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蜕变·未来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Sym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脑海中的蓝色大门,始终停留于关于青春的记忆,即使时间早已流淌过青春那片悠悠的潭水,蓝色大门依旧在十七岁的天空下。
  (一)何处来一扇蓝色大门?
  蓝色大门这个标题在之前是令我费解的,为什么要叫蓝色大门呢?后来我看完影片,发现蓝色大门其实是一道青春路途中的通往成长的大门,这道大门是青春时期多种元素的复合,孟克柔身上的青涩的懵懂、纠结、彷徨;张士豪和林月珍身上的年少单纯而执拗的喜欢。电影包含着制片者对人生以及世界的思索与理解,制片人关于青春的整体印象,就是蓝色的感觉。影片以蓝色大门为标题,是取蓝色大门的隐含意义,这种隐含意义是一种抽象的复合体,投射到影片具体的人物与情节上。同时,整片电影的画面都笼罩着一种蓝色的基调。要么就是给不包含蓝色的画面加上蓝色的光感,要么就是在小清新的画面中摆上一些蓝色的物品作为视觉的点缀和氛围的烘托,要么就是游泳池的池水,整片整片的蓝色波澜。导致整片电影给人以一种在蓝色的水中流动的效果。
  (二)潜游于海的舒适感
  电影在视觉上给人一中很舒服的感觉。这大概得益于电影色调的和谐与统一,蓝色是主要的色调,同时,电影的画面很有小清新的美感,比如张士豪在开头结尾穿的花衬衫,蓝色和黄色的底子给人年轻化的、清新靓丽的感觉,同时明丽的白色花纹给人光亮的视觉感受。清丽的校园,碧草莹莹的操场,白色清透的校服,女生们的飞扬的长短发和明媚的笑脸,这些都有一种视觉张力。
  (三)喻指性物像的张力
  此外,电影给事物赋予情感内涵,与人物的现实活动和心理紧密结合,比如波浪汹涌的海。孟克柔和张士豪在海边参加聚会,歌手唱着情歌,所有人都很疯狂,他们笑着摇着身子拍着手。海浪象征着饱满而汹涌的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孟克柔吻了林月珍,月珍不再理会她了,她一个人坐在海边哭泣,翻滚的海浪作为背景,和她喷涌的悲伤和无助结合在一起。
  每个人都会不断有情感经历,不断在所求不得的失落和哀伤中或者无奈地放弃,或者执着地坚守。蓝色是哀伤的,大门无论是禁闭的还是敞开的,门后都是一条出路,一种可能。就是在这种带着蓝色的情感挣扎和矛盾中,我们经历并成长了,所有人都是如此,无法逃脱。
  (四)执拗得倔强,懵懂而纯粹
  我所理解的《蓝色大门》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应该是孟克柔喜欢林月珍,林月珍喜欢张士豪,张士豪喜欢梦克柔的三角恋。孟克柔是影片的结点,她连接着月珍、张士豪另外两个主要人物,为张士豪和月珍建立联系。同时,又牵引着其它次要人物,比如体育老师、克柔妈妈。孟克柔身上集中着青春的稚嫩、纠结、彷徨和叛逆。林月珍和张士豪身上则集中着年少时单纯而执拗的喜欢。
  孟克柔是影片中最复杂的角色。桂纶镁饰演的孟克柔,一头清爽的短发,白皙的皮肤,有些冰冷的眼神,与温柔无关的倔强性格,带着青春的单纯和叛逆。她始终在喜欢男生与喜欢女生之间纠结与彷徨。
  张士豪也是无比单纯而执拗,带一丝初恋的喜悦和羞涩,喜欢上了孟克柔,最后即使得知孟克柔喜欢的是女生,也会说“我不相信,如果我遇到林月珍,我也这样拒绝他”,他不是坚定地不相信,而是因为对孟克柔的喜欢太过执着,他不愿意相信孟克柔是同性恋。
  林月珍也是单纯和执拗的,闭眼幻想张士豪是她的爱人,幻想张士豪和她一起生活,捡拾张士豪扔掉或无意间丢掉的东西,纸上写张士豪的名字,喜欢而不敢告白的感情是痛苦忧郁的,带着蓝色的淡淡的哀伤
  林月珍和张士豪是相似的,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求之不得的痛苦。所爱的人不爱自己,原本就是人生很多无可避免事情之一,它在青春这个内心敏感的阶段被放大,成为一种执拗的欢喜与悲伤。
  然而张士豪与林月珍又是不同的,他是一个乐观开朗单纯的阳光男孩,他在孟克柔接电话的时候着急地安慰她,和伙伴肆无忌惮地说着男孩之间的调侃的笑话,笑起来有很温暖的酒窝,影片的结尾,悲伤的林月珍不见了,却是张士豪带着孟克柔骑着单车追逐。
  (五)淡蓝的往事,塑造当下的你我
  《蓝色大门》的结尾,孟克柔与张士豪在游泳比赛后坐在阳光洒满的绿树旁聊天。张士豪说,感觉时间流逝,自己什么也没干,比赛失败了,不是什么也没干吗?然而总会留下什么,留下什么东西,我们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其实跟主题是相关联的。人生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因为人生不是由结果构成的,而是由一段段的经历构成的,到死去的那一天剩下的只有回憶。我们经历了,留下的是对当时的回忆、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以及我们得到的启迪和感悟。
  蓝色大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也可以有多种思考。在我的理解中,一扇扇的蓝色大门隔开着一段段情感历程,在蓝色的青春之路上,它们是一道道关口,处在新旧历程之间,一段情感经历的幻灭亦预示着新的情感经历的开始,成长和蜕变之后,依旧可以肆无忌惮任阳光照在脸上,因为我们还年轻,仍旧有无数个明天可以去拥抱。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城乡交界处的年轻父母迫于生计问题选择外出打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孩子缺乏在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的监管和教育,导致许多孩子变得叛逆,不服从老师的管理、课上不专心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城乡交界处小学生的德育缺失问题牵动着广大务工人员的心,那么小学班主任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的改善这个问题呢?对此,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措施  一、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之路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解决,长此以往,会令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对此,教师要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能力  小学生犹如冉冉升起的朝阳,承载着国家、民族与家庭的希望,更是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小学阶段的学习则是学生为建设高楼奠定基石的关键阶段,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尤其要
期刊
摘要:重视并落实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素养课堂,一定是富于文学味、乡土味、童趣味,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读、背、演、悟、讲、写、联、拓等方式,去打通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儿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出自己的阅读世界。  关键词:文学味;乡土味;童趣味  语文课理应洋溢着浓浓的爱、深深的情,飘着“文学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教材范文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
期刊
一、导入:  展示一段描写组长催交作业组员溜号的有趣场景,就内容本身而言,你们觉得好玩吗?好玩在哪里?  看来大家的观察都很敏锐,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致入微的发现,作者笔下才展现出了这么形象生动的描写,这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日常生活,做个有心的人去发现细节之美。  二、对比体会,自述概念  1.请同学们对比阅读以下两段文字,A文段多出的内容即为细节描
期刊
鲜花一朵一朵绽放凋谢,暖风一阵一阵吹来散开。我不紧不慢,不慌不乱地清点着你无言的守望,慢慢地长大。  ——题记  一天到晚不知为何事而碌。从油腻的餐厅里走出来,电话亭早已人满为患。“唉,怎么又忘了。”自言自语。没办法,每次都这样,电话亭尚空的时候一件事儿都捞不起来,等到這个茬儿,一股脑全都湿漉漉地浮上了水面。长龙末端,向前看,长,烦。排队的大都是高一新生,打打闹闹地抢着电话机位,莫名想到了放荡这词
期刊
摘要:《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独特,情节跌宕,人物鲜活,内容感人的小小说。课文讲了在村民突遏山洪慌乱逃生时,村支书临危不惧,有序地引领村民逃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共产党员敢于担当,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关键词:读;写;悟  新课标指出:①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②高段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读书。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写作效率,本文针对初中英语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写作课堂提出一些策略。第一,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让其爱上英语写作;第二,依据学生英语书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制定写作要求,使其英语写作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第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构建初中英语高效写作课堂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写作课堂
期刊
摘要: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它的优点在于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自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下面就谈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我的做法  关键词:自学辅导法;教学实践;应用方法  一、课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莫言笔下人物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开始的善与美的塑造,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域特征的农民,再到偏执者。本文重在分析这些偏执人物形象偏执的类型和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探究这些角色体现的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困惑。  关键词:莫言小说;人物形象;偏执  一、莫言小说塑造的偏执人物的类型  所谓偏执指的就是思想或者行为方面的偏激固执,对于事物的理解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多地穿插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学习和赏析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产生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以至于喜爱古诗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