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课前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要获得必要的数学,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人--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决定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品,设计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给学生大量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与人交流合作意识,注意发挥学生想象力来认识图形。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体验几何图形之美。
2.案例的实施
片段一:设疑激情
2.1 说学具
1)师: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大家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快把礼物倒出来看一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骰子、魔方、积木、易拉罐、笔筒、铅笔、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
2)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2 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设计意图: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的--智慧爷爷的礼物引入,抓住"童心",激发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大声说出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品,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
片段二:分一分―――揭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用课件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的吗?(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老师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把学生的分类用课件展示出来。
3)揭示概念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鞋盒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小练习:(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导他们观察,让他们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片段三:摸一摸,感知特点。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师: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适当引导他们按一定顺序数(上、下、左、右、前、后)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平平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长大了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从实物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会区别、会辩认。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片段四:巩固拓展
1、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形,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设计意图:课的结尾安排学生欣赏"立体图形画", 引导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贯彻了"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3.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借助熟知的实物,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骰子、魔方、积木、易拉罐、笔筒、铅笔、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等,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球的立体图形,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较注重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进而欣赏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节课创设了很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在"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重要理念。提高了学生观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来看,学生在这节课中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教学,觉得要想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智能,要想开展有智慧的教育,首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逐步体验到数学美,从直觉到知觉,从知觉到感悟,寓美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扩大他们的发展空间,真正做到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要获得必要的数学,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人--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决定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品,设计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给学生大量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与人交流合作意识,注意发挥学生想象力来认识图形。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体验几何图形之美。
2.案例的实施
片段一:设疑激情
2.1 说学具
1)师: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大家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快把礼物倒出来看一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骰子、魔方、积木、易拉罐、笔筒、铅笔、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
2)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2 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设计意图: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的--智慧爷爷的礼物引入,抓住"童心",激发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大声说出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品,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
片段二:分一分―――揭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用课件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的吗?(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老师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把学生的分类用课件展示出来。
3)揭示概念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鞋盒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小练习:(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导他们观察,让他们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片段三:摸一摸,感知特点。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师: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适当引导他们按一定顺序数(上、下、左、右、前、后)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平平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长大了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从实物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会区别、会辩认。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片段四:巩固拓展
1、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形,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设计意图:课的结尾安排学生欣赏"立体图形画", 引导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贯彻了"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3.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借助熟知的实物,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骰子、魔方、积木、易拉罐、笔筒、铅笔、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等,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球的立体图形,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较注重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进而欣赏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节课创设了很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在"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重要理念。提高了学生观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来看,学生在这节课中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教学,觉得要想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智能,要想开展有智慧的教育,首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逐步体验到数学美,从直觉到知觉,从知觉到感悟,寓美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扩大他们的发展空间,真正做到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