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影响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LHQC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1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划分A组(75例,长时间蓝光照射)和B组(75例,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结论:多次短时蓝光照射能够降低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强。
  关键词:蓝光照射;黄疸;血清胆红素;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21-02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常见病,即新生儿出生28d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体内血清胆红素含量增加,发生黏膜、皮肤黄染等情况[1]。该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其中,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倘若未及时治疗,很容易对新生儿的智力、听力造成损伤,对新生儿的正常发育不利,严重者还会导致患儿死亡[2]。临床上,主要通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能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倘若照射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各类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目前,在黄疸新生儿治疗中,有关照射时间尚无统一定论。本实验搜集样本评估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是否影响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搜集时间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样本对象150例例黄疸新生儿。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方式,把样本对象划分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男41例,女33例;日龄2-12d,平均(7.32±1.61)d。B组男35例,女40例;日龄1-13d,平均(7.41±3.17)d。两组一般信息(性别、日龄)差异不显著,P大于0.05,可比较。(1)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体征与《儿科学》[3]中黄疸诊断标准符合;②血清胆红素每天增长85μmol/L以上,反复出现;③患儿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2)排除标准:①由于肝功能异常或发生损害引起黄疸;②遗传性、阻塞性黄疸;③合并溶血性贫血、呕吐等。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保肝治疗。A组给予长时间蓝光照射,使用黑色无菌布遮盖患儿生殖部位、眼部,继而将其放置于蓝光治疗箱内,合理控制灯距,以35cm为宜,连续照射24h,每天1次,每隔一段时间为患儿翻身。B组实施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操作流程同上,单次照射6-8h,每天2次,各次间隔4h。两组均照射3-5d。
  1.3观察指标
  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②临床疗效[4]: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划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全身皮肤、黏膜黄疸消失,未见临床症状;有效:全身皮肤、黏膜黄疸程度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100%。
  ③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食欲不振。用百分数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选定统计学软件SPSS23.0录入实验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通过(`x±s)、(n,%)表示,各自以tX2检验。P<0.05提示实验数据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B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比A组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顯著(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低,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小于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主体为出生28d内新生儿,其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发生血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情况,造成皮肤、黏膜、巩膜黄染,该病诱因为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异常,其严重危害了新生儿健康[5]。在儿科疾病中,该病较常见,发病后,患儿肝细胞功能差,器官发育不成熟,影响肠道内菌群建立,导致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增加。新生儿一旦患病理性黄疸,短时间内即可发病,周期长,倘若患儿体内胆红素未得到有效控制,还会损伤脑细胞。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导致多余胆红素进入脑部,对其神经系统、听力造成损伤,严重者还会导致患儿死亡[6]。临床上,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行有效控制,使临床疗效进一步增强。
  当前,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普遍,其作用机制为胆红素可吸收光线,经照射后,被分解,以异构体形式存在,使新生儿体内非结合胆红素发生氧化、异构化,转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以此降低新生儿血液内胆红素浓度[7]。然而,有关蓝光照射时间则存在争议,倘若照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光过敏,会对新生儿造成损伤,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证实[8-9],实施多次短时蓝光照射,能够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减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大于0.05;治疗后,B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比A组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显著比A组的13.33%低,比较两组之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提示应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能够降低黄疸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依据黄疸新生儿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应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方式,临床疗效显著,血清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安全性强,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后续同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对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6):175-177.
  [2]房怀成,朱品松,朱红光.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148-149.
  [3]童方洁.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6(2):86.
  [4]严文康,马海然,廖智行,等.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69-70.
  [5]李琳.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1):83-84.
  [6]王耀霜,杨曼,韩萍,等.新生儿黄疸应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0):995-997.
  [7]施金凤,张富汉.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1例[J].北方药学,2018,15(1):63-63.
  [8]王婷婷,薛飞扬,宋立燕.产前使用缩宫素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19(5):459-460.
  [9]庄晓燕.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价值体会[J].中外医疗,2019,38(25):21-23.
其他文献
摘要:产妇在分娩时需要经历很大的体力消耗,如果补充不足,可能会导致产力下降,从而导致难产,分娩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增加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增加,从而威胁母婴生命安全[1].分娩过程中母体能量和体液补充一直是产科医务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出,在分娩期间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和体液,以提高产力,降低阴道分娩和分娩的风险[2]。但是,现在介于如何补充?补充种类?补充的量与何时补充?有关的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地塞米松对其C-反应蛋白(CRP)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STBI共30例患者進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地塞米松)各15例,统计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CRP水平和GC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CRP水平差异不显著(P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血脂康结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和观察组(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血脂康治疗),各150例。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观察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孤独症患儿治疗中家庭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39例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孤独症患儿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分组时以系统法为标准,19例对照组患儿治疗中配合常规护理,20例研究组患儿治疗中配合家庭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A
期刊
摘要: 目的 讨论老年性粗隆间骨折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24例纳进实验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剩余24例纳进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比较2组治疗价值。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5.83%,对照组是60.8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排除标准[5]:(1)患有骨伤史;(2)患有心脏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检出白细胞(WBC)吞噬细菌现象对鉴别R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与定植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呼内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08例患者,给予BALF收集、涂片、培养检查,统计分析BALF涂片吞噬细菌现象与患者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的一致性对于鉴别致病菌和定植菌的辅助诊断作用。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患者占86.1%;有感染指征患者占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6年12月45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45例早产儿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喂养方式,研究组实施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进程、早产儿生长情况、喂养表现、胃肠动力、喂养不耐受情况。 结果 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的PMA、静脉营养时间无差异,出生时两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6例确诊患者与32名疑似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均符合COVID-19早期多发性磨玻璃病变,进展期双肺多个肺叶出现病灶,且部分实变。其中32名疑似患者的咽拭子采集结果均为阴性,占比84%。结论:在COVID-19早期,螺旋CT是一种敏感且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够对早期无症状患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ICU脓毒血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7.01-2020.02本院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共7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35例划分到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余下35例划分到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CRRT),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尿素氮及肌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ERP)与传统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TUERP组和TURP组,组内分别有49例。TUERP组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TURP组采取传统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