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探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提高各方面素质的学习活动。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运用引探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例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商场购物的情景:方阿姨去诳商场,看中了一条围巾35元钱,又看中了一双皮鞋58元,开好发票后要到收银台付款,她的钱包里有500元钱。同学们想一想,方阿姨会怎样付款?在这个富有开放式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很高,觉得学习新知识是为了解决新的生活问题,数学是有用的,当然会产生积极的探究取向,就愿学、愿思、愿探究,很快学会了解答方法。
三、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探究
(一)引导学生“猜想——验证”
还是以“连减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老师出示了应用题(方阿姨带了5张100元的钱,买了一条围巾用去35元,又买了一双皮鞋,用去58元。方阿姨还剩多少钱?)后,不急于讨论,而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讨论。有学生汇报,根据题意,用一共的钱减去买围巾的钱,再减去买手套的钱就是还剩的钱:500-35-58=407(元);可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500-(35+58)更合适,还阐述了理由:有时跟妈妈一起去商场购物时,就是先选好商品,然后一起付款。此时的课堂异常热闹,学生们大胆地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趁机安排学生模拟付款过程:一种是一样一样地付款,一种是把买的东西合起来一起付款…在这一模拟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又有了新发现,他认为假如方阿姨先看中了围巾,在收银台付了款后又逛了皮鞋专柜,才看中了58元的皮鞋,再一次去收银台付款的话,那么就是同学们刚才想出的第一种想法,它尽管麻烦,但也有它的合理性。哎呀,通过操作、验证,同学自己发现了解决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者都是大有收获。
(二)引导学生“尝试——发现”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课上,教师提供了大量丰富典型的学具,尝试着让学生求这些图形的周长。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当遇到困难时,请教书本,从中得到启示,既然可以在钉子板上围成这些图形,为什么不能用绳子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呢?然后小组、全班讨论,最终发现用“绳测法”可以求出周长。不用教师教,学生轻松地获取了知识。他们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四、重视体验实践,使学生乐探究
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1千米到底有多长,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我索性把课堂放到了操场上,大家围着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感知1千米的长度。接着再通过用皮尺测量、步测、推算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
五、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在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激励措施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
(一)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
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二)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三)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交往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探究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例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商场购物的情景:方阿姨去诳商场,看中了一条围巾35元钱,又看中了一双皮鞋58元,开好发票后要到收银台付款,她的钱包里有500元钱。同学们想一想,方阿姨会怎样付款?在这个富有开放式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很高,觉得学习新知识是为了解决新的生活问题,数学是有用的,当然会产生积极的探究取向,就愿学、愿思、愿探究,很快学会了解答方法。
三、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探究
(一)引导学生“猜想——验证”
还是以“连减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老师出示了应用题(方阿姨带了5张100元的钱,买了一条围巾用去35元,又买了一双皮鞋,用去58元。方阿姨还剩多少钱?)后,不急于讨论,而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讨论。有学生汇报,根据题意,用一共的钱减去买围巾的钱,再减去买手套的钱就是还剩的钱:500-35-58=407(元);可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500-(35+58)更合适,还阐述了理由:有时跟妈妈一起去商场购物时,就是先选好商品,然后一起付款。此时的课堂异常热闹,学生们大胆地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趁机安排学生模拟付款过程:一种是一样一样地付款,一种是把买的东西合起来一起付款…在这一模拟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又有了新发现,他认为假如方阿姨先看中了围巾,在收银台付了款后又逛了皮鞋专柜,才看中了58元的皮鞋,再一次去收银台付款的话,那么就是同学们刚才想出的第一种想法,它尽管麻烦,但也有它的合理性。哎呀,通过操作、验证,同学自己发现了解决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者都是大有收获。
(二)引导学生“尝试——发现”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课上,教师提供了大量丰富典型的学具,尝试着让学生求这些图形的周长。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当遇到困难时,请教书本,从中得到启示,既然可以在钉子板上围成这些图形,为什么不能用绳子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呢?然后小组、全班讨论,最终发现用“绳测法”可以求出周长。不用教师教,学生轻松地获取了知识。他们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四、重视体验实践,使学生乐探究
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1千米到底有多长,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我索性把课堂放到了操场上,大家围着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感知1千米的长度。接着再通过用皮尺测量、步测、推算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
五、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在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激励措施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
(一)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
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二)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三)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交往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探究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