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不断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由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得复杂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和简单化,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基于此,对于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的教学体系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没有兴趣,并且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也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个情况下,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把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并且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生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次,通过创建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此外,初中数学比起小学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并且理论性也更强,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这个时候,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并且这种方式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更能让学生有深刻的记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情境,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课程导入环节运用生活情境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并且对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往往都是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开始讲授新的内容,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在课程导入环节运用生活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认知出发,产生对于新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5个小朋友,小明是其中最小的,5个小朋友的年龄依次恰好相差1岁,较大的两个的年龄的平方和等于较小的三个人年龄的平方和,你知道小明的年龄吗?由于年龄问题属于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教师依据生活情境引入,并且抛出问题后,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情境中,积极寻找计算小明年龄的方法,在这个时候,教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环节运用生活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往往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行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听和记,这种方式看似有一定的效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由于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打瞌睡等现象,长此以往,就会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教师显然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进度,这也导致虽然教师讲了很多,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好。而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打破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也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进而保持高度的集中,能够跟随着教师的引导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讲解完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所得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或者标识,哪些是属于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心对称的含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在课后练习中运用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并且训练学生灵活进行运用的能力。在安排课后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大量的习题不仅很难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还有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厌烦,因此,在选择课后联系时,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课后练习题的数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并且练习题应当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加深知识记忆的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扇形面积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练习题:在一棵树上拴着一根6米长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只狗,如果狗能够绕着树转60度的角,那么它可以活动的区域有多大?这种与学生认知相符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练习起来,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去进行解答,也能很好的發挥出生活情境的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简化学习难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菁.浅析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67):91-93.
[2]陈闽松.简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66):61-63.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的教学体系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没有兴趣,并且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也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个情况下,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把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并且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生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次,通过创建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此外,初中数学比起小学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并且理论性也更强,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这个时候,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并且这种方式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更能让学生有深刻的记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情境,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课程导入环节运用生活情境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并且对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往往都是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开始讲授新的内容,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而在课程导入环节运用生活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认知出发,产生对于新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5个小朋友,小明是其中最小的,5个小朋友的年龄依次恰好相差1岁,较大的两个的年龄的平方和等于较小的三个人年龄的平方和,你知道小明的年龄吗?由于年龄问题属于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教师依据生活情境引入,并且抛出问题后,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情境中,积极寻找计算小明年龄的方法,在这个时候,教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环节运用生活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往往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行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听和记,这种方式看似有一定的效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由于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打瞌睡等现象,长此以往,就会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教师显然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进度,这也导致虽然教师讲了很多,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好。而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打破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也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进而保持高度的集中,能够跟随着教师的引导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讲解完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所得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或者标识,哪些是属于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心对称的含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在课后练习中运用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并且训练学生灵活进行运用的能力。在安排课后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大量的习题不仅很难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还有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厌烦,因此,在选择课后联系时,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课后练习题的数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并且练习题应当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加深知识记忆的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扇形面积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练习题:在一棵树上拴着一根6米长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只狗,如果狗能够绕着树转60度的角,那么它可以活动的区域有多大?这种与学生认知相符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练习起来,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去进行解答,也能很好的發挥出生活情境的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简化学习难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菁.浅析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67):91-93.
[2]陈闽松.简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6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