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反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但是,多年来由于文化的差异,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很多误区,基础差、教学难度大等因素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积极思考,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练习、思考、交流等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来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主动性 学习兴趣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46-02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还算很高,潜能也基本上被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如学生基础差,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等等。
  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如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本文在充分地考察了目前数学教学的实际的基础上,对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一)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积极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是,对于那些调皮学生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讨论不但没有起到学习作用,反而给他们提供了玩耍的机会;他们不但不学习,反而还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讨论简直就是一种放松,他们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什么都没有学到。怎样才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是在新课改目标下给我们教师出的一道难题。
  (二)阅读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手头阅读的资料不够齐全,老师对阅读资料的学习方法理解的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摸着手头过河,稍不注意教学方式就有可能和新课改思想产生偏差。怎样才能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新课改有效的结合成为我们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还没有形成定论,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经典案例。说是新课改,但是考试制度任然用的是过去的模式;课本上的知识简单,考试题却比较难,平时上课和考试有脱节的感觉,新课改到底要发展成什么样的一种模式,我们拭目以待,希望教育部门尽快出台实施意见。
  三、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变。新课程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用个别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是教育过程成为人类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历程。
  (二)改变教学方式,实现由高高在上的传授灌输向平等互动的探究体验转变。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能力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三)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要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出新知识。
  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比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帮助。比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结语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重视新理念、新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在新课标下搞好数学教学,是留给我们老师和社会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有好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邬云德.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数学教育实践反思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05).
  [2]张锋,沈亚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05).
  [3]郭刚.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的探索和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4]杨洁.新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的几点体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黄赟.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应在“因材施教”原则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深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 重要意义 因材施教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37-01  一、
【摘要】为了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各地基础教育都在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增加选修课程,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发适合学生之需,现实之需,终身之需的选修课程?如何把握选修课程的学科之魂,学科之源,学科应用?把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抛砖引玉,给读者更多更好的思考,帮助读者在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少走弯路。  【关键词】选修课程 案例开发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47-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孩子是比较聪明的,接受新事物也是比较快的,但如果组织不好课堂,也是比较难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就必须改进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法
一、课标的要求与教材的特点要求学生在练习课真正“动”起来。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条件要求与有效策略。  (一)基本要求。  1.摆正“师生的位置”2.给足学生自主
[摘 要] 结合当前我国人口政策对教育的影响情况,分析了人口政策变化后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并主要从供需、师资及规划三方面的问题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今后的学前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 键 词] 人口政策;二孩政策;学前教育;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15-01  一、我国人口政策对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