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出现,使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可穿戴产品等均可能成为新兴娱乐载体,为数字娱乐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一个全球性、开放式、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大产业正在形成。
纵览中国游戏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细的成长历程。2005年,上海久游公司成功推出舞蹈类休闲音乐网络游戏《劲舞团》,开启中国网络游戏细分市场的先河。此后,各家企业开始重新审视细分市场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逐步尝试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为中国日后整个网络游戏市场格局的变化埋下了伏笔。故而,多数抢占网络游戏细分市场先机的企业,在中国游戏行业赢得立足之地,如《英雄联盟》、《大掌门》、《我叫MT Online》等。
属于“创造经济”的游戏产业,可以在结合创意性、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跳跃式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和文化同步发展,还能够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业及就业岗位,为互联网娱乐注入新鲜DNA。据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包括网络游戏市场、移动游戏市场、单机游戏市场等)实际销售收人达到8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行业发展趋势表明,下一代互联网娱乐有两个重要的DNA:“向下”和“向上”。“向下”即立体融合和多维呈现,“向上”即技术革命和全球创意。因此,2013年以来,中国游戏产业进入了一个“多领域渗透”的发展阶段,文化间的“立体融合”进一步深入。在PC端、移动端、TV端和主机端等层面,技术与创意有了更加广泛的结合基础。
游戏与其他文娱产业加速融合
分析近年来游戏产业“跨媒介”成果,具体而言,游戏产业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大分支,正在加速走向文化融合之路,游戏与影视、音乐、文学等作品乃至其它文本的跨媒介互动,成为文娱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景观。
从图书改编游戏影视,游戏影视跨界合作两个维度观察来看,文娱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日益亲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哈利波特》、《古墓丽影》、《指环王》等小说在畅销之际,往往被拍摄成电影或者改编为游戏;而在国内,这种跨媒介现象也逐步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例如,网络游戏《笑傲江湖OL》上线之际,同名电视剧也开始热映;而且,根据文学、漫画等作品改编的游戏产品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根据《我叫MT》同名漫画改编的移动游戏《我叫MT Online》,根据《斗破苍穹》同名小说改编的客户端网络游戏《斗破苍穹Online》等。
所以说,现代信息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游戏与其它文娱产业使用相同形象,形成具有相关性的文化创意融合体,甚至树立一个知名IP,这对中国游戏产业与其它文娱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维呈现创造新兴商业机会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正在为释放游戏消费潜能奠定多元化经营基础,并将TV、PC、Smart Phone、Tablet Computer等终端有效地转变为泛娱乐利用价值,不仅使游戏用户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满足,还将在互联网娱乐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与此同时,游戏产业凭借数字化和多维化的系统支撑,正在打破传统互联网娱乐垄断。一个以授权IP为轴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能够“多领域、跨平台”开发运营,边界与业态更加融合的立体游戏产业雏形将进一步凸显。
区别于传统文学、影视、音乐作品的单体消费,游戏将充分发挥文化娱乐纽带作用,不断延长文学、影视、音乐作品生命周期,促进二次消费甚至多次消费。同时,游戏还可以抽取文学、影视、音乐作品内容、内涵,以多媒体互动娱乐的方式,让文学、影视剧的角色长期“占领”PC端和移动端。
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影视剧创作开始采用游戏中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以及借鉴游戏关卡的制作思路,从而帮助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以响应人们日益碎片化的生活模式;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与影视作品在美术或者视觉上逐渐接近,用户因此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电影角色,体验多样电影情节。
总之,互联网娱乐增强游戏产业活力已是大势所趋,游戏产业得以长远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完善和巩固起来。
新技术让游戏脱胎换骨
从历史维度看,游戏制作水准往往和产品重心的考量密切相关,从系统设计到数值规划,再到产品运营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路径依赖。然而,技术创新及其应用为游戏带来升级空间,成为游戏产品脱胎换骨的理想试炼。
在平行市场竞争中,客户端网络游戏一直以画面质量和玩法丰富为其核心竞争力。2013年,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充分兼顾我国游戏行业多模式共存、多阶段交叉的现象和特点,使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者交错互动、融合发展,既提升了游戏画面品质和互动体验,也形成了当前互联网娱乐实践和发展的主流思维。
相对于老款产品而言,2013年新上线的客户端游戏作品以技术革新为主要特色,传统大型客户端游戏企业发挥自身整合优势,凭借技术积累实现厚积薄发。例如:《新天龙八部》为弥补老版本游戏画质落后的弱点,采用双端运营技术,实现了《新天龙八部》与《天龙八部》用户数据互通;《圣斗士星矢online》采用像素级贴图技术,更加逼真地还原原版角色形象。
除客户端网络游戏外,2013年以来,网页游戏同样取得快速进步,部分精品网页游戏的画面、画质与客户端网络游戏不分伯仲。近年来网页游戏技术在多个方面实现关键突破,部分游戏企业更是大胆启用新技术,主动争取先动优势,网页游戏因此衍生出大量新类型、新玩法产品,市场呈现多种类型游戏共同发展的局面。
技术升级与创新激发了网页游戏企业在研发和运营上的市场活力,有别于市面的网页游戏因此脱颖而出。例如,随着Flash增强对键盘操作反应能力,动作类游戏逐渐成为网页游戏主要细分市场之一;页面处理技术的提高,使网页游戏内置语音视频功能得以实现;3D技术的进步增强3D类网页游戏的市场竞争力;新技术甚至支持客户端游戏功能在WEB端上实现。 2013年是移动游戏元年,处于创新焦点的移动游戏市场正在演变。移动智能设备快速普及,网络通信技术更新等共同推进移动游戏市场发展。作为移动网络游戏所必须的硬件条件,iOS、Android等智能移动设备的快速升级与普及催生跨终端、融合性移动游戏产业形态,并为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增长提供了用户基础。据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数量达到3.1亿人,比2012年增长了248.5%。
移动宽带技术更新,3G/4G宽带连接速率保证游戏画面流畅,也为高精度的画面和复杂的场景提供了网络基础。移动游戏开发商受到游戏盈利模式的鼓励,增加产品数量,丰富产品类型,在竞争中不断升级。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和愈渐重度的市场需求,推动着移动游戏研发商将游戏体验创新视为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因而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
中国游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与国外、单机与网络将融合发展
国外游戏市场销售收入高,玩法创新,部分有实力的团队将借鉴国外游戏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开发技术并借鉴优秀的开发理念,结合本土市场的特殊性,打造下一代国产游戏产品。
融合发展不仅带动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样也有助于国内游戏与国际化接轨,面向国际开发产品,增加中国游戏海外出口收入。据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 (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人达到18.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219.3%。
同样融合发展的还有移动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下一代移动单机游戏也将有更丰富的联网交互内容。移动网络游戏也将优化离线时的游戏体验,调整联网时间占比。
渠道化/平台化竞合关系利于产业良性循环
游戏企业通过搭建平台、渠道,将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内用户挖掘和互相学习的速度,使溢出效应达到最大化。同时,由平台或者渠道间竞争与合作引发的模仿效应会使企业战略思想前后横向传递,从而使整个行业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企业渠道化或平台化发展是基于对用户价值的挖掘,其核心是在一定市场范围内用户的高度集中,这有利于提高渠道或平台由于集聚用户、产品资源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强渠道或者平台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渠道或平台属于公开、透明的一种发行方式,其形成和发展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能够给予广大用户充分的游戏消费选择,更是企业拓展游戏用户资源和巩固企业市场地位的内容和路径,是有利于激励游戏企业重视创新产品、升级服务的良性竞争法则。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企业渠道化或平台化发展是深入整合行业资源的代表,是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新型产业发展关系的内在要求,这有利于合作企业在产品、用户和渠道方面各取所需、互利共赢。并且,渠道化或平台化思路强调企业在某个层面的“根植”性,不仅涵盖企业在用户资源掌握和获取方面的作用,还包括企业在游戏产品进出口领域的张力。
精品游戏将会促进市场长期增长
精品游戏成为促进游戏市场增长的持久引擎,各游戏企业通过一系列转型升级举措切入市场深层,并确立了精品化的游戏路线,即“压缩产品数量、聚焦集约化经营”的战略部署。
在整个游戏市场中,游戏企业越来越倚重用户生命周期和高收入游戏产品,导致整个产业链形成重视产品品质的良性循环,“产品为王”将成为重要趋势。以《时空猎人》、《仙侠世界》、《女神联盟》等为代表的高收入游戏,开始填补国内精品游戏市场空缺。因此,游戏品牌价值的竞争以及资源向优质产品的倾斜,不仅可以有效节省企业推广成本,降低获取单位用户的投入,还能够获得理想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2013年,精品游戏越来越重视用户社交关系的顶层设计,这对于用户资源流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在优质平台的精品化产品中,游戏用户可逐步将现实关系引入游戏世界,为游戏自媒体传播奠定介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游戏产品更替过程中,整体或者部分旧有游戏中的社交关系将发生向优质平台中新游戏迁移的现象。
纵览中国游戏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细的成长历程。2005年,上海久游公司成功推出舞蹈类休闲音乐网络游戏《劲舞团》,开启中国网络游戏细分市场的先河。此后,各家企业开始重新审视细分市场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逐步尝试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为中国日后整个网络游戏市场格局的变化埋下了伏笔。故而,多数抢占网络游戏细分市场先机的企业,在中国游戏行业赢得立足之地,如《英雄联盟》、《大掌门》、《我叫MT Online》等。
属于“创造经济”的游戏产业,可以在结合创意性、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跳跃式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和文化同步发展,还能够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业及就业岗位,为互联网娱乐注入新鲜DNA。据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包括网络游戏市场、移动游戏市场、单机游戏市场等)实际销售收人达到8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
行业发展趋势表明,下一代互联网娱乐有两个重要的DNA:“向下”和“向上”。“向下”即立体融合和多维呈现,“向上”即技术革命和全球创意。因此,2013年以来,中国游戏产业进入了一个“多领域渗透”的发展阶段,文化间的“立体融合”进一步深入。在PC端、移动端、TV端和主机端等层面,技术与创意有了更加广泛的结合基础。
游戏与其他文娱产业加速融合
分析近年来游戏产业“跨媒介”成果,具体而言,游戏产业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大分支,正在加速走向文化融合之路,游戏与影视、音乐、文学等作品乃至其它文本的跨媒介互动,成为文娱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景观。
从图书改编游戏影视,游戏影视跨界合作两个维度观察来看,文娱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日益亲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哈利波特》、《古墓丽影》、《指环王》等小说在畅销之际,往往被拍摄成电影或者改编为游戏;而在国内,这种跨媒介现象也逐步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例如,网络游戏《笑傲江湖OL》上线之际,同名电视剧也开始热映;而且,根据文学、漫画等作品改编的游戏产品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根据《我叫MT》同名漫画改编的移动游戏《我叫MT Online》,根据《斗破苍穹》同名小说改编的客户端网络游戏《斗破苍穹Online》等。
所以说,现代信息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游戏与其它文娱产业使用相同形象,形成具有相关性的文化创意融合体,甚至树立一个知名IP,这对中国游戏产业与其它文娱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维呈现创造新兴商业机会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正在为释放游戏消费潜能奠定多元化经营基础,并将TV、PC、Smart Phone、Tablet Computer等终端有效地转变为泛娱乐利用价值,不仅使游戏用户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满足,还将在互联网娱乐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与此同时,游戏产业凭借数字化和多维化的系统支撑,正在打破传统互联网娱乐垄断。一个以授权IP为轴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能够“多领域、跨平台”开发运营,边界与业态更加融合的立体游戏产业雏形将进一步凸显。
区别于传统文学、影视、音乐作品的单体消费,游戏将充分发挥文化娱乐纽带作用,不断延长文学、影视、音乐作品生命周期,促进二次消费甚至多次消费。同时,游戏还可以抽取文学、影视、音乐作品内容、内涵,以多媒体互动娱乐的方式,让文学、影视剧的角色长期“占领”PC端和移动端。
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影视剧创作开始采用游戏中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以及借鉴游戏关卡的制作思路,从而帮助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以响应人们日益碎片化的生活模式;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与影视作品在美术或者视觉上逐渐接近,用户因此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电影角色,体验多样电影情节。
总之,互联网娱乐增强游戏产业活力已是大势所趋,游戏产业得以长远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完善和巩固起来。
新技术让游戏脱胎换骨
从历史维度看,游戏制作水准往往和产品重心的考量密切相关,从系统设计到数值规划,再到产品运营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路径依赖。然而,技术创新及其应用为游戏带来升级空间,成为游戏产品脱胎换骨的理想试炼。
在平行市场竞争中,客户端网络游戏一直以画面质量和玩法丰富为其核心竞争力。2013年,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充分兼顾我国游戏行业多模式共存、多阶段交叉的现象和特点,使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者交错互动、融合发展,既提升了游戏画面品质和互动体验,也形成了当前互联网娱乐实践和发展的主流思维。
相对于老款产品而言,2013年新上线的客户端游戏作品以技术革新为主要特色,传统大型客户端游戏企业发挥自身整合优势,凭借技术积累实现厚积薄发。例如:《新天龙八部》为弥补老版本游戏画质落后的弱点,采用双端运营技术,实现了《新天龙八部》与《天龙八部》用户数据互通;《圣斗士星矢online》采用像素级贴图技术,更加逼真地还原原版角色形象。
除客户端网络游戏外,2013年以来,网页游戏同样取得快速进步,部分精品网页游戏的画面、画质与客户端网络游戏不分伯仲。近年来网页游戏技术在多个方面实现关键突破,部分游戏企业更是大胆启用新技术,主动争取先动优势,网页游戏因此衍生出大量新类型、新玩法产品,市场呈现多种类型游戏共同发展的局面。
技术升级与创新激发了网页游戏企业在研发和运营上的市场活力,有别于市面的网页游戏因此脱颖而出。例如,随着Flash增强对键盘操作反应能力,动作类游戏逐渐成为网页游戏主要细分市场之一;页面处理技术的提高,使网页游戏内置语音视频功能得以实现;3D技术的进步增强3D类网页游戏的市场竞争力;新技术甚至支持客户端游戏功能在WEB端上实现。 2013年是移动游戏元年,处于创新焦点的移动游戏市场正在演变。移动智能设备快速普及,网络通信技术更新等共同推进移动游戏市场发展。作为移动网络游戏所必须的硬件条件,iOS、Android等智能移动设备的快速升级与普及催生跨终端、融合性移动游戏产业形态,并为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增长提供了用户基础。据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数量达到3.1亿人,比2012年增长了248.5%。
移动宽带技术更新,3G/4G宽带连接速率保证游戏画面流畅,也为高精度的画面和复杂的场景提供了网络基础。移动游戏开发商受到游戏盈利模式的鼓励,增加产品数量,丰富产品类型,在竞争中不断升级。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和愈渐重度的市场需求,推动着移动游戏研发商将游戏体验创新视为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因而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
中国游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与国外、单机与网络将融合发展
国外游戏市场销售收入高,玩法创新,部分有实力的团队将借鉴国外游戏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开发技术并借鉴优秀的开发理念,结合本土市场的特殊性,打造下一代国产游戏产品。
融合发展不仅带动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样也有助于国内游戏与国际化接轨,面向国际开发产品,增加中国游戏海外出口收入。据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 (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人达到18.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219.3%。
同样融合发展的还有移动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下一代移动单机游戏也将有更丰富的联网交互内容。移动网络游戏也将优化离线时的游戏体验,调整联网时间占比。
渠道化/平台化竞合关系利于产业良性循环
游戏企业通过搭建平台、渠道,将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内用户挖掘和互相学习的速度,使溢出效应达到最大化。同时,由平台或者渠道间竞争与合作引发的模仿效应会使企业战略思想前后横向传递,从而使整个行业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企业渠道化或平台化发展是基于对用户价值的挖掘,其核心是在一定市场范围内用户的高度集中,这有利于提高渠道或平台由于集聚用户、产品资源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强渠道或者平台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渠道或平台属于公开、透明的一种发行方式,其形成和发展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能够给予广大用户充分的游戏消费选择,更是企业拓展游戏用户资源和巩固企业市场地位的内容和路径,是有利于激励游戏企业重视创新产品、升级服务的良性竞争法则。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企业渠道化或平台化发展是深入整合行业资源的代表,是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新型产业发展关系的内在要求,这有利于合作企业在产品、用户和渠道方面各取所需、互利共赢。并且,渠道化或平台化思路强调企业在某个层面的“根植”性,不仅涵盖企业在用户资源掌握和获取方面的作用,还包括企业在游戏产品进出口领域的张力。
精品游戏将会促进市场长期增长
精品游戏成为促进游戏市场增长的持久引擎,各游戏企业通过一系列转型升级举措切入市场深层,并确立了精品化的游戏路线,即“压缩产品数量、聚焦集约化经营”的战略部署。
在整个游戏市场中,游戏企业越来越倚重用户生命周期和高收入游戏产品,导致整个产业链形成重视产品品质的良性循环,“产品为王”将成为重要趋势。以《时空猎人》、《仙侠世界》、《女神联盟》等为代表的高收入游戏,开始填补国内精品游戏市场空缺。因此,游戏品牌价值的竞争以及资源向优质产品的倾斜,不仅可以有效节省企业推广成本,降低获取单位用户的投入,还能够获得理想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2013年,精品游戏越来越重视用户社交关系的顶层设计,这对于用户资源流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在优质平台的精品化产品中,游戏用户可逐步将现实关系引入游戏世界,为游戏自媒体传播奠定介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游戏产品更替过程中,整体或者部分旧有游戏中的社交关系将发生向优质平台中新游戏迁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