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挫折与教育策略探究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学生中所出现的种种心理挫折。虽然学生的心理挫折不一定都会导致心理问题,但如果不正确处理对待,使心理挫折激化或长期持续,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因此,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了解造成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掌握挫折教育及其疏导的方式、方法。
  
  一、易导致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在心理学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即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遭遇障碍或干扰,致使预期的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或沮丧、失意的情绪状态。由此可见,它有别于我们生活中所讲的挫折。它并不是阻碍、干扰等客观事实本身或情境,而是一种对阻碍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学生心理挫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而心理冲突是心理挫折的重要内部起因。心理冲突对个体的直接影响是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甚至会因此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更容易产生心理矛盾或冲突,又由于处理冲突时经验不足,更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常易发生的心理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这种冲突常见于学生对学习的期望与实际学习状态的冲突。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般都对自己抱有一定期望,希望能够达到某一预期的标准,但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有些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缺乏耐心和毅力,不愿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有些虽付出努力,但因要求过高或急于求成,学习成绩未能达到期望的标准,就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而导致心理上的挫折感。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周围的人包括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这种双方面的期望就更容易产生对一旦失败以后的恐惧。因为这样不仅自己的愿望没有达到,还有负于父母及周围人的期望,他不仅自己要承担失望的痛苦,还担心别人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这种双重打击的预期威胁及现实的痛苦,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即使那些学习上的优秀生也会因时刻担心学习成绩的下降而始终处于压力之中,一旦学习真的下降,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就有可能更加难以承受。
  
  2. 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独立自主的需求逐渐强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出现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特别是当代,随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扩展,青少年学生的精神生活空间不断扩大,他们的社会视野更加广阔,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希望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同时,他们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去做,不愿别人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在这一时期,过度的保护、过多的限制、琐碎的说教,都会引起他们的极大的反感。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家里家长总是把他们当小孩对待,处处事事不放心,生活上过分地照顾。在学校里教师又常常居高临下,不注意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这种独立性由于得不到表现和发展,导致了两代人之间尖锐的冲突。因此尊重、扶持学生的独立性,并培养他们独立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成熟,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方面。
  
  3. 自尊与自卑的冲突
  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的人格,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自我态度。随着自我意识的触角对主体内在世界的指向和深入,学生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强。这种自尊心如果不能以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得到满足,就会以不当的方式,如打架、滋事、搞恶作剧等去寻求满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矛盾和攻击行为往往都是由于自尊心受损而导致的。
  正是由于自尊心较强,青少年学生也容易出现自卑感。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常把在这方面遇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看成是莫大的屈辱。加之他们的思维还存在着片面性,往往因偶然的得失,使情绪动荡在狂热与灰心的两极上,更加重了自尊和自卑间的冲突。因此,尊重学生并把他们不踏实的、尝试性的自尊心变成实实在在的进步内动力,正确地对待得失、成败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学生可能遭受到的心理冲突绝非上述几种,尤其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新旧交替、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背景,面对纷至沓来的价值信息,常常使人感到无所适从而难以作出有效的选择。因此,由选择冲突所带来的困惑、不安、无所适从等等,也就表现得更加明显、强烈。这种成人都能感受到的挑战压力,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会带来更多的适应上的困难。如果学校教育不能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作出正确选择,而是采取封闭、回避社会问题的教育,其结果只能加重学生适应社会的困难,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
  
  二、学生的挫折教育与挫折疏导
  
  1. 挫折教育
  近些年来,挫折教育已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普遍认可,并进入许多人的实践。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锻炼,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在心理上形成对挫折心境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有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抗拒能力。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一些增加学生挫折耐力的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对待挫折。首先使他们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前进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还要教会学生认识到挫折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双重性,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就无益。挫折既可能产生破坏力,使人丧失斗志,甚至“破罐破摔”;也可以产生再生力,即人们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使人从错误和失败中得到教训,变得更成熟。挫折可以产生自我张力,即容忍、谦让,不因为受到挫折灰心丧气,而是变得更冷静,更有忍受力。因此,教育学生辨证地看待挫折后果,把挫折看作砥砺人生和增长才干的好机会,就能将挫折变成再生力,坏事变成好事。我班有个学生A,从小学一年级起学习成绩就非常优秀,而且多才多艺:会拉一手好听的二胡,会写一手漂亮的字,会写一篇篇生动的作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稳居第一,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家长也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而她仍把自己定位于每次考试必须是第一名,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在几次考试中,其他的几个同学成绩比她稍胜一筹,于是她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结果是一次比一次考得差,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让她谈谈内心的真实想法。她说:“每次考试时,我都非常紧张,就怕考砸了,受到同学的嘲笑,父母的指责。所以有时我连一些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针对这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告诉她:“每次考试前做做深呼吸,使身体各部分放松。而且不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考第一名,因为失误总是难免的。只要你努力了,循序渐进地逐渐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目标一定会实现的。”一段时间以来,她的心情逐渐放松了,成绩也逐步回到以前的水平了。
  (2)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像其他心理品质一样,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大小挫折,教师应抓住这种机会,给予必要的勉励,提供榜样和作出具体指导,使他们从中受到磨砺。同时还应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使学生经受磨难,取得直接的挫折经验。特别是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条件比较好,又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挫折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受一些艰难的体能、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挫折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一种有远见的教育观。在每年的春暖花开时,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徒步远行。在远行中,有的学生脚上磨起了血泡,但仍咬牙坚持。这样的徒步远行,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更重要的是经受了一次难得的挫折训练。
  (3)进行“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教育”。人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会有各种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需要也日趋丰富。人有了某种需要,就会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来求得自身的满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导致心理挫折,假若原有的需求又比较强烈,那么所体验的挫折感就越大。但人的需要既可能是正确的、合理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对于正确、合理的需要,应予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就要加以教育引导,不能迁就姑息。目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有些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缺乏爱子女的理智感,认为疼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得到物质上的最大满足,对孩子有求必应,使有些学生对物质生活的欲望愈来愈强烈,甚至恶性膨胀,以致稍不能满足或物质条件不如别人,就怨恨、自卑,心理不能平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教育”。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特别是物欲方面的不合理要求,应该不予满足。对那些凑在一起不谈学习,却热衷于谈吃、讲穿、比消费,甚至斗富摆阔的学生,应注意加强教育。在学校里,我们规定统一穿校服,不准带零食进校门,大多数同学都在学校食堂统一就餐,并做到吃多少盛多少,不随便浪费一粒粮食。这样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勤劳节俭的美德,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
  (4)教给学生调适心态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训练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调适心态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学会如何对挫折作出积极主动的回应,这也是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通常的做法是:①寻找有利的方面。当学生受到困扰时,引导学生从事情好的一面去看待问题,往往有助于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逆境可以向顺境转化,顺境同样可以转化为逆境。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如果能适当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从另外的角度重新评价和审视所遇到的挫折,也许会发现事情的有利一面,从而获得力量和自信。②寻找榜样。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提供一定的榜样,往往会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并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通过展示榜样的思想活动及成长过程,使学生从中找到有助于战胜挫折的信息和技巧。③寻找帮助。应当告诉学生,遇到挫折时要主动找朋友倾诉,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这样不仅能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而且有助于重新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时,教师和父母能否采取谅解和同情的态度,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并真诚地给予同情、鼓励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记得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孩子,有一天没来上学,第二天当我问到她不来上学的原因时,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因为她的爸爸妈妈关系不好,妈妈要求离婚,而爸爸却不同意。昨天爸爸带着她到了一座宝塔上,要和她一起跳下去自杀。在她的不断反抗下,才没有酿成悲剧。得知这样的事,我就开导她,爸爸妈妈的事,是大人的事,你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是你可以寻找自己的快乐。比如,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老师同学聊聊天,写写日记来倾诉自己的烦恼等。同时告诉她,你没有和爸爸做出傻事,真是非常了不起。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找老师和同学,大家都会很乐意地帮助你的。老师和同学的温暖使她顺利地度过了这一段危险期。如今,她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2. 挫折疏导
  减少学生心理挫折的最好办法,自然是通过教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使他们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但实际生活中有些挫折情境一旦发生,是无法消除或一时无法改变的。何况青少年学生抗御挫折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因而常会因挫折感受到心理压力,产生心理失调,为诸多情绪所困扰。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疏导,以免学生的挫折感因长期得不到排解而导致心理疾患。
  所谓挫折疏导,就是运用一定的心理诱导策略和方法,引导受挫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识,排除内部无效动机的影响,建立新的动机模式和行为方式,发挥内在的潜力,排除心理障碍的过程。常用的疏导方法有:
  (1)情绪宣泄法。这种方法就是创设和提供一种情境,使受挫者能自由地抒发他们受压抑的情绪。人在受挫后往往会产生些消极的情绪反应,这些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当学生产生心理挫折时,教师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渠道,将学生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使其恢复心理平衡。
  情绪渲泄的方式有多种,如可以通过交谈倾听,让受挫学生将其苦衷和怨恨倾诉出来,然后给以安慰和开导,还可以借助活动将因紧张情绪所积累的能量排遣出去。
  (2)代偿迁移法。当一个人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受挫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这就是代偿迁移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确定的目标水平高低和他所确立的目标是否合理,如果原定的目标太高,主观上不具备这种可能,就应该重新调整目标,再做努力,这样便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也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把受挫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活动上,暂时避开挫折情境。如帮助受挫学生回忆一些愉快的往事,也可以听听音乐、打打球、散散步、到外面走走,这对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冲淡精神的苦闷有—定的帮助。
  (3)合理认知法。合理认知即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消除不合理的认知带来的挫折感。由于人们所体验的挫折感和许多不良情绪反应是由于错误的认知造成的。因此,要帮助受挫学生认识到目前自己的情绪障碍是由于错误的观念造成的。只要改变它,学会合理的思维方式,就能消除情绪的困扰。疏导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诱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想法的无道理和不可取。
  (4)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即通过商谈的程序和方法改变学生认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用新的、正常的经验代替旧的、反常的经验,使学生摆脱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并帮助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取得更有效的发展和成就。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实践活动。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性格,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的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只听说阳光是光,是温柔,善感的人才看到阳光沿根梢和叶脉长出来的形状,怎么又能嗅出阳光的味道?  这是春天,阳光一片明亮,我坐在油菜花地前,阳光暖透心窝时,我嗅到了阳光的气味,幽幽的,似一阵渐远的音乐。起初以为这是油菜花特有的香味,但当我缓缓走向远处的树林时,这种气味仍未散绝,于是我明白:它与油菜花无关。  我又慢慢地穿过树林,走向水波潋滟的水边。亲近了水,阳光的味道似乎随流水清冽了。听水声潺潺,看
期刊
我师叫陈晋我在陇西师范读书的时候,对他时有腹诽,是因他严;如今我又常常想念他,心中常怀感激,也是因他严  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因高考成绩缺那么一两分,一跟头栽进了陇西旧城墙下的那个破院子大学没上成,失落痛苦之外,心气还是挺傲的,自恃有点小聪明,很是看不起这个陇西师范,也不甘心将来当小学教师跟我有相同想法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以为凭中学阶段扎实的功底将来哄一群娃娃,不过小菜一碟,所以对师范的
期刊
1996~2002年,为了探索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模式,我们先后组织了《甘肃省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1995立项资助重点课题)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甘肃省教育厅1995年立项资助课题)两个课题,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中学和甘浚中学开展研究行动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总结出了适合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的工作模式20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德育环境已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视野开阔,接纳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但环境的变化及外部刺激也给中学生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它不仅影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关系到道德素质的提高,乃至民族素质的重建因此,认真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行
期刊
一位在中学任教的朋友告诉我:他在班里组织了一次题为“让心中的太阳永不落”的班会,从如何理解“夸父逐日”谈起,旨在引导同学们树立有意义的理想追求。讨论发言十分踊跃,多数人表示要当企业老板和影视明星,只有一位同学说:“我将来要当农民”。结果这位同学遭到了耻笑,甚至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朋友愤然告诉学生,这个社会就是由工人、农民这些普通的劳动者用双手和汗水支撑的,他们应该是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但学生们却
期刊
土地,这是能引发人联翩遐想、悠长思绪的两个字。世界上,还有什么词汇会比这两个字具有更深沉、更厚重的含义吗?  很早以前,我们的民族,就传颂着女娲造人的故事。女娲用泥土捏出了人形,并使他们成为了会劳动会思想会表达感情的生命。这虽是传说,但其中却蕴含着一个真理:没有土地,便没有人类。  的确,正是因为土地的存在,才使谷黍花草、山川河岳、生命以至一切有了生息、繁衍、存在的依靠和根基。  土地的形象是生动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私立学校、民办学校应运而生,他们的办学指导思想、条件、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入世的深入、教育的开放,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实况如何,怎样改进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现今的教育评价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完善教育评价势在必行。构建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但要分析现有教育评价,而且要考虑时代的要求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现状的分析    1. 我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普及,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也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然而,这种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还有待于从注意规律的角度作进一步的探讨和验证。    一、关于注意规律的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由于这种有选择的集中,人们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周围的某一特定事物,而意识不到其
期刊
一“艺术推进”概念的提出    “艺术推进”是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主要依据的艺术课程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零点项目”与教育测试中心和匹兹堡公立学校的教师与研究人员经过五年的合作,为高级中学的学生设计的一种新的艺术课程和评估方法其目标是以学生为导向进行美术学习,它把美术教育和美术评估结合起来该课程对美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其他学科的教育
期刊
德育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然而,德育的复杂性使得德育工作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疑难杂症”教育的复杂就表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德育工作尤其如此德育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品德发展上近年来,个案教育研究悄悄升温,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随着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单亲家庭的增加和社会育人环境的变化,“问题学生”的增加等等,也是个案研究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个案研究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