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角的分类”的教学目标
角的分类是认识角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各种角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分类。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以及学会区分平角和周角,然后通过学习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最后让学生能够根据角的度数将角进行分类。第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探索和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并归纳其特征,然后培养其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最后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第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交流的乐趣,最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在于掌握各种角的概念和特征,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和讨论概况出角的定义和将生活中的角进行分类等。根据教学内容的前后链接性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情况,结合以上的教学目标,对“角的分类”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以生活中常见的五角星为例,给学生设计思考的问题“观察五角星上的角有哪些角我们是已经学过的?在五角星上能找到直角三角形吗?”以问题的形式引入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从身边熟悉的五角星图形出发,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有关于角的知识的思考,既能起着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也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基础铺垫。
2、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认识直角
通过让学生动手来认识直角。先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然后向学生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有90度。这样认识直角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和量角的度数是考虑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常见的折纸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直角,然后利用折纸的方式,折出直角,量出其度数,从而导出新知识点。
(2)认识平角
先让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请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这个角是多少度?”从而得出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然后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得出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的关系。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的进行图画、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体,然后再从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其能够自己辨别平角和直角的不同,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认识锐角和钝角
首先由老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等不同角的度数;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等不同角的度数,但注意旋转时不要超过180。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向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有什么特征;最后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把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让学生从中进行分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也就是说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在认识锐角和钝角上的设计意图在于:充分培养学生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观察老师的同时自己能够去思考,并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脑海中的猜想,得出对角的认识和特征,这样能使得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推论出正确结论,从而学习和掌握知识要点。
(4)认识周角
由老师进行演示,将折扇折好然后再慢慢打开,让学生看着扇子转动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同时老师在黑板上作图,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这就是周角的画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使两条边重合。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得出周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的度数是360度。最后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的重合特点,认识到周角是两条射线重合的角,从度数上推导出“1周角=2平角=4直角”的关系。其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学习新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可能有点不一样,但总的来说还是让学生掌握周角的特征以及与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3、课堂小结,练习巩固
学习完各类角后,由老师将这节课的关于角的定义、特征、各种角之间的关系以及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和区分角的各种类别。在学习结束后,布置“角的分类”的相关练习,运用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或者对知识错误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体现出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纠正,从而深入透彻地掌握该知识点。
三、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和积极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经历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第二,倡导解决问题形式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量一量角的度数并给角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推导出其结果得出结论;第三:分类的关键在于深刻的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及其各种角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进行对角的分类进行一个标准的划分,学生将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直观的将某个角进行分类,发现某一个角转变方向时不能确定是属于哪一类,可以改变分类的标准,按照“度数的大小”这个标准给角进行重新的分类,从而认识了角的本质特征。最后通过小组的探究得出结论,对角的本质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水平。
角的分类是认识角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各种角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分类。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以及学会区分平角和周角,然后通过学习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最后让学生能够根据角的度数将角进行分类。第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探索和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并归纳其特征,然后培养其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最后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第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交流的乐趣,最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在于掌握各种角的概念和特征,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和讨论概况出角的定义和将生活中的角进行分类等。根据教学内容的前后链接性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情况,结合以上的教学目标,对“角的分类”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以生活中常见的五角星为例,给学生设计思考的问题“观察五角星上的角有哪些角我们是已经学过的?在五角星上能找到直角三角形吗?”以问题的形式引入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从身边熟悉的五角星图形出发,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有关于角的知识的思考,既能起着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也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基础铺垫。
2、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认识直角
通过让学生动手来认识直角。先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然后向学生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有90度。这样认识直角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和量角的度数是考虑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常见的折纸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直角,然后利用折纸的方式,折出直角,量出其度数,从而导出新知识点。
(2)认识平角
先让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请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这个角是多少度?”从而得出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然后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得出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的关系。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的进行图画、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体,然后再从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其能够自己辨别平角和直角的不同,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认识锐角和钝角
首先由老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等不同角的度数;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等不同角的度数,但注意旋转时不要超过180。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向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有什么特征;最后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把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让学生从中进行分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也就是说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在认识锐角和钝角上的设计意图在于:充分培养学生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观察老师的同时自己能够去思考,并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脑海中的猜想,得出对角的认识和特征,这样能使得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推论出正确结论,从而学习和掌握知识要点。
(4)认识周角
由老师进行演示,将折扇折好然后再慢慢打开,让学生看着扇子转动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同时老师在黑板上作图,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这就是周角的画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使两条边重合。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得出周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的度数是360度。最后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的重合特点,认识到周角是两条射线重合的角,从度数上推导出“1周角=2平角=4直角”的关系。其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学习新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可能有点不一样,但总的来说还是让学生掌握周角的特征以及与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3、课堂小结,练习巩固
学习完各类角后,由老师将这节课的关于角的定义、特征、各种角之间的关系以及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和区分角的各种类别。在学习结束后,布置“角的分类”的相关练习,运用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或者对知识错误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体现出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纠正,从而深入透彻地掌握该知识点。
三、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和积极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经历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第二,倡导解决问题形式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量一量角的度数并给角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推导出其结果得出结论;第三:分类的关键在于深刻的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及其各种角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进行对角的分类进行一个标准的划分,学生将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直观的将某个角进行分类,发现某一个角转变方向时不能确定是属于哪一类,可以改变分类的标准,按照“度数的大小”这个标准给角进行重新的分类,从而认识了角的本质特征。最后通过小组的探究得出结论,对角的本质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