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育行业愈发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尤其体现在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旨在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局限性,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文言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点,通过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探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从整体上强化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0-0106-02
0引言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文言文逐渐在高考语文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意识,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仍有所欠缺,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精准翻译字词释义,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文言文核心内涵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文言文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与掌握文言文的难度,并且文言文晦涩难懂的特点也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抵触情绪。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需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究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髓,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则有助于其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性内涵和意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学生自觉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古代文化。第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凝聚着我国近百年、近千年的文化精华,不但有助于学生借鉴与学习我国古代文人学者的人文思想和文学积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艺术审美能力以及道德素养,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有效强化学生对优秀文学语言的认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1]。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引进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仍存在严重的抗拒心理,甚至还可能因此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文言文词汇基础,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弱化了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因此,相关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文言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基于此,相关语文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的方式全面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文言文词汇,并自觉理解文言文的深刻内涵,以此打造高效的文言文互动教学课堂,有效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内容,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文言文中“敏、行、喻、归”等动词的字词注释和用法,鼓励学生思考以上动词在原文中的精妙之处,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重新通读课文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对以上动词的观点和看法,在检验学生对文言文基础字词理解程度的同时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最后,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梳理文言文宏观框架,带领学生重新解析问题答案,更深层次地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程度。此外,《论语》这篇文章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语文教师应督促学生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其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从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角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认真思考先秦儒家的思想智慧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通过巧设问题障碍、组织学生自行寻找答案的课前导入教学方式,有助于为后续正式引申文言文教学内容奠定良好基础,还能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建造出高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
2.2适当开展文言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点
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并非简单积累基础词汇和记忆重要知识点,而是充分发掘文言文阅读中蕴含的文学素养和精神文明。但文言文相较于学生日常接触的文本内容,其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并且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还需掌握固定字词、特殊字词以及不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多元化文言文知识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追求教学进度,而是以耐心和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逐步渗透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充分利用语文课下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和课后作业环节加强学生对字词注解、句式分析等文言文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积累习惯,促使其掌握丰富的文言文阅读素材。例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习情况分类整理字词注释,并在课余时间开展基础训练,检验学生对“博闻强志、离忧”等重要字词的掌握程度[3],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其次,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点后,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记忆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对《屈原列传》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或语句的理解,采用填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最后,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检验成果带领学生进行二轮复习,着重讲解学生错误率较高或较难记忆的重难点知识,进而充分发挥课堂测验的最大化实践效果。 2.3大声朗读文言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内涵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原本就具有漫长的周期性特点,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也需要通過日积月累的方式实现,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文言文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逐步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印象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促使高中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解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归去来兮辞》,指导学生通过默写的方式熟练掌握生字及相关内容。其次,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可以提示学生遵循作者思路理解其富有哲理的思考内容,从多种角度着手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进行对比分析,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辞官返乡,欲乘化而归尽。从雅集欢会、山水田园中,两位作者均领悟到生命的哲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帮助学生打破作者描写曲水流殇之乐的思维局限性,促使学生关注作者对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4]。锻炼学生由已知推未知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确定某个词语准确含义的能力。最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序”主要以散体叙事,而“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反复铺陈、连续咏叹,充分抒发其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之情,还透露出其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因此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理解作品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并深刻体会其对仗工整的语言特色。
3结语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日后学习阶段和社会发展中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落实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创新与优化先进的教学方法,从引进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适当开展文言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点;大声朗读文言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内涵等角度着手,促使其发自内心地喜爱文言文阅读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7(76):45.
[2]郑夏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课外语文,2020(18):77 79.
[3]高莉彬.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实践探析[J].发展,2019(11):90.
[4]张美群.高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升[J].当代教研论丛,2017(1):33.
(责编:杨梅)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0-0106-02
0引言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文言文逐渐在高考语文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意识,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仍有所欠缺,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精准翻译字词释义,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文言文核心内涵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文言文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与掌握文言文的难度,并且文言文晦涩难懂的特点也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抵触情绪。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需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究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髓,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则有助于其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性内涵和意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学生自觉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古代文化。第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凝聚着我国近百年、近千年的文化精华,不但有助于学生借鉴与学习我国古代文人学者的人文思想和文学积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艺术审美能力以及道德素养,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有效强化学生对优秀文学语言的认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1]。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引进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仍存在严重的抗拒心理,甚至还可能因此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文言文词汇基础,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弱化了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因此,相关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文言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基于此,相关语文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的方式全面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文言文词汇,并自觉理解文言文的深刻内涵,以此打造高效的文言文互动教学课堂,有效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内容,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文言文中“敏、行、喻、归”等动词的字词注释和用法,鼓励学生思考以上动词在原文中的精妙之处,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重新通读课文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对以上动词的观点和看法,在检验学生对文言文基础字词理解程度的同时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最后,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梳理文言文宏观框架,带领学生重新解析问题答案,更深层次地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程度。此外,《论语》这篇文章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语文教师应督促学生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其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从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角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认真思考先秦儒家的思想智慧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通过巧设问题障碍、组织学生自行寻找答案的课前导入教学方式,有助于为后续正式引申文言文教学内容奠定良好基础,还能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建造出高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
2.2适当开展文言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点
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并非简单积累基础词汇和记忆重要知识点,而是充分发掘文言文阅读中蕴含的文学素养和精神文明。但文言文相较于学生日常接触的文本内容,其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并且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还需掌握固定字词、特殊字词以及不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多元化文言文知识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追求教学进度,而是以耐心和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逐步渗透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充分利用语文课下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和课后作业环节加强学生对字词注解、句式分析等文言文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积累习惯,促使其掌握丰富的文言文阅读素材。例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习情况分类整理字词注释,并在课余时间开展基础训练,检验学生对“博闻强志、离忧”等重要字词的掌握程度[3],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其次,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点后,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记忆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对《屈原列传》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或语句的理解,采用填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最后,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检验成果带领学生进行二轮复习,着重讲解学生错误率较高或较难记忆的重难点知识,进而充分发挥课堂测验的最大化实践效果。 2.3大声朗读文言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内涵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原本就具有漫长的周期性特点,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也需要通過日积月累的方式实现,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文言文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逐步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印象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促使高中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解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归去来兮辞(并序)》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归去来兮辞》,指导学生通过默写的方式熟练掌握生字及相关内容。其次,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可以提示学生遵循作者思路理解其富有哲理的思考内容,从多种角度着手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进行对比分析,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辞官返乡,欲乘化而归尽。从雅集欢会、山水田园中,两位作者均领悟到生命的哲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帮助学生打破作者描写曲水流殇之乐的思维局限性,促使学生关注作者对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4]。锻炼学生由已知推未知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确定某个词语准确含义的能力。最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序”主要以散体叙事,而“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反复铺陈、连续咏叹,充分抒发其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之情,还透露出其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因此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理解作品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并深刻体会其对仗工整的语言特色。
3结语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日后学习阶段和社会发展中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落实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创新与优化先进的教学方法,从引进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适当开展文言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点;大声朗读文言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内涵等角度着手,促使其发自内心地喜爱文言文阅读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7(76):45.
[2]郑夏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课外语文,2020(18):77 79.
[3]高莉彬.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实践探析[J].发展,2019(11):90.
[4]张美群.高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升[J].当代教研论丛,2017(1):33.
(责编:杨梅)