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唱响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唱和鉴赏革命题材歌曲作品,通过对作品形式结构、情感情绪的理解与感受,可以提高初中生音乐评价与鉴赏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爱国主义品质。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落实革命题材歌曲的艺术渗透进行了全面解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革命歌曲;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而记录和反映这个历程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形式就是革命歌曲。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与产物,革命歌曲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渴望伟大复兴的浓烈情感,也彰显了革命过程的波澜壮阔。于中学生而言,革命歌曲可以让他们重温历史,体验那个年代的激情与澎湃,这对于激發他们自强负重、拼搏奋斗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激励、感召与促进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情境创建,拉近时代距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其愉悦、高昂的情绪和兴趣有关。革命题材歌曲本身就与学生有着时代的距离感,相比之当下流行音乐的节奏与韵律,革命歌曲更注重革命故事的背景和革命情感的凸显。所以,如果想让中学生对革命歌曲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体验到歌曲中蕴含的乐观、坚强的革命精神,需要教育者通过情境创建。来拉近学生与歌曲之间因时代而形成的距离,让他们带着饱满的情感唱响革命之音。如在学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时,这首歌曲主要是表现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侵略者进行坚强抗击的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乐观主义情感,因为它是《铁道游击队》的电影插曲,具有非常强烈的剧情性。因此,在进行一、三段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们创建一个“革命情境”:西下的夕阳中,游击队员在微山湖边自在悠闲地弹着土琵琶,动人的歌谣飘荡在湖面上……同时,再结合电影的部分视频,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够体验到当时游击队员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状态。所以,在接下来的学唱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演唱起来声情并茂。
  二、联系现实,注重多重体验
  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革命题材的歌曲提不起兴致?原因在于革命歌曲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是脱节的,其中独特的革命情感,学生们并没有在自己的现实中经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难投入更多的情感。为了消除革命歌曲与学生之间的时代差距,要为学生搭建起革命歌曲与他们生活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们能够从自己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展开想象,通过多种体验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领悟革命歌曲的精髓。仍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为例,在教唱第二段时,怎样让学生们将歌曲中炸桥梁、爬火车的气势以及向敌人刺出钢刀时的愤怒情感表现出来。可以先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自己曾经看过的影片、书或者是听到的故事中,是不是曾经有过这样的桥段?然后让他们想象一下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不会毫不犹豫地跳上火车;会不会不畏生死地炸毁桥梁;会不会毅然决然地将钢刀剌进敌人的心脏?引导学生深层次去体验多种革命场景,并结合自己所听、所见、所想再次品味歌词和歌曲中的含义,学生们就会唱出坚定且激昂的革命情感。
  三、角色转换,跨越时空唱响
  传统的音乐欣赏,一般对于音乐艺术的外在价值更为关注,在引入革命题材歌曲时,也往往容易将其政治思想的教育功能夸大,更强调技能等方面的“非审美”教育,却忽略了革命歌曲中浓厚的革命情感,以及鲜明的人物特征体验,导致很多学生“看”不到革命歌曲的美之所在,也无法欣赏革命歌曲独特的艺术性。对于情感“移入”,音乐比之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更加有力,但人的情感是从审美体验中而来,对于革命歌曲如何让它成为能够跨越时空唱响?就要让学生走进歌曲中的人物中去,通过角色转换去挖掘歌曲内涵。如在让学生们欣赏《白毛女》歌舞剧时,先将与《白毛女》有关的资料、图片展示给大家,让他们先形成一个鲜明且形象的直观印象,然后让学生们尝试着进入这个角色,男生可以选择杨白劳的角色代入,各自体会角色的内心变化。白毛女扎起红头绳时是怎样的心情?杨白劳看着女儿喜悦的样子他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们体验之后,还可以邀请大家上台进行一小段舞台剧的表演,更深入地领会歌曲创作的背景,人物的鲜明个性,为接下来的欣赏与学唱获取更多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们对人物、对歌曲的热爱,也调动他们透过歌曲去客观分析当时历史背景的积极性。
  革命题材歌曲因其鲜明的民族性和音乐性特征,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革命题材歌曲也因其时代感,让中学生容易对其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造成学唱与欣赏的障碍。彰显革命歌曲魅力,需要教育者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自然渗透,拉近时空产生的距离,培养中学生的革命情怀,为他们实现音乐素养提高夯实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音级集合的分析方式对威伯恩三首作品的序列进行分析,对作品所使用的序列和集合进行初步的探讨,以证明在音级集合的分析方式下,十二音作品中的音乐结构和组织方式仍然是有高度的统一性的。  【关键词】威伯恩;序列;集合;结构力  【中图分类号】J611 【文献标识码】A  安东·威伯恩是20世纪杰出的音乐家,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对后世的作曲家在作曲技法上有极大的启发,也为理论家的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将吕派中重要的传承人之一黄依群和吕瑞英演唱的同一个唱段相比较,来分析对比两位对作品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对“吕派”的艺术特色有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越剧;吕派;穆桂英;吕瑞英;黄依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越剧流派“吕派”简介  “吕派”是由吕瑞英创立的越剧旦角艺术流派。其唱腔师承于“袁派”,后凭借自身嗓音条件和擅演的剧目将其创新发展,独树一帜,被公认
期刊
【摘要】《越人歌》的语言可能与壮语有系族上的关联,因而也可以说它是一首古老的壮歌。它表达了越女对鄂君的感戴,说明楚越人民的亲密关系。这首诗在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及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越人歌;爱慕;暗恋;哀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介绍  《越人歌》创作于先秦,即春秋(“先秦”是指从上古到秦王朝统一中国之前的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词作者佚名(指时间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理念,选用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种杉树》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彝族母语”“本土化内容”“民族化角色”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希望以此推动我国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本土化”教学进程。  【关键词】种杉树;本土化;彝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文化”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其中重要一点是,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即在教学
期刊
【摘要】2017年5月28日晚20时,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交流音乐会——广西艺术学院漓江室内乐团与各音乐院校交流专场音乐会。聆听完后,感受很多。音乐会意义非凡,积极配合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广西艺术学院与各音乐院校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  【关键词】漓江室内乐团;音乐周;交流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会以2017中国-东盟音乐
期刊
【摘要】电子钢琴室集体课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以钢琴小品《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对学前教育专业电钢琴集体课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集体课;电子钢琴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以钢琴小品《让我们荡起
期刊
【摘要】 作为美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受到众多国家学者和音乐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并且随着21世纪的科技迅速发展,音乐教育也呈现出新的趋势与新的动态。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11月3日—5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第一届“音乐教育国际学术论坛”以此“音乐教育的新趋势与新动态”为主题,广邀了十多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学者与学校音乐教师,通过分享各国或各自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新动态,为音乐教育交流提供了一个难得可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笔者在观看完谢艳丽教授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之后,对其演唱曲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些许体会。  【关键词】曲目;音乐会;观后感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月11日,在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第一场音乐会。它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哈尔滨音乐学院刚刚成立,音乐会的举办也使外面更多的人认识了音乐学院。这场音乐会是谢艳丽教授教学成果的汇
期刊
【摘要】王凤云教授以“情景假设”,教唱好中国“民戏歌”的教学法在声乐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文从她的学术讲座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论述,可以说,“情景假设”教学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声乐,还能够运用于其他音乐专业。  【关键词】情景假设;民戏歌;意义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与王老师亦师亦友的缘分  王凤云,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音乐家协会理
期刊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为核心理念,给音乐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笔者以《乒乓变奏曲》为素材,从“新双基”的特征、具体实施与运用及课后感悟三个方面来阐述新体系,把美传递得更具有可行性和价值性。  【关键词】新双基;音乐新体系;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双基”的目标及其特征  “新双基”指的是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和基础音乐活动。通过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