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造地质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学生野外地质实践的基础。文章根据近六年来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授课经验,总结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总结了这两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学效果 构造地质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56-01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主要研究地壳或岩石圈内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野外地质构造的识别方法,学会读图并掌握相关地质图件的制图方面。
构造地质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学生野外地质实践的基础。基于笔者多年来从事构造地质学教学的经历,本文总结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实施效果。
一、构造地质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教”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构造地质学课程具有入门低,内容涵盖广的特点。授课内容有十七章之多。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形成“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状态,导致学生疲于听讲[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师过度依赖PPT,忽略了板书的重要性
现在课堂授课使用PPT时主要的授课手段。然而有时过度依赖PPT,一节课讲完,黑板上没有写一个字。学生只看到了花花绿绿的PPT图片,往往对课堂授课内容难以全部掌握,对重点、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
(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预习,只是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课,下课后也不复习、看书。到学期末时,有的学生的教材还如同新书一样。课堂上不主动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往往没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有的同学上课时坐在教室最后面,整节课一直低着头,有的在玩手机,有的甚至在睡觉。
(四)学生对构造地质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
构造地质学课程不同于其它地质类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要活学活用各种知识及方法,而不仅仅是背诵、记忆。大部分学生只是刻板地记住了相关构造知识,当遇到一个野外实际构造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用哪个构造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更谈不上运用多个知识点来综合分析、解决一个复杂地质问题了。这严重影响了本门课程对应相关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二、提高构造地质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学生对构造地质学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达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效果。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演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如果把理论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结合起来讲解,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介绍构造变形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时,可以用“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国的自然环境的?”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构造变形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授课不能仅仅依靠PPT授课这一种教学方法。应该把板书和PPT授课结合起来。构造地质学课程中有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应力莫尔圆等,计算和推导过程比较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而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以前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因此,需要老师在黑板上认真地把计算过程推导一遍,配套PPT进行仔细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原理、模型的来源。
(三)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频次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针对授课内容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对授课内容很熟练,讲授很精彩,学生也能认真听课,课堂气氛也很好;然而,过后对学生考核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也就是说,课堂气氛很好,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观影者,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开动脑筋去思考,课后很快就忘记了。因此,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常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
(四)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很多学生害怕课堂上回答问题,害怕回答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应该鼓励他,指导他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一些技术资源可以应用到课堂上。现在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手机,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导致有些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上带手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治理洪水不应该围堵,而应该疏导渠道。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思路,把手机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起来。比如,把授课内容配套的练习题利用“问卷星”等网站制作成问卷,将二维码放在PPT中,让学生利用微信扫码,课堂上实时答题、练习,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星实时监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对授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答题情况有针对地讲解。在学生思考答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构造知识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对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两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效:1.学生的成绩较往年有所提高;2.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3.网络问卷调查表明,学生通过构造地质学课程的學习,具有明显的获得感;4.学生应用构造地质学知识解决负责地质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赛赛,康志强,刘战庆,石春燕.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构造地质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8(48):255.
[2]姚俊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 2018(48):192.
作者简介:
李赛赛(1983-),男,山西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华南及周缘构造岩浆作用、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学效果 构造地质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56-01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主要研究地壳或岩石圈内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野外地质构造的识别方法,学会读图并掌握相关地质图件的制图方面。
构造地质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学生野外地质实践的基础。基于笔者多年来从事构造地质学教学的经历,本文总结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及实施效果。
一、构造地质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教”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构造地质学课程具有入门低,内容涵盖广的特点。授课内容有十七章之多。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形成“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状态,导致学生疲于听讲[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师过度依赖PPT,忽略了板书的重要性
现在课堂授课使用PPT时主要的授课手段。然而有时过度依赖PPT,一节课讲完,黑板上没有写一个字。学生只看到了花花绿绿的PPT图片,往往对课堂授课内容难以全部掌握,对重点、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
(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预习,只是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课,下课后也不复习、看书。到学期末时,有的学生的教材还如同新书一样。课堂上不主动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往往没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有的同学上课时坐在教室最后面,整节课一直低着头,有的在玩手机,有的甚至在睡觉。
(四)学生对构造地质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
构造地质学课程不同于其它地质类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要活学活用各种知识及方法,而不仅仅是背诵、记忆。大部分学生只是刻板地记住了相关构造知识,当遇到一个野外实际构造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用哪个构造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更谈不上运用多个知识点来综合分析、解决一个复杂地质问题了。这严重影响了本门课程对应相关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二、提高构造地质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学生对构造地质学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达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效果。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演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如果把理论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结合起来讲解,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介绍构造变形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时,可以用“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国的自然环境的?”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构造变形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授课不能仅仅依靠PPT授课这一种教学方法。应该把板书和PPT授课结合起来。构造地质学课程中有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应力莫尔圆等,计算和推导过程比较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而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以前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因此,需要老师在黑板上认真地把计算过程推导一遍,配套PPT进行仔细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原理、模型的来源。
(三)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频次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针对授课内容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对授课内容很熟练,讲授很精彩,学生也能认真听课,课堂气氛也很好;然而,过后对学生考核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也就是说,课堂气氛很好,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观影者,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开动脑筋去思考,课后很快就忘记了。因此,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常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
(四)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很多学生害怕课堂上回答问题,害怕回答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应该鼓励他,指导他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一些技术资源可以应用到课堂上。现在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手机,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导致有些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上带手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治理洪水不应该围堵,而应该疏导渠道。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思路,把手机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起来。比如,把授课内容配套的练习题利用“问卷星”等网站制作成问卷,将二维码放在PPT中,让学生利用微信扫码,课堂上实时答题、练习,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星实时监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对授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答题情况有针对地讲解。在学生思考答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构造知识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对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两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效:1.学生的成绩较往年有所提高;2.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3.网络问卷调查表明,学生通过构造地质学课程的學习,具有明显的获得感;4.学生应用构造地质学知识解决负责地质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赛赛,康志强,刘战庆,石春燕.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构造地质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8(48):255.
[2]姚俊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 2018(48):192.
作者简介:
李赛赛(1983-),男,山西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华南及周缘构造岩浆作用、动力学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