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赌博套路说:NO!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i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一种新型的网络赌博方式也出现了。
  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全民夺宝”“一元购”“一元夺宝”这类的夺宝软件较为常见吧?这正是新型网络赌博的一种。只需花费1元钱就有机会赢得轿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丰厚奖品。非常诱人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那个幸运儿就是你呢。喂,快醒醒吧,别做梦了!投入小,回报大?天上掉馅儿饼还刚好砸到你了?不不不,这一砸兴许不是馅儿饼,而是陷阱,让你一步一步地为之沦陷,最后倾家荡产。
  案例一:北京陈先生参与“一元夺宝”,第一次夺宝,用50元钱,中了一部价值4000元的手机,惊喜之余往里投入更多,很快就亏损了几万元,不甘心的陈先生又投入了10万元,结果只中了价值不到5万元的奖品,亏了很多。
  案例二:贵州张同学(在校大二学生):在同学的介绍下开始玩“一元购”。第一次夺宝用10元钱中了价值6000元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张同学家庭较困难,收到笔记本电脑后就将其转手卖掉,所得的钱又投入“一元夺宝”,为了赚取明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投完后,还找老师和同学以及借贷平台借钱投入,前后总共欠款达十万余元。
  原 理
  这类赌博的操作是将一件商品平分成若干1元金额的“等份”通过互联网平台出售,购买者可以购买其中的一份或多份,当所有“等份”售出以后,以抽奖方式从购买者中抽出幸运者获得此商品,其他购买者的认购资金不予退还。购买者虽然只需投入1元即可参与活动,但参与人在有机会获取较大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那是不是买得越多中奖率就会越高呢?这可不一定哦,因为市面上大多的夺宝软件都有虚拟机器人账号的存在,虚拟机器人账号可以拉低中奖率,进行暗箱操作。
  分 析
  “一元购”“一元夺宝”这类赌博,都是运用了心理逻辑,把玩家套住。读完案例,有人会说:那我少投一点,见好就收,中奖后立刻停止投入,我就是那个幸运儿啊。想法很丰满,可现实往往很骨感。一方面,因为“幸存者”效应的存在,人们总是容易高估一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其实只是因为事件被关注,被报道了,其实没有中奖的还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即使你真的能中奖,你的贪婪之心会愈来愈大,这类赌博就是一点点放大了人们的贪欲。如若周围有人也在玩,并且晒出了中奖所得,羡慕和攀比之心油然而生,促使玩家继续投钱,从而上瘾,直到万劫不复,最后倾家荡产。如果把赌博看作是一场危机,那么正确的决定就是不参与不传播!虽然现在“一元购”这种新型赌博方式已被相关监管机构“下架”,但希望大家都能擦亮双眼,赌博方式千千万万,终是换汤不换药,我们都要说No!
  总 结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不劳而获的事情,想要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唯有勤劳踏实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赌博是不切实际的骗局,别再沉迷其中了。我们可以把钱攒下来做计划,每天攒一元钱,积少成多。可以用来购买书籍,为自己充电;外出旅游,结交新朋友,增長见识;捐款给慈善机构帮助所需人群……这样岂不是更好吗?让我们远离赌博,丰富生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吧!
其他文献
为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会议上的指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贯彻落实22个部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和十九大报告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
期刊
半夜,他突然惊醒,黑暗中,剧烈的心跳让他感到恐慌,很快他感到呼吸困难,一种被电流穿透般的麻木感从头顶迅速扩散到全身,手脚也不太受自己使唤了,他觉得自己马上要死去了。他吓得大声呼救,惊醒了身旁的妻子。  他能听到妻子呼唤他的名字,晃动他的身体。但还是动弹不得。过了一会儿,一群穿白大褂的人围住了他,给他做检查,把他抬上了救护车,并给他吸上了氧气。呼吸困难的感觉逐渐减轻,但他仍然能听见自己心脏砰砰砰地剧
期刊
那天,我收到了外地表妹的留言。  “老姐,我有个朋友想咨询你,她说最近几年特别消沉,记忆力也下降明显,注意力不集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有轻生的念头,但又没有勇气去死。对自己完全提不起自信心。也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不喜欢和陌生人多说话,可一个人的时候又觉得特别孤单和空虚。睡眠质量差,难入睡又易醒,近几个月还出现了闭经的情况。周围的人都觉得她很开朗风趣,但她却觉得整个人消极又萎靡。  她还有一个很大的困
期刊
见到小崔的时候是去年十一假期过后的第二天,是他的爱人小王带着来到咨询室的。  小崔今年39岁,男性,大专学历,结婚10年,育有一子9岁,一女7岁。家住在城市的近郊,家境殷实,妻子小王和他是相亲认识的,目前在一家工厂里上班,他自己经营着一家门市,父母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  就是有一点,让小王非常头痛:小崔好打牌,搓麻,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按理说空闲的时候打打牌也不是啥大事儿,可是他打牌的时候好耍钱
期刊
相信去过KTV的人都听过一首歌曲—《拒绝黄赌毒》。《拒绝黄赌毒》是公安部指定的KTV场所开场公益歌曲,以此来宣传告诫大家拒绝黄、赌、毒。不少人可能觉得赌博的危害性不能跟“色情”和“毒品”相比,其实不然。  赌博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活动,有著广泛的社会基础,大到颇具规模的博彩业和大型赌场,小到过年期间三五亲朋好友凑在一起搓麻、扎金花赌钱,赌博的危害隐秘而深远……  本刊“本期策划”栏目,让我们来一起看
期刊
1曾经,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双职工退休,楼房独门独院两层。可前不久,小林(化名)迷上了赌博。短短半年,欠下40多万元赌债,每天都遭受债主威胁恐吓。为此,父母分别去刷盘子,做清洁工;家里9个月大的孩子没钱买奶粉吃。现在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冰箱,没有空调,因为值钱的东西都被债主抢了。春节前夕,一个带黑社会性质的债主打电话来,说不还钱的话,就拿炮仗半夜扔进房间。结果其一家一夜都没睡……  赌博,危害
期刊
说起赌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赌博而造成倾家荡产,甚至身陷囹圄的案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那小小一副扑克,或是一副麻将,一台老虎机,拥有怎样的魔力,竟可以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泯灭了人性。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从众与模仿。众所周知,赌博大多是群体性的。大到赌场,小到私人牌局,基本都是一群人凑在一起,所谓“聚众赌博”。不少陷入赌博的
期刊
老许是在女儿的责骂和推搡中进入治疗室的,“让看病就看病呗,推我干吗?”老许一边嘟嘟囔囔地小声抗议着,一边不情愿地坐在了椅子上。  原来老许因为赌博,不仅借了高利贷20万元,还要把儿子的房产证抵押出去,儿子和老伴一怒之下,把老许撵了出去。老许无奈投奔女儿家,女儿得知他又赌博,也感觉又气又恨,听邻居说有可能是病,这才带着他前来就诊。  老许是个建筑工人,大部分时间在工地工作,每年过年时带着一年的收入回
期刊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头脑中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来自于外界闯入大脑的一些想法、怀疑或冲动,如怕脏,怕说错话等,专业术语为“强迫观念”,或者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如强烈的对细菌、对血液、脏等出现的恐惧,因而出现的重复行为动作,专业术语称其为“强迫行为”,如一遍一遍地检查门锁、长时间反复洗手等。重复和纠缠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以及
期刊
我觉得一个人凭着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为陌生人解梦,而做梦的人感到解得很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梦解得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能解决了他人的困扰。  十几年前在上海,社会上开过不少“解梦门诊”,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但过了半年就关门了。为什么?是因为这些门诊没有建立基本的咨訪关系,也没有结合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单单去解一个梦,偶尔听听可能也会感到有点启发,但到最后,可能会失望。  从这个角度来讲,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