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中幼儿重叠经验的获得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活动中艺术审美和绘画技能似乎一直是一个矛盾体,有的时候我们重技能而轻审美,有的时候我们又重审美而轻技能,在左右摇摆间很多老师迷失了自己的美术教学方向。我们在实践中得出,要把美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充分感知欣赏后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美术审美。如何将技能和审美在统一中融合?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重叠交叉的珊瑚”为例加以阐述。
  一、把握艺术核心价值,在目标中做到感知和表达的统一
  自然界的美丽事物总能引发孩子的强烈兴趣,丛生的珊瑚交叉重叠,空间构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综合幼儿美术绘画能力上的需求以及幼儿在欣赏感知事物的特点,首先对大班美术“重叠交叉的珊瑚”的核心价值进行梳理,制定两个层次的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就是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欣赏和感受,首先把图片做成动态的画面给孩子们欣赏,将每一棵珊瑚作为一个画面轮流播放,最后合成一丛珊瑚丛。在欣赏颜色、形状不同的珊瑚的过程中感受珊瑚丛的组合美。
  第二层次就是多种形式的表现和表达,突出美术领域中的核心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引发幼儿尝试用动作和绘画的形式表现重叠交叉的珊瑚丛,在多元表现的基础上大胆设计形态各异的珊瑚。
  二、聚焦欣赏感受关键,在提问中达到欣赏和观察的融合
  美术活动中充分地欣赏和感受对幼儿的感官体验是极其重要的,集体活动中老师必须聚焦欣赏感受环节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充分调动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感知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角度的提问,引发孩子对空间对色彩、对构图的发现和思考。
  提问一:在这片珊瑚丛中,你最喜欢哪棵珊瑚,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幼儿:我喜欢这棵绿绿的珊瑚,它长得像树枝一样。
  老师:谢谢你说的颜色和形状这么清楚,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你喜欢的这棵珊瑚。
  提问二:请你也像第一個小朋友一样说出你喜欢的珊瑚的颜色和形状,再说说你喜欢的这一棵和刚才小朋友喜欢的那棵长得谁大谁小?
  幼儿:我喜欢这棵紫色的小小的,它比××小朋友的小,还低低的。
  老师:原来珊瑚长得都不太一样。
  提问三:老师喜欢的那棵珊瑚是离我们大家最远的那棵,请你找出来,这棵珊瑚你能看到它身体的全部吗?为什么?
  幼儿:最远的是那棵深咖啡色的。它被遮住了,被那棵绿色的珊瑚遮住了看不到下面的地方。
  老师:原来美丽的珊瑚丛里有着五颜六色不同形状的珊瑚,它们有大有小、有前有后,也有的交叉重叠在一起。
  以上三个提问设计从颜色和形状,到高低错落,再到远近关系,环环推进,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珊瑚丛的组合美。帮助幼儿将视角聚焦,引发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辨析,为孩子用绘画手段去表达表现重叠交叉奠定了观察基础。
  三、关注多元表达需求,在过程中追求审美和技能的和谐
  对美的事物表达和表现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重叠交叉的珊瑚内容不仅适合用绘画形式,也适用于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造型和组合,从立体和平面两个维度给幼儿带来视觉和空间上的冲击。
  立体表达:幼幼组合展示立体的珊瑚丛。五个幼儿一组扮演五棵珊瑚迅速组合,表现出珊瑚有高有底、有分开有聚拢、有前有后有重叠。
  平面表达:师幼合作表现平面的重叠珊瑚。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组合的珊瑚画下来,遇到重叠的部分怎么画呢?被挡住了怎么办?
  幼儿1:你不要画下去了,要跳过去再画。
  老师:遇到重叠的地方不画,跳到哪里去呢?
  幼儿2:到另外一边接着再画下去。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立体表达到平面绘画的转换过程中老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支架,肢体动作的表现有重叠和交叉,并适时抛出关键问题,然后在老师和幼儿的相互合作中解决了这个技能上的问题。从孩子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出大班孩子有个别已经具备遮挡绘画的能力了,他们能表达出“跳过去”“接着画”这样的关键经验。这对于老师梳理关键经验并且在集体中进行有效的分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使一个美术活动在欣赏感受表达的基础上有效融入了技能的获得。
  四、紧扣艺术情趣原则,在评价中渗透技能和情趣的一致
  绘画材料使用透明的塑封纸和颜料让孩子再一次感受重叠,同时提供了小鱼玩具增加作品重叠的丰富性和情趣。
  老师:哪一棵珊瑚太大了,挡住的地方是哪些?还有谁今天也画了遮挡住的珊瑚?
  幼儿1:我的太大了,所以后面的珊瑚都挡住了,我从这个后面接上去再画的。
  幼儿2:我的红色的树枝一样遮住了这个黄色的珊瑚,是这样交叉的。
  老师:今天除了珊瑚被遮挡住了,还有谁发现了小鱼的有趣秘密?
  幼儿3: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的小鱼是躲到里面的,就是纸的里面去了,在外面看这里就遮住一点点了。
  老师:如果要你把这个遮挡也画出来,你们可以吗?
  幼儿5:当然,这个也可以像珊瑚一样画啊!
  老师:好,那我期待你们下一次的作品哦!
  透明纸起到一个直接看到遮挡效果的作用,小鱼的加入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儿把小鱼放在珊瑚的外面玩,可以把小鱼放到透明纸的夹层(塑封纸是两层的)中玩,通过这样的直接操作可以更好地感受“遮挡”,对后续绘画能力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让我们大胆地去谈绘画技能,只有当幼儿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时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艺术作品的趣味性,技能和审美不是矛盾体。当我们把握住了艺术活动的核心价值,以充分的感知欣赏作为基础,支持幼儿多种多样的表现表达方式,在艺术情趣的促发下,美术活动的审美和绘画的技能能够达成和谐统一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商务印书馆,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幼儿教育与城市幼儿教育在教学条件与教学水平的发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我国教育部近年来已经开始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很高程度的重视,但农村幼儿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作为农村幼儿教师,从教师的角度对幼儿教学进行调整,使快乐与发展成为幼儿成长的主线,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我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鍵词:幼儿教育;农村教育;幼儿成长
摘 要:小学是决定学生德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小学重要的管理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德育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德育工作管理中,班主任自身更要做到以德服人,并以爱育生,以便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以德服人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协调学生各个学科均衡发展和执行常规管理班级的工作,还要担任起学生德育工作,这关系到学
摘 要:中华汉字博大而精深,尤其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写的一手优美的好字离不开持久的练习以及掌握正确的学字、写字方法。小学低段是培养学生学习汉字兴趣、打下语言学习基础的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写字、写好字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就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探讨,以期让学生快乐学写字,轻松学好字。  关键词:低段写字;教学策略;快乐学写字;轻松学好字  一、低段写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可以通过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实现几何图形与实物的转换,通过运用多媒体、展开想象力、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理论结合生活实践,有效促进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空间意识;培养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
摘 要:图文结合习作,充分利用图片的功能,增添了学生习作的情趣,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对儿童习作能力的发展有可预期的促进作用。图文结合习作深度挖掘了小学生的生活,整合了美术和语文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了新时期学生习作的方法,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写作奠基。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图文结合;课程整合  小学生初学习作,对生活中经历的事物印象不够深刻和持久,往往造成习作时记忆模糊和错误,这是学生习作
徐海燕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以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为切入点,以生活作文教学核心理念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  生活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我们应该打通生活和作文的联系,构建沟通的桥梁,在生活中有意无
摘 要:小学生是公民,他们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小学生需要从小就接受公民教育,了解自己有哪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类文本内容,教师合理运用就能在语文教育的同时进行公民教育,以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育;公民教育;影响  许多人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比较难,一方面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还这么小,还不能起到公民的作用,进行这样的教育太早了,再加上其
摘 要:如何让“长方体的认识”承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成为思考的核心,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完整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改变以往的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状。  关键词:操作;想象;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中的内容,我想
生本教育体系教材实验,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依靠老师教的“师本”教育體系,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出发,强调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全部的已有经验、智慧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为教学所用;强调老师应把可以托付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交给学生,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