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无论是在高考考场上还是在平时大小考试中,都占据重要地位。笔者尝试通过从试题类型、命题特征和考查方向、知识点分布等角度,分析近四年來化学高考的实验试题。其中,物质制备型实验试题,因其与高中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发散思维性强,备受青睐。选取此类型高考真题,打破传统教法“学生练,教师讲”,尝试一种“自主·交流·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
【关键词】高考;化学实验题;自主·交流·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试题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且在化学学习反馈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高中化学新课改中体现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观。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是全卷区分度较大的试题,学生答题时思考不周全,得分率较低。如何才能在学生已储备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复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得分情况呢?笔者通过实践“自主·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实现高效课堂,帮助学生获取高分。
二、聚焦高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一)2017-2020年高考全国卷实验试题类型分析
(二)高考实验试题类型与考查点分析
高考的化学实验题从试题形式上来看,主要有物质制备、物质性质探究、定量测定型实验三大类。其中,物质制备类实验最为常见,同时该类型综合实验题也往往穿插物质含量测定。
(三)高考实验试题与已学知识点的联系
高考实验试题,在知识上旨在考察学生对新课标规定范围内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反应等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能力上旨在考察学生应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基本反应原理来分析陌生反应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甚至是在陌生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想与创新点
《新课程标准》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学生学的过程,重视整个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思维的碰撞、结论的形成。传统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先投影本部分考纲要求,接着拿出往年高考真题,让学生进行限时训练。然后,教师讲解并同类型题目进行巩固训练,最后小结出本题型的答题套路。笔者发现,这种模式下,学生效果一般,举一反三的效果不显著。一旦换了新情境,学生因陌生情境而无法快速抓住问题要点,作答效果无法捉摸。而“自主·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见图2),就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达成学生个人成长与课堂团队整体进步的双赢目的。
四、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 教学流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投影】2019年考纲
【教师提出目标和任务】认真看考纲,根据考纲要求,以“出题者”身份设计问题;每一小组最后要设计出4个或以上的题目,并给出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围绕所给情境,根据考纲要求,模仿高考化学试题,先独立思考,进行自主“命题”,然后带着各自的问题和疑问,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和讨论,引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最后在卡纸上写下本组设计的问题以及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数都会在课件内展示一下考试说明(即考纲)。学生也只是“意思意思”看看,但不能理解其中内涵。但是,如果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命题”时,他们会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设计题目呢?从哪个角度进行设问?问题设置的深浅度?分值如何设置?而这些疑问,只有认真学习了考纲才能解决,从中大概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方向和出题意图,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求写出参考答案,就是规范学生的作答,注意作答时的套路模式和答题要点。二是给出题干,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出题,在此过程中达到思维碰撞,更深刻了解高考题型的目的。三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环节二:
【展示】每一个小组的问题设计和参考答案展示。
【教师活动】与同学一起分析每一组的设计,找亮点,学习好的,找出不足并改正。
【教师活动】展示高考原题,请学生们认真完成。
【学生活动】与教师互动一起分析每小组的设计,并做好笔记。认真再做一遍高考真题,按高考参考答案,认真批改,并计算得分。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对高考原题的题目的比对,更清晰考试题型。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思维: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与步骤→认识实验仪器和装置→分析制备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如何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提高学生将得分最大化的能力。二是这题是一道基础实验题,实验原理、装置均出自课本,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设计思想。试题主要以醋酸亚络的实验室制备为实验目的,以Cr2 的制备和防止被氧化作为问题主干,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识和实验装置使用技能,重点考查实验现象预测解释和实验设计方案评价能力。
环节三:
【课本回归】2018年高考全国I卷第26题制备醋酸亚铬的装置与课本中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是有共通点的,两套装置在防氧化原理上非常相似。
【设计意图】高三学生习惯刷题,但刷题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下高考对培养学生素养的要求。最好的应对办法是:读懂读透课本原型实验,深刻理解反应原理,熟记实验现象,扎实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及基础知识。在整合高考常考知识点、能力点的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核心设计实验复习小专题,化整为零。
【迁移应用】2020年高考山东卷第20题:某同学利用Cl2氧化K2MnO4制备KMnO4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已知:锰酸钾(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2)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改进的方法是
【关键词】高考;化学实验题;自主·交流·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试题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且在化学学习反馈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高中化学新课改中体现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观。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是全卷区分度较大的试题,学生答题时思考不周全,得分率较低。如何才能在学生已储备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复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得分情况呢?笔者通过实践“自主·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实现高效课堂,帮助学生获取高分。
二、聚焦高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一)2017-2020年高考全国卷实验试题类型分析
(二)高考实验试题类型与考查点分析
高考的化学实验题从试题形式上来看,主要有物质制备、物质性质探究、定量测定型实验三大类。其中,物质制备类实验最为常见,同时该类型综合实验题也往往穿插物质含量测定。
(三)高考实验试题与已学知识点的联系
高考实验试题,在知识上旨在考察学生对新课标规定范围内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反应等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能力上旨在考察学生应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基本反应原理来分析陌生反应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甚至是在陌生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想与创新点
《新课程标准》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学生学的过程,重视整个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思维的碰撞、结论的形成。传统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先投影本部分考纲要求,接着拿出往年高考真题,让学生进行限时训练。然后,教师讲解并同类型题目进行巩固训练,最后小结出本题型的答题套路。笔者发现,这种模式下,学生效果一般,举一反三的效果不显著。一旦换了新情境,学生因陌生情境而无法快速抓住问题要点,作答效果无法捉摸。而“自主·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见图2),就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达成学生个人成长与课堂团队整体进步的双赢目的。
四、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 教学流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投影】2019年考纲
【教师提出目标和任务】认真看考纲,根据考纲要求,以“出题者”身份设计问题;每一小组最后要设计出4个或以上的题目,并给出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围绕所给情境,根据考纲要求,模仿高考化学试题,先独立思考,进行自主“命题”,然后带着各自的问题和疑问,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和讨论,引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最后在卡纸上写下本组设计的问题以及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数都会在课件内展示一下考试说明(即考纲)。学生也只是“意思意思”看看,但不能理解其中内涵。但是,如果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命题”时,他们会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设计题目呢?从哪个角度进行设问?问题设置的深浅度?分值如何设置?而这些疑问,只有认真学习了考纲才能解决,从中大概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方向和出题意图,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求写出参考答案,就是规范学生的作答,注意作答时的套路模式和答题要点。二是给出题干,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出题,在此过程中达到思维碰撞,更深刻了解高考题型的目的。三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环节二:
【展示】每一个小组的问题设计和参考答案展示。
【教师活动】与同学一起分析每一组的设计,找亮点,学习好的,找出不足并改正。
【教师活动】展示高考原题,请学生们认真完成。
【学生活动】与教师互动一起分析每小组的设计,并做好笔记。认真再做一遍高考真题,按高考参考答案,认真批改,并计算得分。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对高考原题的题目的比对,更清晰考试题型。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思维: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与步骤→认识实验仪器和装置→分析制备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如何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提高学生将得分最大化的能力。二是这题是一道基础实验题,实验原理、装置均出自课本,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设计思想。试题主要以醋酸亚络的实验室制备为实验目的,以Cr2 的制备和防止被氧化作为问题主干,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识和实验装置使用技能,重点考查实验现象预测解释和实验设计方案评价能力。
环节三:
【课本回归】2018年高考全国I卷第26题制备醋酸亚铬的装置与课本中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是有共通点的,两套装置在防氧化原理上非常相似。
【设计意图】高三学生习惯刷题,但刷题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下高考对培养学生素养的要求。最好的应对办法是:读懂读透课本原型实验,深刻理解反应原理,熟记实验现象,扎实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及基础知识。在整合高考常考知识点、能力点的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核心设计实验复习小专题,化整为零。
【迁移应用】2020年高考山东卷第20题:某同学利用Cl2氧化K2MnO4制备KMnO4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已知:锰酸钾(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2)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改进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