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自己讲课”——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机 构】
: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518040
【出 处】
: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发表日期】
:
2013年15期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认识;兴趣;感悟;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66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我们应该追求和思考的教育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日益成为语文教师案头的重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三各科复习都实行分轮复习,无论是三轮还是两轮复习,其中第一轮复习都是紧扣课本,是夯实基础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复习效果不好,基础不够扎实,很难在后面的复习中实现成绩的提高。因此,高三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作一些反思,旨在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
摘要:在数学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大胆尝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的探究与实践,重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新课程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对现在课堂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正视、加以反思。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二是学生课堂学习存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复习效率和高考应试能力为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三复习教学;复习模式的思考;导学案模式的一些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70 时光飞逝,转眼间本学期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慨颇多。 本学期初我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改革的浪潮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体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素质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积极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就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和合作学习中的评价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合作学习;
摘要:本文略谈了笔者所在学校在倡导实施导学案教学后,各科教学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并重点就历史导学案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心得体会,以期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学案实施;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72 我校实施导学案教学以后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它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学习方案。课前学生自
摘要: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相比,特别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讨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76 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的唯一目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
摘要: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进行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而如何提高衔接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初高中历史教学学习现状、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74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作业设计问题正成为新课改下最薄弱的一环,教师“重课堂教学轻作业设计”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着眼于初中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对新课改下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把学生从单一、机械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关键词:数学作业;作业设计;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7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
摘要:数学教学要力求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力求从三个方面入手:教学导入与生活接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之中与生活牵手,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课后练习与生活相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生活;教学导入;课堂教学;课后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04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是生活问题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