向外扩延了0.5m。3分线的外延对于攻守双方来说,各有利弊。离篮筐越近,投篮命中率越高,这是球场上的真理。3分线的外延对外线球员远距离投篮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为外线球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个人的突破以及两、三人之间的传切、突分、策应等基础配合,丰富全队的进攻战术;对于防守方而言,由于三分线的扩大,原有的防守范围也将相应增加,防守时的跑动距离、位置的选择、相互之间的保护都提高了要求,这就要求双方队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以敏锐的反应,合理的运用既定战术。如果随着3分析的外延,远距离投篮命中率的下降,对于防守球员来说是一大喜讯。
(三)规则增加了无撞人半圆区
2010年,国际篮联规则里增加一个合理冲撞区:“以球篮中心正下方的场地上的点为原点,以半径(半圆内沿)为1.25米的半圆,与端线垂直的两条平行线,内沿距离球篮中心正下方的场地上的点距离是1.25米,其长度是0.375米并距离端线内沿1.2米。”限制区内的无撞人半圆区设置目的,是为了不让防守队员在本方篮圈下占住位置来造持球突破球员的进攻犯规。此规则的设立,使得篮下队员的活动更加自由,更富有侵略性,增加了篮下身体对抗,更加突显高大中锋在篮下进攻的重要性,限制了假摔和骗取进攻犯规的现象,使比赛更加精彩。无撞人半圆区的增设还将促使近防技战术产生巨大的变革。
(四)限制区由梯形变为长方形并增加了面积。
篮球比赛为什么好看?限制区的存在是原因之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8名身材高大、行动迟缓的球员挤在篮下拼命的争夺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视觉享受。限制区的存在,并不断扩大面积,将中锋与篮筐的距离拉远,高大队员在篮下的活动受到限制,增加了投篮的困难度,促进高大队员更加灵活、身体素质更为出众、掌握全面技术和整体配合。限制区的存在,并不断扩大面积,增加了内外线之间的联系,使进攻更有层次感、变化更多;再加上中锋在内线立体空间上的争夺,构成了内外衔接的层次感和高低搭配的立体感,比赛中个人的对抗和精妙的配合,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五)增加两条掷球入界的小线。
“两条0.15米长的掷球入界线应画在记录台对侧、比赛场地外的边线上,其外沿最近端线内沿是8.325米;在第四节的最后两分钟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期间,在后场拥有球权的球队暂停之后,最后的掷球入界应该在记录台对侧,该队前场的掷球入界线处执行。”也就是说,在第四节和每个决胜期的最后两分钟,球权队在暂停之后,将掷球入场的位置从中线前移到三分线弧圈顶端切线的边线外。这就为比赛最后阶段比赛落后的队创造了赢球的机会,教练员有着更大的展现智慧与才能的空间,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增加了比赛的变化和悬念,迎合了观众的心理 。
二、规则修改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一)提倡比赛的观赏性
篮球运动之所以风靡全球是与其精彩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分不开的。其精彩性和观赏性主要表现在比赛的速度、难度、激烈、精彩得分和悬念等方面。竞赛规则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它规定的技术规范和准则,无不为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增强比赛的对抗程度、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们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篮球运动,热爱篮球运动。
(二)提倡高强度的身体对抗
篮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特别强调对抗能力及在激烈对抗条件下技术的准确性。高强度的身体对抗是篮球比赛中的最佳看点,篮球规则的规定使运动员的身体对抗更为规范。限制区的修改以及在限制区内增设的无撞人半圆区,将更进一步促进队员在限制区或无撞人半圆区中的激烈对抗
(三)提倡快速的攻防转换
竞赛规则对进攻时间的限制,促使运动员更加增强快的意识,提高运用技术和转换技术的速率,强化攻守转换的整体速度,快攻将进一步发展,阵地进攻将进一步精炼而有实效,个人投篮强攻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必然形成高强度和高比分的出现。比赛也将随之进一步紧张激烈。
(四)提倡投篮的精准度
随着3分线的扩大,要求外线投篮更加精准,同时还要求运用技术时机的准确性高,转换技术、战术判断时间的准确性高。远、中、近多点、多面投篮相呼应,丰富全队的战术配合。
三、结语
篮球竞赛规则的修改和篮球运动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规则的修改刺激着篮球运动的向前发展,篮球运动反过来又要求规则的修改。在掌握修改内容、理修改精神的前提下,从事篮球教学、训练的工作者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规则的修改将对哪些技战术产生影响,积极利用规则的变化更新设计战术配合,以适应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2010)[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9-20,12,7,17.
[2] 闰育东.2000年篮球新规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3] 高东兴.篮球规则的修改对篮球比赛技战术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 黄江岩.篮球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技战术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40-445.
[6] 崔凤祥.篮球场地的演变与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