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长大了》(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回顾成长历程,能顺利甄选习作素材。
  2.运用特写镜头和内心独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那一瞬间的细节放大,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3.愿意与同学分享习作,并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精选材料,学习运用放大细节和表达感受等方法,从不同方面将某一瞬间写具体。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在课前回忆自己的成长事件,完成预学单。
  2.教师收集学生的成长照片做成小视频。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情”
  1.播放女儿成长视频,引出习作主题。
  视频内容:以女儿呱呱坠地到10岁生日间的成长照片制作的视频,最后定格在女儿10岁生日切蛋糕的照片,辅以妈妈的独白和母女对话。
  师:至今,我还回味着孩子的那句话:“那一刻我长大了”。(板贴:“那一刻”)
  2.学生回忆成长事件,分享难忘的“那一刻”。
  师: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的记忆深处,有没有让你感动、难忘的“那一刻”呢?是在哪里?你的心情如何?我猜那一刻,你一定在心里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板贴:我长大了)
  3.借助预学单,师生共同梳理“成长事件”。
  预学单
  那一刻,我长大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回顾过往,在你的记忆深处,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那一刻,我长大了”?闭上眼睛,仔细想一想,然后拿起你的笔,把这件事写下来。
  例: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师:是的,我们的脑海里有许多难忘的成长画面,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用笔记录下了很多的“那一刻”,我们一起去看看。
  (呈现学生不同类型的成长事件范例,如关爱他人、获得自信、被人依赖、学会独立等内容,拓宽学生的思路。)
  4.根据同学的分享,确定写作事件。
  师:请同学们再次聚焦预习单,想一想你在预学单上回忆的三件事情中,哪一件事情最让你有“我长大了”的感觉,在这件事旁边打上五角星。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引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选取不同的“成长事件”。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将本次习作的主题进行有效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的重点,降低习作难度。)
  板块二:提供支架,定位“情”
  1.聚焦“特写镜头”。
  (1)交流定格瞬间的方法。
  师:总有一个瞬间,让我们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但是,瞬间总会稍纵即逝,如何把这个瞬间留住呢?
  (生交流,师生抓住“成长画面”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学生聚焦人物的细节描写。)
  预设:拍照(相机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美好的瞬间)。
  画画(画画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写作(笔尖下流淌的故事最能扣人心弦)。
  (2) 选择最想记录的“那一刻”。
  师: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最想拍摄的是哪个画面?假如你是一位作家,你会怎么记录这个瞬间呢? (板贴:特写镜头)
  2.聚焦“内心独白”。
  师:当你看到那一瞬间的时候,内心涌动着什么?(板贴:内心独白)几句内心独白,将“那一刻”你的真实状态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3.利用支架,书写“那一刻”。
  师:生动的画面、感人的瞬间无数,还等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那刻骨铭心的瞬间,让它成为永恒的美好记忆。
  (播放以学生成长瞬间的照片合成的配乐视频,学生静静写作8分钟。)
  (设计意图: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和技巧,通过第二板块的对话,学生得出了“特写镜头”和“内心独白”两个写作支架。本环节重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写作经验基础上利用两个新的写作支架突出重点,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板块三:完善技法,升华“情”
  1.出示学生优秀习作,多方评价,引出修改支架。
  (1)教师点评。
  预设:你看,她放大了很多动作(语言、神态等)的细节。
  这就是特写镜头。这就是内心独白。
  师:我们看这位同学的文章,她在特写镜头中放大了哪些动人的细节?(板贴:放大细节)
  (2)学生自评。
  (3)同学评议。
  (4)教师小结:文章有了“内心独白”,可以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你的感受,让读者透过文字和你共情。(板贴:表达感受)
  2.出示四星评价标准。
  ★文章中有特写镜头的描写。
  ★文章中有人物内心独白的描写。
  ★特写镜头描写细致。
  ★內心独白流露真情。
  3.学生修改,自我提升。
  师: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接下来我们可以把特写镜头写得更加细致。如果你没有加入自己的感受,请你加入内心独白。如果你的片段中特写镜头和内心独白都有了,你可以多写几处,那就更好了。
  (播放以学生成长瞬间的照片合成的配乐视频,学生静静修改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的形式,多方评价学生的优秀习作,引出“放大细节”和“表达感受”的修改支架,生成本次习作的四星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习作修改。)
  板块四:交流展示,共享“情”
  1.现场交流,同桌互评。
  师:“那一刻”已经从你的脑海跃然纸上。“奇文共欣赏”,请把你的习作交给你的同桌,请他根据星级评价标准为你评出星级,签上名字,并简单阐述评星依据。
  2.甄选作品,推荐展示。
  师: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他“长大的瞬间”,我们一起来欣赏,边听边想他可以得几颗星。为什么。
  (1) 投屏呈现学生优秀作品,学生朗读展示。
  (2) 结合星级评价标准,同学现场口头点评。
  预设:真实的内心活动胜于千言万语。
  放大精彩的细节,加上真切的内心独白,那便构成了动人的瞬间。
  3.回眸成长,生成影集。
  师总结:那难忘的一刻、感动的一刻一定是发生在事件之中,回去之后请同学们把事情写清楚,加上开头和结尾。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独有的“那一刻”,写完之后也可以和你的父母分享,把大家的“那一刻”放在一起,这就是独属于我们班值得珍藏的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部分学生当堂习作的展示,学生从同伴优秀习作中提炼出“放大细节”和“表达感受”这两个更具体的支架,这正符合高段习作“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要求。学生初次完成习作后,根据习作评价标准进行师评、自评、他评,再次完善习作并展示,让自己的习作拥有更多读者,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习作。)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林街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在科幻故事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天马行空,常常出现想象缺乏情节关联,想象脱离科学依据的情况。因此,如何将想象、科学、情节三个元素有机结合,以科学为基础,激发学生通过奇特的想象推动情节发展成为习作中的难点。  突破这一难点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解读与关联。通过表1可知,教材想象类习作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中,大部分内容借助了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图示。图示是实现思维从抽象到具象的桥梁。在本次习作中,巧用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统编本教材中有了一个新的栏目——阅读链接。  “阅读链接”是统编本教材阅读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安排在部分课文的后面。“阅读链接”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语段,比如,《猫》(四下第13课)的“阅读链接”是夏丏尊写的《猫》的片段和周而复写的《猫》的片段;一种是语篇,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四下第23课)的“阅读链接”是冯骥才写的《挑山工》。  “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么几
复习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是第三学段课标上对句子理解的两点要求)  一、理解句子的意思(含义)  知识储备:理解句子的意思(含义)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理解。1.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包含的意思,有些需要把里面的重点词语解释出来放在句中重新说一遍就可以,有些看起来没什么难懂的关键词,但一定要说出言外之意。2.写人的句子要说出表现了这个人物的什么精神、
教學目标:  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孔、园”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电影情境导入  1.播放四大场景(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活动)组合的微电影。  2.引出课文——有人用文字记录下了电影里的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体把握文本。课文呈现了海边、
文本细读  春天最美是黎明。【这个句子很独特。独特之一,春夏秋冬四季打头句式都是一致的,显得全文和谐而统一。独特之二,“最美”两字,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喜爱。如果把句式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达的情感就平和许多,但不如“春天最美是黎明”来得鲜明和强烈。】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句子中“泛”“染”“飘”三个动词用得特别传神,生动地写出了东方日出前夕天空色彩
一、个案解析  笔者以于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中的写字指导作为个案进行解析。其教学过程如下:  【片段A】  师:这一课有9个字要求会写。(大屏幕出示:茄、盲、碌、蔬、戚、脆、屋、捐、献。)  师:写字先读帖,即认真观察,记住字的结构,每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大家边看边书空。(生观察、书空。)接着描红。请在书上把9个生字描一遍。(生描红)第三步,临帖。这9个字中,有4个字不容易写规范——(
1 教学设计背景    苏教版第一册第四版块《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首篇,语言简洁生动,在使人身临其境的景物描写之中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游西山之后,一个被贬永州的“恒惴栗”者找到了心灵寄托,与西山达成了精神上的默契,体味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鉴于这一点,本节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设计侧重于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后能结合生活实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 k 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 k 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承上启下  1.同学们,又到我们学习拼音的快乐时光了。快看!(出示课文24页和26页图片)一群拼音朋友在玩捉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多采用主题活动的课程组织方式。在主题活动中师幼能够共同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能深入了解活动的开展主题,同时还能对拓展内容有一定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那么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吗?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对此,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结合此问题进行了“开展高质量主题活动,有效提高中班幼儿的主体性”的探讨。  主題活动的
各位代表:  感谢大会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协会走过的二十一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学仪器行业同仁珍惜和回顾的。能作为新一届协会的秘书长,我深知自己的责任,继往开来,我将和大家一道在几位前任秘书长富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勤奋努力地去实践为会员单位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协会宗旨。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到:  一、我们要严格遵守协会章程,依章办会,完善协会内部建设,按市场规律、行业规范推动协会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