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蝉生活在地下最长者达17年,给我们的从教、治学带来有益的启示;面对前进路上的诱惑与陷阱,做为教师应学会拒绝,要保持这颗清净心不受侵染,要甘于寂寞,挚诚治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焕彩。
关键词:蝉的启示;耐得寂寞;守住清净心;爱岗奉献。
朋友,烈日当空的盛夏,伴着阵阵蝉鸣,您的心是清凉?是躁热?对这年年应候守常的蝉,我们知之几何?他是否给您的为人、从教、治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数年的生物教学中,每当补讲到“蝉的若虫生活在地下,最长者可达17年,且要经过7次蜕皮,方铸就一只‘羽化蝉’”时,同学们总是各抒己见,托物言志。这其中也给了笔者诸多启示,常常是静夜思静、神畅大千……这一课通过“讲、议、思、谈、导”而到“升”,可以说是深化了教育,提高了素质。更坚定了笔者“爱岗敬业”的决心,开启了我们“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之路。
为了昆虫一生的法布尔,饱尝了贫困与偏见,然矢志不渝,对昆虫世界情有独钟,历数十年之功,取得骄人业绩。其《昆虫记》在法国近代文坛上,光芒四溢,名播海外。法布尔幼年生活在贫穷的山村,但慷慨无私的大自然却给他送来了鸟巢、蘑菇、蟋蟀等,从而奠定了他的“虫心”。自从教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为昆虫书写传记和历史的人。在以后的漫长生涯中,“没有昆虫实验室,他就苦心积攒资料,自开一个“荒石园”作为昆虫们和他个人的乐园;有时穷得揭不开锅了,他就忍受着羞惭,向富有一点的朋友借一点债来维持生计。许多时候,当他满怀欣喜地聆听着蟋蟀和螽斯的琴声时,他的肚子正饿得咕咕直响呢”。
——每当读到徐鲁先生的这段文字时,笔者受震撼,心灵得净化,生活富足的我们,享受着国家的俸禄,为人民付出了多少,奉献了什么?!……
从1879年到1910年,法布尔“守着”他心爱(在别人眼里满目废墟、断壁残垣)的“荒石园”一共写出了十卷计二百多篇关于昆虫的散文,由此可见,学问之道是寂寞之道,只有“耐住寂寞,守住清贫”,才能有大得大就。法布尔的“荒其外而不荒其内;芜其外而不芜其内”,足令我们当今为师者深思。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在教育教学上、在学术上搞出了什么?自愧,更应自省、自励、自强。
受拜金主义、商潮的冲击,有的人心态失衡,出现了心灵危机,可以说心灵危机是最可怕的,作为教师首先须保持这颗“清净心”不受侵染。对学生有挚真之爱;对事业怀忠诚之心。否则,整日里一种迷惑状态,迷惑施教必然误导,既害人,又害己,后患无穷。在生活中,我们应知足常乐。在事业上,以无私奉献导引自己;以日新月异激励自己;以锐意进取,深钻细研充实自己。“研”者——“开石”也。正是要我们正确把握自己,有一颗清净心,排弃杂念,进入状态,进入素质教育的大境界,“金石为开”的境界才可至。让“追求没有内涵的习俗意义上的成功”逐渐远我们而去,让虚无飘渺、追求层次的享乐没有滋生的土壤。
春的万紫千红令人愉悦,秋之硕果带给人欣慰,我们为师者就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根”。像根一样虽无闻,虽寂寞但其广采博收,却正蕴育着新的生机、活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需要我们用最大的勇气与功力打进去——向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向传统(深入继承优秀的传统教育理论,而不是墨守陈规);用高智慧打出来,将所感、所知、所得有机溶于教育教学之中。以自己的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丰宁县西土窑小学的代课教师张男,每月工资只有77元,但他坚持六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上学。苦人所不能苦,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献身教育事业,这种不计报酬,无怨无悔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深思、学习。陶行知先生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奔走农村,为劳动人民从事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精神及其“生活教育”学说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每日结束,静下来,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心电图”进行透达的分析,找出病结,随时调治,以利于健全发展。先哲曾言:“去欲则寡、寡则静,静则精,精则独,独则明,明则神矣!”这同样是从教者应具备的素养,只要我们甘于寂寞,从点滴做起,从严要求自己,不慕时尚,不甘小就,用心一意,我们的心境自然就“神明”了。有此境界施教、育人,就会高屋建瓴,导之不误。就能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严整与随机”,“主体、主导、主线”的辨证关系,达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境地。
个性完美,人格健全,创新人才的培养,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应尽快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因此作为教师须有“高尚之品德,厚重渊博之学问,广泛深入生活,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知”。这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使素质教育工作得到深化、升华。
抛弃牢骚,丢掉埋怨,放下包袱,让清净心回归,挚诚治学,实者得慧。21世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更加激烈。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每位教育工作者,不要斤斤于我,要冲破“自私”与“小我”的封迷,应勇敢地肩负起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以“高起点,深层次,大境界”为坐标,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前进征程上的座右铭,以清净心执教、治学,在平凡的岗位上焕彩!
关键词:蝉的启示;耐得寂寞;守住清净心;爱岗奉献。
朋友,烈日当空的盛夏,伴着阵阵蝉鸣,您的心是清凉?是躁热?对这年年应候守常的蝉,我们知之几何?他是否给您的为人、从教、治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数年的生物教学中,每当补讲到“蝉的若虫生活在地下,最长者可达17年,且要经过7次蜕皮,方铸就一只‘羽化蝉’”时,同学们总是各抒己见,托物言志。这其中也给了笔者诸多启示,常常是静夜思静、神畅大千……这一课通过“讲、议、思、谈、导”而到“升”,可以说是深化了教育,提高了素质。更坚定了笔者“爱岗敬业”的决心,开启了我们“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之路。
为了昆虫一生的法布尔,饱尝了贫困与偏见,然矢志不渝,对昆虫世界情有独钟,历数十年之功,取得骄人业绩。其《昆虫记》在法国近代文坛上,光芒四溢,名播海外。法布尔幼年生活在贫穷的山村,但慷慨无私的大自然却给他送来了鸟巢、蘑菇、蟋蟀等,从而奠定了他的“虫心”。自从教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为昆虫书写传记和历史的人。在以后的漫长生涯中,“没有昆虫实验室,他就苦心积攒资料,自开一个“荒石园”作为昆虫们和他个人的乐园;有时穷得揭不开锅了,他就忍受着羞惭,向富有一点的朋友借一点债来维持生计。许多时候,当他满怀欣喜地聆听着蟋蟀和螽斯的琴声时,他的肚子正饿得咕咕直响呢”。
——每当读到徐鲁先生的这段文字时,笔者受震撼,心灵得净化,生活富足的我们,享受着国家的俸禄,为人民付出了多少,奉献了什么?!……
从1879年到1910年,法布尔“守着”他心爱(在别人眼里满目废墟、断壁残垣)的“荒石园”一共写出了十卷计二百多篇关于昆虫的散文,由此可见,学问之道是寂寞之道,只有“耐住寂寞,守住清贫”,才能有大得大就。法布尔的“荒其外而不荒其内;芜其外而不芜其内”,足令我们当今为师者深思。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在教育教学上、在学术上搞出了什么?自愧,更应自省、自励、自强。
受拜金主义、商潮的冲击,有的人心态失衡,出现了心灵危机,可以说心灵危机是最可怕的,作为教师首先须保持这颗“清净心”不受侵染。对学生有挚真之爱;对事业怀忠诚之心。否则,整日里一种迷惑状态,迷惑施教必然误导,既害人,又害己,后患无穷。在生活中,我们应知足常乐。在事业上,以无私奉献导引自己;以日新月异激励自己;以锐意进取,深钻细研充实自己。“研”者——“开石”也。正是要我们正确把握自己,有一颗清净心,排弃杂念,进入状态,进入素质教育的大境界,“金石为开”的境界才可至。让“追求没有内涵的习俗意义上的成功”逐渐远我们而去,让虚无飘渺、追求层次的享乐没有滋生的土壤。
春的万紫千红令人愉悦,秋之硕果带给人欣慰,我们为师者就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根”。像根一样虽无闻,虽寂寞但其广采博收,却正蕴育着新的生机、活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需要我们用最大的勇气与功力打进去——向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向传统(深入继承优秀的传统教育理论,而不是墨守陈规);用高智慧打出来,将所感、所知、所得有机溶于教育教学之中。以自己的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丰宁县西土窑小学的代课教师张男,每月工资只有77元,但他坚持六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上学。苦人所不能苦,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献身教育事业,这种不计报酬,无怨无悔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深思、学习。陶行知先生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奔走农村,为劳动人民从事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精神及其“生活教育”学说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每日结束,静下来,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心电图”进行透达的分析,找出病结,随时调治,以利于健全发展。先哲曾言:“去欲则寡、寡则静,静则精,精则独,独则明,明则神矣!”这同样是从教者应具备的素养,只要我们甘于寂寞,从点滴做起,从严要求自己,不慕时尚,不甘小就,用心一意,我们的心境自然就“神明”了。有此境界施教、育人,就会高屋建瓴,导之不误。就能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严整与随机”,“主体、主导、主线”的辨证关系,达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境地。
个性完美,人格健全,创新人才的培养,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应尽快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因此作为教师须有“高尚之品德,厚重渊博之学问,广泛深入生活,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知”。这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使素质教育工作得到深化、升华。
抛弃牢骚,丢掉埋怨,放下包袱,让清净心回归,挚诚治学,实者得慧。21世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更加激烈。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每位教育工作者,不要斤斤于我,要冲破“自私”与“小我”的封迷,应勇敢地肩负起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以“高起点,深层次,大境界”为坐标,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前进征程上的座右铭,以清净心执教、治学,在平凡的岗位上焕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