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公务员法实施、工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公务员绩效考核……这些事情无不和政府机构公务员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有关。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及各种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为公务员人事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更准确地掌握整个公务员群体的实际情况?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人事安排?如何更高效地支持政府决策?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公务员人事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水平。
工资管理水平关系到公务员人事管理的整体工作。相对于人事管理中的其他细分领域,工资管理和公务员切身利益相关,每个月都要按时办理,是人事管理中最活跃的要素。
公务员工资管理不仅有利于推进人事管理工作,还可以带动政府机构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进而解决政府机构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比如,与编制部门合作,可以解决超编的问题;与财政部门合作,可以解决吃空饷的问题;与税务部门合作,可以解决公务员个税及时足额上缴的问题;与社保部门合作,可以解决足额上缴社保金的问题。
但是,公务员工资管理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如何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联动,仍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时间:2007年5月18日
地点:赛迪大厦17层会议室
形式:中计在线嘉宾现场对话
对话嘉宾:
吴绍维
鞍山市人事局局长
孙金明
吉林市人事局工资处处长
李志强
北京金益康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振华
北京飞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资管理的一个难点是工资必须和财政进行接口管理,另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要和社保、公积金、税务等部门进行接口,还要和编制进行接口。这些部门之间要实现共享,还需要假以时日。
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者:我国公务员的体系不是垂直管理,而是分块管理的,那么当前公务员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难点主要在什么地方?
李志强:首先是公务员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够,这些年来指标代码的标准还不够完善,管理也不够规范;其次,中国的人事变化很快,这样就会导致管理工具、管理手段不断进行调整;第三,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人事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它的价值、认同程度还没有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第四,政府虽然很重视公务员人事管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国公务员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出台。
杨振华:工资管理的难点,首先是各级单位的领导对人事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资金不能到位,或者即使到位,额度也比较小,有些就不能够保证系统的完整、顺利实施;其次,各单位负责人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对人事信息化的理解千差万别,很难有一个产品能够适应这些不同的需求。
记者:如果要建设公务员管理系统,需要多少模块?
李志强:大概有18个模块。
记者:既然是这么多的模块,那么工资管理在公务员人事管理的整体业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杨振华:工资管理在公务员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因为工资的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利益。因此,只有工资系统才能将全员的信息比较准确地掌握和收集。
李志强:工资管理是公务员管理中最基础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这个数据量是最大的;其次是每月要发生变化的,而且这个数据的变化也是最及时的;第三,每个月都要发工资,所以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因此,如果把这个抓好,及时性、准确性就都有了。那么其他的业务,比如公务员管理、调配、任免等工作都可以做好。
一年节约2000万元
记者:很多部门以前都是手工做工资的,那么应用信息化手段之后,工资管理有了什么变化?
吴绍维:以去年年末开始启动的新工资制度改革为例。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的情况下,鞍山市人事局通过积极应用数据库管理,使这项涉及全市14.48万人、年涉及资金5.2亿元的新工资制度改革工作,5个人仅用了不到3周时间就全部完成。我们先后测算了50套方案、1000多万个数据,而测算结果与实际审批结果月人均增资仅相差0.2元。
孙金明:我们过去都是手工操作,一次调整工资,最少也得3~5个月才能操作完。现在用几天时间就能出结果,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工资的日常管理也很方便。过去用手工的时候,一个人涨工资,批完了没有记录,批完了就完了。但现在批完了就存入数据库了,查询、调用非常方便。
杨振华:工资管理的各种标准、业务非常复杂,初次参加工作的人员,真正对工资业务能够深入理解和体会,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如果使用有效的信息系统,就可以降低对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李志强:工资的政策是很复杂的,编完后有厚厚的两本书。要落实这个政策,每个省把其中的信息计算清楚的话,就要花4~5个月。云南有一个地方,人事局的科长说虽然工资政策是懂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问题,真正算起工资来又会不明白。而且给很多公务员计算工资也好、福利也好容易算错。但如果有了信息系统后,就不用再花时间去计算、理解了,原来4~5个月工作量的任务用两三天就可以解决,而且还不会出现错误。
记者:工资管理在对支持政府决策上有没有帮助?
吴绍维:我们以工资统一发放为手段,人事部门发现并清理出一大批不合理的开支问题、工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执行偏差问题。不但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维护了人事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由于实现了编制管理、人事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而且避免了一些单位虚报、冒支、串用财政资金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在人头费方面就压缩了1000多人,减少财政不合理支出2000万元左右。
同时,由于管理数据库信息涵盖量大,数据准确度高,管理数据库的综合效用也得到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普遍认同。几年来,我们利用管理数据库先后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取暖补贴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2005年从该数据库提取的数据,成为了鞍山市财政拨款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和下达的主要依据。
杨振华:工资管理还可以使政府对工资总量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位置,便于调整工资结构及组成。
李志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某个地方的公务员加薪时,马上要拿出一项数据来做决策。如果按照以往手工操作的话,财务部门要投入很多人力,并且可能需要两个月才能拿出数据来。但是那个地方的处长通过系统调出信息,很快就拿出了数据,有力支持了决策。
原来公务员的税到底交的对不对有一些是没有底的。但现在把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出来了,你拿到的工资有多少钱,那么要交多少社保、多少住房公积金完全都是对应的。而且,能够发多少工资,收多少社保,这个预算以后都可以做计划了。
跨部门由谁来牵头
记者:工资管理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那么在做工资管理方面,技术上有什么难点?
杨振华:工资管理的重点是要了解工资理论知识和工资历次变化的原因,准确抽象出工资的业务及其处理对象,建立良好的业务模型。这是关键点所在。
李志强:难点一是存在于人事部门内,二是存在于整个大系统中。
人事部门内的难点,第一是情况太复杂了,所以我们要定一个标准;第二,除国家的标准外,还要把地方的政策加进去;第三,就是每一个地方的具体单位,在业务流程上是不相一致的,不仅工作流在一个单位没有统一起来,而且信息流也不是互相共享的,公务员库是一个,专家技术人员库是另一个,一个人有时要同时录入到五六个库里面,可能就会出现有的库有信息、有的库没有信息的情况,这就形成了信息的不一致。
第二个难点存在于大系统中。工资必须要和财政进行接口管理,另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要和社保、公积金、税务等部门进行接口,还要和编制进行接口,因为单位的人员超编是不可以的。这样的话就要看相互系统之间是否能联动。
记者:既然谈到了联动问题,那么工资管理主要涉及哪些部门?
李志强:主要是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编办有编制数,人事负责审批,审批之后报财政,财政有了数据之后负责发放。
吴绍维:鞍山加强了和组织部门、编制部门、财政部门、保险部门和银行等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畅通的信息联动机制。
记者: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已经说了好多年。那么工资管理涉及跨部门业务的时候,怎么共享?怎么定一个共享的标准?
李志强:工资管理的共享问题有内有外。在一些地方,由于数据不准确,入库不准确,结果工资里有张三,编制里有张三,公务员表里也有张三,但这些张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内部的数据共享问题。
对外的数据共享是说,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系统,这就要看怎么协调了。比如某个城市的财政局和市人事局,这两个部门用的是不同的软件,两家只有坐下来协调才可以谈到数据共享。
孙金明:我们还没共享,只能各干各的,人事用人事的软件,财政用财政的软件。现在我们也没有解决接口问题,还是手工做的。我们去年跟财政局商量过一次,想把两家的数据共享,但也还没实现。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把纸质的文件送到财政,他们把我们批的东西再输入到数据库中去,其实没有做到对接。
记者:现在吉林市对于工资部分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有什么打算和计划?
孙金明:现在还没有研究。因为这个事情得对两家都有用才会坐下来一起商量。比如现在就我们和社保部门而言,社保部门对我们的数据没有很大的需求,因为他们核退休养老金的时候不是依据在职的工资是多少钱,而是根据个人缴的是多少钱和个人账户。
李志强:这需要有人来牵头。跨部门信息共享起来,其实难度不大,主要是协调管理。几家用的是不同的软件其实没有关系,只要开发商坐到一起就可以,怕就怕部门之间没有共享的需求。
记者:也就是说跨部门协作首先需要一个牵头部门来做。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关键点呢?
李志强:另外的关键点就是变化。这个部门发生了变化,那个部门没有发生变化,比如财政局的软件发生变化了,人事局的软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马上就会关系到跨部门的协作发生变化。软件系统是可以实现随需应变的,但这也是需要一个消化过程的。
详情请见中计在线“阡陌三人行”访谈实录(http://cio.ciw.com.cn/Special/salary/)。
鞍山市人事局局长 吴绍维
鞍山在人头费方面压缩了1000多人,减少财政不合理支出2000万元左右。
吉林市人事局工资处处长 孙金明
共享得对两家都有用才会坐下来一起商量,而且得有一个牵头单位。
北京金益康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强
中国的人事变化很快,这样就会导致管理工具、管理手段要不断进行调整。
北京飞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振华
准确抽象出工资的业务及其处理对象,建立良好的业务模型,这是关键。
公务员法实施、工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公务员绩效考核……这些事情无不和政府机构公务员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有关。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及各种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为公务员人事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更准确地掌握整个公务员群体的实际情况?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人事安排?如何更高效地支持政府决策?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公务员人事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水平。
工资管理水平关系到公务员人事管理的整体工作。相对于人事管理中的其他细分领域,工资管理和公务员切身利益相关,每个月都要按时办理,是人事管理中最活跃的要素。
公务员工资管理不仅有利于推进人事管理工作,还可以带动政府机构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进而解决政府机构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比如,与编制部门合作,可以解决超编的问题;与财政部门合作,可以解决吃空饷的问题;与税务部门合作,可以解决公务员个税及时足额上缴的问题;与社保部门合作,可以解决足额上缴社保金的问题。
但是,公务员工资管理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如何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联动,仍是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时间:2007年5月18日
地点:赛迪大厦17层会议室
形式:中计在线嘉宾现场对话
对话嘉宾:
吴绍维
鞍山市人事局局长
孙金明
吉林市人事局工资处处长
李志强
北京金益康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振华
北京飞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资管理的一个难点是工资必须和财政进行接口管理,另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要和社保、公积金、税务等部门进行接口,还要和编制进行接口。这些部门之间要实现共享,还需要假以时日。
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者:我国公务员的体系不是垂直管理,而是分块管理的,那么当前公务员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难点主要在什么地方?
李志强:首先是公务员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够,这些年来指标代码的标准还不够完善,管理也不够规范;其次,中国的人事变化很快,这样就会导致管理工具、管理手段不断进行调整;第三,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人事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它的价值、认同程度还没有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第四,政府虽然很重视公务员人事管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国公务员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出台。
杨振华:工资管理的难点,首先是各级单位的领导对人事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资金不能到位,或者即使到位,额度也比较小,有些就不能够保证系统的完整、顺利实施;其次,各单位负责人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对人事信息化的理解千差万别,很难有一个产品能够适应这些不同的需求。
记者:如果要建设公务员管理系统,需要多少模块?
李志强:大概有18个模块。
记者:既然是这么多的模块,那么工资管理在公务员人事管理的整体业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杨振华:工资管理在公务员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因为工资的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利益。因此,只有工资系统才能将全员的信息比较准确地掌握和收集。
李志强:工资管理是公务员管理中最基础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这个数据量是最大的;其次是每月要发生变化的,而且这个数据的变化也是最及时的;第三,每个月都要发工资,所以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因此,如果把这个抓好,及时性、准确性就都有了。那么其他的业务,比如公务员管理、调配、任免等工作都可以做好。
一年节约2000万元
记者:很多部门以前都是手工做工资的,那么应用信息化手段之后,工资管理有了什么变化?
吴绍维:以去年年末开始启动的新工资制度改革为例。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的情况下,鞍山市人事局通过积极应用数据库管理,使这项涉及全市14.48万人、年涉及资金5.2亿元的新工资制度改革工作,5个人仅用了不到3周时间就全部完成。我们先后测算了50套方案、1000多万个数据,而测算结果与实际审批结果月人均增资仅相差0.2元。
孙金明:我们过去都是手工操作,一次调整工资,最少也得3~5个月才能操作完。现在用几天时间就能出结果,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工资的日常管理也很方便。过去用手工的时候,一个人涨工资,批完了没有记录,批完了就完了。但现在批完了就存入数据库了,查询、调用非常方便。
杨振华:工资管理的各种标准、业务非常复杂,初次参加工作的人员,真正对工资业务能够深入理解和体会,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如果使用有效的信息系统,就可以降低对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李志强:工资的政策是很复杂的,编完后有厚厚的两本书。要落实这个政策,每个省把其中的信息计算清楚的话,就要花4~5个月。云南有一个地方,人事局的科长说虽然工资政策是懂了,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问题,真正算起工资来又会不明白。而且给很多公务员计算工资也好、福利也好容易算错。但如果有了信息系统后,就不用再花时间去计算、理解了,原来4~5个月工作量的任务用两三天就可以解决,而且还不会出现错误。
记者:工资管理在对支持政府决策上有没有帮助?
吴绍维:我们以工资统一发放为手段,人事部门发现并清理出一大批不合理的开支问题、工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执行偏差问题。不但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维护了人事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由于实现了编制管理、人事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而且避免了一些单位虚报、冒支、串用财政资金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在人头费方面就压缩了1000多人,减少财政不合理支出2000万元左右。
同时,由于管理数据库信息涵盖量大,数据准确度高,管理数据库的综合效用也得到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普遍认同。几年来,我们利用管理数据库先后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取暖补贴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2005年从该数据库提取的数据,成为了鞍山市财政拨款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和下达的主要依据。
杨振华:工资管理还可以使政府对工资总量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位置,便于调整工资结构及组成。
李志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某个地方的公务员加薪时,马上要拿出一项数据来做决策。如果按照以往手工操作的话,财务部门要投入很多人力,并且可能需要两个月才能拿出数据来。但是那个地方的处长通过系统调出信息,很快就拿出了数据,有力支持了决策。
原来公务员的税到底交的对不对有一些是没有底的。但现在把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出来了,你拿到的工资有多少钱,那么要交多少社保、多少住房公积金完全都是对应的。而且,能够发多少工资,收多少社保,这个预算以后都可以做计划了。
跨部门由谁来牵头
记者:工资管理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那么在做工资管理方面,技术上有什么难点?
杨振华:工资管理的重点是要了解工资理论知识和工资历次变化的原因,准确抽象出工资的业务及其处理对象,建立良好的业务模型。这是关键点所在。
李志强:难点一是存在于人事部门内,二是存在于整个大系统中。
人事部门内的难点,第一是情况太复杂了,所以我们要定一个标准;第二,除国家的标准外,还要把地方的政策加进去;第三,就是每一个地方的具体单位,在业务流程上是不相一致的,不仅工作流在一个单位没有统一起来,而且信息流也不是互相共享的,公务员库是一个,专家技术人员库是另一个,一个人有时要同时录入到五六个库里面,可能就会出现有的库有信息、有的库没有信息的情况,这就形成了信息的不一致。
第二个难点存在于大系统中。工资必须要和财政进行接口管理,另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要和社保、公积金、税务等部门进行接口,还要和编制进行接口,因为单位的人员超编是不可以的。这样的话就要看相互系统之间是否能联动。
记者:既然谈到了联动问题,那么工资管理主要涉及哪些部门?
李志强:主要是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编办有编制数,人事负责审批,审批之后报财政,财政有了数据之后负责发放。
吴绍维:鞍山加强了和组织部门、编制部门、财政部门、保险部门和银行等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畅通的信息联动机制。
记者: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已经说了好多年。那么工资管理涉及跨部门业务的时候,怎么共享?怎么定一个共享的标准?
李志强:工资管理的共享问题有内有外。在一些地方,由于数据不准确,入库不准确,结果工资里有张三,编制里有张三,公务员表里也有张三,但这些张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内部的数据共享问题。
对外的数据共享是说,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系统,这就要看怎么协调了。比如某个城市的财政局和市人事局,这两个部门用的是不同的软件,两家只有坐下来协调才可以谈到数据共享。
孙金明:我们还没共享,只能各干各的,人事用人事的软件,财政用财政的软件。现在我们也没有解决接口问题,还是手工做的。我们去年跟财政局商量过一次,想把两家的数据共享,但也还没实现。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把纸质的文件送到财政,他们把我们批的东西再输入到数据库中去,其实没有做到对接。
记者:现在吉林市对于工资部分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有什么打算和计划?
孙金明:现在还没有研究。因为这个事情得对两家都有用才会坐下来一起商量。比如现在就我们和社保部门而言,社保部门对我们的数据没有很大的需求,因为他们核退休养老金的时候不是依据在职的工资是多少钱,而是根据个人缴的是多少钱和个人账户。
李志强:这需要有人来牵头。跨部门信息共享起来,其实难度不大,主要是协调管理。几家用的是不同的软件其实没有关系,只要开发商坐到一起就可以,怕就怕部门之间没有共享的需求。
记者:也就是说跨部门协作首先需要一个牵头部门来做。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关键点呢?
李志强:另外的关键点就是变化。这个部门发生了变化,那个部门没有发生变化,比如财政局的软件发生变化了,人事局的软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马上就会关系到跨部门的协作发生变化。软件系统是可以实现随需应变的,但这也是需要一个消化过程的。
详情请见中计在线“阡陌三人行”访谈实录(http://cio.ciw.com.cn/Special/salary/)。
鞍山市人事局局长 吴绍维
鞍山在人头费方面压缩了1000多人,减少财政不合理支出2000万元左右。
吉林市人事局工资处处长 孙金明
共享得对两家都有用才会坐下来一起商量,而且得有一个牵头单位。
北京金益康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强
中国的人事变化很快,这样就会导致管理工具、管理手段要不断进行调整。
北京飞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振华
准确抽象出工资的业务及其处理对象,建立良好的业务模型,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