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数学,数学知识体系是在生活中逐渐衍生的。实现数学课堂高质量教学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并且,《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出发,尽可能多地选择学生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借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性。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高效数学课堂;主动性
我们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才能够真正成为教育。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加深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价值的感受。那么,怎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生活化?又如何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 结合实例创设生活化情境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都认为数学知识非常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但是,我们强调数学难度大的同时却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固然,表面上,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其知识内在却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实际中繁衍生长的。因此,学习数学就必须要挖掘其内涵,还原它的本来样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累积,他们在生活经验中积累出来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想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容易进入数学的知识殿堂。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加与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情调的教学情境,教材中涉及的是《买铅笔》《快乐的小鸭子》等内容,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生活化元素进行改编。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加减法的训练:马戏团里新来了一个小丑,他总是孤单地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后来,狮子和大象说:他好孤单,我们做他的朋友吧?然后狮子和大象就成了小丑的朋友;猴子、斑马、老虎看到后,觉得他们也要帮助小丑尽快地适应马戏团的环境,也跑过来和小丑做朋友。然后我再提出问题:小丑现在有几个朋友了?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他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观察、计算。其他学生通过观看马戏团里的生活故事,学会了2 3的计算方式。
二、 利用生活中的實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注意力还无法持久,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直接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或者是仅仅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这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直坚持这样教学,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中的实物相符合,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生活中直观形象的实物进行教学,利用实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舞台,然后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物品,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例如在三年级《周长》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拿出一本书,直接为学生讲解:这本书的周长就是四个边长的总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用到的长方形物体,描述出这个物体的周长是怎样的。个人认为关于周长教学时的实物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寻找,只有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找的实物才能够深刻地印在脑海中,这样的方式比教师直接拿出来,让学生观察,效果要好很多。
三、 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对于形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所产生的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关于图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会成为学生学习中最为深刻的体验。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只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另外动手实践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得来的知识远远胜过教师一遍遍的讲解。
例如在《相交与垂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两根线,依次摆出线与线之间相交的图形,然后摆出垂直的形状,加深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的印象。又如,在《图形的分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将纸张剪裁成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用纸卷成圆柱形等等。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挥眼、脑、手等感官细胞的作用,再结合生活中对各种实物的观察,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强化学生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意识,为学生创设出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关系,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宋成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
[2]郑树顺,刘丽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作者简介:
黄剑和,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罗山街道荣宗小学。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高效数学课堂;主动性
我们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才能够真正成为教育。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加深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价值的感受。那么,怎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生活化?又如何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 结合实例创设生活化情境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都认为数学知识非常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但是,我们强调数学难度大的同时却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固然,表面上,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其知识内在却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实际中繁衍生长的。因此,学习数学就必须要挖掘其内涵,还原它的本来样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累积,他们在生活经验中积累出来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想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容易进入数学的知识殿堂。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加与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情调的教学情境,教材中涉及的是《买铅笔》《快乐的小鸭子》等内容,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生活化元素进行改编。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加减法的训练:马戏团里新来了一个小丑,他总是孤单地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后来,狮子和大象说:他好孤单,我们做他的朋友吧?然后狮子和大象就成了小丑的朋友;猴子、斑马、老虎看到后,觉得他们也要帮助小丑尽快地适应马戏团的环境,也跑过来和小丑做朋友。然后我再提出问题:小丑现在有几个朋友了?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他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观察、计算。其他学生通过观看马戏团里的生活故事,学会了2 3的计算方式。
二、 利用生活中的實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注意力还无法持久,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直接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或者是仅仅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这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直坚持这样教学,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中的实物相符合,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生活中直观形象的实物进行教学,利用实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舞台,然后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物品,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例如在三年级《周长》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拿出一本书,直接为学生讲解:这本书的周长就是四个边长的总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用到的长方形物体,描述出这个物体的周长是怎样的。个人认为关于周长教学时的实物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寻找,只有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找的实物才能够深刻地印在脑海中,这样的方式比教师直接拿出来,让学生观察,效果要好很多。
三、 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对于形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所产生的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关于图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会成为学生学习中最为深刻的体验。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只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另外动手实践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得来的知识远远胜过教师一遍遍的讲解。
例如在《相交与垂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两根线,依次摆出线与线之间相交的图形,然后摆出垂直的形状,加深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的印象。又如,在《图形的分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将纸张剪裁成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用纸卷成圆柱形等等。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挥眼、脑、手等感官细胞的作用,再结合生活中对各种实物的观察,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强化学生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意识,为学生创设出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关系,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宋成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
[2]郑树顺,刘丽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作者简介:
黄剑和,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罗山街道荣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