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计划(2014 - 2020年)》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及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显示了构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性。而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群体,这一群体一方面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不少的問题,比如造成公共服务拥挤等。可以说,农民工既是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动力,又是制约新型城镇化构建的“短板”因素。因此,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状况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来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道路和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
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公共服务的供给、社保、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都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必然会遇不到少问题,那么如何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率以及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就成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1.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可以将农民工市民化定义为农村居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后逐步融入城市的一个过程,包括四个层面的涵义:职业转变、社会地位、自身素质、意识行为市民化。
2.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
(1)进城农民工所享受的福利待遇。据数据分析显示,有近60%的进城农民工在工作城市没有享受到任何福利待遇,享受当地医保和社保的分别为26%、30%,孩子能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的仅有12%,享受其他福利的更少。对于进城农民工而言,在城市中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是:就业压力大、不稳定,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缺乏亲人的陪伴。
(2)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进城务工人员主要聚集在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5个行业。通过对比收入,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都处在2000-4000元之间,可见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工资普遍偏低。因为大部分农民工进城所从事的行业都是服务业和零售业等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并且在城市中提供给农民工的工作机会也不多,所以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状况并不理想。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1.二元制结构壁垒
城乡二元结构即户籍分离制度,1958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并且在农村和城市也实行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城市的公共设施几乎都由国家财政支出承担,而国家在农村的教育和设施方面投入则十分有限。二元制度实质上是将城乡居民划分为了两种社会身份,从该条例通过至今已长达58年,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虽然现在国家提出要打破二元结构、加快户籍改革,但实施起来还相当困难。
2.农民工就业难、转市民化成本大
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更是占多数,他们外出所从事的职业也多为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而城市中面向农民工开设的职业培训及教育也非常滞后,很多农民工都是没有接受任何正规职业培训直接上岗,这使他们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最后导致农民工难就业和企业难招工的尴尬局面。城市资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达到最大的容纳量已经成为政府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难题。要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可以归结为城市承接能力,需要政府在城市现有的公共资源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还有农民工的住房问题,需要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等。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也会导致交通、环境问题,这又需要政府出面集中解决,财政支出额度将会增大。
三、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职业培训力度
应根据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如短期、中期、长期,以及根据农民工的本身素质结合相应的文化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其文化素养。
2.发展产业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中国在农业上政府投入多、成效却不大,此外工业、服务业和流通业发展也十分缓慢。针对此问题可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扩大招商力度,引进更多适合当地发展的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农民工进城务工难的问题;二是加大服务业发展投入力度,均衡二三产业财政支出;三是完善农民工自主创业支持,降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对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简化农民工创业程序。
3.加快推进户籍改革,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户籍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最主要障碍,又是根深蒂固难以解决,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已进城农民工的落户问题。一是放开落户限制,简化进城农民工办理落户的手续;二是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彻底消除形式上的二元制;三是确保进城农民工的土地财产权益,转户不与土地挂钩。
4.完善农民工法律权利保障制度
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对于用工合同的签订都不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他们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受二元制结构影响,使农民工在法律方面与市民之间存在差别对待。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以人权平等为核心,加强宪法中公民权的宣传和实施,确保农民工在身份地位和政治权利上与市民均等对待。二是完善农民工法律保护,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劳动权利、就业机会、职业培训机会。三是提升农民工的司法权保护,在与用人单位发生经济纠纷时,降低农民工申诉受理门槛,简化申诉手续。
总之,由于受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都受到不均等对待。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实施起来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前进道路中还有待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丁德章,黄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2]韩俊,何宇鹏.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31-46.
作者简介
杨建华(1993.07-今),女,汉族,四川广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
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公共服务的供给、社保、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都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必然会遇不到少问题,那么如何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率以及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就成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1.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可以将农民工市民化定义为农村居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后逐步融入城市的一个过程,包括四个层面的涵义:职业转变、社会地位、自身素质、意识行为市民化。
2.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
(1)进城农民工所享受的福利待遇。据数据分析显示,有近60%的进城农民工在工作城市没有享受到任何福利待遇,享受当地医保和社保的分别为26%、30%,孩子能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的仅有12%,享受其他福利的更少。对于进城农民工而言,在城市中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是:就业压力大、不稳定,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缺乏亲人的陪伴。
(2)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进城务工人员主要聚集在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5个行业。通过对比收入,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都处在2000-4000元之间,可见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工资普遍偏低。因为大部分农民工进城所从事的行业都是服务业和零售业等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并且在城市中提供给农民工的工作机会也不多,所以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状况并不理想。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1.二元制结构壁垒
城乡二元结构即户籍分离制度,1958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并且在农村和城市也实行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城市的公共设施几乎都由国家财政支出承担,而国家在农村的教育和设施方面投入则十分有限。二元制度实质上是将城乡居民划分为了两种社会身份,从该条例通过至今已长达58年,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虽然现在国家提出要打破二元结构、加快户籍改革,但实施起来还相当困难。
2.农民工就业难、转市民化成本大
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更是占多数,他们外出所从事的职业也多为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而城市中面向农民工开设的职业培训及教育也非常滞后,很多农民工都是没有接受任何正规职业培训直接上岗,这使他们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最后导致农民工难就业和企业难招工的尴尬局面。城市资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达到最大的容纳量已经成为政府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难题。要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可以归结为城市承接能力,需要政府在城市现有的公共资源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还有农民工的住房问题,需要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等。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也会导致交通、环境问题,这又需要政府出面集中解决,财政支出额度将会增大。
三、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职业培训力度
应根据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如短期、中期、长期,以及根据农民工的本身素质结合相应的文化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其文化素养。
2.发展产业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中国在农业上政府投入多、成效却不大,此外工业、服务业和流通业发展也十分缓慢。针对此问题可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扩大招商力度,引进更多适合当地发展的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农民工进城务工难的问题;二是加大服务业发展投入力度,均衡二三产业财政支出;三是完善农民工自主创业支持,降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对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简化农民工创业程序。
3.加快推进户籍改革,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户籍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最主要障碍,又是根深蒂固难以解决,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已进城农民工的落户问题。一是放开落户限制,简化进城农民工办理落户的手续;二是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彻底消除形式上的二元制;三是确保进城农民工的土地财产权益,转户不与土地挂钩。
4.完善农民工法律权利保障制度
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对于用工合同的签订都不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他们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受二元制结构影响,使农民工在法律方面与市民之间存在差别对待。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以人权平等为核心,加强宪法中公民权的宣传和实施,确保农民工在身份地位和政治权利上与市民均等对待。二是完善农民工法律保护,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劳动权利、就业机会、职业培训机会。三是提升农民工的司法权保护,在与用人单位发生经济纠纷时,降低农民工申诉受理门槛,简化申诉手续。
总之,由于受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都受到不均等对待。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实施起来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前进道路中还有待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丁德章,黄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2]韩俊,何宇鹏.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31-46.
作者简介
杨建华(1993.07-今),女,汉族,四川广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