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新编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降低了学习要求,减少了内容。原来要求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教学汉语拼音,而现在要求只用4—5周的时间就全部学完。这无疑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加上汉语拼音字母本身就比较抽象,所以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学好汉语拼音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乌申斯基也说:“一般来讲,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鉴于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的有利条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进行拼音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获得的几点经验谈一谈,供同行们参考。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多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在教学时可充分运用其中的一种或者某几种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如教单韵母“a”时,可用生活实际情景(如录像)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要她张大嘴巴发出“a”的声音,小芳发出了“a”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同学们一起随她读“a”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轻松掌握“a”的读音,并根据鲜活的画面记住“a”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声母“j”时,创设动画情境:一只母鸡带领小鸡们在草地上玩耍,小鸡们看到蝴蝶在母鸡头上翩翩起舞时高兴地“叽叽”叫。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j”的字形:竖左弯像母鸡的身子,点像母鸡头上的蝴蝶,小鸡的叫声就是“j”的读音。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游戏情境。如复习时就设计“游园闯关”,拼音字母都是游乐园的售票员或者是导游,学生读准了他们的音,认准了他们的形,拼音售票员就开门让他们通过,拼音导游就给他们介绍游乐园中各种有趣的知识(都用拼音做桥梁)。还有其他的如“摘苹果”、“找朋友”、“破译密码”(即读出拼音字母的音或者是补充没有写完全的音节等)、“捡蘑菇”(即把蘑菇上的拼音字母放入相应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篮子里)等情境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现,进行有趣的拼音教学。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弄清形近字母。如b—d、p—q、ei—ie、ui—iu等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有许多学生分不清楚,经常出错。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放出广播的声音感受“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 b 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的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
拼音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韵母ü 和j q x相拼时及和y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省略两点的规则。因为学生直观思维强,看到ju、que、xuan、yue等音节时往往认为是jqxy和u交朋友。这里可以专设一个故事动画:字母ü和u是好朋友,可是每当他们碰到j(鸡)妈妈、q(戚)老师、x(西)奶奶、y(易)爷爷时,头上带着两个圆圆角的帽子的小ü 总会很大胆地迎上前有礼貌地摘下帽子向他们问好,而小u却因为胆小,老是躲得远远的,从不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所以jqxy特别喜欢小ü。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动画故事中,学生明白了j qxy不和u 相交的规则以及和ü相拼时ü要省略两点的规则,同时也赋予了这个规则新的色彩和趣味性。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
很多著名播音员想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反复听。这是因为人有听觉的“暂失性”。对自己说过的话音失去了“记忆”,从而找不出症结所在。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作用,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或保存为声音文件,再播放出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此举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录音,并选取一个时间进行读拼音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是在于通过录音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对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求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得更加牢固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还培养了学生对电器的操作能力,效果颇佳。
另外,有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教拼音的老师本身拼音就读不准,无法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这时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功能进行反复带读,以免又延误了下一代。
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充分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对优化拼音课堂教学、提高拼音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是事半功倍的。
(作者单位:415100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镇高家港小学)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乌申斯基也说:“一般来讲,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鉴于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的有利条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进行拼音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获得的几点经验谈一谈,供同行们参考。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多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在教学时可充分运用其中的一种或者某几种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如教单韵母“a”时,可用生活实际情景(如录像)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要她张大嘴巴发出“a”的声音,小芳发出了“a”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同学们一起随她读“a”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轻松掌握“a”的读音,并根据鲜活的画面记住“a”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声母“j”时,创设动画情境:一只母鸡带领小鸡们在草地上玩耍,小鸡们看到蝴蝶在母鸡头上翩翩起舞时高兴地“叽叽”叫。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j”的字形:竖左弯像母鸡的身子,点像母鸡头上的蝴蝶,小鸡的叫声就是“j”的读音。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游戏情境。如复习时就设计“游园闯关”,拼音字母都是游乐园的售票员或者是导游,学生读准了他们的音,认准了他们的形,拼音售票员就开门让他们通过,拼音导游就给他们介绍游乐园中各种有趣的知识(都用拼音做桥梁)。还有其他的如“摘苹果”、“找朋友”、“破译密码”(即读出拼音字母的音或者是补充没有写完全的音节等)、“捡蘑菇”(即把蘑菇上的拼音字母放入相应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篮子里)等情境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现,进行有趣的拼音教学。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弄清形近字母。如b—d、p—q、ei—ie、ui—iu等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有许多学生分不清楚,经常出错。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放出广播的声音感受“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 b 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的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
拼音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韵母ü 和j q x相拼时及和y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省略两点的规则。因为学生直观思维强,看到ju、que、xuan、yue等音节时往往认为是jqxy和u交朋友。这里可以专设一个故事动画:字母ü和u是好朋友,可是每当他们碰到j(鸡)妈妈、q(戚)老师、x(西)奶奶、y(易)爷爷时,头上带着两个圆圆角的帽子的小ü 总会很大胆地迎上前有礼貌地摘下帽子向他们问好,而小u却因为胆小,老是躲得远远的,从不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所以jqxy特别喜欢小ü。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动画故事中,学生明白了j qxy不和u 相交的规则以及和ü相拼时ü要省略两点的规则,同时也赋予了这个规则新的色彩和趣味性。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
很多著名播音员想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反复听。这是因为人有听觉的“暂失性”。对自己说过的话音失去了“记忆”,从而找不出症结所在。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作用,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或保存为声音文件,再播放出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此举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录音,并选取一个时间进行读拼音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是在于通过录音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对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求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得更加牢固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还培养了学生对电器的操作能力,效果颇佳。
另外,有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教拼音的老师本身拼音就读不准,无法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这时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功能进行反复带读,以免又延误了下一代。
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充分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对优化拼音课堂教学、提高拼音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是事半功倍的。
(作者单位:415100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镇高家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