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5%狂热分子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储藏在古董文物背后的岁月和故事,让这四个成熟男人沉醉痴迷,不惜代价;而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也许是比古董还要价值连城的东西——在发掘不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制造乐趣,让他们在浮躁的当下仍保持宁静沉淀的心。
  
  风雅并刺激着
  
  目前,中国有艺术品收藏大军近7000万人,2006年共举办艺术品拍卖会近千场,成交额超过500亿元,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收藏人群中只有不到5%是因为兴趣而收藏。
  在中国,说起古董收藏,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天上掉馅饼”的故事,也就是圈子里常说的“捡漏”。
  比如这个“肥皂盒变国宝”的故事:几年前,潘家园古玩市场一个商人去农村郊游,看见河边一农妇在洗衣服。商人一眼就看出了农妇用的青瓷肥皂盒是个好东西,便对农妇说,“我来一次农村不容易,想买个东西留作纪念。我看你的肥皂盒不错,卖给我吧,我给你50块。”
  农妇心中暗喜,没想到一个肥皂盒也能赚一个月的菜钱,爽快成交。古董商人把“肥皂盒”拿回去摆到潘家园自家的店铺里,后来,商人隔壁的店铺老板出价8万元把1肥皂盒2买去了,转手卖给了一家投资公司,开价30万。
  这之后,“肥皂盒”的命运是水涨船高。某银行家出80万买了,某上海银行界总裁出160万买了,某美国银行界老板出320万买了……
  再后来,花50元买下“肥皂盒”的商人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个“肥皂盒是宋神宗案前的一对摆件,现在全世界只剩下一个,属国宝级文物,价值连城……
  虽然不是所有喜爱古董的人都能遇到这样的故事,但道听途说的段子也会让人觉得刺激。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目前中国有艺术品收藏大军近7000万人从事艺术品交易的机构3000余家2006年共举办艺术品拍卖会近千场,全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超过500亿元,而各地地下交易更是不计其数。曾经有圈内人开玩笑似的形容说,现在从事文物买卖的回报已经远远超过了贩卖毒品和军火,而且安全,体面、文雅。这也是现在收藏人群中只有不到5%的人是因为兴趣而收藏的原因。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就是那5%中的狂热分子。他说自己从小爱看书,对历史特别感兴趣,自然对陶瓷、古代家具之类的东西有天生的亲近感。
  马未都开始搞收藏的时候正是中国艺术最不值钱的“文革”时期。那时候天津的文物市场形成得最早,他还在北京工厂里上班,一有空儿就往天津跑。那时文革刚过,“破四旧”的阴影还存留在老百姓心中。很多人把自己家里的瓷器字画卖掉,去买电视冰箱。电镀家具在当时是最能显示身份的东西,如果谁结婚家中没有一对电镀折叠软椅,就十分丢人。那时在信托商店一对红木圆椅才卖15元,而一对电镀椅则要30多元还需要凭证购买。很多收藏玩家就是在那时候大量收购老古董,而成气候的。
  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是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屏,也称钧瓷挂屏。当时这件四扇屏摆在王府井的一家商店里,标价2000外汇,后来海关不让出境所以才能让中国人购买。但马未都又没有外汇,最后费劲周折才拿到手。
  1600元在20世纪80年代初可是个大数目,一般人每月工资差不多只有50元,马未都把家里准备买彩电的钱都拿出来了。四扇屏买来没多久,马未都家里就经历了一场盗窃。电视、音响,凡是那时候值钱的东西都被人偷走了,唯有这个四扇屏被窃贼挪到了一边,完好无损。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意识是多么淡薄。就连马未都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很多人甚至觉得他不务正业。
  按理说,马未都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他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当了几年机床工,业余时间看看书写写小说。1981年,马未都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占据了《中国青年报》一个整版,他不仅收到“一麻袋读者来信”,还被中国青年出版社领导看上,成了《青年文学》的编辑。
  后来,马未都和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赚了一些钱。但他知道自己在中国古典艺术品方面的敏感度更高。他当年买下的东西很多都升值了千倍万倍,比如第一件收藏品四扇屏,据说现在估价已经超过百万。
  马未都最近十年的故事就不是那么神秘了,一是因为他的收藏成了规模被媒体关注,二是他把自己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博物馆的建设上,和那些轰轰烈烈的“捡漏”、“拍卖”之类的故事几乎没了关系。
其他文献
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国人怎样在中国做生意;失败了去北大,教世界做生意。这是马云关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    没人真正了解马云,包括他自己。他上飞机前已经考虑好的想法,在天上颠簸几下之后就改头换面。数年中,传媒和业界一直赋予这个人一种捉摸不定的色彩。而他也确实以不断刷新自己和别人头脑中固有的想法为己任,有时他甚至不得不佩服公司里的同事:“跟着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老板干事多不容易!”
期刊
“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说的是《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也许世界上不该只有两种人,也许一个人不该只有两种状态。成功失败之间,还有别的选项吗?    人这种生物大概是所有生物里最奇怪的。多少人含着银匙出生,却在
期刊
2009年,两年一度的“轩尼诗显赫之旅”目的地选择在了自然与人文风情交融,“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富庶之地浙江杭州·富春山居。“轩尼诗显赫之旅”一向是干邑鉴赏家们的一大盛事;轩尼诗也热情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贵宾在既富于历史传承、又兼具现代艺术气息的江南胜景中见证其新品发布。财富圈编辑记者借此盛会,与轩尼诗干邑险球总裁培龙(Bemard PEILLON)先生展开关于奢侈、财富、成功人生的对话。  自
期刊
里基·威廉斯  美国最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之一。  在美国评选的100名最优秀的运动员中,位居第22位。  2004年7月,突然宣布辞职。    里基盛年辞职,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匆匆收场,是闹剧还是悲剧,没人能够说清。对他来说,复职,工作是根不再美味的鸡肋;辞职,退休是块烫手的山芋。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前所未有的决定    里基加入海豚队还不到两年。在海豚队,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期刊
陈葵预期的“提前退休”为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第一年彻底休息,之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充电,最后一年为重新上路“预热”。    陈葵,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资料是:38岁,军人出身,历经DEC、COMPAQ、3COM等国际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总经理,带领公司完成了从防病毒厂商向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成功转型,从最初的17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规模,建立起成熟的团队和企
期刊
罗伯特·T·清崎  47岁退休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  在美国出版后,短短半年时间就创下了100万册的销售纪录。  他是《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47岁退休,写书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挣钱,怎样及早退休。    罗伯特·T·清崎远没有他的著作有名。他的《富爸爸、穷爸爸》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在美国《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曾连续居于首位。很多人正是从这本书里学会
期刊
Google的创始人布森和佩奇,都不过30岁随着Google上市,他们也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两位是标准的极客。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在庭院和长廊里,摸着肚皮晒着太阳,把人生的好多终极问题给思考了,法国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攥着一小杯咖啡,就把现代的好多问题给思考了,这大概都是闲人于出来的事业。DNA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后半辈子就是坐在大学里看着大西洋发呆,他没有退休,但他有资格歇着了。    一个人
期刊
王强    新东方教育发科技集团董事  新东方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美友协理事  理想中的退休年龄:50岁    “退休就像刚结束一个热闹的party,灯熄灭了,夜晚就你一个人待在一个异常安静的地方,这种感觉很有落差。如果过不了这个心理平衡的关,就意味着你生命的终结。”  对于新东方对于它的元老王强,世人已经了解太多:这个俞敏洪的老同学,北大英文专业,博览群书,当年是艺术团团长,执教6年后留学
期刊
“玩”既是人的生活节奏的调节,又是人的天性的宣泄,更是人的个性的张扬。人的许多知识,其实是在玩中积累起来的,人的才能也往往在玩中得到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玩的价值。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让别大玩得有价值和品味而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玩法,这就形成了玩的文化,同时又产生了玩的经济。  诚然,刘岩大概就是引领“玩”文化这类的先驱动力了。再次联系到刘岩是,他正在外地拍戏,电话彼端的言语
期刊
“我们的古代品近150年来的价格都是由外国人决定的,经过嘉德十年的拍卖,我们能够看到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取向逐渐向中国人的审美靠拢了,这种公开、公平的买卖方式给了我们跟国际市场公平交易的机会。”    陈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认识马未都了,那是在北京劳动文化宫开的一个展览,汇集了当时并不多的古玩藏家。展览期间他们住在一个房间,陈业很爱说,而且没遮没拦,碰上马未都也是个兴致来了会说个不停的人。  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