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课文
不管小学语文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都离不开词语教学这个中心内容。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词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查查词典了事,谈谈意思过关;也不是静态的、机械的就词解词。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行不通。由于“我”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二、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 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形式多样解词义
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以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能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我们教了那么多的课文,学生真正能够运用的却很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
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解释词语时,学生有的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麦囤”;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蒲公英”“麦子”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兴奋”“低沉”;有的联系实际造句,如“节俭”。其他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更加热情高涨。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再如“万象更新,美不胜收,张张灯结彩”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看到的景象,感受过的美景理解词义。
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更上新的台阶。总之,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课文
不管小学语文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都离不开词语教学这个中心内容。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词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查查词典了事,谈谈意思过关;也不是静态的、机械的就词解词。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行不通。由于“我”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二、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 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形式多样解词义
以往学习理解词义常常是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情。其实,学生是很具有潜力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以致用,因此,哪怕学生仅能说出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也是好的,最起码能说明他们读书时专心了,有一定语感了。我们教了那么多的课文,学生真正能够运用的却很少,这样学习所得的知识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它不能被运用产生新知识,只能是死知识。
理解词语的方式丰富多彩。在解释词语时,学生有的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麦囤”;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如“蒲公英”“麦子”等;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如“趴”“抚摸”;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如“兴奋”“低沉”;有的联系实际造句,如“节俭”。其他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学生才能海阔天空。他们回答问题时也不像从前那样模式化了,相反,时常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更加热情高涨。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再如“万象更新,美不胜收,张张灯结彩”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看到的景象,感受过的美景理解词义。
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更上新的台阶。总之,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