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像石子入水面,以入水点(文化中心)为圆心,由近及远的逐渐扩展,这是中国人类学奠基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该理论最开始用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后来扩展到社会学的各个领域。然而,同样以石子入水面来比喻,很多人注意到文化传播随着扩展的“波浪”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差”的空间变化,却很少受到关注和理解随着文化的传播,当石子入水点的涟漪已经平静,远处正掀起巨大的文化浪花这样“序”的时间错位。当然,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注意到这种文化发展的“时差”,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提出“礼失而求诸野”,就是当时学界关注到这一现象的明证,虽然受社会发展和时代视野的限制,彼时的学者并不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但大量或实录或杜撰、或真实或虚构的对“世外桃源”世界的文献,将这一文化现象保存在了浩渺的中国历史文献之中。其中,虚构作品的最高水平当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本文关注的《滇黔土司婚礼记》(下简称《婚礼记》),为纪实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高大上”的异族驸马
全文不过七千言的《滇黔土司婚礼记》,最大的意义在于忠实记录了遗失的礼文化。明末清初,中原的礼俗文化随着历代的政权更迭,然而远在滇黔之交龙氏土司辖地,仍较完整的保留了从周代流传下来的古礼,难能可贵的是其不仅仅从形式上谨遵周礼,更在思维和观念上遵循了上古的“彬彬”之风,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这让亲历者陈鼎既似曾相识又喜出望外,既受宠若惊又安之若素,仿佛回到了文人梦中的“桃源”,经历了一段“高大上”的人生。
高端的土司身份
“仓廪实而知礼节”,龙氏土司能够保留上古周礼并严格遵守,是有强大的实力作为保障的。据现代学者的一系列推测,陈鼎所记的龙氏土司当为普安龙氏土司龙天祐。这支龙氏土司不简单,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即为“东抵盘江,西联滇界,南至南笼、粤西,北达水城、黔西”这一广阔区域的实际控制者,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最高官衔至怀远将军、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云南曲靖宣慰使、贡宁安抚使等文武二、三品大员,当地人以“龙宣慰土司”称之。
龙氏土司不仅历史悠久、势力强大,更兼有深厚的中原文化渊源,据陈鼎自己考证,龙氏土司远祖为周代“汉上诸姬,左氏传所载罗人鸗人是也”。龙氏土司也一直为自己的中原祖先骄傲,原则上只与本族同来的宋、蔡、罗、凤等土司联姻,一直将本族放在一个高端的地位来对当地土民进行管理与统治。明末清初,随着龙氏土司各支连年不断的争袭和分裂,至龙天祐已逐渐走向没落,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失意文人的陈鼎才有可能娶到龙氏土司的“公主”,成就梦幻般的人生变化。
大气的土司婚礼
陈鼎虽然娶土司女在龙氏土司没落之时,但在陈氏看来仍旧是极尽奢华,从中更难想象龙氏土司全盛时期的光景。
大气之一 —— 时间漫长。陈氏经历的婚礼绵延三个月方为礼成,其中第一至六日为重点,婚礼第一日的活动从清晨迎亲始,至日暮辞谢宾客止,内容繁杂,其中至夫家后的仪式要重复五日,第六日拜谢祖先、宾客,确立家庭中的尊卑顺序,新妇和诸媵妾第七日至三个月皆有礼仪,到第三月时更有大型的祭祖和宴会仪式,至此婚礼本身方才告一段落。
大气之二——礼仪繁复。伴随着漫长的婚礼过程,是巨细奢靡的礼仪,这其中既有仿照古代 《仪礼·士昏礼》规定的迎亲、妇至、主人揖妇入、安室等环节,也有入乡随俗的苗乐、苗歌、苗舞、苗词、苗语等当地民俗,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尤其以迎亲环节记录的最为详细,虽然对古礼的遵循有些古板甚至不厌其烦,但从中可管窥龙氏土司嫁女的排场和气势。
大气之三——陪嫁丰厚。据《婚礼记》描述,土司女的陪嫁大的方面计有三十进的大宅一座(包括所有的装修、家具以及伺候的男女仆人若干)、精选小妾八人、家务总管一名,其他用具、骡马、细软不计其数,仅在婚礼当天,记录的娘家陪嫁有:“亲迎绛纱灯百对,筏炬百燎,火爆以千计……牛一、豕一、犬一,皆涂以彩;酒二瓮,钱百缗,犒司阍……金玉杯各一对,金象箸廿双,金银镇纸,彷圈各一对,金二条,银二绽……缎纱绫罗各十二束,黄金十二锭,玉碗二只,古炉二座……”
大气之四——不计回报。陈鼎在婚礼之前可谓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与土司女的婚礼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际遇,更令他费解的是,龙土司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将女儿许配给他,不仅不求他任何回报(实际上陈氏除了未及第的秀才身份也无以为报),反而让从小养尊处优的土司“公主”出嫁从夫,以一名普通人家媳妇的标准来要求婚后生活,这令陈氏受宠若惊。
上档次的“柘察”生活
在经历了如此具有冲击力的结婚典礼以后,令陈鼎想不到的是,他婚后的苗族(现在考证为彝族)“柘察”(苗语驸马的意思)生活更加上档次,以至于这种剧烈的人生变化让他近适应了一年之久。
上档次之一——公主尊姑婆。陈氏与土司女结婚之前,其家庭成员由于颠沛流离,或者不适应云贵高原的气候,竟故去得仅剩陈鼎本人和后妈钱氏,寄居于钱氏兄长家中,境遇可谓凄惨。这样境况的穷酸文人陈鼎与当地土皇帝龙氏土司之女结婚,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攀,陈氏甚至已经做好过入赘女婿的生活。不料婚后虽与土司女语言不通,却见她在侍奉庶母时周到细致,且事事躬亲,甚至“涤溺器,整衾枕,候寝”这样的家务也不假手下人,更兼内外事宜全部交给夫君做主,土司公主每日的主要工作就是代领一众媵妾伺候丈夫及其庶母,使陈氏在自尊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上档次之二——众妾敬老爷。如果说土司公主对夫君的伺候是出于从小受到的良好的礼仪教育,那么众多陪嫁媵妾对于陈鼎的尊敬和侍奉,更多来自于严格礼制下对一家之主的敬畏。陪嫁土司公主的八名媵妾本也非一般下人,而是“或养同姓,或选良家,或庶产”的同宗女孩儿,且要以龙氏女的年龄居中,长幼不过四岁。这些媵妾除了有婚礼当日与夫君拜堂的权利以外,婚后无论在身份、地位还有吃穿用度、家务分配方面都略低于正妻,与丈夫是主仆关系。
上档次之三——内室有主持。与公主陪嫁过来的除了有八位年轻貌美的同宗女子外,还有一位“老年寡居有德之妇,亦龙氏宗人”的室老。对于以正妻为首的内室而言,室老是保证礼制运行的执法者,也是个人是否守礼的评价者和监督者,并且有极大的不经报告的处罚权,可以动用家法惩罚稍有懈怠的后堂众人。但对于陈鼎来说,室老的存在,确保了他一家之主的权威,理顺了以他为中心的家庭秩序,使“柘察”真正成为陈家而不是龙家,一家上下井井有条,为陈氏在外奔波功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归 “低奢内”的中原文人
陈鼎于康熙六年(1667)娶龙氏土司女为妻,过上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异族驸马生活,然而天不假年,土司女竟在康熙九年(1670)得产疾而殁,时年仅十七。陈氏不得不重新自谋出路,先后做过军师、幕僚,在三藩之乱的时代背景下,回到了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文人生活,晚年落叶归根回到江阴,根据四子嘉猷从滇寄第二位妻子钱氏的《青螺稿》和自己所著《峒中风土记》,整理而得《婚礼记》,作为对这段遥远而亲近、熟悉又陌生的文化气息深深的怀念。
“高大上”的异族驸马
全文不过七千言的《滇黔土司婚礼记》,最大的意义在于忠实记录了遗失的礼文化。明末清初,中原的礼俗文化随着历代的政权更迭,然而远在滇黔之交龙氏土司辖地,仍较完整的保留了从周代流传下来的古礼,难能可贵的是其不仅仅从形式上谨遵周礼,更在思维和观念上遵循了上古的“彬彬”之风,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这让亲历者陈鼎既似曾相识又喜出望外,既受宠若惊又安之若素,仿佛回到了文人梦中的“桃源”,经历了一段“高大上”的人生。
高端的土司身份
“仓廪实而知礼节”,龙氏土司能够保留上古周礼并严格遵守,是有强大的实力作为保障的。据现代学者的一系列推测,陈鼎所记的龙氏土司当为普安龙氏土司龙天祐。这支龙氏土司不简单,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即为“东抵盘江,西联滇界,南至南笼、粤西,北达水城、黔西”这一广阔区域的实际控制者,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最高官衔至怀远将军、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云南曲靖宣慰使、贡宁安抚使等文武二、三品大员,当地人以“龙宣慰土司”称之。
龙氏土司不仅历史悠久、势力强大,更兼有深厚的中原文化渊源,据陈鼎自己考证,龙氏土司远祖为周代“汉上诸姬,左氏传所载罗人鸗人是也”。龙氏土司也一直为自己的中原祖先骄傲,原则上只与本族同来的宋、蔡、罗、凤等土司联姻,一直将本族放在一个高端的地位来对当地土民进行管理与统治。明末清初,随着龙氏土司各支连年不断的争袭和分裂,至龙天祐已逐渐走向没落,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失意文人的陈鼎才有可能娶到龙氏土司的“公主”,成就梦幻般的人生变化。
大气的土司婚礼
陈鼎虽然娶土司女在龙氏土司没落之时,但在陈氏看来仍旧是极尽奢华,从中更难想象龙氏土司全盛时期的光景。
大气之一 —— 时间漫长。陈氏经历的婚礼绵延三个月方为礼成,其中第一至六日为重点,婚礼第一日的活动从清晨迎亲始,至日暮辞谢宾客止,内容繁杂,其中至夫家后的仪式要重复五日,第六日拜谢祖先、宾客,确立家庭中的尊卑顺序,新妇和诸媵妾第七日至三个月皆有礼仪,到第三月时更有大型的祭祖和宴会仪式,至此婚礼本身方才告一段落。
大气之二——礼仪繁复。伴随着漫长的婚礼过程,是巨细奢靡的礼仪,这其中既有仿照古代 《仪礼·士昏礼》规定的迎亲、妇至、主人揖妇入、安室等环节,也有入乡随俗的苗乐、苗歌、苗舞、苗词、苗语等当地民俗,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尤其以迎亲环节记录的最为详细,虽然对古礼的遵循有些古板甚至不厌其烦,但从中可管窥龙氏土司嫁女的排场和气势。
大气之三——陪嫁丰厚。据《婚礼记》描述,土司女的陪嫁大的方面计有三十进的大宅一座(包括所有的装修、家具以及伺候的男女仆人若干)、精选小妾八人、家务总管一名,其他用具、骡马、细软不计其数,仅在婚礼当天,记录的娘家陪嫁有:“亲迎绛纱灯百对,筏炬百燎,火爆以千计……牛一、豕一、犬一,皆涂以彩;酒二瓮,钱百缗,犒司阍……金玉杯各一对,金象箸廿双,金银镇纸,彷圈各一对,金二条,银二绽……缎纱绫罗各十二束,黄金十二锭,玉碗二只,古炉二座……”
大气之四——不计回报。陈鼎在婚礼之前可谓家道中落、寄人篱下,与土司女的婚礼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际遇,更令他费解的是,龙土司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将女儿许配给他,不仅不求他任何回报(实际上陈氏除了未及第的秀才身份也无以为报),反而让从小养尊处优的土司“公主”出嫁从夫,以一名普通人家媳妇的标准来要求婚后生活,这令陈氏受宠若惊。
上档次的“柘察”生活
在经历了如此具有冲击力的结婚典礼以后,令陈鼎想不到的是,他婚后的苗族(现在考证为彝族)“柘察”(苗语驸马的意思)生活更加上档次,以至于这种剧烈的人生变化让他近适应了一年之久。
上档次之一——公主尊姑婆。陈氏与土司女结婚之前,其家庭成员由于颠沛流离,或者不适应云贵高原的气候,竟故去得仅剩陈鼎本人和后妈钱氏,寄居于钱氏兄长家中,境遇可谓凄惨。这样境况的穷酸文人陈鼎与当地土皇帝龙氏土司之女结婚,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攀,陈氏甚至已经做好过入赘女婿的生活。不料婚后虽与土司女语言不通,却见她在侍奉庶母时周到细致,且事事躬亲,甚至“涤溺器,整衾枕,候寝”这样的家务也不假手下人,更兼内外事宜全部交给夫君做主,土司公主每日的主要工作就是代领一众媵妾伺候丈夫及其庶母,使陈氏在自尊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上档次之二——众妾敬老爷。如果说土司公主对夫君的伺候是出于从小受到的良好的礼仪教育,那么众多陪嫁媵妾对于陈鼎的尊敬和侍奉,更多来自于严格礼制下对一家之主的敬畏。陪嫁土司公主的八名媵妾本也非一般下人,而是“或养同姓,或选良家,或庶产”的同宗女孩儿,且要以龙氏女的年龄居中,长幼不过四岁。这些媵妾除了有婚礼当日与夫君拜堂的权利以外,婚后无论在身份、地位还有吃穿用度、家务分配方面都略低于正妻,与丈夫是主仆关系。
上档次之三——内室有主持。与公主陪嫁过来的除了有八位年轻貌美的同宗女子外,还有一位“老年寡居有德之妇,亦龙氏宗人”的室老。对于以正妻为首的内室而言,室老是保证礼制运行的执法者,也是个人是否守礼的评价者和监督者,并且有极大的不经报告的处罚权,可以动用家法惩罚稍有懈怠的后堂众人。但对于陈鼎来说,室老的存在,确保了他一家之主的权威,理顺了以他为中心的家庭秩序,使“柘察”真正成为陈家而不是龙家,一家上下井井有条,为陈氏在外奔波功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归 “低奢内”的中原文人
陈鼎于康熙六年(1667)娶龙氏土司女为妻,过上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异族驸马生活,然而天不假年,土司女竟在康熙九年(1670)得产疾而殁,时年仅十七。陈氏不得不重新自谋出路,先后做过军师、幕僚,在三藩之乱的时代背景下,回到了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文人生活,晚年落叶归根回到江阴,根据四子嘉猷从滇寄第二位妻子钱氏的《青螺稿》和自己所著《峒中风土记》,整理而得《婚礼记》,作为对这段遥远而亲近、熟悉又陌生的文化气息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