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活动中艺术审美和绘画技能似乎一直是一个矛盾体,有的时候我们重技能而轻审美,有的时候我们又重审美而轻技能,在左右摇摆间很多老师迷失了自己的美术教学方向。我们在实践中得出,要把美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充分感知欣赏后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美术审美。如何将技能和审美在统一中融合?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重叠交叉的珊瑚”为例加以阐述。
一、把握艺术核心价值,在目标中做到感知和表达的统一
自然界的美丽事物总能引发孩子的强烈兴趣,丛生的珊瑚交叉重叠,空间构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综合幼儿美术绘画能力上的需求以及幼儿在欣赏感知事物的特点,首先对大班美术“重叠交叉的珊瑚”的核心价值进行梳理,制定两个层次的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就是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欣赏和感受,首先把图片做成动态的画面给孩子们欣赏,将每一棵珊瑚作为一个画面轮流播放,最后合成一丛珊瑚丛。在欣赏颜色、形状不同的珊瑚的过程中感受珊瑚丛的组合美。
第二层次就是多种形式的表现和表达,突出美术领域中的核心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引发幼儿尝试用动作和绘画的形式表现重叠交叉的珊瑚丛,在多元表现的基础上大胆设计形态各异的珊瑚。
二、聚焦欣赏感受关键,在提问中达到欣赏和观察的融合
美术活动中充分地欣赏和感受对幼儿的感官体验是极其重要的,集体活动中老师必须聚焦欣赏感受环节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充分调动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感知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角度的提问,引发孩子对空间对色彩、对构图的发现和思考。
提问一:在这片珊瑚丛中,你最喜欢哪棵珊瑚,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幼儿:我喜欢这棵绿绿的珊瑚,它长得像树枝一样。
老师:谢谢你说的颜色和形状这么清楚,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你喜欢的这棵珊瑚。
提问二:请你也像第一個小朋友一样说出你喜欢的珊瑚的颜色和形状,再说说你喜欢的这一棵和刚才小朋友喜欢的那棵长得谁大谁小?
幼儿:我喜欢这棵紫色的小小的,它比××小朋友的小,还低低的。
老师:原来珊瑚长得都不太一样。
提问三:老师喜欢的那棵珊瑚是离我们大家最远的那棵,请你找出来,这棵珊瑚你能看到它身体的全部吗?为什么?
幼儿:最远的是那棵深咖啡色的。它被遮住了,被那棵绿色的珊瑚遮住了看不到下面的地方。
老师:原来美丽的珊瑚丛里有着五颜六色不同形状的珊瑚,它们有大有小、有前有后,也有的交叉重叠在一起。
以上三个提问设计从颜色和形状,到高低错落,再到远近关系,环环推进,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珊瑚丛的组合美。帮助幼儿将视角聚焦,引发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辨析,为孩子用绘画手段去表达表现重叠交叉奠定了观察基础。
三、关注多元表达需求,在过程中追求审美和技能的和谐
对美的事物表达和表现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重叠交叉的珊瑚内容不仅适合用绘画形式,也适用于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造型和组合,从立体和平面两个维度给幼儿带来视觉和空间上的冲击。
立体表达:幼幼组合展示立体的珊瑚丛。五个幼儿一组扮演五棵珊瑚迅速组合,表现出珊瑚有高有底、有分开有聚拢、有前有后有重叠。
平面表达:师幼合作表现平面的重叠珊瑚。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组合的珊瑚画下来,遇到重叠的部分怎么画呢?被挡住了怎么办?
幼儿1:你不要画下去了,要跳过去再画。
老师:遇到重叠的地方不画,跳到哪里去呢?
幼儿2:到另外一边接着再画下去。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立体表达到平面绘画的转换过程中老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支架,肢体动作的表现有重叠和交叉,并适时抛出关键问题,然后在老师和幼儿的相互合作中解决了这个技能上的问题。从孩子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出大班孩子有个别已经具备遮挡绘画的能力了,他们能表达出“跳过去”“接着画”这样的关键经验。这对于老师梳理关键经验并且在集体中进行有效的分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使一个美术活动在欣赏感受表达的基础上有效融入了技能的获得。
四、紧扣艺术情趣原则,在评价中渗透技能和情趣的一致
绘画材料使用透明的塑封纸和颜料让孩子再一次感受重叠,同时提供了小鱼玩具增加作品重叠的丰富性和情趣。
老师:哪一棵珊瑚太大了,挡住的地方是哪些?还有谁今天也画了遮挡住的珊瑚?
幼儿1:我的太大了,所以后面的珊瑚都挡住了,我从这个后面接上去再画的。
幼儿2:我的红色的树枝一样遮住了这个黄色的珊瑚,是这样交叉的。
老师:今天除了珊瑚被遮挡住了,还有谁发现了小鱼的有趣秘密?
幼儿3: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的小鱼是躲到里面的,就是纸的里面去了,在外面看这里就遮住一点点了。
老师:如果要你把这个遮挡也画出来,你们可以吗?
幼儿5:当然,这个也可以像珊瑚一样画啊!
老师:好,那我期待你们下一次的作品哦!
透明纸起到一个直接看到遮挡效果的作用,小鱼的加入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儿把小鱼放在珊瑚的外面玩,可以把小鱼放到透明纸的夹层(塑封纸是两层的)中玩,通过这样的直接操作可以更好地感受“遮挡”,对后续绘画能力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让我们大胆地去谈绘画技能,只有当幼儿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时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艺术作品的趣味性,技能和审美不是矛盾体。当我们把握住了艺术活动的核心价值,以充分的感知欣赏作为基础,支持幼儿多种多样的表现表达方式,在艺术情趣的促发下,美术活动的审美和绘画的技能能够达成和谐统一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商务印书馆,2016.
一、把握艺术核心价值,在目标中做到感知和表达的统一
自然界的美丽事物总能引发孩子的强烈兴趣,丛生的珊瑚交叉重叠,空间构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综合幼儿美术绘画能力上的需求以及幼儿在欣赏感知事物的特点,首先对大班美术“重叠交叉的珊瑚”的核心价值进行梳理,制定两个层次的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就是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欣赏和感受,首先把图片做成动态的画面给孩子们欣赏,将每一棵珊瑚作为一个画面轮流播放,最后合成一丛珊瑚丛。在欣赏颜色、形状不同的珊瑚的过程中感受珊瑚丛的组合美。
第二层次就是多种形式的表现和表达,突出美术领域中的核心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引发幼儿尝试用动作和绘画的形式表现重叠交叉的珊瑚丛,在多元表现的基础上大胆设计形态各异的珊瑚。
二、聚焦欣赏感受关键,在提问中达到欣赏和观察的融合
美术活动中充分地欣赏和感受对幼儿的感官体验是极其重要的,集体活动中老师必须聚焦欣赏感受环节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充分调动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感知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角度的提问,引发孩子对空间对色彩、对构图的发现和思考。
提问一:在这片珊瑚丛中,你最喜欢哪棵珊瑚,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幼儿:我喜欢这棵绿绿的珊瑚,它长得像树枝一样。
老师:谢谢你说的颜色和形状这么清楚,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你喜欢的这棵珊瑚。
提问二:请你也像第一個小朋友一样说出你喜欢的珊瑚的颜色和形状,再说说你喜欢的这一棵和刚才小朋友喜欢的那棵长得谁大谁小?
幼儿:我喜欢这棵紫色的小小的,它比××小朋友的小,还低低的。
老师:原来珊瑚长得都不太一样。
提问三:老师喜欢的那棵珊瑚是离我们大家最远的那棵,请你找出来,这棵珊瑚你能看到它身体的全部吗?为什么?
幼儿:最远的是那棵深咖啡色的。它被遮住了,被那棵绿色的珊瑚遮住了看不到下面的地方。
老师:原来美丽的珊瑚丛里有着五颜六色不同形状的珊瑚,它们有大有小、有前有后,也有的交叉重叠在一起。
以上三个提问设计从颜色和形状,到高低错落,再到远近关系,环环推进,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珊瑚丛的组合美。帮助幼儿将视角聚焦,引发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辨析,为孩子用绘画手段去表达表现重叠交叉奠定了观察基础。
三、关注多元表达需求,在过程中追求审美和技能的和谐
对美的事物表达和表现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重叠交叉的珊瑚内容不仅适合用绘画形式,也适用于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造型和组合,从立体和平面两个维度给幼儿带来视觉和空间上的冲击。
立体表达:幼幼组合展示立体的珊瑚丛。五个幼儿一组扮演五棵珊瑚迅速组合,表现出珊瑚有高有底、有分开有聚拢、有前有后有重叠。
平面表达:师幼合作表现平面的重叠珊瑚。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组合的珊瑚画下来,遇到重叠的部分怎么画呢?被挡住了怎么办?
幼儿1:你不要画下去了,要跳过去再画。
老师:遇到重叠的地方不画,跳到哪里去呢?
幼儿2:到另外一边接着再画下去。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立体表达到平面绘画的转换过程中老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支架,肢体动作的表现有重叠和交叉,并适时抛出关键问题,然后在老师和幼儿的相互合作中解决了这个技能上的问题。从孩子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出大班孩子有个别已经具备遮挡绘画的能力了,他们能表达出“跳过去”“接着画”这样的关键经验。这对于老师梳理关键经验并且在集体中进行有效的分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使一个美术活动在欣赏感受表达的基础上有效融入了技能的获得。
四、紧扣艺术情趣原则,在评价中渗透技能和情趣的一致
绘画材料使用透明的塑封纸和颜料让孩子再一次感受重叠,同时提供了小鱼玩具增加作品重叠的丰富性和情趣。
老师:哪一棵珊瑚太大了,挡住的地方是哪些?还有谁今天也画了遮挡住的珊瑚?
幼儿1:我的太大了,所以后面的珊瑚都挡住了,我从这个后面接上去再画的。
幼儿2:我的红色的树枝一样遮住了这个黄色的珊瑚,是这样交叉的。
老师:今天除了珊瑚被遮挡住了,还有谁发现了小鱼的有趣秘密?
幼儿3: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的小鱼是躲到里面的,就是纸的里面去了,在外面看这里就遮住一点点了。
老师:如果要你把这个遮挡也画出来,你们可以吗?
幼儿5:当然,这个也可以像珊瑚一样画啊!
老师:好,那我期待你们下一次的作品哦!
透明纸起到一个直接看到遮挡效果的作用,小鱼的加入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儿把小鱼放在珊瑚的外面玩,可以把小鱼放到透明纸的夹层(塑封纸是两层的)中玩,通过这样的直接操作可以更好地感受“遮挡”,对后续绘画能力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让我们大胆地去谈绘画技能,只有当幼儿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时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艺术作品的趣味性,技能和审美不是矛盾体。当我们把握住了艺术活动的核心价值,以充分的感知欣赏作为基础,支持幼儿多种多样的表现表达方式,在艺术情趣的促发下,美术活动的审美和绘画的技能能够达成和谐统一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商务印书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