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读”是“听、说、写”的基础,因为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听、说、写的机会较少,学生普遍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种英语书报杂志来丰富“语感”(Speech feeling,即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从而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听、说、写”的能力,首先应该提高“读”的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大学学习或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
一、指导阅读方法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通读和细读两种。首先是通读,通读是为了弄懂文章大意。开头的段落,通常是一段介绍性的材料,使读者熟悉作者将要讨论的主题思想。然后阅读下面各段的第一句话,这些句子是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概念。最后一段通常是对材料的统一概括。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作者用来加以强调的地方:标题、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以及章节后面的问题。注意提高预读的速度,这样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段落大意或文章中心思想上。阅读过慢的学生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个别生词上,这样必然会影响对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大意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不要过于细究,一般情况下,三两个生词不会影响对全篇材料的理解。
其次是细读,细读是为了掌握具体的内容。第二遍阅读的速度取决于对材料的预读中所获得的信息。例如,学生往往能够根据段落的第一句话或者主题句来判断该段落的重要性。若该段落看起来是重要的,那就要仔细阅读;若根据预读判断某个段落似乎不太重要,那么就可以略读,但不要完全跳过。此外,阅读方法是否适合作者的写作风格也很重要。有些文章会用黑体把主题内容标出来,这些标注的部分通常可以作为理解内容的指南。章节后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章里包含的内容。阅读时,注意使问题与相关文章内容联系起来。自问以下问题:“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
二、加强阅读训练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教师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完成课文后面的理解题。然后,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提问和讨论。由学生自己研读,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左右的词、难度适中的短文,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完成题目。再由教师检查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每周1000个词的阅读量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万~1.5万个词,不足以获取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因此,除快速阅读外,笔者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向学生提供题材广泛的阅读短文,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所选读物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寓学习于消遣之中,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最重要的是,笔者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由于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如果没有得力措施很难保证阅读持续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笔者还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了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初期,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总是忍不住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或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单词句子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回视”现象严重,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和句子……这些行为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及全文的意义。在笔者的帮助下,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阅读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单位时间里能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懂得了如何进行阅读的理论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实践。一个人的阅读速度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如知识的多少、语言水平的高低、视域的大小、阅读的习惯、精神集中的程度等。只要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改进阅读方法,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就一定能提高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进而提高英语文章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中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一、指导阅读方法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通读和细读两种。首先是通读,通读是为了弄懂文章大意。开头的段落,通常是一段介绍性的材料,使读者熟悉作者将要讨论的主题思想。然后阅读下面各段的第一句话,这些句子是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概念。最后一段通常是对材料的统一概括。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作者用来加以强调的地方:标题、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以及章节后面的问题。注意提高预读的速度,这样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段落大意或文章中心思想上。阅读过慢的学生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个别生词上,这样必然会影响对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大意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不要过于细究,一般情况下,三两个生词不会影响对全篇材料的理解。
其次是细读,细读是为了掌握具体的内容。第二遍阅读的速度取决于对材料的预读中所获得的信息。例如,学生往往能够根据段落的第一句话或者主题句来判断该段落的重要性。若该段落看起来是重要的,那就要仔细阅读;若根据预读判断某个段落似乎不太重要,那么就可以略读,但不要完全跳过。此外,阅读方法是否适合作者的写作风格也很重要。有些文章会用黑体把主题内容标出来,这些标注的部分通常可以作为理解内容的指南。章节后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章里包含的内容。阅读时,注意使问题与相关文章内容联系起来。自问以下问题:“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
二、加强阅读训练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教师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完成课文后面的理解题。然后,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提问和讨论。由学生自己研读,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左右的词、难度适中的短文,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完成题目。再由教师检查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每周1000个词的阅读量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万~1.5万个词,不足以获取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因此,除快速阅读外,笔者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向学生提供题材广泛的阅读短文,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所选读物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寓学习于消遣之中,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最重要的是,笔者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由于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如果没有得力措施很难保证阅读持续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笔者还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了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初期,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总是忍不住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或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单词句子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回视”现象严重,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和句子……这些行为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及全文的意义。在笔者的帮助下,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阅读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单位时间里能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懂得了如何进行阅读的理论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实践。一个人的阅读速度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如知识的多少、语言水平的高低、视域的大小、阅读的习惯、精神集中的程度等。只要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改进阅读方法,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就一定能提高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进而提高英语文章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中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